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供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傅斌生 易述红 +6 位作者 唐晖 曾凯宁 张彤 易慧敏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供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移植的11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9±12)岁。原...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供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移植的11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9±12)岁。原发病:脑部严重损伤72例,脑血管意外32例,脑部神经系统疾病6例。供者家属均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供者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5.5%(17/110),其中胆道吻合口狭窄8例,非吻合口狭窄6例,胆漏2例,胆道结石1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热缺血时间是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04,95%CI:1.495~2.961;P〈0.05)。结论术后胆道并发症仍是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主要难题。尽可能减少热缺血时间是保证高质量供体器官和减少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定向组织捐赠 组织和器官获得 胆道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脂肪肝供肝肝移植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英才 杨卿 +7 位作者 汪国营 刘剑戎 许世磊 李晓华 程锦涛 张琪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中重度脂肪肝供肝肝移植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Lewis大鼠高脂饲料饮食建立中重度脂肪肝模型。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供体为中重度脂肪肝的Lewis大鼠,受体为近...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中重度脂肪肝供肝肝移植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Lewis大鼠高脂饲料饮食建立中重度脂肪肝模型。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供体为中重度脂肪肝的Lewis大鼠,受体为近交系Brown Norway大鼠。32只肝移植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MSC组和对照组,各16只。MSC组肝移植术后立即从阴茎背静脉注射含2×106个MSC的生理盐水1.5 ml,对照组从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 ml。分别于术后1、3 d两组各取4只大鼠处死,同时留取血清和移植肝组织标本。观察两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的水平,移植肝组织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肝组织损伤情况;并观察其余大鼠术后存活情况。两组实验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大鼠生存分析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MSC组和对照组术后1 d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501±42)、(619±7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0,P<0.05)。MSC组和对照组术后3 d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385±65)、(1190±11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80,P<0.05)。MSC组和对照组术后1 d的TB水平分别为(31±8)、(32±6)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10,P>0.05);MSC组和对照组术后3 d的TB水平分别为(51±9)、(91±1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7,P<0.05)。MSC组和对照组术后1 d的移植肝组织MDA含量分别为(4.9±0.8)、(7.4±0.8)m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5,P<0.05)。MSC组和对照组术后3 d的移植肝组织MDA含量分别为(3.8±0.6)、(7.9±0.9)m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7;P<0.05)。MSC组和对照组术后1 d的移植肝组织TNF-α含量分别为(1.04±0.18)、(1.61±0.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3,P<0.05)。MSC组和对照组术后3 d的移植肝组织TNF-α含量分别为(0.87±0.06)、(1.92±0.2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1,P<0.05)。术后1、3 d,对照组移植肝组织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窦淤血,而MSC组局部反应较轻,组织形态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MSC组6只大鼠(6/8)存活>1周;对照组仅有1只大鼠(1/8)存活>1周,两组大鼠术后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3,P<0.05)。结论人脐带MSC对中重度脂肪肝供肝肝移植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脂肪肝 间质干细胞 大鼠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汪根树 傅斌生 +9 位作者 郑向荣 李敏如 姜楠 金海 杨建旭 李势辉 张剑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随访的33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经临床诊断为肝移植术后肺结核共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随访的33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经临床诊断为肝移植术后肺结核共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6-59岁,平均年龄47岁。手术方式均采用同种异体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后常规使用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收集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肝移植术后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和临床疗效。结果肝移植术后肺结核的发生率为0.9%(3/336)。3例患者术前均无结核病史,发病时间分别为肝移植术后43d、19个月和27个月,平均15.8个月。临床表现不典型,2例有发热,其中1例伴有咳嗽和咳痰,1例伴有盗汗和消瘦;第3例无明显症状但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1例伤口分泌物找到可疑抗酸杆菌。3例胸部影像学检查均有肺部浸润性改变。3例均临床诊断为浸润性肺结核,1例可疑合并“腹腔结核感染”。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的时间分别为7、7和395d,平均136d。接受抗结核治疗后,1例治愈,1例病情已缓解,1例未愈。结论肝移植术后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延误诊断,抗结核治疗疗效满意,治疗期间应注意防治肝损害和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结核病 诊断 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四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4
