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立性髂动脉瘤超声表现与CT血管造影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慧 崔进 +6 位作者 李梓伦 王深明 常光其 王劲松 胡作军 姚陈 黄雪玲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最大直径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髂总动脉瘤25个,其中伴后壁溃疡2个,伴附壁血栓11个,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其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100%;对于累及髂内动脉的IIAA,超声检查发现髂内动脉瘤为6个,CTA检查为7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超声发现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4个,CTA检查为5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附壁血栓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100%。对超声检查发现的25个髂总动脉瘤及6个髂内动脉瘤最大径及附壁血栓厚度与CTA测量数值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对IIAA尤其对于诊断孤立性髂总动脉瘤进行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超声对于IIAA患者的术前检查及筛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孤立性髂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慧 李梓伦 +3 位作者 姚陈 黄雪玲 王深明 常光其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对腹膜后纤维化(RPF)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诊断为RPF患者18例。对RPF组织回声特点、累及范围、组织厚度进行比...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对腹膜后纤维化(RPF)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诊断为RPF患者18例。对RPF组织回声特点、累及范围、组织厚度进行比较;评估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动脉血流情况以及输尿管是否扩张、有无肾积水等。随访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中,单侧肾积水8例,双侧6例;单侧输尿管扩张5例,双侧8例。17例进行CTA检查,1例仅累及内脏动脉,1例仅累及髂内动脉,15例不同程度累及腹主动脉及髂动脉,下腔静脉被包绕者7例。8例进行CDU检查,1例累及髂内动脉者漏诊,其余患者CDU检查与CTA检查结果一致。两者测量RPF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时间36.2(5~66)个月,其中12例患者随访症状均有明显改善。3例CDU及CTA随访纤维化组织厚度较治疗前明显缩小。结论利用CDU及CTA对RPF影像学特点、病变范围、肾脏、输尿管及受累大血管与纤维组织之间的关系病变等进行多角度分析,可以提高对RPF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及误诊,对RPF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腹膜后纤维化 诊断 随访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双侧永存坐骨动脉单侧闭塞导致下肢缺血一例
3
作者 王慧 李梓伦 +1 位作者 黄雪玲 常光其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62-64,共3页
永存坐骨动脉(PS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由于PSA特殊的解剖走行,易发生动脉硬化及动脉瘤等。本例患者经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股动脉发育良好伴细小PSA汇入腘动脉,右侧PSA为下肢供血伴右股动脉发育不全。右侧PS... 永存坐骨动脉(PS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由于PSA特殊的解剖走行,易发生动脉硬化及动脉瘤等。本例患者经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股动脉发育良好伴细小PSA汇入腘动脉,右侧PSA为下肢供血伴右股动脉发育不全。右侧PSA继发血栓形成,引发右下肢出现缺血症状。行右侧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坐骨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