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人细小病毒B19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佳佳 王艳红 +2 位作者 巴俊慧 王育凯 吴本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8-493,共6页
目的对一起由人细小病毒B19(HPV-B19)引发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2021年5月12—19日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人员发生的皮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因素,并... 目的对一起由人细小病毒B19(HPV-B19)引发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2021年5月12—19日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人员发生的皮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在HPV-B19感染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ICU共有50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11名,护理人员39名。11名护理人员(22.0%)于患者出院后第5天开始相继出现皮疹。皮疹部位主要为双下肢(100.0%),皮疹多为红色丘疹(45.5%),同时伴有关节痛(72.7%)、浅表淋巴结肿大(63.6%)、乏力(54.5%),肌肉酸痛(45.5%)等。11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7.82±2.6)岁。9名进行了HPV-B19 DNA和(或)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均阳性。均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氯雷他定、岗梅感冒颗粒口服等对症治疗,皮疹持续时间5~60 d。其中1例妊娠者未发生流产,定期产检监测,未发现胎儿异常。自5月19日采取控制措施后未发现相关病例。结论此次事件是ICU疑似HPV-B19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临床医生需加强对该病毒的正确认识,落实感染防控措施,以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医院感染 暴发 预防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1例糖原累积病IV型合并急性肝衰竭患儿急性期的护理
2
作者 陈湘威 张杨 +2 位作者 梁秋菊 段孟会 邵梦烨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3期1445-1448,1453,共5页
总结2022年7月我科收治的1例糖原累积病IV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IV,GSDIV)合并急性肝衰竭患儿急性期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监测血流动力学,积极抗休克;监测消化道出血量,实施止血治疗;开展人工肝治疗及预防相关并发症;连续... 总结2022年7月我科收治的1例糖原累积病IV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IV,GSDIV)合并急性肝衰竭患儿急性期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监测血流动力学,积极抗休克;监测消化道出血量,实施止血治疗;开展人工肝治疗及预防相关并发症;连续监测血糖,根据病情与血糖动态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开展远程探视和音乐治疗。经过6d的救治和护理,患儿病情好转,顺利进行肝移植。术后18d好转出院;随访1年,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IV型 急性肝衰竭 血糖管理 护理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蔡亮鸣 王昭妮 陈壮桂 《新医学》 2017年第5期285-292,共8页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疾病,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单独或联合使用是目前该病的一线治疗策略。然而,即使给予了充分的治疗,仍有部分患儿的临床症状不受控制,最终形成重症哮喘。因此,寻找新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疾病,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单独或联合使用是目前该病的一线治疗策略。然而,即使给予了充分的治疗,仍有部分患儿的临床症状不受控制,最终形成重症哮喘。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措施迫在眉睫。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炎、调节免疫作用,是哮喘潜在的治疗措施。该文重点讨论近年来MSCs在哮喘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支气管哮喘 间充质干细胞 研究进展 治疗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改善肝移植受者结局 被引量:6
4
作者 黎利娟 陆平兰 +5 位作者 周密 贡旭楠 刘剑戎 陈规划 易慧敏 吕海金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肝移植受者中实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接受ERAS方案治疗将受者分为ERAS组(163例)和对照组(302例),ERAS组病情重于对照组。观察并记录肝移植受者的手...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肝移植受者中实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接受ERAS方案治疗将受者分为ERAS组(163例)和对照组(302例),ERAS组病情重于对照组。观察并记录肝移植受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输血量;记录肝移植受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28 d总撤除呼吸机时间、术后再插管率;记录肝移植受者术后90、180 d及1年的生存率,分析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ERAS组受者的无肝期为45(39,5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0(32,48)min(P<0.05)。ERAS组红细胞输注量为10(7,13)U,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10,28)U(P<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35(84,212)h、24(18,33)d,均短于对照组的154(103,253)h、34(20,50)d(均为P<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28 d总撤除呼吸机时间为26(25,27)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6(23,27)d(P<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再插管率为1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P<0.05)。ERAS组受者术后90、180 d以及1年的生存率均为9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者的81.1%、78.1%、75.7%(均为P<0.05)。ERAS和手术时间是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ERAS管理模式可提高受者生存率,同时可缩短受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再插管率,对肝移植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肝移植 肝硬化失代偿 终末期肝病模型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性脑病 手术时间
下载PDF
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性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魏绪霞 易慧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供者来源性感染(DDI)与移植术后受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相关。供者筛选技术的改进以及早期的防治可以提高移植的安全性。本文总结了DDI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寄生虫感...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供者来源性感染(DDI)与移植术后受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相关。供者筛选技术的改进以及早期的防治可以提高移植的安全性。本文总结了DDI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的病原体特征,并就其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以期为减少DDI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供者来源性感染 防治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病毒感染 寄生虫感染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炎症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魏绪霞 易慧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82-186,共5页
近年来随着受体选择、外科技术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发展,肝移植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段。肝移植术后感染是影响器官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致死原因。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术后 炎症标志物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乳酸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脓毒症:1例报告并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指南解读
