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融合成像在联合手术或操作的肝肿瘤消融术中疗效评估的应用
1
作者 龙颖琳 李凯 +4 位作者 郑荣琴 苏中振 吕淑敏 曾庆劲 许尔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2-758,共7页
【目的】比较超声(US)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MR)的融合成像(US-CT/MR融合成像)以及超声与三维超声融合(US-US融合成像)在联合其他手术或操作的肝肿瘤消融术中疗效评估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 【目的】比较超声(US)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MR)的融合成像(US-CT/MR融合成像)以及超声与三维超声融合(US-US融合成像)在联合其他手术或操作的肝肿瘤消融术中疗效评估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联合其他手术或操作(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人工胸腹水等)的肝肿瘤消融治疗患者,分别对同一患者采用US-CT/MR融合成像和US-US融合成像结合超声造影进行术中即时消融疗效评估,比较两种融合成像技术适用率、融合配准成功率及操作时间。术后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消融术后1~3月行增强CT/MR作为疗效评估金标准。【结果】共50例患者合计67个病灶纳入本研究,其中包括消融联合人工胸腹水37例47个病灶,联合开腹手术10例14个病灶,腹腔镜手术5例8个病灶。US-US融合成像技术适用率为52.5%(35/67),显著低于US-CT/MR融合成像技术适用率[98.7%(66/67)](P<0.001);而US-US融合成像的配准成功率为88.6%(31/35),显著高于US-CT/MR融合成像配准成功率[66.7%(44/66)](P=0.018)。US-US融合成像操作时间[3.8 min(2.7~10.0 min)]显著短于US-CT/MR融合成像[5.5 min(3.0~14.0 min)](P<0.001)。随访期内均未发现消融相关主要并发症,术后1~3个月内复查增强CT/MR,消融技术有效率为100%(62/62)。【结论】对于术中联合其他手术或操作的肝肿瘤消融术,病灶超声显示清楚者优先选择US-US融合成像,尤其是联合开腹手术的患者;而病灶超声显示不清时,部分患者也可选择US-CT/MR融合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成像 肝肿瘤 热消融 超声
下载PDF
基于磁定位三维超声-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评估肝肿瘤消融范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淑敏 练荣丽 +3 位作者 龙颖琳 苏中振 郑荣琴 许尔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3-807,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模型实验研究,探讨基于磁定位三维超声一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评估肝肿瘤消融范围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建立16个可用于消融及评估消融范围的体外模型,随机将模型分为完全消融组和不完全消融组(各8个)。利用三维超... 目的通过体外模型实验研究,探讨基于磁定位三维超声一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评估肝肿瘤消融范围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建立16个可用于消融及评估消融范围的体外模型,随机将模型分为完全消融组和不完全消融组(各8个)。利用三维超声一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评估肿瘤消融是否完全;对于不完全消融者,测量肿瘤残留的最大厚度。以大体标本结果作为“金标准”,验证该技术评估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记录配准成功率、融合操作时间、评估消融是否完全的准确率及不完全消融组的测量误差。结果16个体外模型均建模成功,三维超声一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的配准成功率为100%,融合操作时间为(3.9±1.0)min,评估消融是否完全的准确率为100%,不完全消融组肿瘤残瘤厚度的超声与大体标本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4,P=0.442),测量误差为(1.1±0.6)mm。结论基于磁定位三维超声-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评估肝肿瘤消融范围是可行的,准确性高且操作简便。有望成为肝肿瘤消融术中即时精准疗效评估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消融技术 图像融合 电磁定位
原文传递
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超声-CT/MR融合成像技术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曾庆劲 李凯 +4 位作者 吴宇轩 龙颖琳 罗丽萍 许尔蛟 郑荣琴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的超声-cT/MR融合成像技术的可行性与简便性。方法采用Philips Epiq7的Percu Nav融合成像系统对22例增强CT或MR发现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CT/MR融合成像检查。分别采用系统内置的基于肝血管... 目的探讨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的超声-cT/MR融合成像技术的可行性与简便性。方法采用Philips Epiq7的Percu Nav融合成像系统对22例增强CT或MR发现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CT/MR融合成像检查。分别采用系统内置的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和常规的内定标对位方法作配准融合,对比两种方法的配准成功率、初步配准所需时间、初步配准误差、微调配准次数、微调配准时间及配准所需总时间。