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欢 马从忆 +1 位作者 陈关凤 梁骊敏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疼痛、舒适度和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先后次序,选取2021年6月至9月在本院住院行甲状腺癌切除术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 目的评价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疼痛、舒适度和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先后次序,选取2021年6月至9月在本院住院行甲状腺癌切除术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ERAS;选取2021年10月至12月在本院住院行甲状腺癌切除术患者80例设为试验组,实施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ERAS。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舒适度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得分及其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患者舒适度得分及其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试验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ERAS可降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治疗费用并提高其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时效性激励理论 甲状腺癌 围术期护理 疼痛 舒适度 治疗费用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建立乳腺癌自噬相关基因预后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珏堃 熊志勇 陈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4-801,共8页
目的:基于自噬相关基因构建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TCGA数据库中下载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信息,首先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从中选取自噬相关基因,利用LASSO回归分析等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 目的:基于自噬相关基因构建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TCGA数据库中下载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信息,首先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从中选取自噬相关基因,利用LASSO回归分析等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甲乳外科2022年9月~2022年11月乳腺癌手术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qPCR法检测临床样本中乳腺癌自噬相关基因IL-24和PPP1R15A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RT-qPCR法检测乳腺癌临床样本中ESR1、PGR和ERBB2的表达量,进行IL-24和PPP1R15A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分析得到的29个基因的表达谱数据,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风险模型。经过回归分析,得到了预测乳腺癌预后最优的基因及其相关系数,自噬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公式为:−Exp(IL-24)×0.5328−Exp(PPP1R15A)×0.3985。根据模型计算每个乳腺癌患者的风险值,根据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为增强模型验证的可靠性,将患者随机分为测试组和验证组分别验证。测试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中P<0.01,高风险组的5年生存率为76.3%,低风险组的5年生存率为84.5%;验证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中P=0.022,高风险组的5年生存率为77.9%,低风险组的5年生存率为89.3%。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测试组中预后风险模型对乳腺癌患者1、3、5年总生存期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746、0.706和0.615;在验证组中预后风险模型对乳腺癌患者1、3、5年总生存期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594、0.553和0.592。分析了风险因素与临床变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ER组阴性的风险评分高于阳性(t=8.521,P<0.05),PR组阴性的风险评分高于阳性(t=7.714,P<0.05),HER2组0、1+、2+之间风险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是3+的风险评分高于1+(t=3.264,P<0.05)和2+(t=3.772,P<0.05)。单因素Cox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风险评分均是是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在收集的临床样本中,IL-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PPP1R15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乳腺癌组织(P<0.01)。乳腺癌组织中IL-24与ESR1(P=0.0499)和PGR(P=0.0006)的表达呈正相关,PPP1R15A与ESR1(P=0.0379)和PGR(P=0.0367)的表达呈正相关,但IL-24和PPP1R15A与ERBB2的表达相关性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自噬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可有效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乳腺癌 预后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三阴乳腺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鹏 刘瑞磊 +3 位作者 姜华 刘宇 张翘楚 黄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8-783,共6页
