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窦周纤维化病理诊断中网状纤维染色方法的优化
1
作者 张梦蝶 董愉 +1 位作者 张志刚 梁英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0,共2页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的脂肪因为各种原因堆积,且比重超过肝脏重量5%的一种常见肝脏疾病[1]。脂肪肝如不引起重视会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1-2]。虽然一些检查手段也能诊断脂肪肝,例如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等,但肝...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的脂肪因为各种原因堆积,且比重超过肝脏重量5%的一种常见肝脏疾病[1]。脂肪肝如不引起重视会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1-2]。虽然一些检查手段也能诊断脂肪肝,例如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等,但肝活检评价才是明确诊断脂肪性肝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纤维化的“金标准”[2]。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其特点,它常以窦周纤维化(perisinusoidal fibrosis,PSF)等其中一种类型为主或多种类型混合存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周纤维化 网状纤维染色 网状纤维 胶原纤维
下载PDF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
2
作者 陈倩倩 罗雯雯 +1 位作者 关结霞 梁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59,65,共5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BV^(+)I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BV^(+)I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EBV^(+)IFDCS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44.7岁。7例发生于肝,2例发生于脾。肿瘤内可见血管壁纤维样及透明变性(6/9)、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9)和上皮样肉芽肿(2/9)。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滤泡树突状细胞标志物CD21(7/9)、CD23(8/9)和CD35(9/9),部分表达SMA(6/9)和D2-40(1/9)。2例脾IgG4阳性浆细胞明显增高(80~135个/10 HPF),7例肝IgG4阳性浆细胞为0~36个/10 HPF。术后随访3~84个月,6例无瘤生存,2例转移,1例失访。结论EBV^(+)IFDCS罕见,低度恶性。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在EBV^(+)IFDC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IgG4相关疾病 EBER原位杂交 预后
下载PDF
鼻腔鼻窦卵黄囊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娜娜 苏箔金 +1 位作者 蒋叶 周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64-266,共3页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是一种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青春期前儿童性腺,仅10%~15%见于性腺外[1]。原发鼻腔鼻窦YST国外仅见个案报道,国内未见此类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原发于男性患儿的鼻腔鼻窦YST,并进行文献复习,重点探...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是一种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青春期前儿童性腺,仅10%~15%见于性腺外[1]。原发鼻腔鼻窦YST国外仅见个案报道,国内未见此类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原发于男性患儿的鼻腔鼻窦YST,并进行文献复习,重点探讨该部位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该部位YST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患儿男性,1岁9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卵黄囊瘤 性腺外卵黄囊瘤 病理诊断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子宫内膜桑葚样化生14例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关结霞 林维真 +2 位作者 高锦添 唐录英 惠大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活检标本中桑葚样化生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伴桑葚样化生的子宫内膜活检标本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β-catenin、p16、SATB2、CD10、p63、ER、PR、CK7、Ki-67的表达,分析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活检标本中桑葚样化生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伴桑葚样化生的子宫内膜活检标本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β-catenin、p16、SATB2、CD10、p63、ER、PR、CK7、Ki-67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年龄21~54岁,其中1例子宫内膜样癌、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11例良性子宫内膜病变。镜下见桑葚样化生呈实性巢团状或漩涡状排列,边界清楚,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巢中央可见坏死。免疫表型:β-catenin、p16弥漫核质阳性,CD10弥漫浆膜阳性,ER散在或局灶阳性,71.4%的病例SATB2弥漫或局灶核阳性,CK7均阴性,PR、p63阴性或个别细胞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行孕激素治疗,4例患者活检术后未作特殊处理,预后均良好。结论子宫内膜桑葚样化生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预后良好,病理医师应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避免误诊及过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桑葚样化生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1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5
作者 关结霞 黄文清 +1 位作者 唐录英 惠大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04—2021-04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治的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04—2021-04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治的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患者14例,女性9例,男性5例,年龄38~67岁,平均56岁,其中肺转移11例,骨转移3例。5例以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就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组织学上,原发灶与转移灶形态相似,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或滤泡状排列,细胞核增大,呈毛玻璃样,可见核沟,核分裂少见。转移灶中,100%的病例表达TTF-1、TG及CK19,57%的病例BRAF V600E阳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远处转移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有时以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就诊,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远处转移 肺转移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远处转移4例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陈倩倩 罗雯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4例转移性DFSP的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转移性DFSP,原发灶1例为经典型DFSP,1...