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外科腔内治疗热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常光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1期1-6,共6页
血管外科腔内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血管外科的学科发展。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其中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八爪鱼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广泛用于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胸-... 血管外科腔内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血管外科的学科发展。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其中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八爪鱼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广泛用于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主动脉弓部疾病、腹主动脉疾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静脉疾病等方面的腔内治疗热点问题,并对血管外科发展作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主动脉弓部疾病 腹主动脉疾病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静脉疾病
下载PDF
第九届亚洲血管外科会议简讯
2
作者 李梓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1期23-23,共1页
2008年10月28日至10月31日,第九届亚洲血管外科会议在泰国曼谷皇家兰花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亚洲各国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家的500多位专家及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为期4天的大会议程紧凑,议题丰富,基本包括了当前血管外... 2008年10月28日至10月31日,第九届亚洲血管外科会议在泰国曼谷皇家兰花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亚洲各国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家的500多位专家及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为期4天的大会议程紧凑,议题丰富,基本包括了当前血管外科领域的所有分支,其中重点议题有胸腹主动脉病变血管腔内修复、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动脉创伤、深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亚洲各国血管外科专家济济一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动脉闭塞性疾病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血管腔内 亚洲 主动脉病变 会议 静脉血栓栓塞 外科专家 澳大利亚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常光其 王深明 +4 位作者 陈伟 庄文权 黄雪玲 黄灿之 肖海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75-276,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00例原发性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接受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治愈率98%。随访4-54个月,平均2...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00例原发性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接受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治愈率98%。随访4-54个月,平均24.6个月,2例出现甲亢复发,无1例发生甲低。【结论】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甲亢的较佳选择,而正确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外科治疗 原发性甲亢 回顾性 甲低 手术成功 手术治 正确 目的
下载PDF
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杰 常光其 +3 位作者 李松奇 李晓曦 王深明 吕伟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组(16例)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114个月,单纯股动脉切开术组中的截肢率为70%(7/10),3例1年内需行血管旁路手术;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重建手术组的手术均获成功,13例(81.3%)患者症状好转,3例因旁路血管闭塞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表现,其中2例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仅1例术后需再次行血管旁路手术,无截肢病例。结论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的疗效优于单纯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但要重视股深动脉在恢复下肢血供中的作用,必要时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切开 导管取栓 慢性下肢缺血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腹腔内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46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殷恒讳 常光其 +6 位作者 贺海朋 李松奇 叶财盛 王劲松 姚陈 李晓曦 王深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内脏动脉瘤(VAAs)的合理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2年间随访资料完整的46例VAAs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其中肾动脉瘤10例,肠系膜上动脉瘤8例,肝动脉瘤7例,脾动脉瘤16... 目的探讨腹腔内脏动脉瘤(VAAs)的合理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2年间随访资料完整的46例VAAs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其中肾动脉瘤10例,肠系膜上动脉瘤8例,肝动脉瘤7例,脾动脉瘤16例,胃十二指肠上动脉瘤2例,多发性VAA3例。37例接受介入治疗,9例接受开放手术,一次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5.9%,二次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例并发肠瘘、腹腔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经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5~120(平均47.5)个月,除1例大动脉炎患者因再发肾动脉瘤破裂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介入治疗及开放手术相结合是治疗VAA的合理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动脉瘤 介入治疗 开放手术
下载PDF
孤立性髂动脉瘤超声表现与CT血管造影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慧 崔进 +6 位作者 李梓伦 王深明 常光其 王劲松 胡作军 姚陈 黄雪玲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最大直径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髂总动脉瘤25个,其中伴后壁溃疡2个,伴附壁血栓11个,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其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100%;对于累及髂内动脉的IIAA,超声检查发现髂内动脉瘤为6个,CTA检查为7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超声发现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4个,CTA检查为5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附壁血栓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100%。对超声检查发现的25个髂总动脉瘤及6个髂内动脉瘤最大径及附壁血栓厚度与CTA测量数值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对IIAA尤其对于诊断孤立性髂总动脉瘤进行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超声对于IIAA患者的术前检查及筛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孤立性髂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调节ALK5受体活化水平优化间充质干细胞的内皮分化及组织工程血管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艾文佳 李杰 +3 位作者 李雯 刘池拽 王深明 吕伟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目的】目前干细胞分化内皮细胞(EC)用于血管治疗受限于分化率,既往研究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内皮分化的调控,其作用因受体途径及分化阶段而不同。