目的利用细胞电融合技术制备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全抗原肿瘤疫苗,观察其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DC,利用电融合技术,将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疫苗的... 目的利用细胞电融合技术制备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全抗原肿瘤疫苗,观察其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DC,利用电融合技术,将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疫苗的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融合疫苗的表型鉴定;ELISA试剂盒检测IL-12、IFN-γ的分泌情况;CCK-8试剂盒测定融合疫苗刺激同源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效应。结果成功分离培养DC,其表面高表达DC的分子标记CD83、CD11c、CD86、HLA-DR;融合疫苗形态不规则,其表面共同表达DC和三阴乳腺癌的标记分子;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证明融合疫苗有很强的免疫刺激活性;细胞毒性实验证明融合疫苗具有比对照组更强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结论电融合技术成功诱导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全抗原融合疫苗体外实验可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 电融合 融合疫苗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82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玺 邱万寿 +3 位作者 郭卫平 黄勇 姜华 刘仁斌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TM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彩超发现可疑TMC 62例(75.6%),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和瘤内微钙化。术中冰冻切片确诊率为93.1%。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次...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TM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彩超发现可疑TMC 62例(75.6%),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和瘤内微钙化。术中冰冻切片确诊率为93.1%。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等,35例行改良颈清扫术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证实淋巴结转移15例。术后2例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有病灶较大和包膜侵犯。结论 TMC主要依靠彩超诊断;首选手术治疗,切除范围应规则彻底;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有必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小细胞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鹏 刘瑞磊 +4 位作者 姚志成 林继宗 王庆亮 刘波 黄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375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发灶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了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为甲状腺乳...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375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发灶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了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7.47%,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4.27%,颈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6.53%。原发灶肿瘤直径大于1 cm、肿瘤突破包膜、侵犯肌肉时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为中央组淋巴结,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双侧中央组淋巴结,当肿块直径大于1 cm或癌肿突破甲状腺包膜和/或侵犯肌肉时宜同时清扫同侧的颈侧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Runx2-树突状细胞基因疫苗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杀伤三阴乳腺癌 被引量:5
6
作者 汤谧 张翘楚 +3 位作者 张鹏 刘瑞磊 姜华 黄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4,共8页
【目的】探讨Runx2基因在乳腺癌中分布及Runx2-树突状细胞(DC)疫苗能否在体外诱导产生针对三阴乳腺癌的特异性抗肿瘤效应。【方法】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Runx2在三阴乳腺癌、非三阴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细胞中表达;提取健... 【目的】探讨Runx2基因在乳腺癌中分布及Runx2-树突状细胞(DC)疫苗能否在体外诱导产生针对三阴乳腺癌的特异性抗肿瘤效应。【方法】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Runx2在三阴乳腺癌、非三阴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细胞中表达;提取健康人外周血并分离DC,流式检测DC表面标志;制备Runx2过表达慢病毒,转染DC并分为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荧光显微镜、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转染效率;将各组转染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IL-12、IFN-γ的分泌量,MTT检测疫苗对三阴乳腺癌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PCR结果示Runx2在MDA-MB-231、MCF7及MCF10A中ΔCT值分别为10.37±0.61、11.86±0.59、12.97±0.06(P<0.05),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显示MDA-MB-231中Runx2蛋白呈强阳性,在MCF7及MCF10A中仅为弱阳性;本研究制备Runx2慢病毒在转染DC后可以表达丰富绿色荧光,证实Runx2基因成功转导入成熟DC中。转染组与T细胞共培养后分泌IL-12、IFN-γ量(pg/m L)分别为170.33±5.03、517.15±5.88,而阴性对照组的分泌量仅为72.30±3.05、171.57±1.37(P<0.05),同时转染组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三阴乳腺癌杀伤率(%)为60.02±3.51,较对照组(25.57±3.64)增强(P<0.05)。【结论】Runx2可能为三阴乳腺癌治疗新靶点,并能成功转导Runx2至DC中制备Runx2-DC疫苗,增强DC对三阴乳腺癌的靶向性,从而高效诱导该疫苗在体外对三阴乳腺癌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2 树突状细胞 三阴乳腺癌 基因疫苗
下载PDF
