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检测时机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谢丹 冼盈 +3 位作者 毕筱刚 王颖 尤婧雅 张扣兴 《新医学》 2016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SIRS之间的关系,探讨CA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时机。方法收集139例CABP住院患者,根据有无SIRS症状分为SIRS组(60例)和无SIRS组(79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RP、...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SIRS之间的关系,探讨CA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时机。方法收集139例CABP住院患者,根据有无SIRS症状分为SIRS组(60例)和无SIRS组(79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RP、ES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差异。同时绘制各指标对CABP患者发生SIR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确定血清降钙素原及CRP诊断CABP患者发生SIRS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SIRS组CABP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RP、ES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无SIRS组(P均〈0.05)。在各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诊断SIRS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02,95%CI 0.853-0.952,P〈0.001)。血清降钙素原诊断CABP患者发生SIRS的最佳截断值为0.068μg/L,接近其正常参考值0.05μg/L,其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0%、阳性预测值77%、阴性预测值91%。结论在CABP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较其他传统炎症指标能更好地反映SIRS。对CABP患者,应在出现SIRS症状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无SIRS症状时不建议常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 降钙素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负压性肺水肿一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谢丹 江玮 +1 位作者 徐雯 张扣兴 《新医学》 2016年第9期641-644,共4页
负压性肺水肿是临床上少见的非心源性肺水肿。该文报道了在全身麻醉复苏过程中出现的1例急性肺水肿患者。该患者为25岁男性,因腰1、2椎体压缩性骨折行全身麻醉下手术,麻醉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患者突发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_2)下降... 负压性肺水肿是临床上少见的非心源性肺水肿。该文报道了在全身麻醉复苏过程中出现的1例急性肺水肿患者。该患者为25岁男性,因腰1、2椎体压缩性骨折行全身麻醉下手术,麻醉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患者突发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_2)下降,呼吸急促,立即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导管内可吸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后转入ICU继续抢救,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行PEEP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Sp O_2上升,气管内粉红色泡沫痰减少,病情明显好转并顺利脱离呼吸机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该例诊治过程提示,全身麻醉复苏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需高度怀疑负压性肺水肿,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行PEEP是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肺水肿的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性肺水肿 呼气末正压通气 脉搏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 被引量:8
3
作者 练荣丽 梁丽花 何慧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7期20-22,共3页
回顾总结了2000年~2011年公开发表的22篇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过敏反应及其护理、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护理、血亲异常及其护理、低血钙及其护理等,力求为重症肝炎患者提供... 回顾总结了2000年~2011年公开发表的22篇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过敏反应及其护理、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护理、血亲异常及其护理、低血钙及其护理等,力求为重症肝炎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在阿霉素心肌病大鼠中的抗炎症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晓峰 臧志军 袁群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在阿霉素心肌病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生理盐水组;2阿霉素(ADR)组;3阿霉素(ADR)+己酮可可碱(PTX)组。动物药物处理3周后,取大鼠的心脏组织作病理学分析并提取RN...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在阿霉素心肌病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生理盐水组;2阿霉素(ADR)组;3阿霉素(ADR)+己酮可可碱(PTX)组。动物药物处理3周后,取大鼠的心脏组织作病理学分析并提取RN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0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磨心肌组织,提取蛋白,ELISA检测TNF-α、IL-1β、IL-10的表达情况。并且采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评价实验中各组心脏收缩功能。【结果】组织病理学表明PTX能缓解ADR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ADR+PTX组的心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比ADR组减轻。RT-PCR、心肌ELISA检测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ADR组TNF-α、IL-1β表达量增加,而PTX处理组显著降低其炎症因子的表达;与ADR组相比,ADR+PTX组中IL-10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同样与ADR组相比较,ADR+PTX组的左心射血分数升高、左心室长轴缩短率增加。【结论】PTX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IL-10表达调控来实现的。PTX可能成为临床治疗阿霉素心肌病的有效的选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己酮可可碱 白介素-10 左心射血分数
下载PDF
神经源性肺水肿27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颖 毕筱刚 《新医学》 201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分析2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NP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27例患者入院后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及早明确NPE诊断。所有患者均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目的:分析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分析2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NP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27例患者入院后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及早明确NPE诊断。所有患者均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气道内有大量淡红或粉红色泡沫痰;PaO2均<60 mm Hg;胸部X线片及CT检查均可见阴影或渗出;颅脑CT检查均可见血肿或出血灶。明确诊断后立即进行抢救,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痰液痰量、心输出量等,动态监测血气,定时复查胸部X线片。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主要为减轻脑水肿、预防脑血管痉挛、营养脑神经、预防继发性癫痫发作及预防感染等,疗程1~3周。22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再行上述内科治疗。经治疗后,13例(48%)患者好转,于住院后1.5~2个月出院,出院时一般情况均稳定。14例(52%)死亡,死于再发脑出血9例、并发肺部感染5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对NPE患者有益,在兼顾颅内病变和肺水肿的同时应积极抗感染,防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源性肺水肿 治疗