作者 牛斌 易述红 +6 位作者 许赤 易慧敏 张琪 孟炜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术后随访的416例中4例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术后随访的416例中4例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48—61岁,中位年龄57岁。收集患者肝移植手术时年龄、原发病、既往病史、吸烟及饮酒不良嗜好病史、肿瘤家族史、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治经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0%(4/416)。4例患者中食管癌、胃癌、肝肉瘤、结肠癌各l例,男女比例为3:1,手术时年龄47—57岁,中位年龄53岁。原发病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2例,肝细胞肝癌(肝癌)2例,2例肝癌均合并乙肝,其中1例合并酒精性肝硬化。既往有胃溃疡病史1例,有结肠息肉病史1例。术前有吸烟史2例,有长期二手烟接触史1例;有长期饮酒史2例。有肝癌家族史1例。4例患者从接受肝移植手术至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的时间为10.71个月,中位时间为34个月。患者确诊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后,3例患者将他克莫司(FK506)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另1例患者继续口服确诊前一半剂量的FK506。仅1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但拒绝行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另3例因故均未行手术、放疗及化疗。4例患者从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至死亡时间为2~25个月,中位时间为5个月,均死于肿瘤进展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差,肝移植术前应给予评估有否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高危因素,并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肿瘤 继发原发性 消化系统 他克莫司结合蛋白质类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吕海金 易述红 +7 位作者 陈艳 易小猛 魏绪霞 安玉玲 危敏 李敏如 陈规划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患者术后有否发生AKI分为...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患者术后有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AKI组93例,其中男83例,女10例;年龄24~72岁,中位年龄48岁;非AKI组207例,其中男183例,女24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48岁。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AKI组不同分期患者的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有否发生脓毒症等临床参数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AKI组中不同分期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AKI组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2%(11/93),非AKI组为5%(10/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6,P<0.05)。AKI组患者肾损伤危险期、肾损伤期、急性肾衰竭期的病死率分别为3%(1/39)、15%(5/33)、33%(7/21),病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χ2=10.806,P<0.05)。AKI的发生与术前ALB、Scr、GFR、MELD-Na评分,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有关(t=-11.7,t=7.88,t=-4.37,Z=7.1,Z=10.0,t=3.89;P<0.05)。AKI组术后脓毒症发生率为22%(20/93),非AKI组为13%(27/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P<0.05)。AKI组患者急性肾衰竭的发生与术前Scr、GFR、MELD-Na评分和术中出血、输血量有关(F=18.31,F=7.03,H=22.49,H=6.58,H=8.68;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AKI患者的病死率高,其发生与术前ALB、肾功能、MELD-Na评分和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有关,应加强围手术期监测,预防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肾机能不全 危险因素 肌酸酐
原文传递
影响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逆转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傅斌生 张彤 +8 位作者 安玉玲 李华 易述红 汪根树 许赤 杨扬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PTDM)逆转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2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共有62例患者发生PTDM,发生率为26.7%。根据PTDM是否发生逆转,将62例患者分为暂时性PTDM组(34例)和持续性PTDM组(28例)...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PTDM)逆转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2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共有62例患者发生PTDM,发生率为26.7%。根据PTDM是否发生逆转,将62例患者分为暂时性PTDM组(34例)和持续性PTDM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免疫抑制剂使用及其血药浓度、皮质激素的使用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免疫抑制方案中皮质激素的持续使用时间、术后血他克莫司浓度及使用环孢素A的患者比例等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持续性PTDM组相比,暂时性PTDM组患者移植时年龄较轻,分别为(54±8)岁和(42±6)岁(P〈0.05);发生PTDM的术后时问较晚,分别为术后(18±23)d和(35±42)d(P〈0.05);免疫抑制方案中联合运用吗替麦考酚酯(MMF)或西罗莫司(SRL)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0和8.9%(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移植时年龄是PTDM逆转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为1.312,95%可信区间为1.005~1.743)。结论患者移植时年龄、发生PTDM时的术后时间及免疫抑制方案中使用MMF或SRL的患者比例等因素与肝移植术后PTDM逆转相关,但只有移植时年龄是PTDM逆转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糖尿病 逆转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敏如 汪根树 +2 位作者 汪国营 张琪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和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变化。方法本组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20例患者。根据术前原发...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和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变化。方法本组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20例患者。根据术前原发病将患者分为两组。慢重肝肝移植组(重肝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2±7)岁。肝癌肝移植组(肝癌组)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47±7)岁。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健康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两组肝移植患者分别在手术开始前30 min(术前)、术后1、3、7、14 d共5个时间点留取新鲜血液标本,健康组于入组时留取1次新鲜血标本。用血液标本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T细胞百分率)、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淋巴细胞百分率(Treg百分率)、Foxp3信使核糖核酸(mRNA)含量、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表达水平。患者免疫学检测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与健康组比较,重肝组术前T细胞百分率和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LSD-t=4.431,3.045;P<0.05),而Treg百分率、Foxp3 mRNA明显升高(LSD-t=5.667,3.663;P<0.05)。与健康组比较,肝癌组术前T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LSD-t=4.464,P<0.05),而Treg百分率、Foxp3 mRNA和IFN-γ/IL-4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778,1.010,1.698;P>0.05)。