局部肿胀麻醉下小切口腺体切除术治疗中重度男性乳腺发育症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玺 邱万寿 +5 位作者 黄勇 姜华 吴珏堃 黄泽楠 刘瑞磊 刘仁斌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肿胀麻醉下施行小切口乳腺腺体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效果。方法将45例中重度男性乳腺发育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30例局部肿胀麻醉下施行脂肪抽吸联合小切口腺体切除手术,B组15例局部肿胀麻醉下行小切口腺体切除手术... 目的观察局部肿胀麻醉下施行小切口乳腺腺体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效果。方法将45例中重度男性乳腺发育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30例局部肿胀麻醉下施行脂肪抽吸联合小切口腺体切除手术,B组15例局部肿胀麻醉下行小切口腺体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每侧切除乳腺重量和术后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和切除腺体重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应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乳晕小切口乳腺腺体切除术治疗中重度男性乳房发育症能够顺利游离腺体,手术出血少,是切除男性增生乳腺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房发育 肿胀麻醉技术 乳腺腺体切除术
下载PDF
DLL1基因在乳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珏堃 熊志勇 +1 位作者 阮莹 刘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406-3409,共4页
目的研究DLL1基因在乳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差异与临床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乳腺癌数据集,下载DLL1基因表达谱资料,取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其与临床资料及病例... 目的研究DLL1基因在乳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差异与临床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乳腺癌数据集,下载DLL1基因表达谱资料,取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其与临床资料及病例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DLL1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DLL1在乳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在乳腺癌中,DLL1在不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年龄、病理组织类型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不同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状态,是否绝经、不同种族、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DLL1在年龄、病理组织、绝经、种族、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各参数不同状态下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LL1表达越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更短,但是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DLL1表达越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更长。结论在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中,DLL1低表达并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DLL1的表达与乳腺癌ER、PR、年龄、病理组织类型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LL1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DLL1 预后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用于乳腺癌二线新辅助化学治疗的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姜华 李玺 +5 位作者 黄勇 邱万寿 刘瑞磊 吴珏堃 黄泽楠 刘仁斌 《新医学》 2012年第9期631-634,共4页
目的:评价GN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作为二线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用于TAC治疗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耐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经2~4周期TAC方案化学治疗反应不佳的LABC患者,采用GN方案治... 目的:评价GN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作为二线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用于TAC治疗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耐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经2~4周期TAC方案化学治疗反应不佳的LABC患者,采用GN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日;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滴注,第1、8日。每21日为1周期,2周期后评定疗效,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病情稳定或进展的患者停止化学治疗,缓解的患者继续行化学治疗至最多6周期,所有患者化学治疗结束2周后行手术切除。结果:26例患者共完成83周期化学治疗,平均3.2周期。其中完全缓解2例(8%),部分缓解10例(38%),病情稳定9例(35%),进展4例(15%),其中1例(4%)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总反应率46%(12/26)。4例(15%)患者成功实施保乳手术,无1例患者需植皮。主要毒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炎和周围神经毒性。结论:GN方案可作为二线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用于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LABC患者,临床反应率较好,耐受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局部晚期 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解毒祛瘀方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逆转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万斯斯 赵萍 +1 位作者 姜华 黄际薇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0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方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低浓度逐步加量诱导法建立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MCF-7C,并分为空白对照组、解毒祛瘀方(2.5 g/L)组...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方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低浓度逐步加量诱导法建立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MCF-7C,并分为空白对照组、解毒祛瘀方(2.5 g/L)组、他莫昔芬(10μmol/L)组、他莫昔芬(10μmol/L)+解毒祛瘀方(2.5 g/L)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10μg/L)+他莫昔芬(10μmol/L)+解毒祛瘀方(2.5 g/L)组。