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磁化率成像对多发性硬化患者颅内铁沉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龙柳 郭焯欣 +2 位作者 张丽娜 康庄 陈少琼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方法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灶性质以及正常表现白质区域(NAWM)、灰质核团区域磁化率改变情况。方法:分别采集23例MS患者与9名正常志愿者的QSM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灰质核团、NAWM... 目的: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方法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灶性质以及正常表现白质区域(NAWM)、灰质核团区域磁化率改变情况。方法:分别采集23例MS患者与9名正常志愿者的QSM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灰质核团、NAWM磁化率的差异分析,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患者组的灰质核团、病灶平均磁化率、病灶总负荷及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灶主要表现为结节状高信号、环形高信号及等信号。MS患者组与对照组在NAWM区域的磁化率平均值的差值存在差异(P<0.05),而在各灰质核团的磁化率平均值的差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患者组的病灶平均磁化率与壳核、齿状核的磁化率存在正相关(P<0.05),患者组的病灶总负荷及病程与苍白球、丘脑、红核的磁化率存在正相关(P<0.05)。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与病灶平均磁化率及各灰质核团的磁化率均没有相关性。结论:QSM可用于MS患者颅内铁含量的定量检测,同时能为无强化病灶的活动性判断提供较宽的时间窗。MS患者颅内的NAWM存在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磁化率成像 多发性硬化 颅内铁含量 正常表现白质区域
下载PDF
MR定量磁敏感图对多发性硬化颅内病灶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龙柳 郭焯欣 +1 位作者 张丽娜 陈少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9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方法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灶的检测效能。方法:收集26例MS患者的高分辨T2WI及QSM数据,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QSM对每个患者的病灶检出率与患者病程、复发次数之间的相关性;高分辨T2及QSM中大于及... 目的:观察分析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方法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灶的检测效能。方法:收集26例MS患者的高分辨T2WI及QSM数据,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QSM对每个患者的病灶检出率与患者病程、复发次数之间的相关性;高分辨T2及QSM中大于及小于10mm的病灶数目之间的差异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高分辨T2W I中观测到病灶891个,其中大于10mm的病灶占36.9%;QSM中观测到病灶727个,大于10mm的病灶占40.4%。QSM序列显示的病灶中均匀稍高信号的病灶519个,其余为环形高信号。QSM对病灶的检出率、病灶平均磁化率与患者的病程及复发次数之间均没有相关性。卡方检验显示高分辨T2WI及QSM两个序列中大于及小于10mm的病灶数目之间的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SM对MS颅内病灶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能对MS病灶铁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其联合高分辨T2WI能更好的理解病灶特征,提高病灶检测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磁化率成像 多发性硬化 颅内铁含量
下载PDF
QSM对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心静脉征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龙柳 郭焯欣 +1 位作者 张丽娜 陈少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8期139-141,共3页
目的: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方法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灶内中央静脉征与颅内铁沉积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3例MS患者的QSM数据,使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病灶磁化率、病灶负荷在有、无中央静脉征病灶的差异分析,中央静脉征与病灶磁... 目的: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方法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灶内中央静脉征与颅内铁沉积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3例MS患者的QSM数据,使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病灶磁化率、病灶负荷在有、无中央静脉征病灶的差异分析,中央静脉征与病灶磁化率、病灶负荷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QSM序列中共有350个病灶可见中央静脉征,病灶大部分位于幕上。Mann-Whitney检验显示有、无中央静脉征在病灶负荷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中央静脉征与病灶磁化率及病灶负荷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QSM可用于MS患者颅内铁含量的定量检测,侧脑室旁病灶出现中央静脉征者较多,伴中央静脉征的病灶内铁沉积少于其他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静脉征 定量磁化率成像 多发性硬化 颅内铁含量
下载PDF
MR3.0T 3D-ASL在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林楚荣 皮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MR3.0T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0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32例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的3D-ASL的结果,其中I级3例,Ⅱ级13例,Ⅲ级4例,IV级12例;前两者为低级别组... 目的:探讨MR3.0T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0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32例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的3D-ASL的结果,其中I级3例,Ⅱ级13例,Ⅲ级4例,IV级12例;前两者为低级别组(16例),后两组为高级别组(16例)。经测量得到肿瘤内的灌注值(CBF_t),正常侧肿瘤镜像区域白质区正常灌注值(CBF_(tn))。CBF_t与CBF_(tn)值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计算脑肿瘤的相对灌注值rCBF_t(rCBFt=CBFt/CBFtn)。高、低级别胶质瘤间测量值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test,WHO分级胶质瘤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的rCBF_t(1.75±0.84)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rCBF_t(1.1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胶质瘤病理级别的高低与其CBF_t、rCBF_t的大小呈正相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ASL可以较好的反映肿瘤组织学、病理学等方面的信息,提高了胶质瘤术前分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肿瘤分级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