本实验即研究TGFβ1主要Ⅰ型受体ALK5活化水平与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内皮细... 【目的】目前干细胞分化内皮细胞(EC)用于血管治疗受限于分化率,既往研究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内皮分化的调控,其作用因受体途径及分化阶段而不同。本实验即研究TGFβ1主要Ⅰ型受体ALK5活化水平与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内皮细胞分化效率间的关系及分化内皮细胞应用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方法】采用差速贴壁及流式分选获得大鼠骨髓CD31-MSC,以含VEGF、bFGF及EGM-2的培养基内皮诱导2周组作标准对照组,实验组为分阶段添加TGFβ1活化ALK5组、SB431542抑制ALK5组;免疫荧光检测分化中内皮细胞标志蛋白vWF、KDR动态表达;诱导14 d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CD31+百分率比较诱导效率,并检测诱导细胞体外血管形成功能,最后将分化的内皮细胞体外种植于脱细胞基质血管表面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结果】基于KDR、vWF表达变化,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以第7天为界分为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血管祖细胞及血管祖细胞分化内皮细胞两期。早期活化ALK5(VFT组)、后期抑制ALK5组(VFS组)其CD31+百分率分别为(9.65±2.75)%、(2.28±0.20)%,较标准组提高7.7倍(P=0.006)、1.8倍(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诱导细胞具有体外成血管功能并可应用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重建。【结论】ALK5受体途径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内皮细胞中呈阶段相关性: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血管祖细胞阶段活化ALK5促进内皮分化,血管祖细胞分化内皮细胞阶段则抑制ALK5促进内皮分化;提高内皮分化效率的细胞可应用组织工程血管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5受体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分化 组织工程血管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细胞和血管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深明 张国淳 +2 位作者 吴惠茜 黄雪玲 朱彩霞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3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 研究采用TE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和组织学分级的影响。方法 24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接受TEF新辅助化疗二个疗程后进行手术切除,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检测24例行新辅助化疗... 目的 研究采用TE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和组织学分级的影响。方法 24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接受TEF新辅助化疗二个疗程后进行手术切除,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检测24例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标记指数以及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对两组患者的HE染色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中临床CR2例,PR21例,NR 1例,病理CR 1例,PR 22例,NR1例。两组比较PCNA标记指数有显著差异(P<0.01),MVD和组织学分级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TEF新辅助化疗方案近期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显著地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降低组织学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疗效 增殖细胞核原 新生血管形成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梅 杨云英 +1 位作者 苏莲花 杨嵩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3期44-46,共3页
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对3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30例治愈出院,7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加强术前... 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对3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30例治愈出院,7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加强术前生命体征和症状的监测,控制血压、心率、疼痛,术后精细的系统监测护理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护理
下载PDF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松奇 黄楷 王深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总结经开放手术或腔内修复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AU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病灶位于降主动脉,4例位于腹主动脉;并发主动脉瘤1例、间壁血肿2例、溃疡破溃2例及夹层6例。结果 4例采用开放手术治... 目的总结经开放手术或腔内修复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AU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病灶位于降主动脉,4例位于腹主动脉;并发主动脉瘤1例、间壁血肿2例、溃疡破溃2例及夹层6例。结果 4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1例术后出现右胸腔积液,但经处理后基本痊愈;6例采用腔内治疗,1例腔内治疗后发生轻微的内漏,1个月后该内漏自发消失。1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8±11.53)个月,1例在随访12个月后失访。开放手术者无一例发生与血管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腔内治疗患者无一例发生支架移位。结论 PAU经正确选择外科治疗方案并进行处理后的效果是理想、安全的,而且其短期及中期效果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 外科治疗 开放手术 腔内修复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深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29-631,共3页
关键词 深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瓣膜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规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深明 姚陈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9期1547-1549,共3页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腹主动脉、髂动脉及下肢动脉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有约2亿PAD患者。在过去10年里,中、低收入国家的PAD发病率升高了28.7%,发达...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腹主动脉、髂动脉及下肢动脉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有约2亿PAD患者。在过去10年里,中、低收入国家的PAD发病率升高了28.7%,发达国家升高了13.1%。PAD的危害主要是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导致患者终生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髂动脉 流行病学统计 终生残疾 外周动脉疾病 腹主动脉 通畅率 动脉病 下肢动脉 支架治疗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深明 王斯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4期285-288,共4页