重肝组Treg百分率和Foxp3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肝癌组(LSD-t=4.253,3.117;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外周血T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术后7 d开始回升,并在术后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重肝组术后Treg百分率和Foxp3 mRNA含量均逐渐下降,至术后14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2.842;P<0.05);肝癌组术后Treg百分率和Foxp3 mRNA含量也有下降趋势,其中Foxp3 mRNA术后14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0,P<0.05);重肝组术后各时间点Treg百分率和Foxp3 mRNA含量均明显高于肝癌组(P<0.05)。重肝组术后3 d的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术前(t=2.261,P<0.05)。肝癌组术后各时间点(术后1、3、7、14 d)IFN-γ/IL-4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重肝和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免疫状态存在明显差异,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功能的变化有望成为反映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手段,为制定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T淋巴细胞 肝炎 慢性 肝细胞 T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
原文传递
早期和晚期再次肝移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傅斌生 张彤 +8 位作者 李华 易述红 汪根树 张剑 许赤 杨扬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 比较首次肝移植术后因移植肝失功实施早期和晚期再次肝移植的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间接受再次肝移植手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早期再次肝移植17例和晚期再次肝移植19例.早期和晚期再次肝... 目的 比较首次肝移植术后因移植肝失功实施早期和晚期再次肝移植的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间接受再次肝移植手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早期再次肝移植17例和晚期再次肝移植19例.早期和晚期再次肝移植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5±13)岁和(48±10)岁,与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分别为(49±54)d和(514±342)d.结果 胆道并发症是早期再次肝移植和晚期再次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其他常见的适应证包括早期再次肝移植的血管并发症和晚期再次肝移植的原发病复发.除了MELD评分外,两组再次肝移植术中出血量、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再次肝移植中有8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脓毒症相关性疾病,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晚期再次肝移植中有10例患者死亡,其中4例死于脓毒症相关性疾病,3例死于肝癌的复发.早期和晚期再次肝移植的l、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2.9%、41.2%和63.2%、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再次肝移植和晚期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的疗效相当.手术适应证及时机的正确把握、娴熟的手术技巧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总体存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治疗结果 生存率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早期优化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方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安玉玲 傅斌生 +3 位作者 吕海金 易小猛 魏绪霞 易慧敏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优化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10例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方案的不同,将受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5例受者采用M...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优化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10例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方案的不同,将受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5例受者采用MR850湿化系统加温湿化氧疗,拔除气管插管后即刻给予雾化吸入等渗Na Cl溶液10 m L+盐酸氨溴索30 mg+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每天3次,连用5 d。对照组55例受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即刻给予雾化吸入等渗Na Cl溶液10 m L+盐酸氨溴索30 mg,每天3次,连用5 d。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行床边X线胸片检查,比较两组受者拔除气管插管后1 h和24 h氧合指数、ICU治疗时间、术后7 d内再插管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基线资料、拔管后氧合指数及ICU治疗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研究组25例(45.4%,55)受者共发生32例次肺部并发症,对照组32例(58.2%,55)受者共发生48例次肺部并发症。两组发生胸腔积液、肺不张、肺水肿、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术后7 d内再插管的受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者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氧合指数分别为(246±29)和(229±25)mm Hg,平均ICU治疗时间分别为(55±24)h和(66±30)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2.12,P均<0.05)。结论改进的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的氧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肺部并发症 雾化吸入 氧合指数
原文传递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斌生 汪根树 +6 位作者 李华 张彤 易述红 张剑 许赤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因PBC接受肝移植术的8N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因PBC接受肝移植术的8N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9-63岁,平均52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2例、c级6例,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8-28分。手术方式均采用同种异体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附加腔静脉整形)。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二联或三联免疫抑制方案,3例患者加用了吗替麦考酚酯。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了解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情况,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手术并发症、PBC复发和存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64±100)min,无肝期时间(38±11)min,术中出血量(1875±525)ml,术后住院时间37。154d,中位时间84d。1例患者于术后5d死于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痊愈。存活的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9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1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PBC复发。随访期间除1例术后964d死于脓毒症和移植肝失功外,其余6例存活,存活3-4年者3例,存活〉5年者3例。结论肝移植是治疗PBC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和术后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是提高肝移植临床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手术时机 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原文传递
