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改善肝移植受者结局 被引量:6
1
作者 黎利娟 陆平兰 +5 位作者 周密 贡旭楠 刘剑戎 陈规划 易慧敏 吕海金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肝移植受者中实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接受ERAS方案治疗将受者分为ERAS组(163例)和对照组(302例),ERAS组病情重于对照组。观察并记录肝移植受者的手...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肝移植受者中实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接受ERAS方案治疗将受者分为ERAS组(163例)和对照组(302例),ERAS组病情重于对照组。观察并记录肝移植受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输血量;记录肝移植受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28 d总撤除呼吸机时间、术后再插管率;记录肝移植受者术后90、180 d及1年的生存率,分析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ERAS组受者的无肝期为45(39,5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0(32,48)min(P<0.05)。ERAS组红细胞输注量为10(7,13)U,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10,28)U(P<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35(84,212)h、24(18,33)d,均短于对照组的154(103,253)h、34(20,50)d(均为P<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28 d总撤除呼吸机时间为26(25,27)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6(23,27)d(P<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再插管率为1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P<0.05)。ERAS组受者术后90、180 d以及1年的生存率均为9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者的81.1%、78.1%、75.7%(均为P<0.05)。ERAS和手术时间是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ERAS管理模式可提高受者生存率,同时可缩短受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再插管率,对肝移植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肝移植 肝硬化失代偿 终末期肝病模型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性脑病 手术时间
下载PDF
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性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魏绪霞 易慧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供者来源性感染(DDI)与移植术后受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相关。供者筛选技术的改进以及早期的防治可以提高移植的安全性。本文总结了DDI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寄生虫感...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供者来源性感染(DDI)与移植术后受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相关。供者筛选技术的改进以及早期的防治可以提高移植的安全性。本文总结了DDI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的病原体特征,并就其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以期为减少DDI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供者来源性感染 防治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病毒感染 寄生虫感染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脓毒症:1例报告并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指南解读
3
作者 易慧敏 魏绪霞 +8 位作者 黎利娟 安玉玲 吕海金 易小猛 刘剑戎 熊亮 周密 陆平兰 郭煜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78-381,共4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复习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SSC指南)解读及相关文献。结果 1例50岁...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复习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SSC指南)解读及相关文献。结果 1例50岁男性患者在肝移植术后1 d出现高热、血压下降,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经过适当的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抗感染、血液净化等治疗获得缓解,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易发生感染,由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病死率高,因此一旦发生脓毒症,临床医师要积极地按照SSC指南进行早期的目标导向性治疗及集束化治疗,根据病原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药物,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脓毒症 抗感染 血液净化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内CD4^+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朝荣 吕海金 +3 位作者 孙瑶 安玉玲 范明明 易慧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后肝内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25只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ontrol组和MSC组,每组75只。其中MSC组和control组均为HIRI模型小鼠,MSC组通过下腔静脉注射HUC-MSCs,cont...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后肝内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25只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ontrol组和MSC组,每组75只。其中MSC组和control组均为HIRI模型小鼠,MSC组通过下腔静脉注射HUC-MSCs,control组通过下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sham组仅进行开腹、关腹等操作,不行血管夹闭。分别于术后6、12、24 h,每组随机取15只小鼠,用于眼球取血法采血及取肝组织样本,每组剩下的30只小鼠用于肝内单核细胞的提取。比较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肝内单核细胞数量,CD4+T细胞比例、数量和阳性率;比较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和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含量,及肝组织内共刺激分子B7-1和B7-2信使核糖核酸(m 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2、24 h,control组的肝内单核细胞数量明显高于sham组,而MSC组的肝内单核细胞数量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1~0.05)。术后6、12、24 h,control组的CD4+T细胞比例、数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ham组(均为P<0.01),MSC组的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1~0.05);术后12、24 h,MSC组的CD4+T细胞数量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1~0.05)。术后6、12、24 h,control组血清和肝组织中的IL-17含量均高于sham组(均为P<0.01),而MSC组血清和肝组织中的IL-17含量均低于control组(均为P<0.01)。术后6 h,control组B7-2的m RNA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0.05);术后12、24 h,control组B7-1和B7-2的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均为P<0.01),而MSC组B7-1和B7-2的m RNA表达水平均低于control组(均为P<0.01)。结论 HUC-MSCs抑制HIRI后肝内CD4+T细胞的数量和IL-17的分泌,同时减少肝内单核细胞数量及B7-1和B7-2 m RNA表达,减轻H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CD4+T细胞 白细胞介素(IL)-17 单核细胞 共刺激分子 流式细胞术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5