7
作者 易慧敏 魏绪霞 +8 位作者 黎利娟 安玉玲 吕海金 易小猛 刘剑戎 熊亮 周密 陆平兰 郭煜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78-381,共4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复习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SSC指南)解读及相关文献。结果 1例50岁...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复习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SSC指南)解读及相关文献。结果 1例50岁男性患者在肝移植术后1 d出现高热、血压下降,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经过适当的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抗感染、血液净化等治疗获得缓解,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易发生感染,由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病死率高,因此一旦发生脓毒症,临床医师要积极地按照SSC指南进行早期的目标导向性治疗及集束化治疗,根据病原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药物,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脓毒症 抗感染 血液净化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内CD4^+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朝荣 吕海金 +3 位作者 孙瑶 安玉玲 范明明 易慧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后肝内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25只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ontrol组和MSC组,每组75只。其中MSC组和control组均为HIRI模型小鼠,MSC组通过下腔静脉注射HUC-MSCs,cont...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后肝内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25只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ontrol组和MSC组,每组75只。其中MSC组和control组均为HIRI模型小鼠,MSC组通过下腔静脉注射HUC-MSCs,control组通过下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sham组仅进行开腹、关腹等操作,不行血管夹闭。分别于术后6、12、24 h,每组随机取15只小鼠,用于眼球取血法采血及取肝组织样本,每组剩下的30只小鼠用于肝内单核细胞的提取。比较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肝内单核细胞数量,CD4+T细胞比例、数量和阳性率;比较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和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含量,及肝组织内共刺激分子B7-1和B7-2信使核糖核酸(m 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2、24 h,control组的肝内单核细胞数量明显高于sham组,而MSC组的肝内单核细胞数量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1~0.05)。术后6、12、24 h,control组的CD4+T细胞比例、数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ham组(均为P<0.01),MSC组的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1~0.05);术后12、24 h,MSC组的CD4+T细胞数量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1~0.05)。术后6、12、24 h,control组血清和肝组织中的IL-17含量均高于sham组(均为P<0.01),而MSC组血清和肝组织中的IL-17含量均低于control组(均为P<0.01)。术后6 h,control组B7-2的m RNA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0.05);术后12、24 h,control组B7-1和B7-2的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均为P<0.01),而MSC组B7-1和B7-2的m RNA表达水平均低于control组(均为P<0.01)。结论 HUC-MSCs抑制HIRI后肝内CD4+T细胞的数量和IL-17的分泌,同时减少肝内单核细胞数量及B7-1和B7-2 m RNA表达,减轻H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CD4+T细胞 白细胞介素(IL)-17 单核细胞 共刺激分子 流式细胞术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使用Taqman技术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晶晶 王颖 +4 位作者 张文伟 余秀雪 姜波 梁辉 李剑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4期239-244,共6页
目的动态的监测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及评估经格列卫治疗后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微小残留病灶。方法荧光定量RT-PCR法(Q-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水平,收集来自广州金域的34例CML患者(包括经格列卫治疗后缓... 目的动态的监测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及评估经格列卫治疗后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微小残留病灶。方法荧光定量RT-PCR法(Q-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水平,收集来自广州金域的34例CML患者(包括经格列卫治疗后缓解病人17例,未经治疗病人17例)。CML患者的检测结果与其他良性血液病患者进行比较,并且结合临床表现,得到CML和其它非白血病病人中bcr-abl L表达信息,以及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微小残留病灶的重要意义。结果在CML病人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为88.3%(30/34),在其他的良性血液病中无表达。我们也能观察到经格列卫治疗的病人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经格列卫治疗的病人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未经治疗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 Q-RT-PCR法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重要方法,BCR-ABL融合基因可以做为CML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微小残留病灶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IKAP模式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会霞 王妍丽 卓金风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9期1277-1278,共2页
目的分析IKAP模式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移植术后转入器官移植ICU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0,早期营养支持)和观察组(n=30,在IKAP模式下行早期营养支持)。比... 目的分析IKAP模式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移植术后转入器官移植ICU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0,早期营养支持)和观察组(n=30,在IKAP模式下行早期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蛋白、血清清蛋白水平和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总蛋白和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中应用IKAP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KAP模式 肝移植术 营养支持
下载PDF
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11
作者 李可兵 袁胜梅 周雯娟 《健康之路》 2017年第2期286-286,共1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26例SICU病人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监护,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结果:726例SICU病人经积极有效处理,均能安全转运。结论:重症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26例SICU病人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监护,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结果:726例SICU病人经积极有效处理,均能安全转运。结论:重症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有效监护,及时处理危急情况是有效保证病人安全转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转运 护理
原文传递
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的临床特征分析
12