卒中是当今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30个省份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提示有(81--450)/10万发病者;北方和西部不发达地区发病率最高。在过去20年... 卒中是当今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30个省份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提示有(81--450)/10万发病者;北方和西部不发达地区发病率最高。在过去20年间,我国的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外科治疗 现状
下载PDF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松奇 叶财盛 +4 位作者 吕伟明 胡作军 李晓曦 林勇杰 王深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对68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7例采用解剖性旁路手术,11例采用解剖外旁路术。结果死亡1例,术...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对68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7例采用解剖性旁路手术,11例采用解剖外旁路术。结果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1例结肠坏死,切除坏死肠段并结肠造瘘后治愈;2例合并呼吸功能障碍;1例合并腹股沟切口淋巴漏。其余6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主-股(双股)动脉旁路术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式,对于下肢缺血患者必要时行序贯性旁路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症 主双股动脉旁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前景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光其 李梓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aortic dissection,TAAD)累及升主动脉,其内膜撕裂口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夹层可同时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TAAD发病两周内的死亡率可高达80%[1],死因主要...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aortic dissection,TAAD)累及升主动脉,其内膜撕裂口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夹层可同时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TAAD发病两周内的死亡率可高达80%[1],死因主要有夹层破裂、心包填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等。TAAD一经确诊即有手术指征,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升主动脉置换术.其中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Bentall术、Cabrol术和David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血管腔内修复术 杂交手术
下载PDF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外科治疗的现状与争议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深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关键词 静脉功能不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深明 王斯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51-254,共4页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TAAD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及Bentall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TAAD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及Bentall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进行,而且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为此,临床上逐渐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即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杂交手术及完全血管腔内修复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血管腔内 支架植入术 支架治疗 人工血管置换术 治疗技术 腔内技术 分支型
下载PDF
血管腔内治疗复杂性主动脉夹层的时机和技术选择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深明 王冕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25-327,共3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主动脉内膜撕裂所致主动脉形成真假两腔的动脉疾病。随着假腔不断扩大形成夹层动脉瘤而最终可能导致破裂。病情复杂多变,有些病例进展迅速,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高。本病手术难度和技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主动脉内膜撕裂所致主动脉形成真假两腔的动脉疾病。随着假腔不断扩大形成夹层动脉瘤而最终可能导致破裂。病情复杂多变,有些病例进展迅速,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高。本病手术难度和技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随着主动脉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血管腔内治疗的迅速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逐年降低。当前,血管腔内修复术已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一线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主动脉夹层 技术选择 复杂性 手术死亡率 主动脉内膜撕裂 术后并发症 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深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疾患.是由于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层.形成主动脉壁两层分离状态而成。夹层可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如其假腔不断扩大,在主动脉壁间形成动脉瘤.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疾患.是由于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层.形成主动脉壁两层分离状态而成。夹层可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如其假腔不断扩大,在主动脉壁间形成动脉瘤.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主动脉任何部位.按Stanford分型,凡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为A型.内膜撕裂口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近端降主动脉.病变扩展可累及升主动脉.也可延至弓部、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根据DeBakey分型,如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扩展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Ⅰ型:而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扩展仅限于升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腔内隔绝术 支架
下载PDF
甲下血管球瘤再次手术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维浩 李杰 林勇杰 《包头医学》 2016年第4期197-198,共2页
目的:分析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减少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诊治资料。结果: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随... 目的:分析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减少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诊治资料。结果: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随访9.8个月~4.6年,平均2.7年,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术前避免误诊,术中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减少出血及完整切除瘤体是减少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甲下 血管球瘤术后 再次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