结果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和常规的内定标对位方法的配准成功率分别为72.73%和95.45%,初步配准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16.5S(10~30S)和13S(8~24s),初步配准中位误差分别为3inm(1~14mm)和14mm(2~43mm),微调配准中位次数分别为0次(0~2次)和1次(0~3次)。微调配准中位时间分别为0S(0~46s)和30S(0~88s),配准所需总中位时间分别为20s(12~61s)和42s(9~102s)。其中,两种方法的配准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的内定标对位方法初步配准所需时间优于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P〈0.05);而在初步配准误差、微调配准次数、微调配准时间及配准所需总时间等项目,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结果优于常规的内定标对位方法(P〈0.05)。结论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的超声-cT/MR融合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相对于常规的内定标对位方法,其操作更为简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融合成像 智能对位 血管树
原文传递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肝硬度值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欢仪 徐士丞 +3 位作者 廖梅 金洁玚 曾婕 郑荣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3-730,共8页
【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中,分析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变化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肝硬度值(LSM)变化的相关性,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变化。【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确诊的慢... 【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中,分析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变化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肝硬度值(LSM)变化的相关性,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变化。【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确诊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LF-HBV)患者150例。所有病例均行2D-SWE检查,同时记录临床及实验室血生化指标。胆红素变化与肝硬度值变化的相关分析,选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1例ACLF-HBV患者获得有效LSM纳入研究分析。以总胆红素(TB)水平变化为病情分组依据,胆红素下降组和胆红素未下降组。胆红素下降组的2D-SWE肝硬度值下降了5.1(2.2~6.6)kPa,与肝硬度值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的指标有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红素未下降组其2D-SWE肝硬度值上升了6.2(1.2~12.8)kPa,与肝硬度值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的指标有ALT,TB。胆红素下降组,随胆红素下降,肝硬度值下降,患者达临床好转标准,平均住院时间为(30±15)d,反映病情好转;胆红素未下降组,随胆红素上升,肝硬度值呈增加趋势,至随访终点,4例死亡,6例行肝移植治疗,其余患者未达临床好转标准。胆红素未下降组,6例患者行肝移植治疗。随访终点移植前,患者胆红素高于20倍正常上限值,2D-SWE肝硬度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病理结果显示肝细胞呈亚大块坏死伴结节状增生,毛细胆管内淤胆。【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细胞坏死程度加重致胆红素持续升高,肝硬度值明显升高,反映患者病情加重;反之,肝硬度值持续下降,反映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 慢加急性肝衰竭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肝肿瘤热消融术中即时疗效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龙颖琳 李凯 +4 位作者 郑荣琴 苏中振 吕淑敏 曾庆劲 许尔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肝癌消融即时疗效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0—11月于我院行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消融的患者共53例(70个病灶),术中应用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进行即时疗效评估,评估其应用成功...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肝癌消融即时疗效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0—11月于我院行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消融的患者共53例(70个病灶),术中应用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进行即时疗效评估,评估其应用成功率、配准成功率、配准及评估时间、疗效评估结果、补充消融率等。