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4例转移性DFSP的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转移性DFSP,原发灶1例为经典型DFSP,1例为经典型DFSP伴20%黏液样变,2例为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ibrosarcomatous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FS-DFSP);4例转移灶为FS-DFSP,均发生肺转移,1例合并头部顶叶转移。经典型DFSP组织学表现为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或漩涡状排列,FS-DFSP除有经典型DFSP区域外,还可见纤维肉瘤样区域。原发灶弥漫表达CD34,1例转移灶CD34表达缺失,1例p53表达增加,FS-DFSP核分裂象与Ki-67增殖指数均高于经典型DFSP。结论FS-DFSP与经典DFSP相比,侵袭性更强,转移风险更大。肿物局部切除是经典型DFSP进展为FS-DFSP的高危因素,建议尽早扩大切除,减少肿瘤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型 经典型 转移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梅开勇 郝卓芳 +3 位作者 叶子茵 林汉良 林素暇 苏祖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三医院和肿瘤医院诊断的MCL12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EnVision法对11...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三医院和肿瘤医院诊断的MCL12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EnVision法对11种抗原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 MCL共126例,男性95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3.06:1,中位年龄53岁(34~80岁)。发病部位以淋巴结最多(80例),结外以胃肠道(20例)及扁桃体多见(12例)。临床分期为Ⅱ期2例,Ⅲ期58例,Ⅳ期66例。从组织结构上看,套区型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118例。从细胞形态上看,经典型114例,小细胞型4例,多形性3例,单核样B细胞型2例,母细胞样变异型2例,伴浆细胞样分化型1例。免疫组化显示B细胞抗原(+),并且以CD5、cyclinD1和SOX11(+)为特征。结论 MCL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大多数发生于淋巴结内,临床分期高、预后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对诊断MCL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梅开勇 苏祖兰 +2 位作者 林汉良 欧阳小明 陆光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期3-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LCA、CD3、CD45RO、CD20、CD79a、CD5、CyclinD1、CD10、BCL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LCA、CD3、CD45RO、CD20、CD79a、CD5、CyclinD1、CD10、BCL6、MUM1、CD30、CD56、Ki-67,运用原位杂交检测EBER,观察其免疫表型特点和EB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或便血。发生部位:胃22例、小肠24例、回盲部15例、结肠12例、直肠5例。所有病例均表达LCA,69例表达CD20和CD79a,3例表达CD5和CyclinD1,9例表达CD3和CD45RO,1例表达CD30,1例表达CD56,Ki-67阳性表达率约20%~70%不等,2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所有病例CK均未检测出阳性。病理组织学类型:36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套细胞淋巴瘤,6例非特殊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各1例。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T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上很难与胃肠道癌鉴别,确诊靠胃肠粘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及免疫组化染色,辅以原位杂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肠道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病理因素及预后与Bmi-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林妙霞 文卓夫 +1 位作者 冯智英 李泽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16-1819,共4页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Bmi-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7%,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25.0%、6.67%、0%,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卡方检验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远处转移与Bmi-1蛋白高表达有关(P<0.01,OR>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Bmi-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患者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1蛋白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梅开勇 林汉良 +1 位作者 苏祖兰 黄世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CNS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PCNSL的组织学特点为淋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CNS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PCNSL的组织学特点为淋巴瘤的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弥漫浸润,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伴灶性坏死和出血。免疫组化染色24例为B细胞型,2例为T细胞型。B细胞型中均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T细胞型中1例为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性淋巴瘤。结论PCNSL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乏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可为单发或多发性病损;病理组织形态与淋巴结内淋巴瘤相似,瘤细胞弥漫分布,围绕血管浸润,有坏死、出血,淋巴瘤类型主要为B细胞型,小部分为T细胞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病理学