作者 刘剑戎 范明明 郭煜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分析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的临床特征变化,为器官捐献者临床管理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至201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完成的218例器官捐献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份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留置静脉管路情况、病... 目的分析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的临床特征变化,为器官捐献者临床管理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至201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完成的218例器官捐献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份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留置静脉管路情况、病原体携带情况,以及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血钠等内环境指标,采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评估捐献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比较转介时留置不同静脉管路的器官捐献者VIS。结果218例器官捐献者中,男性185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2±15)岁。2016至2019年分别完成35、48、50和85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不同年份器官捐献者性别、年龄和血型等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18例器官捐献者转介时均留置静脉管路并不同程度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留置上腔静脉导管、下腔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导管的捐献者分别为149、29和40例。2016至2019年上腔静脉导管使用率分别为48.6%、68.8%、58.0%和82.4%,VIS分别为(74±49)、(51±43)、(65±57)和(49±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F=29.65、2.90,P均<0.05)。上腔静脉导管组VIS为(34±27)分,低于下腔静脉导管组和外周静脉导管组[(110±50)和(10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器官捐献者转介时痰液标本病原体培养阳性率最高,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P<0.05)。器官捐献者转介时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血钠均处于异常水平,不同年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器官捐献者转介前的临床管理仍需继续完善,除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外,静脉通道的选择和感染防控需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器官维护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临床管理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人工肝支持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成功完成肝移植14例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艳红 朱翔 +1 位作者 冯定云 吴本权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6-679,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方法(CVVHDF)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评估其作为肝移植手术前准备措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内科重症监护室采用血浆置...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方法(CVVHDF)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评估其作为肝移植手术前准备措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内科重症监护室采用血浆置换联合CVVHDF模式大剂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14例慢加急性肝衰竭伴有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成功完成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于治疗前后监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动脉血pH、动脉血乳酸及血氨等指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神志恢复时间。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4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9.43,P〈0.01)、血清肌酐(t=3.40,P〈0.01)、血氨(r=10.64,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t=9.19,P〈0.01)及血清乳酸(t=9.25,P〈0.01)等均有明显改善;心率(t=4.47,P〈0.01)、平均动脉压(t=4.41,P〈0.05)、呼吸频率(t=6.01,P〈0.01)、APACHEⅡ评分(t=7.19,P〈0.01)明显改善(P〈0.05)。8例Ⅲ期肝性脑病患者经过间断血浆置换联合CVVHDF治疗3-14d后神志转清,6例Ⅳ期患者转成Ⅲ~Ⅱ期。1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肝移植手术。最短等肝时间为3d,最长为1个月。结论血浆置换联合CVVHDF能够明显改善肝衰竭合并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的肝肾功能,降低血氨水平,改善神志;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创造稳定的内环境,为肝移植的手术前准备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争取肝移植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 肝性脑病 血浆置换 持续血液净化
原文传递
免疫低下儿童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昭妮 陈壮桂 +3 位作者 孙跃玉 胡燕 黎雅婷 郭予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时间段共纳入56例PARDS患儿,其中免疫功能低下组20例。通过病案查询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免疫功能低...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时间段共纳入56例PARDS患儿,其中免疫功能低下组20例。通过病案查询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免疫功能低下患儿预后。结果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相对于对照组,有着较高的年龄及体质量(P=0.003及P〈0.01);较低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P=0.060,P=0.006及P=0.023);较少使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P=0.015)以及较高的PICU住院病死率(P=0.003)。危险因素分析提示非生存组中免疫功能低下比例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生存组(P=0.003;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免疫功能低下与PARDS患者结局相关(OR=6.986,95%CI:1.812~26.930,P=0.005)。生存曲线亦表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的28d生存率较对照组低(P=0.022)。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合并PARDS儿童PICU住院病死率高于免疫功能正常者,是PARDS儿童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低下 儿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病死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生存分析 重症医学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昭妮 郭予雄 陈壮桂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37-1440,共4页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是儿童重症医学常见疾病之一,有着较高的病死率。PARDS与成人ARDS存在不少差异,但目前大多数儿童危重症医师对PARDS的处理仍然沿用成人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为了区别PARDS与ARDS诊疗等方面存在的差...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是儿童重症医学常见疾病之一,有着较高的病死率。PARDS与成人ARDS存在不少差异,但目前大多数儿童危重症医师对PARDS的处理仍然沿用成人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为了区别PARDS与ARDS诊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就PARDS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近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标准 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PTENP1基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8