术后第1d行超声检查评估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并根据术后1~3个月增强CT/MR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其完全消融率,随访记录局部肿瘤进展发生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结果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的应用成功率为62.9%(44/70),配准成功率为90.9%(40/44),用于肝癌消融即时疗效评估的操作时间为2.7~7.5min,平均(3.9±0.9)min。术中评估达到安全边界37个病灶,未达安全边界3个病灶,术中即时补充消融率为40%(16/40)。以术后1~3个月进行增强CT/MR检查作为金标准,完全消融率为97.3%(36/37)。平均随访期为12个月,随访期内未有局部肿瘤进展发生,肝内复发率为46.7%(14/30),总体生存率为96.7%(29/30)。结论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热消融术中即时疗效评估中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成像 肝肿瘤 热消融 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初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贺需旗 李凯 +5 位作者 曾庆劲 谭雷 吴宇轩 苏中振 许尔蛟 郑荣琴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3-69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肝尾状叶恶性肿瘤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病灶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资料,穿刺途径包括左侧入路、右侧入路、左右联合入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肝尾状叶恶性肿瘤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病灶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资料,穿刺途径包括左侧入路、右侧入路、左右联合入路。术中即时行超声造影评估消融效果,术后1~3个月内增强CT/MR作为金标准评估消融效果,随访并记录患者消融效果、肿瘤局部进展及复发情况。结果共计14例患者14个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纳入本研究,其中7例患者采取左侧入路,6例采取右侧入路,1例同时采用左右联合入路进行消融,术中即时超声造影均提示消融完全,术后增强CT/MRI评估,完全消融率为100%(14/14),术后随访3~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有2例肝内其余区域复发,无局部肿瘤进展病例,14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对肝尾状叶恶性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肝肿瘤 射频消融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非接触式热消融治疗邻近腹壁肝包膜下肝细胞癌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庆劲 李凯 +6 位作者 吴宇轩 谭雷 龙颖琳 罗丽萍 黄倩楠 许尔蛟 郑荣琴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非接触式热消融治疗邻近腹壁肝包膜下肝细胞癌(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8~72岁,中位年龄56岁。病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非接触式热消融治疗邻近腹壁肝包膜下肝细胞癌(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8~72岁,中位年龄56岁。病灶最大径10~40 mm,中位最大径20 mm。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消融,经正常肝组织从肿瘤深面而不直接穿刺肿瘤消融,对于有供瘤动脉的病灶先行消融阻断。观察完全消融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射频消融19例,微波消融11例,共31个病灶。仅1例1个边缘病灶残留,完全消融率为97%(30/31)。术中采用人工腹腔积液12例,人工胸腔积液1例,人工胸、腹腔积液3例,无辅助手段14例。无发生术中及术后穿刺部位活动性出血,无发生术后并发症。随访过程中17例出现肝内复发,未发现肝周及腹腔肿瘤种植。结论对于邻近腹壁肝包膜下肝癌,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经正常肝组织穿刺,行非接触式消融,并采用人工辅助手段,可以实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超声融合成像技术辅助3~5 cm肝癌热消融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罗丽萍 颜荣华 +6 位作者 李凯 曾庆劲 谭雷 龙颖琳 黄倩楠 许尔蛟 郑荣琴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融合成像技术辅助较大肝癌热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超声融合成像技术辅助下根治性热消融治疗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78个较大病灶(最大径3~5 cm)。患者在超... 目的探讨超声融合成像技术辅助较大肝癌热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超声融合成像技术辅助下根治性热消融治疗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78个较大病灶(最大径3~5 cm)。患者在超声融合成像技术辅助下进行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同时术中采用超声融合成像即时评估消融范围。