下载PDF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与胃癌组织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春奎 方建晨 +2 位作者 苏祖兰 冯智英 何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PEDF在胃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PED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人体...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PEDF在胃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PED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人体胃癌组织标本中胃癌细胞内PEDF和VEGF的表达;标记CD34分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上述胃癌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统计学分析上述分子标记物间的关系以及各分子标记物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的正常胃黏膜均有PEDF表达,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约43%,VEGF表达率约54%;与高分化胃癌相比,低分化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低(P<0.05),MVD高(P<0.05);PEDF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易侵犯浆膜(P<0.05),易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1);胃癌组织PEDF表达与MVD(P<0.01)和VEGF(P<0.01)表达呈负相关关系,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EDF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可能是胃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胃癌细胞发生淋巴及血道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理特点和预后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莫祥兰 苏祖兰 +2 位作者 冯智英 孙碧红 孔祥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8-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38例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临床病理参数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肿瘤细胞形态多样,易侵犯血管伴微血管透明血栓形成,嗜上皮反应;所有病例肿瘤细... 目的探讨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38例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临床病理参数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肿瘤细胞形态多样,易侵犯血管伴微血管透明血栓形成,嗜上皮反应;所有病例肿瘤细胞强表达CD56、TIA-1、GranzymeB,7.9%(3/38)表达CD8,94.6%(36/38)EBER阳性;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临床分期为Ⅲ-IV、乳酸脱氢酶升高、血AST升高、外周血三少、区域淋巴结累及和未治或单一治疗方式是预后差的因素,IPI分组与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形态学变异大,有亲血管和上皮倾向;预后与治疗方式有关,两种以上方法联合治疗可能为治疗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较好方法;IPI不是判断其预后的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肿瘤 病理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大肠癌中Bmi-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妙霞 文卓夫 冯智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501,共5页
目的:研究大肠肿瘤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Bmi-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蛋白在6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 目的:研究大肠肿瘤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Bmi-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蛋白在6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3组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并探讨大肠癌中Bmi-1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的相关性。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i-1蛋白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5.0%、6.7%、0%,Bmi-1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而在腺瘤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P>0.05);Bmi-1蛋白高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大肠癌中Bmi-1蛋白高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Bmi-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患者侵润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Bmi-1 蛋白质Ki67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结外鼻型T/NK细胞淋巴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梅开勇 林汉良 +3 位作者 苏祖兰 黄世章 陆光明 廖德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T/NK细胞淋巴瘤(ENKL)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ENKL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UCHL1、CD20、CD79a、CD56、GrB,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ENKL中的...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T/NK细胞淋巴瘤(ENKL)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ENKL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UCHL1、CD20、CD79a、CD56、GrB,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ENK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3例ENKL有特征性临床、病理学改变,CD56及EBER阳性表达率达100%。结论:ENKL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病理学
下载PDF
胸椎良性脊索细胞瘤临床病理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叶 陈健宁 +4 位作者 颜荣华 周静 金亦 邵春奎 张娜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6-800,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良性脊索细胞瘤(BN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本院1例胸椎内良性脊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NCT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院就诊患者男性,59岁,无明显诱... 【目的】探讨良性脊索细胞瘤(BN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本院1例胸椎内良性脊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NCT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院就诊患者男性,59岁,无明显诱因背痛1年。MRI显示胸11椎体内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影,边缘清楚,无软组织肿块。因穿刺结果提示可能为脊索瘤,遂行胸11椎体切除及胸椎重建术。病理取材肉眼见破碎骨质,未见明显肿物。镜下骨小梁间见多灶性、成片分布的"脂肪样"细胞,呈马赛克样镶嵌排列,胞质空亮或嗜酸(HE染色),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被挤压于细胞边缘,几乎无异型性或少量细胞仅见轻度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肿瘤不形成分叶状结构,亦未见黏液基质。