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N病毒D型和H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唐蔚 彭晓谋 +3 位作者 张瑛 王辉 蒋晓玲 周伯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540-1543,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SEN病毒(SENV)D和H基因型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流行调查。方法:从GeneBank下载SENV序列,在SENV开放读码框Ⅰ的高度保守序列内自行设计外引物,参考文献报道合成SENV 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作为内引物,建... 目的:建立检测SEN病毒(SENV)D和H基因型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流行调查。方法:从GeneBank下载SENV序列,在SENV开放读码框Ⅰ的高度保守序列内自行设计外引物,参考文献报道合成SENV 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作为内引物,建立检测SENV D型和H型的巢式PCR方法,并对深圳地区192名健康体检人群、48例急性甲肝患者、176例慢性乙肝患者、98例慢性丙肝患者和38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部分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和DNA序列分析。结果:巢式PCR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好。SENV D和/或H型在健康成人、急性甲肝、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的总感染率分别为30.7%、37.5%、64.8%、57.1%和 44.7%。SENV D和/或H型在健康人群中的感染率低于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丙肝患者(P<0.001)。非甲-戊型肝炎及急性甲肝患者中的感染率略高于健康人群,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巢式PCR方法可用于检测SENV感染,深圳地区健康人群和急、慢性肝炎患者中存在SENV感染。SENV可能与HBV和HC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SEN病毒D型 SEN病毒H型 克隆 DNA序列分析 肝炎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始动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彭晓谋 雷春亮 +2 位作者 黄仰甦 顾琳 姚集鲁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67-469,共3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始动因素。方法 对44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定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外周血中乙型肝炎表面...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始动因素。方法 对44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定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外周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抗-HBc和HBVDNA 含量,治疗前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干扰素治疗后第6个月的HBeAg阴转率为75.0%,随访1年后为68.2%。肝细胞损害敏感期出现率为47.7%,其平均出现时间(3.14±1.49)周,平均持续时间(8.24±3.52)周,ALT平均升幅为基础ALT的(1.73±1.13)倍。肝细胞损害敏感期出现有利于提高干扰素治疗显效(Fisher精确概率,P—0.028)。治疗前外周血中HBeAg水平较高、肝内炎症活动度适中及HBcAg表达活跃有利于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出现。从发生时间分析,外周血中的HBeAg和抗-HBc水平下降与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起始相吻合。结论 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始动因素可能为:干扰素治疗抑制了病毒蛋白的合成,导致外周血中HBeAg和抗-HBc水平快速下降,降低了对识别HBcAg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封闭作用,从而激活了CTL细胞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诱导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细胞损害 敏感期 始动因素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