第235例 肝移植术后-全血细胞减少-高铁蛋白血症
11
作者 傅斌生 李华 +9 位作者 张彤 易慧敏 易述红 汪根树 张剑 许赤 杨扬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143-1145,共3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45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1周于2009年2月11日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科。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常规体检发现肝脏巨大占位,患者无明显不适,无右上腹疼痛,偶伴反酸、嗳气。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 病历摘要 患者男,45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1周于2009年2月11日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科。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常规体检发现肝脏巨大占位,患者无明显不适,无右上腹疼痛,偶伴反酸、嗳气。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呕血、黑便,无牙龈出血、鼻衄,无双下肢水肿。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蛋白血症 全血细胞减少 肝移植术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肝脏占位 常规体检 医院就诊 2009年
原文传递
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三例报告
12
作者 张彤 傅斌生 +7 位作者 汪根树 易述红 易慧敏 许赤 杨扬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34-537,共4页
目的 探讨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方法 对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3例肝或肾移植术后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受者进行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对其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 目的 探讨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方法 对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3例肝或肾移植术后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受者进行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对其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3.3%(1/3).术后并发症:1例因腹腔出血术后第29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移植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均发生了肺部感染;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2例存活患者,从首次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56个月和228个月;从一期肝肾联合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40个月和48个月.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有效方法.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肝肾联合移植13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张彤 傅斌生 +6 位作者 汪根树 易述红 易慧敏 杨扬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9-922,共4页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手术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13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13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30.8%(4/13...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手术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13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13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30.8%(4/13).术中、术后腹腔出血4例(30.8%);肺部感染7例(53.8%);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1例(7.7%).本组随访4.4~60个月,中位数40个月.存活1年以上8例,2年以上6例,3年以上5例,4年以上3例,5年以上1例.肝肾联合移植前有1例患者经历肝移植(例2)和2例患者经历肾移植(例3、例4),例4患者于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第29天死于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例2和例3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分别存活40 m、48 m.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未期肝肾疾病的有效方法.肝/肾移植术后再行肝肾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肾移植 肝肾综合征
原文传递
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寿华 李华 +3 位作者 张志刚 吴小材 汪国营 陈规划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5-351,共7页
目的检测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9年9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施行同种异体肝移植、经组织病理学检查... 目的检测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9年9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施行同种异体肝移植、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肿瘤侵犯血管情况、术前AFP水平、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临床病理资料。通过门诊、信件和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半年内每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以首次观察到患者肿瘤复发为终点,无瘤生存时间以手术日期至发现患者肿瘤复发为终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组织中YAP和磷酸化YAP蛋白、Hippo信号通路核心蛋白(Latsl/2、磷酸化Latsl/2、Mstl、磷酸化Mstl/2)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Ⅳ。检验,连续资料采用Studentt检验,对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无瘤生存情况。结果YAP和磷酸化YA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Latsl/2、磷酸化Latsl/2、Mstl、磷酸化Mstl/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YAP和磷酸化YA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1.43%(54/105)和55.24%(58/105),Latsl/2、磷酸化Latsl/2、Mstl、磷酸化Mst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48/105)、9.52%(10/105)、64.76%(68/105)和20.00%(21/105)。