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与MR全脊柱成像技术在退行性脊柱病诊断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绍勇 崔运能 +2 位作者 赵银霞 陆明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评估全脊柱数字化成像技术(DR)与MR成像质量,分析全脊柱站立位DR及仰卧位MR成像的测量的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搜集2010年11月~2016年3月到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退行性脊柱病的61名患者资料,年龄49.9±17.6岁,均行全脊柱... 目的评估全脊柱数字化成像技术(DR)与MR成像质量,分析全脊柱站立位DR及仰卧位MR成像的测量的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搜集2010年11月~2016年3月到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退行性脊柱病的61名患者资料,年龄49.9±17.6岁,均行全脊柱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检查,分析全脊柱拼接的图像质量,在全脊柱DR侧位片、全脊柱MR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椎倾斜角(SS)、脊柱矢状位垂直轴(SVA)等参数,并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DR与MR测量值,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全脊柱DR与MR图像拼接质量优良率为100%,全脊柱DR及MR成像上测量CL、TK、LL、SS、SVA值分别为28.37±10.91o、29.98±8.96o、45.61±12.46o、34.38±9.05o、17.20±26.39 mm,及24.34±9.01o、21.22±8.13o、41.45±12.17o、37.45±8.19o、36.51±12.44 mm,DR与MR测量CL、TK、LL、SS、SV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1、0.007),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68、0.72、0.5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34)。结论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全脊柱成像图像质量良好,仰卧位MR图像测量的CL,TK,LL,SS,SVA等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与站立位DR相关,但存在明显区别,并不能代替站立位DR检查,须联合检查才能全面评估退行性脊柱病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柱成像 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方义杰 李绍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2-576,共5页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是在反复发生急慢性损伤的基础上,造成踝关节的肌腱、韧带、关节软骨进行性损伤,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关节内游离体、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伴随过度的背...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是在反复发生急慢性损伤的基础上,造成踝关节的肌腱、韧带、关节软骨进行性损伤,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关节内游离体、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伴随过度的背屈和跖屈运动引起相邻组织的撞击、挤压、磨损,导致患者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体征。根据发生撞击综合征的部位和主要表现,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分为前方撞击、前外撞击、前内撞击、后方撞击和后内撞击。MRI是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主要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损伤发生的部位、类型、程度,以及合并存在的其他病理改变,同时还能进行鉴别诊断。本文从相关解剖结构、撞击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和影像学诊断要点等几个方面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原文传递
超短回波时间磁化传递技术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髌前肌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朱诞恬 方义杰 +3 位作者 吴文浩 俞文君 马亚军 李绍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84-1289,共6页
目的探讨超短回波时间磁化传递(UTE-MT)技术定量动态监测业余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髌前肌腱(髌腱、股四头肌肌腱)改变的价值。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间前瞻性招募珠海市23名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年龄28~50(40±6)岁。分别于马拉松... 目的探讨超短回波时间磁化传递(UTE-MT)技术定量动态监测业余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髌前肌腱(髌腱、股四头肌肌腱)改变的价值。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间前瞻性招募珠海市23名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年龄28~50(40±6)岁。分别于马拉松赛前、赛后48 h、赛后4周行双侧膝关节三维UTE-MT和双回波UTE-T_(2)^(*)序列扫描。另招募非跑步志愿者5名,用于验证序列的稳定性。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在膝关节矢状面图像上测量髌腱、股四头肌肌腱以及3个骨腱插入点(髌腱-胫骨插入点、髌腱-髌骨插入点、股四头肌肌腱-髌骨插入点)的UTE-磁化传递率(MTR)和UTE-T_(2)^(*)值。用双向混合类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个序列测值的稳定性和2名放射科医师的一致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马拉松赛前后髌前肌腱UTE-MTR、UTE-T_(2)^(*)值的差异。