记录消融术中即时评估结果及补充消融情况,以术后1个月增强CT/MR结果评价完全消融率,通过随访评估肝癌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根据术中超声融合成像评估结果,24个(30.8%,24/78)肝肿瘤病灶即时进行补充消融。补充消融后再次评估共有71个病灶消融区域满足5 mm安全边界,而另7个病灶未达安全边界。所有患者未发生与消融治疗相关的死亡,主要并发症有5例(6.6%,5/76)。术后1个月增强CT/MR检查证实78个病灶消融完全,完全消融率为100%。本研究患者随访时间为6~79个月(中位时间22个月),其中有4例出现局部肿瘤进展,发生率为5.1%(4/78)。结论在超声融合成像技术的辅助下,能够有效、安全地对较大肝癌进行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肝肿瘤 融合成像 热消融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热消融术中评估胆囊损伤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罗丽萍 李凯 +4 位作者 龙颖琳 曾庆劲 谭雷 许尔蛟 郑荣琴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旁肝肿瘤的热消融术中评估胆囊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共42个胆囊旁肝肿瘤。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胆囊壁厚度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旁肝肿瘤的热消融术中评估胆囊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共42个胆囊旁肝肿瘤。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胆囊壁厚度变化情况的同时,消融术中即时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胆囊壁血流灌注情况,判断胆囊壁损伤情况,并进行后续处理。通过随访评估胆囊旁肝肿瘤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术前、术中及术后胆囊壁厚度的比较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与消融术前比较,40例接受消融治疗患者的胆囊壁术中评估有8例患者胆囊壁明显增厚。术中超声造影检查除2例评估为胆囊壁血流灌注缺损外,其他患者胆囊壁灌注较好,这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病理证实胆囊壁热损伤坏死(其中1例出现胆囊穿孔),另有4例患者因多发胆囊结石行切除胆囊。34例保留胆囊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3 d内复查仍有胆囊壁增厚,后续随访中4例恢复,2例保持胆囊壁增厚状态,但均未出现胆囊消融热损伤相关症状。患者术中、术后的胆囊壁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 mm(4.00~6.25 mm)vs 3.50 mm(3.00~5.00 mm),Z=-3.741,P<0.001;5.0 mm(3.0~8.0 mm)vs 3.5 mm(3.0~5.0 mm),Z=-3.735,P<0.001]。术后1个月增强CT/MRI检查证实41个病灶消融完全,完全消融率为97.6%(41/42),所有消融完全病灶至随访结束均未发生局部肿瘤进展。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胆囊旁肝肿瘤消融术中即时行超声造影检查能够通过反映胆囊壁血流灌注状态判断胆囊壁消融热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胆囊
原文传递
肝细胞性黄疸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剪切波肝杨氏模量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欢仪 廖梅 +3 位作者 张婷 曾婕 金洁玚 郑荣琴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0-684,共5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性黄疸对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wave elastography,2D-SWE)肝杨氏模量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患者1 188例。所有患... 目的分析肝细胞性黄疸对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wave elastography,2D-SWE)肝杨氏模量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患者1 188例。所有患者均行2D-SWE和肝穿刺活检检查,同时记录临床及实验室血生化指标。按照胆红素测值水平分为正常组(<23.9 μmol/L)及升高组(≥23.9 μmol/L),比较两组在相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相同炎症活动度分级时肝杨氏模量值的差异,并对总胆红素与肝杨氏模量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973例慢性HBV患者获得有效肝脏硬度测值纳入研究分析。相同肝纤维化分期(F1-F4)中胆红素升高组的肝杨氏模量值高于胆红素正常组(P<0.05),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r=0.328,0.247,0.495,0.435;均P<0.001)。肝纤维化分期水平≤F2,ALT水平[≥2×正常上限值(upper limit of normal,ULN)];及肝纤维化分期水平≤F2,炎症活动度分级(≤A1,≥A2),胆红素升高组的肝杨氏模量值高于胆红素正常组,两者具有轻度相关性(r=0.266,0.210,0.243;均P<0.001);肝纤维化分期水平≥F3,ALT水平(<2×ULN,≥2×ULN);及肝纤维化分期水平≥F3,炎症活动度≥A2,胆红素升高组的肝杨氏模量值高于胆红素正常组,两者具有轻度相关性(r=0.671,0.200,0.468;均P<0.05)。结论相同肝纤维化分期ALT≥2×ULN,及相同肝纤维化分期炎症活动度分级≥A2,肝细胞性黄疸影响2D-SWE肝杨氏模量值,两者具有轻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黄疽 肝细胞性 肝炎 乙型 肝杨氏模量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