采用噻唑蓝法验证MCF-7C细胞的耐药性、解毒祛瘀方的细胞毒性以及对MCF-7C细胞他莫昔芬耐药性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MCF-7C细胞中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CF-7C细胞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指数为7.20;而经解毒祛瘀方(2.5 g/L)协同作用后,MCF-7C细胞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指数为2.02。他莫昔芬+解毒祛瘀方组MCF-7C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他莫昔芬组[(56.72±7.25)%比(13.24±0.76)%],同时p-PI3K[(0.37±0.06)比(0.68±0.07)]、p-Akt[(0.17±0.02)比(0.51±0.05)]、p-mTOR[(0.10±0.02)比(0.39±0.02)]蛋白表达量也明显低于他莫昔芬组(均P <0.05)。而加入PI2K/Akt通路激活剂IGF-1后,IGF-1+他莫昔芬+解毒祛瘀方组MCF-7C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较他莫昔芬+解毒祛瘀方组均明显降低(均P <0.05)。结论解毒祛瘀方可逆转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解毒祛瘀方 他莫昔芬耐药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人源性荷三阴乳腺癌NOD/SCID小鼠模型建立及其免疫应答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翘楚 李玺 +5 位作者 刘瑞磊 姜华 黄泽楠 刘宇 汤谧 黄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建立具有人免疫学特征的NOD/SCID小鼠模型,并观察其对三阴乳腺癌的免疫应答。方法筛选无免疫渗漏NOD/SCID小鼠24只,分成4组,免疫重建组提前3 d腹腔注射250 mg/kg环磷酰胺(CTX),后经腹腔注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背... 目的建立具有人免疫学特征的NOD/SCID小鼠模型,并观察其对三阴乳腺癌的免疫应答。方法筛选无免疫渗漏NOD/SCID小鼠24只,分成4组,免疫重建组提前3 d腹腔注射250 mg/kg环磷酰胺(CTX),后经腹腔注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背部皮下接种人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单纯免疫组只注射CTX及PBMC;单纯荷瘤组只接种MDA-MB-23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定期观察各组小鼠生物学及免疫学特征。结果免疫荷瘤组成瘤潜伏期(10~12 d)较单纯荷瘤组(8~10 d)延长,肿瘤生长速度减缓,第5周末肿瘤体积分别为1244.82±792.82 mm3和4308.77 mm3(P〈0.01),生存率提高(P〈0.01)。接受免疫重建的小鼠外周血人Ig G于第2周即可测到,并逐渐上升,较未接受免疫重建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中CD3+细胞比例于第2周逐渐下降,但于第9周仍可测到。第9周小鼠脾脏细胞中CD3+T细胞比例高达55.3%(免疫荷瘤组)及52.7%(单纯荷瘤组)。免疫荷瘤组小鼠脾指数9.64 mg/g明显高于单纯免疫组3.82±0.31 mg/g及空白对照组1.51±0.14 mg/g。结论成功构建稳定的具有人免疫学特征的NOD/SCID小鼠模型,并观察到其对三阴乳腺癌产生免疫应答,可为三阴乳腺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重建 免疫治疗 NOD/SCID小鼠 三阴乳腺癌
下载PDF
三阴乳腺癌疫苗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免疫效应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鹏 姜华 +3 位作者 刘瑞磊 刘宇 张翘楚 黄勇 《新医学》 2012年第12期861-865,F0003,共6页
目的: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全抗原肿瘤疫苗,观察其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方法:从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利用电融合技术,将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用荧光显... 目的: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全抗原肿瘤疫苗,观察其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方法:从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利用电融合技术,将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疫苗的形态;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融合疫苗的表型鉴定;用CCK-8试剂盒测定融合疫苗刺激同源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结果:成功分离培养DC,其表面高表达DC的分子标记CD11c、CD86、HLA-DR;融合疫苗的形态不规则,其表面共同表达DC和三阴乳腺癌的标记分子;T淋巴增殖实验证明融合疫苗具有很强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电融合技术成功诱导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全抗原融合疫苗体外实验可显著增强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 电融合 融合疫苗
下载PDF
MUTYH c.892-2A>G剪切位点突变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简文静 邵康 +6 位作者 肖瑜 曹博洋 谢欣彤 盛海艳 宋淑芬 刘仁斌 王先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5-551,共7页
背景与目的:MUTYH基因变异与结直肠癌患癌风险升高有关,但其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尚不明确,该研究探讨MUTYH c.892-2A>G剪切位点突变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方法检测95... 背景与目的:MUTYH基因变异与结直肠癌患癌风险升高有关,但其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尚不明确,该研究探讨MUTYH c.892-2A>G剪切位点突变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方法检测95个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亲属MUTYH基因突变情况,并与BRCA1、BRCA2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95个家系224名受试者中有4个家系共7名受试者检出MUTYHc.892-2A>G突变,突变率为3.1%,其中只有1例先证者检出MUTYH c.892-2A>G突变。95个家系中也只有1例先证者检出携带BRCA1突变;5个家系中共9名受试者检出携带BRCA2突变,突变率为4.0%。MUTYH c.892-2A>G突变人数分别与BRCA2、BRCA1突变人数相比较,不存在基因共突变现象。结论:MUTYH c.892-2A>G突变虽然在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正常人群中突变率较高,但很可能是低外显的乳腺癌发生相关的致病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YH 家族性乳腺癌 BRCA1 BRCA2