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K、Vimentin、EMA、S-100均为阳性。【结论】BNCT是一种少见的脊索源性良性肿瘤,与脊索瘤的临床处理方式不同。因与脊索瘤免疫表型有重叠,易造成误诊,需要充分认识,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脊索细胞瘤 脊索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皮肤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向阳 许庆芳 +5 位作者 万苗坚 李美荣 赖维 于晖 苏祖兰 陆春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2例病例并予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例22岁女性,左面颊、臀部、下腹及双下肢红色或淡黄色丘疹、斑块和结节4个月,皮损呈卫星簇状分布。另1例56岁女性,右...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2例病例并予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例22岁女性,左面颊、臀部、下腹及双下肢红色或淡黄色丘疹、斑块和结节4个月,皮损呈卫星簇状分布。另1例56岁女性,右面颊部起红色肿物伴轻痒1年余,伴游走性多关节疼痛,皮损周边可见卫星状分布暗红色斑疹、丘疹。两例PPD试验阳性,组织病理均有真皮内窦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均示S-100阳性、CD68阳性及CD1a阴性。结论: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特征为皮损呈卫星簇状分布和多数皮损内有散在粟粒至绿豆大黄色物质,组织病理特征为真皮和(或无)皮下脂肪组内存在增生的窦组织细胞。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ROSAI-DORFMAN病 临床分析 组织病理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玲玲 尹玉竹 +2 位作者 邓妮 周静 张培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简称内异症)大鼠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24只,分为3组,分别以258 U/kg(低剂量组)、516 U/kg(高剂量组)的HCG进行治疗15 d(3个大鼠动情周期),并以... 【目的】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简称内异症)大鼠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24只,分为3组,分别以258 U/kg(低剂量组)、516 U/kg(高剂量组)的HCG进行治疗15 d(3个大鼠动情周期),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及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HE染色光镜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异位病灶的体积[分别为(208±99)cm3、(219±109)cm3、(210±124)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治疗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异位病灶体积[分别为(64±62)cm3、(54±27)cm3],均较对照组[(203±102)cm3]缩小(P均<0.05);光镜下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呈抑制状态,表现为细胞浆减少、浓缩,细胞核浓染、胞核缩小等。【结论】从组织形态学分析,HC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 病理学
下载PDF
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静 张娜娜 +1 位作者 张一望 邵春奎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人类同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肝穿刺活检组织学资料,总结并分析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收治的16例因CR而进行肝穿刺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资料。通... 目的通过观察人类同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肝穿刺活检组织学资料,总结并分析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收治的16例因CR而进行肝穿刺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资料。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6例肝移植术后发生CR患者的资料,男性1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75±8.98)岁;原发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3例,肝恶性肿瘤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5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常见病理改变包括小叶间胆管损伤、减少或消失,小叶中央坏死性炎症;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见的病理特征包括小叶间动脉损伤、肝细胞变性及坏死、淤胆、库普弗细胞增生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结论小叶间胆管损伤及数量减少是诊断CR常见且重要的病理特征;CR与其他肝移植术后病变的病理形态有重叠,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穿刺活检 慢性排斥反应 病理诊断
下载PDF
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梅开勇 杨庆春 +2 位作者 黄世章 林汉良 苏祖兰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 目的:探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形性,中等大小至大细胞弥漫浸润,其中2例有大片坏死,LCA、CD3、CD56、TIA-1、Granzyme B免疫标记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表达率100%。结论: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NK细胞 T细胞 EB病毒 淋巴结
下载PDF
9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肝穿刺活检标本组织病理学分析
20
作者 周静 冯智英 邵春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69,475,共5页
【目的】对98例肝移植(OLTx)患者术后肝穿刺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OLTx术后各种并发症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提高移植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361例OLTx患者病例资料,其中98例OLTx患者术后因肝功能异常行肝穿刺活检,常规HE染... 【目的】对98例肝移植(OLTx)患者术后肝穿刺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OLTx术后各种并发症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提高移植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361例OLTx患者病例资料,其中98例OLTx患者术后因肝功能异常行肝穿刺活检,常规HE染色以及HBsAg、HBc、HCV、CMV免疫组化染色,部分病例行CK1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98例患者共行肝穿刺129次,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最常见,共计42例(42.86%),其余为慢性排斥反应2例(2.04%),缺血-再灌注损伤8例(8.16%),胆道并发症21例(21.43%),血管并发症6例(6.12%),药物性肝损害3例(3.06%),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炎复发8例(8.16%),CMV感染3例(3.06%),肝癌复发2例(2.04%),难以诊断3例(3.06%)。【结论】移植肝穿刺活检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 活检组织检查 病理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