YAP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静脉大血管侵犯及肝癌AJCC分期有关(χ^2=4.173,9.611,7.233,P〈0.05);Latsl/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及肝癌AJCC分期有关(χ^2=14.413,7.969,P〈0.05);Mstl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χ^2=4.12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YAP蛋白表达、Latsl/2蛋白表达、磷酸化Mstl/2蛋白表达、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术前AFP水平、静脉大血管侵犯、肝癌AJCC分期是影响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HR=2.603,0.502,1.802,0.955,3.559,2.395,2.414,2.915,2.086,95%可信区间:1.452~4.666,0.287~0.880,1.040~3.123,0.931—0.981,1.921—6.595,1.475—3.889,1.313~4.337,1.604~5.229,1.370~3.17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YAP蛋白阳性表达、肿瘤直径〉5em、组织低分化、肝癌AJCCⅢ期是影响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11,2.176,2.390,1.574,95%可信区间:1.115~3.628,1.125—4.206,1.448~3.945,1.041~2.381,P〈0.05)。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0个月(1.0~96.0个月),失访8例,54例患者肿瘤复发,复发时间为1.0~41.0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6.7个月。YAP蛋白阳性表达者与YAP蛋白阴性表达者比较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缩短(Log—rank值=12.890,P〈0.05)。结论YAP和磷酸化YA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Lats1/2、磷酸化Lats1/2、Mst1、磷酸化Mst1/2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Hippo信号通路中,只有YAP蛋白阳性表达是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移植 YAP蛋白 肿瘤复发
原文传递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晓桦 赖汝标 +3 位作者 钟飞雁 易述红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者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进行DCD器官捐赠的47例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5岁。供者或其家...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者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进行DCD器官捐赠的47例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5岁。供者或其家属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供者全身状况严格充分评估,使用辅助控制通气维持呼吸功能稳定,维持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稳定。采用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联合灌注及多器官联合切取方式获取供肝和供肾。器官采用静态冷冻保存法保存。观察供者器官维护和利用情况。结果 23例伴高钠血症供者采用持续血液透析,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2例因术前Scr水平较高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42例使用过至少一种血管活性药物。47例DCD供者均成功实施器官捐献,共获取47个肝脏和94个肾脏,并成功用于肝移植44例(弃用3例),肾移植92例(弃用1例共2个肾脏)。移植后的肝脏及肾脏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结论充分评估DCD供者全身情况,采取有效的器官功能维护,使多器官供者生理状况处于最佳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器官捐献率和器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供者 器官功能维护 肝移植 肾移植
原文传递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fibulin-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傅斌生 刘炜 +5 位作者 张剑文 台艳 易慧敏 张琪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fibulin-1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切除术,且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肝癌的40例患者(肝癌组)。患者均签署临... 目的探讨fibulin-1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切除术,且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肝癌的40例患者(肝癌组)。患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肝癌组男36例,女4例;年龄(48±14)岁。另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8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肝癌组的血液样本于术前检查时抽取,对照组于体检时抽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fibulin-1蛋白水平。取8例肝癌患者的肝癌和癌旁组织,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ibulin-1蛋白相对含量。两组间的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fibulin-1蛋白相对含量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为(44±8)mg/L,对照组为(30±9)mg/L,肝癌组血清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P<0.05)。肝癌组肝癌及癌旁组织fibulin-1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65±0.25、0.24±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5)。肝癌组患者血清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血管浸润及肿瘤、淋巴、转移(TNM)分期相关(t=-6.12,-3.50;P<0.05),而与甲胎蛋白(AFP)含量、肿瘤大小和数目无关(t=-0.48,1.34,-1.29;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肝癌组织的fibulin-1蛋白含量亦较癌旁组织升高,血清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血管浸润和TNM分期有关,fibulin-1蛋白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病理学 临床 甲胎蛋白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诱导肝细胞L02和肝癌细胞MHCC97L产生的氧化应激与Yes相关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欣 李华 +3 位作者 吴小才 朱曙光 杨扬 陈规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76-1878,共3页