下载PDF
计算机化医生医嘱录入系统对医护合作性沟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梁丽花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9-42,共4页
在介绍计算机化医生医嘱录入系统(CPOE)以及医护合作性沟通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研究。从CPOE的影响及医护沟通自身组织模式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POE的引入对医护合作沟通的影响是多... 在介绍计算机化医生医嘱录入系统(CPOE)以及医护合作性沟通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研究。从CPOE的影响及医护沟通自身组织模式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POE的引入对医护合作沟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评论其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化医生医嘱录入系统 医护合作 医疗差错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冼盈 张扣兴 +2 位作者 毕筱刚 郑常龙 谢丹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1216-1221,共6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ATP)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诊治脓毒症患者55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29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ATP)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诊治脓毒症患者55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29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6例,记录2组血乳酸、总胆红素、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等临床资料;确诊24 h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亚群百分比,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ATP水平。比较2组患者28 d病死率。绘制ROC曲线,评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ATP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根据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最佳截断值(133.60μg/L),脓毒症休克ATP≤133.60μg/L者14例,其中8例(生存4例,死亡4例)于确诊1周时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分别比较生存者、死亡者确诊24 h与确诊1周时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乳酸[2.08(1.43,4.26)mmol/L]、总胆红素[26.56(11.93,101.14)μmol/L]、肌酐[207.50(98.75,257.75)μmol/L]水平及SOFA评分[11.00(8.00,14.75)分]均高于脓毒症组[1.50(1.09,1.88)mmol/L、16.00(8.20,23.48)μmol/L、103.00(78.00,164.00)μmol/L、7.00(4.00,11.00)分](P<0.05),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99.68(45.95,357.29)μg/L]、血小板计数[63.50(28.50,102.75)×10^(9)/L]均低于脓毒症组[236.90(137.20,414.70)μg/L、170.00(121.00,212.00)×10^(9)/L](Z=-2.158,P=0.031;Z=-3.642,P<0.001),年龄[(53.46±14.35)岁]小于脓毒症组[(64.07±16.33)岁](t=2.545,P=0.014),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亚群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ATP水平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ATP以133.60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689(95%CI:0.543~0.802,P=0.029),灵敏度为77.14%,特异度为65.10%。脓毒症休克组28 d病死率(57.69%)高于脓毒症组(20.69%)(χ^(2)=7.952,P=0.005)。脓毒症休克ATP≤133.60μg/L生存者确诊1周时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275.84(164.01,378.89)μg/L]高于确诊24 h时[42.24(33.00,75.18)μg/L](Z=3.896,P=0.030),死亡者确诊1周时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52.08(15.06,87.57)μg/L]与确诊24 h时[36.70(15.98,106.84)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0,P=0.963)。结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ATP水平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脓毒症病情越重ATP水平越低,ATP水平持续低下者预后差;CD4^(+)T淋巴细胞AT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CD4+T淋巴细胞 三磷酸腺苷 免疫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来源间质干细胞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明亮 钟跃思 +3 位作者 徐见亮 姚志成 颜见 邓美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脐带间质干细胞(UMSCs)和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S0%CCl4橄榄油皮下注射10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平均分为UMSCs组、BMSCs组及空白对照组,UMSCs组经尾静脉输注1mlUMSCs(... 目的观察脐带间质干细胞(UMSCs)和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S0%CCl4橄榄油皮下注射10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平均分为UMSCs组、BMSCs组及空白对照组,UMSCs组经尾静脉输注1mlUMSCs(2×10^9/L),BMSCs组输注1mlBMSCs(2×10^9/L),空白对照组输注1ml生理盐水,移植处理3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抽取血液检测移植处理前后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取肝脏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行病理检查及量化计分。结果(1)移植处理3周后,与空白对照组大鼠AIJT、AST、TBIL指标[(637.60±42.38)U/L、(525.80±40.20)U/L、(17.26±0.68)μmol/L]比较,BMSCs组[(168.80±8.35)U/L、(352.00±33.64)U/L、(14.12±0.34)μmol/L]和UMSCs组[(163.60±7.30)U/L、(339.00±44.94)U/L、(13.96±0.29)μmol/L]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s组比较,UMSCs组大鼠ATJT、AST、TBIL及ALB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移植处理前各组AlJT、AST、TBIL指标[空白对照组:(337.80±13.97)U/L、(436.40±23.27)U/L、(15.20±0.57)μmol/L;BMSCs组:(337.40±14.10)U/L、(439.40±15.27)U/L、(15.52±0.47)μmol/L;UMSCs组:(337.40±16.21)U/L、(437.20±25.15)U/L、(15.54±0.72)μmol/L]比较,处理3周后BMSCs组和UMSCs组相应指标均降低,空白对照组相应指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处理前后各组大鼠AL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MSCs组和UMSCs组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减轻,量化计分(空白对照组:13.20±1.79、15.904-5.28;BMSCs组:4.70±1.57、6.00±1.70;UMSCs组:4.30±1.79、5.90±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MSCs组与BMSCs组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MSCs和BMSCs移植均可改善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其中UMSCs的改善效果稍优于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质干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 肝纤维化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隐源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骋 钟跃思 +8 位作者 姚志成 李明亮 颜见 徐步舒 肖斌毅 苏译旻 林楠 许瑞云 邓美海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隐源性肝细胞癌(肝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177例隐源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38例,女39例;年龄30~82岁... 