作者 李可兵 袁胜梅 周雯娟 《健康之路》 2017年第2期286-286,共1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26例SICU病人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监护,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结果:726例SICU病人经积极有效处理,均能安全转运。结论:重症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26例SICU病人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监护,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结果:726例SICU病人经积极有效处理,均能安全转运。结论:重症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有效监护,及时处理危急情况是有效保证病人安全转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转运 护理
原文传递
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的临床特征分析
6
作者 刘剑戎 范明明 郭煜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分析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的临床特征变化,为器官捐献者临床管理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至201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完成的218例器官捐献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份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留置静脉管路情况、病... 目的分析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的临床特征变化,为器官捐献者临床管理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至201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完成的218例器官捐献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份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留置静脉管路情况、病原体携带情况,以及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血钠等内环境指标,采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评估捐献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比较转介时留置不同静脉管路的器官捐献者VIS。结果218例器官捐献者中,男性185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2±15)岁。2016至2019年分别完成35、48、50和85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不同年份器官捐献者性别、年龄和血型等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18例器官捐献者转介时均留置静脉管路并不同程度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留置上腔静脉导管、下腔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导管的捐献者分别为149、29和40例。2016至2019年上腔静脉导管使用率分别为48.6%、68.8%、58.0%和82.4%,VIS分别为(74±49)、(51±43)、(65±57)和(49±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F=29.65、2.90,P均<0.05)。上腔静脉导管组VIS为(34±27)分,低于下腔静脉导管组和外周静脉导管组[(110±50)和(10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痰液标本病原体培养阳性率最高,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P<0.05)。器官捐献者转介时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血钠均处于异常水平,不同年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器官捐献者转介前的临床管理仍需继续完善,除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外,静脉通道的选择和感染防控需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器官维护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临床管理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童荔 杨志勤 +2 位作者 易小猛 魏绪霞 蔡常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5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肝移植的患者。根据"肠道菌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分析其肠道菌群失...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肝移植的患者。根据"肠道菌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分析其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同时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179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141例。在141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共59例,发生率为41.84%(59/141),多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53/59,89.83%),尤其术后14 d内(46/59,77.9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大量腹水、术后长时间全肠外营养(TPN)、肠功能障碍及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高。术前大量腹水、术后长时间TPN、术后肠功能障碍及术后长时间抗生素应用是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 危险因素 感染
原文传递
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佳芮 覃惠英 +3 位作者 马盈盈 孙仲文 邹秀梅 杜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共纳入161例患者。结果 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57.14%,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症(P<0.05,OR=2.312... 目的:探讨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共纳入161例患者。结果 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57.14%,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症(P<0.05,OR=2.312,OR 95%CI 1.078~4.95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P<0.05,OR=1.111,OR 95%CI 1.017~1.214)、低白蛋白血症(P<0.05,OR=2.252,OR 95%CI 1.036~4.892),既往肠内营养经历为保护性因素(P<0.01,OR=0.123,OR 95%CI 0.021~0.494)。达标对患者近期结局无显著影响,但达标组白蛋白水平增高及APACHEⅡ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同时ICU住院时间更短。结论 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较低,影响因素众多,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有利,需进行综合干预以提高早期肠内营养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肠内营养 耐受性
原文传递