结果UTE-MT和双回波UTE-T_(2)^(*)序列测量值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ICC值分别为0.98和0.92。2名放射科医师对髌腱、股四头肌肌腱和3个骨腱插入点的UTE-MTR、UTE-T_(2)^(*)值测量的一致性好,ICC均>0.80。马拉松赛后48 h髌腱、股四头肌肌腱、3个骨腱插入点的UTE-MTR值降低,赛后4周髌腱的MTR值持续下降,其他区域的UTE-MTR增高。仅髌腱的UTE-MTR在马拉松赛前(0.34±0.04)、赛后48 h(0.32±0.04)、赛后4周(0.31±0.0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6,P=0.001)。各区域的UTE-T_(2)^(*)值在马拉松赛后48 h均轻度升高,但3个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E-MT的序列稳定性和测量一致性均较好。UTE-MT技术可用于监测马拉松运动前后髌前肌腱的动态变化,髌腱的UTE-MTR在马拉松运动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短回波时间 髌前肌腱 马拉松
原文传递
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MRI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方义杰 李葳 +6 位作者 郭栓栓 贾韬宇 叶颖 姚琳 李坤炜 洪国斌 李绍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未参加过正规训练,不以马拉松为职业)踝关节损伤原因、特点和影像表现。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按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广东珠海地区业余马拉松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对受试... 目的探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未参加过正规训练,不以马拉松为职业)踝关节损伤原因、特点和影像表现。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按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广东珠海地区业余马拉松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对受试者行踝关节MRI平扫检查,采用踝关节专用相控阵线圈,分别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冠状面T1WI,质子密度加权抑脂序列(PDWI-FS)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3D-DESS)及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扫描。检查结果由2名医师(分别从事影像诊断工作5、17年)对韧带、肌腱、骨髓等踝关节影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两者意见不一致时由第3名医师(从事影像诊断工作27年)进行判定作为最终诊断;分析不同跑姿、参加马拉松的次数及训练强度与踝关节损伤的关系,统计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2名医师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受试者39名,64侧踝关节,右踝35侧、左踝29侧。MRI显示:(1)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28侧;距腓后韧带损伤50侧;跟腓韧带损伤60侧;三角韧带损伤54侧,均为部分损伤。(2)肌腱周围积液及损伤:以腱鞘周围积液较常见,踇长屈肌腱47侧、胫骨后肌腱49侧、趾长屈肌腱37侧、腓骨长肌腱7侧、腓骨短肌腱5侧、跟腱损伤1侧。(3)滑膜炎积液:后踝滑膜炎和局部积液43侧。(4)其他:软骨损伤2侧,骨髓水肿8侧,其中2侧有应力性骨折。2名放射科医师的阅片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1。跑姿中,后脚掌着地较前、中脚掌着地韧带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191,P=0.013)。前、中脚掌着地较后脚掌着地肌腱损伤发生率目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75,P=0.029);训练量较大者(训练跑步量≥300 km/月)踝关节损伤较显著(χ^2值为7.844,P=0.005)。结论业余马拉松志愿者踝关节运动损伤的MRI影像表现特征与不同的跑姿及训练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踝关节 磁共振成像 马拉松
原文传递
合成MRI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膝关节监测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方义杰 吴文浩 +7 位作者 郭栓栓 俞文君 朱诞恬 陈晓君 刘金 李葳 洪国斌 李绍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5-620,共6页
目的:探讨合成MRI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参加全程马拉松赛前后膝关节结构和软骨改变定量检测的价值。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间招募广东省珠海市业余马拉松爱好者26名。在全程马拉松运动前1周、运动后48 h内对其右膝关节进行扫描,扫描... 目的:探讨合成MRI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参加全程马拉松赛前后膝关节结构和软骨改变定量检测的价值。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间招募广东省珠海市业余马拉松爱好者26名。在全程马拉松运动前1周、运动后48 h内对其右膝关节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含三维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密度加权(3D CUBE PD)序列和合成MRI序列,后者扫描后获得常规对比加权图像T_(1)WI、T_(2)WI、质子密度(PD)加权像、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以及T_(1)、T_(2)、PD 3种定量图谱。以3D-CUBE-PD序列为参照,评估合成MRI对膝关节病变的检出情况。将膝关节软骨分为股骨内侧髁中央承重区(CMFC)、股骨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PMFC)、股骨外侧髁中央承重区(CLFC)、股骨外侧髁后部非承重区(PLFC)、胫骨内侧平台(MTP)、胫骨外侧平台(LTP)、髌骨及滑车8个亚区,基于合成MRI,由2名医师对各软骨亚区分别独立测量其T_(1)、T_(2)、PD值。采用ICC评价观察者间测量数据的一致性,马拉松运动前后膝关节软骨T_(1)、T_(2)及PD值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2名医师对膝关节软骨的T_(1)、T_(2)及PD值测量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912、0.933及0.954。合成MRI序列可检出所有软骨损伤(3名)和关节积液(15名),9名半月板损伤者检出7名。膝关节软骨整体T_(1)、T_(2)及PD值在运动前均高于运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_(1)值除髌骨和滑车软骨外,其他区域均有统计学意义,T_(2)值CMFC、LTP、MTP亚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成MRI技术对膝关节结构病变有较好的显示能力,其定量参数T_(1)、T_(2)、PD值可有助于检测马拉松远动前后膝关节软骨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 磁共振成像 马拉松
