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外科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深明 叶财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2-153,共2页
血管外科技术是普通外科技术的延续和发展,最重要的特点是操作要求极为精细、准确和无损伤。血管外科技术涉及血管的暴露、游离、阻断、切开、缝合及吻合或移植等一系列操作。近年来,以动脉造影、血管栓塞、球囊扩张和支架置放为主要... 血管外科技术是普通外科技术的延续和发展,最重要的特点是操作要求极为精细、准确和无损伤。血管外科技术涉及血管的暴露、游离、阻断、切开、缝合及吻合或移植等一系列操作。近年来,以动脉造影、血管栓塞、球囊扩张和支架置放为主要内容的血管介入技术成为血管外科技术中最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技术 器官移植 血管介入技术 操作要求 动脉造影 血管栓塞 支架置放 球囊扩张
原文传递
下肢静脉性溃疡与白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大钺 王深明 +2 位作者 钱结胜 黄雪玲 徐鸿绪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8-679,i002,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与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体位下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微血管密度,比较溃疡组、无溃疡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和微血管密度。结果溃疡组中,患肢下垂位血白细胞计数比平卧位... 目的探讨白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与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体位下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微血管密度,比较溃疡组、无溃疡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和微血管密度。结果溃疡组中,患肢下垂位血白细胞计数比平卧位减少23.7%,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皮肤中白细胞和微血管密度比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5)。结论白细胞浸润和新血管生成是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白细胞浸润 新生血管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 被引量:4
3
作者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209-211,共3页
自从1998年Shimono等[1]报道第1例完全通过血管腔内修复的方法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以来,有许多专家分别报道了类似的经验,所完成的病例数也越来越多。我中心于2001年1月为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岁)成功施行了腔内修复... 自从1998年Shimono等[1]报道第1例完全通过血管腔内修复的方法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以来,有许多专家分别报道了类似的经验,所完成的病例数也越来越多。我中心于2001年1月为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岁)成功施行了腔内修复术[2],至2012年5月30日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覆膜支架 后并发症 左锁骨下动脉 修复术 左心室 导丝 假性动脉瘤 预防
下载PDF
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140-142,共3页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端撕裂口位于降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亦可同时累及降主动脉以远,但不累及升主动脉。现一般以2周为界划分急慢性夹层,起病时间在2周以内为急性期,超过2周为慢性期。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提出一...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端撕裂口位于降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亦可同时累及降主动脉以远,但不累及升主动脉。现一般以2周为界划分急慢性夹层,起病时间在2周以内为急性期,超过2周为慢性期。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提出一个新的分期方法:起病时间在7天以内为急性期;8~30天为亚急性期;超过30天为慢性期[1]。随着血流的持续冲击,夹层的假腔可进行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腹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腔内 降主动脉 修复术 血栓形成 急慢性 撕裂 亚急性期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8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常光其 李梓伦 +5 位作者 李松奇 叶财盛 李晓曦 姚陈 殷恒讳 王深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3-896,共4页
目的评估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到2011年5月接受EVAR的81例AAA患者的住院和随访资料,将所有患者划分为高龄组(年龄375岁)和相对低龄... 目的评估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到2011年5月接受EVAR的81例AAA患者的住院和随访资料,将所有患者划分为高龄组(年龄375岁)和相对低龄组(年龄〈75岁),分别为24例和57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合并症、手术情况、院内并发症和随访等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所有覆膜支架均顺利植入,技术成功率91.4%(74/81)。术中无死亡病例,住院病死率1.2%(1/81)。74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1.4%,平均随访47.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2例,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92.2%、80.8%、58.7%和44.1%。与相对低龄组比较,高龄组出现腹部疼痛症状比例较低,而合并肾脏疾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例较高,术后重症监护时间较长,内漏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肺部感染和穿刺点血肿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其余住院及随访情况则无明显差异。结论EVAR治疗AAA创伤小,安全,短中期疗效满意。高龄患者接受EVAR治疗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围手术期应充分准备和密切观察,更好地防治可能的并发症,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假体植入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