下载PDF
KDM5B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志勇 吴珏堃 林良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98-2201,共4页
目的:研究KDM5B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113例正常乳腺组织和1 090例乳腺癌数据集,下载KDM5B mRNA表达谱资料;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 目的:研究KDM5B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113例正常乳腺组织和1 090例乳腺癌数据集,下载KDM5B mRNA表达谱资料;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甲乳外科2015年~2016年乳腺癌切除标本共90例,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KDM5B mRNA的表达量,取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其与临床资料及病例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KDM5B 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KDM5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0. 01)。在TCGA的乳腺癌数据中,KDM5B的表达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年龄、病理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 <0. 01),与孕激素受体(PR)、绝经及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在我们收集的乳腺癌样本中,KDM5B的表达与HER2、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 <0. 05),而与ER、PR、绝经、病理组织类型和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KDM5B表达越高,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HR=1. 39,P=0. 005)和无病生存时间(HR=1. 32,P <0. 001)越短。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KDM5B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KDM5B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M5B基因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预后
下载PDF
SIAH2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珏堃 唐勇 邱万寿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IAH(seven in absentia homologues)2的表达情况,探讨SIAH2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10例乳腺癌及癌旁石蜡包埋组织中SIAH2,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3...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IAH(seven in absentia homologues)2的表达情况,探讨SIAH2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10例乳腺癌及癌旁石蜡包埋组织中SIAH2,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35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IAH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IAH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中SIAH2蛋白表达量(P<0.05);乳腺癌组织中SIAH2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中SIAH2mRNA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SIAH2过表达与乳腺癌密切关系。SIAH2可能成为防控乳腺癌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H2 乳腺癌 癌旁组织
下载PDF
KIF4A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珏堃 熊志勇 《新医学》 2018年第12期884-888,共5页
目的研究KIF4A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表达差异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乳腺癌数据集,下载KIF4A基因表达谱资料,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5.77,以5.77为节点将乳腺癌患者分为KIF4A... 目的研究KIF4A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表达差异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乳腺癌数据集,下载KIF4A基因表达谱资料,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5.77,以5.77为节点将乳腺癌患者分为KIF4A高表达组与KIF4A低表达组,分析其与病例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KIF4A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KIF4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细胞(P<0.01),KIF4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骨架中,KEGG通路分析和GO功能分析显示KIF4A与细胞周期、RNA转运、P53信号通路、细胞分裂、端粒维持重组等功能有关。KIF4A与Ki67的表达高度正相关(P<0.001),预后分析表明KIF4A表达越高,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更短(P<0.001)。KIF4A的表达与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总生存率具有负相关性(P<0.001),而与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总生存率则不相关。结论在乳腺癌中,KIF4A高表达并且和患者的预后相关,KIF4A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功能分析 KIF4A 预后
下载PDF
拉米夫定预防HBsAg阳性乳腺癌患者化学治疗中病毒再激活的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宇 李展翼 +1 位作者 黄泽楠 黄勇 《新医学》 2014年第10期667-670,共4页