器官移植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情况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黎利娟 傅斌生 +5 位作者 周密 陆平兰 魏绪霞 刘剑戎 易小猛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5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5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7±12)岁。患者中包括肝移植术前11例,肝移植术后52例,肾移植术后1例,肝移植状态2例。收集患者痰液、尿液、血液、伤口分泌物、引流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66例患者的标本中培养出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哌拉西林钠78%,头孢噻肟钠75%,头孢他啶74%,头孢曲松钠73%,头孢吡肟74%,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73%,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75%,环丙沙星73%,左氧氟沙星71%,妥布霉素73%,庆大霉素73%,阿米卡星73%,甲氧苄胺嘧啶/磺胺嘧啶69%。2014年和2015年培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于上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2012年和2013年。其中对碳氢酶稀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012年为17%,2013年为33%,2014年升至86%,2015年的耐药率高达92%。结论目前器官移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趋势,需要在治疗中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抗药性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供者管理模式对器官捐献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剑戎 熊天威 +9 位作者 周密 魏绪霞 安玉玲 易小猛 黎利娟 陆平兰 范明明 李梓钰 杨扬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器官捐献工作组(ODWG)管理模式对器官捐献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获取组织接收的182例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0例,女32例;平均年龄(42±15)岁。以2019年3月作为时间节点... 目的探讨器官捐献工作组(ODWG)管理模式对器官捐献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获取组织接收的182例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0例,女32例;平均年龄(42±15)岁。以2019年3月作为时间节点将供者分为ODWG组(108例)和对照组(74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比较两组供者捐献类型、捐献器官质量控制指标等。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组捐献成功率为70%(128/182)。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91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80例。ODWG组DBD占67%(68/1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23/69)(χ^(2)=18.37,P<0.05)。ODWG组器官紧急获取率为1%(1/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69)(χ^(2)=5.71,P<0.05)。ODWG组获取器官数295个,丢弃器官数22个,器官利用率93%(273/295),器官产出率268%(273/102),对照组相应为198个、26个、87%(172/198)、249%(172/69),ODWG组的器官利用率和器官产出率优于对照组。结论ODWG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器官捐献率,扩大器官池,是保证捐献-移植安全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供者管理 重症监护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应用利奈唑胺对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童荔 魏绪霞 +4 位作者 李敏如 易慧敏 安玉玲 危敏 蔡常洁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应用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价其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的患者85例,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应用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价其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的患者85例,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以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后第7天等6个时间点,分别从临床特征、血小板计数、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累计发生率、临床疗效和细菌学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平均血小板数量无减少的趋势,利奈唑胺组用药前及治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1.25±11.01)×109/L和(86.74±11.60)×109/L;万古霉素组用药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为(62.0±19.11)×109/L和(85.2±12.73)×109/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累计发生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奈唑胺组2.3%,万古霉素组2.5%),其中利奈唑胺组45%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或增加,万古霉素组47%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或增加。通过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对比,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的有效性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90.9%和92.5%,细菌学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91.8%和92.8%。结论与万古霉素相比,在肝移植术后发生革兰阳性球菌的患者中使用利奈唑胺并不会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与万古霉素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血小板减少症
原文传递
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失禁性皮炎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林朱梅 马盈盈 +1 位作者 林丽婷 胡爱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23期-,共5页
目的:探讨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ENAD)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发生失禁性皮炎的ENAD患者55例,对照组为未发生失禁性皮炎的ENAD患者5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疾病因素、... 目的:探讨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ENAD)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发生失禁性皮炎的ENAD患者55例,对照组为未发生失禁性皮炎的ENAD患者5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疾病因素、肛周及会阴部皮肤环境、药物因素和营养因素共4个方面的内容。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在冠心病(χ2=3.96)、灌注复合变量(χ2=7.33)、APACHEⅡ(χ2=9.87)、吸入氧浓度(Z=-2.96)、人工气道(χ2=3.91)、ENAD天数(Z=-5.45)、大便性状类型(χ2=8.46)、抗生素使用天数(χ2=5.55)、类固醇药物(χ2=11.34)、肠内营养使用天数(Z=-3.33)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入氧浓度(P<0.05,OR=1.03,OR 95%CI:1.01~1.06)、APACHE Ⅱ评分≥15分(P<0.05,OR=3.12,OR 95%CI:1.01~9.64)和ENAD天数(P<0.01,OR=1.64,OR 95%CI:1.29~2.10)是失禁性皮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APACHEⅡ评分高,需要吸入高氧浓度的ENAD患者,其发生失禁性皮炎的风险高。应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和干预,以保护患者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危险因素 肠内营养 失禁性皮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