目的探讨隐源性肝细胞癌(肝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177例隐源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38例,女39例;年龄30~82岁,中位年龄56岁。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调查HBV血清学标志物分布情况。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切除组(24例)、综合治疗组(88例)和保守治疗组(65例),比较3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77例患者中男女比约为4∶1,年龄>60岁者占48.0%(85/177);合并肝硬化者占90.4%(160/177),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者分别占19.2%(34/177)和21.5%(38/177);抗-HBc阳性者占70.6%(125/177),AFP>400μg/L者占31.6%(56/177);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占62.7%(111/177);肿瘤直径≤5 cm者占35.6%(63/177),肿瘤单发者占54.2%(96/177);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A期占9.6%(17/177),B^D期占90.4%(160/177)。手术切除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2%,综合治疗组为65%,保守治疗组仅为8%。结论隐匿性HBV感染可能是隐源性肝癌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糖尿病也可能对发病起重要作用。隐源性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之上,就诊时常常为中晚期,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定期随访、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隐源性 隐匿性HBV感染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预后
原文传递
生物信息学分析DHX9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晓峰 徐雯 +2 位作者 闫凌 毕筱刚 李明亮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DEAH盒解旋酶9(DHX9)在肝细胞癌(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PIA、Oncomine、The Human Protein Atlas在线平台从DNA、mRNA和蛋白质3个层面分析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DHX9的表达情况。通过UALCAN、Kaplan-Meier P... 目的探讨DEAH盒解旋酶9(DHX9)在肝细胞癌(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PIA、Oncomine、The Human Protein Atlas在线平台从DNA、mRNA和蛋白质3个层面分析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DHX9的表达情况。通过UALCAN、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平台分析DHX9与肝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cBioPortal在线平台分析肝癌中的DHX9基因突变情况,LinkedOmics、WebGestalt在线平台分析DHX9基因的生物学意义。STRING在线平台构建DHX9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GEPIA、Oncomine、The Human Protein Atlas在线平台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肝组织相比,DHX9 mRNA、DHX9 DNA、DHX9蛋白质在肝癌中明显高表达。DHX9 mRNA表达与年龄、TP53突变、疾病分期和肿瘤分级有关。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平台分析显示,DHX9 mRNA低表达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疾病特异性生存和无进展生存预后更好(HR=1.48,1.62,1.57;P<0.05)。DHX9基因突变发生率17%(63/370),大多数基因突变为扩增和mRNA增高。DHX9基因突变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7)。DHX9基因主要参与DNA修复、有丝分裂、DNA代谢、细胞周期调控、解螺旋酶活性、转录因子结合等活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显示,DHX9基因在mRNA监测通路、RNA转运、酪氨酸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中富集。DHX9蛋白参与DNA修复途径,促进核糖体招募、翻译起始,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等活动。结论DHX9基因主要参与DNA修复、RNA转运、细胞周期调控、PPAR信号通路等重要生物学过程。DHX9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有关,且低表达患者生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计算生物学 早期诊断 DEAH盒解旋酶9
原文传递
汉黄芩素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保护免疫性肝损伤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绮丽 袁晓峰 +2 位作者 陈静柔 朱殷宏 彭延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512-1516,1640,共6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炎组、治疗组,每组6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100μ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肝炎组尾静脉注射20mg/kg ConA;治疗组先注射20 mg/kg ConA,5...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炎组、治疗组,每组6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100μ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肝炎组尾静脉注射20mg/kg ConA;治疗组先注射20 mg/kg ConA,5 min后,再尾静脉注射10μg/kg汉黄岑素。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记录小鼠12、24 h生存率,检测处理5 h后肝功能,以及肝脏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及趋化因子表达水平、中性粒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结果肝炎组小鼠肝功能严重受损,肝组织坏死增多、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增多;治疗组肝功能显著改善,肝组织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治疗组小鼠12、24 h生存率均为100.0%,高于肝炎组50.0%、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649.0±72.7)和(550.0±102.0)U/L,显著低于肝炎组的(1406.0±135.6)和(1541.0±153.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外实验表明,0、30、90μmol/L汉黄岑素诱导中性粒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凋亡,其凋亡率分别为(8.0±0.3)%、(14.2±0.6)%和(28.6±1.2)%,各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也能减少中性粒细胞ERK的磷酸化及激活凋亡蛋白caspase3。结论汉黄岑素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肝脏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减轻免疫性肝损伤,提示汉黄岑素对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免疫性肝损伤 中性粒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