16
作者 熊志勇 姚志成 +6 位作者 范伟明 李明亮 胡昆鹏 徐见亮 钟跃思 许瑞云 邓美海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PTEN假基因1(PTENP1)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合成表达PTENP1的慢病毒载体,分别将LV003-GFP-PTENP1病毒和LV003-GFP空载病毒感染肝癌细胞BEL-7404,构建稳定表达PTENP1肝癌细胞的实验...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PTEN假基因1(PTENP1)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合成表达PTENP1的慢病毒载体,分别将LV003-GFP-PTENP1病毒和LV003-GFP空载病毒感染肝癌细胞BEL-7404,构建稳定表达PTENP1肝癌细胞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两组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44/4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细胞48、72 h的吸光度值A450分别为1.4±0.3、2.3±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7、3.4±1.1(t=-5.78,-4.23;P<0.05)。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为(55±12)个,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45)个(t=-3.98,P<0.05)。实验组划痕实验的细胞迁移率为(21.7±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7±4.9)%(t=-8.34,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p44/42 MAPK、p38MAPK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lnc RNA PTENP1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APK信号通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类 长链非编码RNA PTENP1 肝肿瘤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童荔 杨志勤 +2 位作者 易小猛 魏绪霞 蔡常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5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肝移植的患者。根据"肠道菌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分析其肠道菌群失...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肝移植的患者。根据"肠道菌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分析其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同时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179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141例。在141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共59例,发生率为41.84%(59/141),多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53/59,89.83%),尤其术后14 d内(46/59,77.9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大量腹水、术后长时间全肠外营养(TPN)、肠功能障碍及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高。术前大量腹水、术后长时间TPN、术后肠功能障碍及术后长时间抗生素应用是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 危险因素 感染
原文传递
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佳芮 覃惠英 +3 位作者 马盈盈 孙仲文 邹秀梅 杜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共纳入161例患者。结果 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57.14%,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症(P<0.05,OR=2.312... 目的:探讨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共纳入161例患者。结果 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57.14%,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症(P<0.05,OR=2.312,OR 95%CI 1.078~4.95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P<0.05,OR=1.111,OR 95%CI 1.017~1.214)、低白蛋白血症(P<0.05,OR=2.252,OR 95%CI 1.036~4.892),既往肠内营养经历为保护性因素(P<0.01,OR=0.123,OR 95%CI 0.021~0.494)。达标对患者近期结局无显著影响,但达标组白蛋白水平增高及APACHEⅡ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同时ICU住院时间更短。结论 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较低,影响因素众多,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有利,需进行综合干预以提高早期肠内营养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肠内营养 耐受性
原文传递
肝癌细胞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志勇 姚志成 +5 位作者 颜见 李明亮 胡昆鹏 范伟明 许瑞云 邓美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84-1887,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实验条件中肝癌细胞能否通过旁分泌途径促进骨髓间充质千细胞(BMSCs)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转化。方法提取肝癌肿瘤细胞HepG2的培养液上清(CM),实验组为10%胎牛血清+HepG2-CM,对照组为10%胎牛血清+DMEM... 目的探讨在体外实验条件中肝癌细胞能否通过旁分泌途径促进骨髓间充质千细胞(BMSCs)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转化。方法提取肝癌肿瘤细胞HepG2的培养液上清(CM),实验组为10%胎牛血清+HepG2-CM,对照组为10%胎牛血清+DMEM,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别检测12、24、48、72h细胞增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法检测旺.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间线蛋白(Desmin)、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等TAF特异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的BMSC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8h:0.9772±0.1280比0.6928士0.0784;72h:1.4206±0.2642tLo.8456±0.1294),填差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结果提示实验组α-SMA、Desmin、FAP、Tsp-1、FSP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表达增加(P〈0.05)。结论肝癌细胞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TAF特异相关蛋白α-SMA、Desmin、FAP、Tsp-1、FSP等的表达,进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癌 微环境
原文传递
器官移植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情况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黎利娟 傅斌生 +5 位作者 周密 陆平兰 魏绪霞 刘剑戎 易小猛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5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5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7±12)岁。患者中包括肝移植术前11例,肝移植术后52例,肾移植术后1例,肝移植状态2例。收集患者痰液、尿液、血液、伤口分泌物、引流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66例患者的标本中培养出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哌拉西林钠78%,头孢噻肟钠75%,头孢他啶74%,头孢曲松钠73%,头孢吡肟74%,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73%,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75%,环丙沙星73%,左氧氟沙星71%,妥布霉素73%,庆大霉素73%,阿米卡星73%,甲氧苄胺嘧啶/磺胺嘧啶69%。2014年和2015年培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于上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2012年和2013年。其中对碳氢酶稀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012年为17%,2013年为33%,2014年升至86%,2015年的耐药率高达92%。结论目前器官移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趋势,需要在治疗中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抗药性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