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州市区哮喘患儿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分析——附397例报告
被引量:
12
1
作者
纪经智
陈壮桂
+4 位作者
李鸣
陈岩峰
温燕铭
陈奋华
陈虹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5-506,共2页
目的:了解引起广州市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的过敏原试液对397例广州市区常住儿童哮喘患儿(婴幼儿125例,儿童272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
目的:了解引起广州市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的过敏原试液对397例广州市区常住儿童哮喘患儿(婴幼儿125例,儿童272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39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SPT,有23例出现局部皮肤瘙痒,未作特殊处理,均于30分钟内自行缓解,无1例出现反应剧烈者。397例患儿SPT阳性256例(64.5%),其中婴幼儿组的阳性率为48%(60/125),儿童组的阳性率为78.7%(214/2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常见过敏原的阳性反应程度,婴幼儿组强阳性()占11.2%,儿童组相应为4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屋尘螨,其次为粉尘螨。结论:在广州市区哮喘患儿中,儿童组的SPT的阳性率较婴幼儿组高,其对常见过敏原的阳性反应程度亦更强烈,尘螨是主要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过敏原
儿童
皮肤点刺试验
屋尘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哮喘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壮桂
李鸣
+5 位作者
李宝琴
杨丽芬
黎雅婷
纪经智
陈奋华
陈虹
《新医学》
2013年第9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变应性哮喘患儿远期预后、血清胸腺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水平及Th1/Th2细胞稳态的影响。方法将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变应性哮喘患儿36例设为SIT组[采用SIT及酌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
目的探讨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变应性哮喘患儿远期预后、血清胸腺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水平及Th1/Th2细胞稳态的影响。方法将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变应性哮喘患儿36例设为SIT组[采用SIT及酌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选择同期治疗的另外28例条件相匹配患儿为ICS组(仅采用ICS治疗)。两组均治疗3年,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哮喘控制水平测试(C-ACT),外周血清TSLP、IL-4、IFN-γ水平测定及检测肺功能,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年后SIT组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指标实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率(pre-FEV1%)、实际峰流速占预测峰流速百分率(pre-PEF%)显著优于治疗前(均为P<0.05),且优于ICS组(均为P<0.05)。SIT组血清TSLP、IL-4水平下降,IFN-γ水平及IFN-γ/IL-4升高(均为P<0.05),且优于ICS组(均为P<0.05)。结论 SIT能调节体内TSLP水平,抑制Th2细胞的优势应答,维持哮喘患儿良好的肺功能。SIT在改善变应性哮喘患儿的远期预后和气道重塑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治疗
胸腺淋巴细胞生成素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医院4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张常然
谭妙莲
+5 位作者
邢艳利
牛媛媛
谭清华
林建聪
刘霞
李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349-3351,共3页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4年间的医院内真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查阅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了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内真菌感染情况。结果4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平均发病率为8.0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55.07%,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4年间的医院内真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查阅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了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内真菌感染情况。结果4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平均发病率为8.0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55.07%,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感染因素以抗菌药物的应用最多,占42.03%,其次为呼吸机使用,占17.87%;病原菌种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93.72%),207例真菌感染培养中,只有64例(30.92%)做过药敏试验,各菌株对5-氟胞嘧啶最为敏感,对伊曲康唑耐药性最强;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两种抗菌药物联用占21.26%,3种抗菌药物联用占9.66%。结论以呼吸道医院内真菌感染最多见;最主要的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并存在忽视病原学检查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因此应加强管理,以减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真菌
分析
原文传递
题名
广州市区哮喘患儿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分析——附397例报告
被引量:
12
1
作者
纪经智
陈壮桂
李鸣
陈岩峰
温燕铭
陈奋华
陈虹
机构
中山大学
附属
第三
医院
儿
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呼吸科
出处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5-506,共2页
文摘
目的:了解引起广州市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的过敏原试液对397例广州市区常住儿童哮喘患儿(婴幼儿125例,儿童272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39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SPT,有23例出现局部皮肤瘙痒,未作特殊处理,均于30分钟内自行缓解,无1例出现反应剧烈者。397例患儿SPT阳性256例(64.5%),其中婴幼儿组的阳性率为48%(60/125),儿童组的阳性率为78.7%(214/2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常见过敏原的阳性反应程度,婴幼儿组强阳性()占11.2%,儿童组相应为4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屋尘螨,其次为粉尘螨。结论:在广州市区哮喘患儿中,儿童组的SPT的阳性率较婴幼儿组高,其对常见过敏原的阳性反应程度亦更强烈,尘螨是主要过敏原。
关键词
哮喘
过敏原
儿童
皮肤点刺试验
屋尘螨
Keywords
Asthma Allergens Children Skin prick tests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分类号
R725.6 [医药卫生—儿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哮喘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壮桂
李鸣
李宝琴
杨丽芬
黎雅婷
纪经智
陈奋华
陈虹
机构
中山大学
附属
第三
医院
儿
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呼吸科
海军青岛航保修理厂门诊
出处
《新医学》
2013年第9期598-602,共5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31800096)
文摘
目的探讨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变应性哮喘患儿远期预后、血清胸腺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水平及Th1/Th2细胞稳态的影响。方法将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变应性哮喘患儿36例设为SIT组[采用SIT及酌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选择同期治疗的另外28例条件相匹配患儿为ICS组(仅采用ICS治疗)。两组均治疗3年,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哮喘控制水平测试(C-ACT),外周血清TSLP、IL-4、IFN-γ水平测定及检测肺功能,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年后SIT组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指标实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率(pre-FEV1%)、实际峰流速占预测峰流速百分率(pre-PEF%)显著优于治疗前(均为P<0.05),且优于ICS组(均为P<0.05)。SIT组血清TSLP、IL-4水平下降,IFN-γ水平及IFN-γ/IL-4升高(均为P<0.05),且优于ICS组(均为P<0.05)。结论 SIT能调节体内TSLP水平,抑制Th2细胞的优势应答,维持哮喘患儿良好的肺功能。SIT在改善变应性哮喘患儿的远期预后和气道重塑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治疗
胸腺淋巴细胞生成素
支气管哮喘
Keywords
Specific immunotherapy
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Bronchial asthma
分类号
R725.6 [医药卫生—儿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医院4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张常然
谭妙莲
邢艳利
牛媛媛
谭清华
林建聪
刘霞
李鸣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呼吸科
中山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黄埔
院感染控制
科
出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349-3351,共3页
文摘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4年间的医院内真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查阅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了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内真菌感染情况。结果4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平均发病率为8.0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55.07%,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感染因素以抗菌药物的应用最多,占42.03%,其次为呼吸机使用,占17.87%;病原菌种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93.72%),207例真菌感染培养中,只有64例(30.92%)做过药敏试验,各菌株对5-氟胞嘧啶最为敏感,对伊曲康唑耐药性最强;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两种抗菌药物联用占21.26%,3种抗菌药物联用占9.66%。结论以呼吸道医院内真菌感染最多见;最主要的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并存在忽视病原学检查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因此应加强管理,以减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真菌
分析
Keywords
Nosocomial infections
Fungus
Analysis
分类号
R181.32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州市区哮喘患儿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分析——附397例报告
纪经智
陈壮桂
李鸣
陈岩峰
温燕铭
陈奋华
陈虹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哮喘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
陈壮桂
李鸣
李宝琴
杨丽芬
黎雅婷
纪经智
陈奋华
陈虹
《新医学》
201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医院4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张常然
谭妙莲
邢艳利
牛媛媛
谭清华
林建聪
刘霞
李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