目的通过过氧化氢诱导肝细胞及肝癌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探讨氧化应激与Hippo信号通路中核心蛋白Yes相关蛋白(YAP)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过氧化氢诱导构建氧化应激模型,用2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于正常人肝细胞L02与肝癌细胞MHCC97L6h,W... 目的通过过氧化氢诱导肝细胞及肝癌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探讨氧化应激与Hippo信号通路中核心蛋白Yes相关蛋白(YAP)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过氧化氢诱导构建氧化应激模型,用2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于正常人肝细胞L02与肝癌细胞MHCC97L6h,Westernblot检测YAP蛋白表达的差异,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1IT—PCR)检测YAP基因mRNA表达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L02细胞周期的变化,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结果200μmol/L的过氧化氢作用于L02细胞及MHCC97L细胞6h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两种细胞YA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L02细胞中YA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4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CC97L细胞上调4.7%,蓐肄尤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L02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s期细胞比例娃著升高[(46.40±4.88)%比(28.6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1期[(45.21±9.45)%比(59.59±2.44)%和G2期(8.42±5.14)%比(11.70±3.35)%]细胞分布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氧化应激状态的L02细胞及MHCC97L细胞中,Itippo信号通路存在调控紊乱,核心蛋白YAP表达上调。其中1.02细胞存在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MHCC97L细胞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机制。氧化应激可以促进L02细胞增殖,YAP蛋白的表达升高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 Yes相关蛋白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Transglutaminase-2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刘炜 傅斌生 +5 位作者 曾新晨 陈冠中 易慧敏 张琪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Transglutaminase-2(TG2)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标本为2006年5月至2010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切除的51例患者的肝癌标本(肝癌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 目的探讨Transglutaminase-2(TG2)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标本为2006年5月至2010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切除的51例患者的肝癌标本(肝癌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4例,女7例;年龄(46±10)岁。另术中取21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TG2蛋白的表达情况。两组标本中TG2蛋白表达比较及TG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TG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肝癌组TG2阳性率为53%(27/51);对照组阳性率为14%(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5,P<0.05)。肝癌组织TG2蛋白表达与AFP、肿瘤直径、血管浸润及肿瘤、淋巴、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r=0.357,0.497,0.750,0.747;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38,P<0.05)。结论 TG2蛋白在肝癌组织呈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直径、血管浸润及TNM分期呈正相关,提示TG2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Transglutaminase-2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Yes相关蛋白在肝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寿华 李华 +3 位作者 张彤 吴小材 乔欣 陈规划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5-809,共5页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表达在肝癌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YAPsiRNA(h)转染肝癌细胞MHCC97H及MHCC97L沉默YAP表达,通过实时PCR、蛋白印迹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癌细胞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表达变化,Tra...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表达在肝癌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YAPsiRNA(h)转染肝癌细胞MHCC97H及MHCC97L沉默YAP表达,通过实时PCR、蛋白印迹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癌细胞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表达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YAP siRNA(h)沉默肝癌细胞YAP蛋白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在高侵袭性MHCC97H细胞,实验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5),N-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低侵袭性MHCC97L细胞,实验组E-cadherin蛋白升高明显(P<0.05),N-cadherin蛋白无明显下降(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穿孔细胞数比较,在高侵袭性MHCC97H细胞,实验组穿孔细胞显著减少[(66±6.89)比(117±7.23),P<0.05].与对照组穿孔细胞数比较,在低侵袭性MHCC97L细胞,实验组穿孔细胞减少明显[(40±2.65)比(77±4.33),P<0.05].实时PCR检测两种肝癌细胞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但不明显(P<0.05),而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考虑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可能存在转录后调控机制.结论 YAP蛋白表达与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存在相关性,抑制YAP蛋白的表达能够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Yes相关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雷帕霉素对大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汪国营 张琪 +3 位作者 陈文捷 刘炜 李敏如 陈规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96-1898,共3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诱导分化Lewis大鼠骨髓源性DC,第6天同时加入脂多糖(LPS)和10μg/L或100μg/L RAPA,48h后检测共刺激分子、细胞凋亡、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2水平...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诱导分化Lewis大鼠骨髓源性DC,第6天同时加入脂多糖(LPS)和10μg/L或100μg/L RAPA,48h后检测共刺激分子、细胞凋亡、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2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DC刺激Brown Norway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RAPA能抑制DC成熟,共刺激分子的上调显著受抑,细胞凋亡增加,100μg/LRAPA组DC凋亡率达53%。DC在脂多糖作用下分泌IL-10、IL-12上升至(1533±117)、(2575±58)ng/L,但同时加入100μg/LRAPA后,两者下降至(330±159)、(245±63)ng/L。RAPA处理的DC对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雷帕霉素能抑制DC成熟并诱导其凋亡,RAPA处理的DC分泌细胞因子降低,且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雷帕霉素 细胞因子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