目的观察接受化学治疗且HBsAg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拉米夫定预防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既往均无接受抗HBV治疗的45例HBsAg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疗程的化学治疗,其中于化学治疗前开始使用拉米夫定的25例被设为... 目的观察接受化学治疗且HBsAg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拉米夫定预防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既往均无接受抗HBV治疗的45例HBsAg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疗程的化学治疗,其中于化学治疗前开始使用拉米夫定的25例被设为治疗组(从化学治疗前1周开始至化学治疗结束后12周配合使用拉米夫定0.1 mg/d),不愿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20例被设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按肝功能情况适当使用护肝药物),化学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HBV激活率、肝损害情况、化学治疗受影响情况及拉米夫定相关的不良反应与病毒耐药、变异情况。结果治疗组未出现HBV再激活者,对照组HBV激活率为30%(P<0.05);治疗组出现肝损害的百分率低于对照组(12%vs.45%,P<0.05));治疗组化学治疗不受HBV再激活影响,对照组1例(5%)提前终止化学治疗、4例(20%)化学治疗延期;治疗组无出现使用拉米夫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出现HBV耐药、变异现象。结论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可减低乳腺癌患者化学治疗过程中HBV再激活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乳腺癌 化学治疗
下载PDF
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对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决策导向分析(附29例病例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健华 周毅 +2 位作者 林小佳 黄文俊 刘仁斌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初步分析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对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决策导向作用。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29例,按照21基因检测复发... 目的初步分析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对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决策导向作用。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29例,按照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结果分成低危组与中/高危组,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评分前后的治疗决策。结果在患者的临床特征与RS复发分数的关联性分析中提示,复发风险分组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直径、病理组织学分级及脉管癌栓等均无明显相关,而与Ki-67的表达(P=0.027)有关。在行21基因检测前,共有18例(62.0%)患者推荐内分泌治疗联合辅助化疗;公布RS复发分数后,11例(37.9%)患者被推荐改变为单纯内分泌治疗,7例(24.1%)患者仍建议行辅助化疗(Mc Nemar’s test,P=0.001)。结论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增加21基因检测并计算复发风险评分能显著改变治疗决策,降低不必要的辅助化疗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21基因 复发风险评分 治疗决策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对疾病管理手机APP的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美浓 罗倩 +2 位作者 李欢 林嘉旋 黄师菊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不同特征的患者对乳腺癌疾病管理手机APP的需求,探讨在本院开展乳腺癌疾病管理手机APP使用的必要性及其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义,并为指导日后该平台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抽...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不同特征的患者对乳腺癌疾病管理手机APP的需求,探讨在本院开展乳腺癌疾病管理手机APP使用的必要性及其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义,并为指导日后该平台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广州某三甲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0例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0.0系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患者对乳腺癌管理手机APP需求较高,达85%。(2)所有患者表示对手机APP"咨询"功能的设计有需求。(3)不同年龄、学历、经济收入、居住类型和病程的患者对手机APP设计功能的需求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者对乳腺癌疾病管理手机APP的需求较高,有必要在院内根据不同特征患者情况,面向患者开展手机APP的使用,以帮助更多患者实现疾病自我管理,协助医护人员完善疾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手机APP 需求
下载PDF
伴微浸润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布状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阮莹 林琼林 +1 位作者 关结霞 赵畅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伴微浸润的DCIS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分布情况。方法 74例乳腺D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不伴微浸润的DCIS(pure-DCIS)共42例作为对照组,伴微浸润的DCIS(mi-DCIS)32例作为...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伴微浸润的DCIS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分布情况。方法 74例乳腺D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不伴微浸润的DCIS(pure-DCIS)共42例作为对照组,伴微浸润的DCIS(mi-DCIS)32例作为实验组,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TILs分布的差异,并进一步对mi-DCIS组原位癌及微浸润区域的TILs密度进行对比。结果 400倍高倍镜下,mi-DCIS组热点区域及平均值区域TILs百分比分别为57.50(18.75,80.00)%,8.00(5.00,15.00)%,pure-DCIS组分别为5.00(1.00,16.25)%,1.00(1.00,5.00)%,无论是热点区域还是平均值,mi-DCIS组TILs百分比均高于pure-DCIS组(P均<0.001)。mi-DCIS组中微浸润灶处平均TILs比例为15.00 (5.00, 50.00)%,高于原位癌区域8.00(5.00,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相较于pure-DCIS,mi-DCIS中TILs的分布密度明显增高;mi-DCIS中,微浸润灶处TILs的分布情况较整体有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微浸润 分布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