原文传递
超短回波时间T_(2)^(*)成分分析技术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跟腱形态及生化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方义杰 朱诞恬 +6 位作者 吴文浩 郭栓栓 俞文君 李葳 洪国斌 马亚军 李绍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29-635,共7页
目的探讨超短回波时间(UTE)‑T_(2)^(*)成分分析技术在参加马拉松赛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跟腱形态及生化变化动态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招募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广东省珠海市业余马拉松运动员29名,其中男25名,女4名,年龄24~50(40±6)岁... 目的探讨超短回波时间(UTE)‑T_(2)^(*)成分分析技术在参加马拉松赛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跟腱形态及生化变化动态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招募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广东省珠海市业余马拉松运动员29名,其中男25名,女4名,年龄24~50(40±6)岁。所有运动员于马拉松赛前1周、赛后48 h内及赛后1个月分别接受双侧跟腱MRI检查,采用常规T1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压脂序列和不同回波时间(TE)的UTE序列对跟腱的形态及信号进行评估,采用UTE‑T_(2)^(*)序列对跑步后跟腱生化的改变进行动态定量分析。UTE‑T_(2)^(*)序列获得单成分分析值(T_(2)^(*)_(M))和双成分分析的短T_(2)^(*)成分值(T_(2)^(*)_(S))和长T_(2)^(*)成分值(T_(2)^(*)_(L))以及百分比值。在跟腱矢状位图像上测量跟腱整体的数值,并把跟腱等分为3个亚区分别测量(跟腱连接段、跟腱中间段、跟腱插入段),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勾画感兴趣区。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法对2名放射科医生的定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非参数的Friedman M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亚区T_(2)^(*)_(M)、T_(2)^(*)_(S)、T_(2)^(*)_(L)和百分比值的差异;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距离、不同跑姿、不同配速及不同训练量的赛后48 h与赛前T_(2)^(*)_(S)的变化差异(ΔT_(2)^(*)_(S)),其中ΔT_(2)^(*)_(S)为赛后48 h T_(2)^(*)_(S)值与赛前T_(2)^(*)_(S)值的差值。结果在短TE(TE≤0.6 ms)的序列上,跟腱腱病可表现为高信号区域出现散在点状低信号。2名放射科医师对跟腱的T_(2)^(*)_(M)、T_(2)^(*)_(S)、T_(2)^(*)_(L)和百分比值测量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96、0.94、0.83和0.94。跟腱的整体、跟腱连接段及跟腱中间段的T_(2)^(*)_(S)值在马拉松运动后48 h均轻度升高,运动1个月后减低[0.49(0.45,0.59)比0.54(0.49,0.59)比0.53(0.49,0.57),0.48(0.44,0.54)比0.53(0.47,0.58)比0.50(0.46,0.57),0.48(0.43,0.58)比0.54(0.47,0.59)比0.52(0.46,0.57);均P<0.05],T_(2)^(*)_(M)、T_(2)^(*)_(L)和百分比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的跑姿中,前中脚掌着地者跟腱整体ΔT_(2)^(*)_(S)高于后脚掌着地者[0.03(-0.05,0.07)比-0.03(-0.17,0.11),P=0.001]。结论UTE‑T_(2)^(*)的双成分分析技术对运动前后的跟腱形态动态变化监测优于单成分分析,其T_(2)^(*)_(S)对跟腱内化学成分的细微变化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跟腱 马拉松 磁共振成像 超短回波时间 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超短回波时间磁共振成像和压痕测试评估正常人踝关节标本跟腱和附着点的研究
7
作者 Chen B Cheng X +1 位作者 Dorthe EW 朱诞恬(编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4-614,共1页
肌腱、韧带及其附着点的病变与很多骨肌系统的炎性和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MRI因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在骨肌软组织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优势,但正常肌腱和附着点的横向弛豫时间(T2)较短,目前常规MRI序列几乎没有信号,这为肌腱及附着点... 肌腱、韧带及其附着点的病变与很多骨肌系统的炎性和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MRI因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在骨肌软组织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优势,但正常肌腱和附着点的横向弛豫时间(T2)较短,目前常规MRI序列几乎没有信号,这为肌腱及附着点的MRI特性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该研究使用新型3.0 T磁共振三维超短回波时间(3D UTE)序列和11.7 T常规MRI序列对正常肌腱和附着点结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病变 超短回波时间 磁共振成像 附着点 骨肌系统 退行性疾病 踝关节 肌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