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极电凝镊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殷放 邓琳 翁泽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1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双极电凝镊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0余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排除既往有甲状腺手术史、术前已有声音改变、术中发现有喉返神经侵犯者,最终纳入530例患者,根据术中使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双极电凝镊游离组(220例)、超声... 目的分析双极电凝镊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0余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排除既往有甲状腺手术史、术前已有声音改变、术中发现有喉返神经侵犯者,最终纳入530例患者,根据术中使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双极电凝镊游离组(220例)、超声刀游离组(200例)和电刀游离组(11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甲状腺腺叶的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手术,双极电凝镊游离组术中以双极电凝镊游离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超声刀游离组术中以超声刀游离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电刀游离组术中以单极电刀游离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麻痹和甲状旁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双极电凝镊游离组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麻痹3例(1.36%),甲状旁腺损伤5例(2.27%);超声刀游离组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麻痹10例(5.00%),甲状旁腺损伤13例(6.50%);电刀游离组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麻痹13例(11.82%),甲状旁腺损伤15例(13.64%)。三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麻痹及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极电凝镊游离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麻痹及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超声刀游离组及电刀游离组,超声刀游离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麻痹及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均低于电刀游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极电凝镊进行甲状腺手术精细化解剖可降低术中喉返神经麻痹和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较大程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电凝镊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
下载PDF
甲状腺生物学指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殷放 邓琳 翁泽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5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的主要生物学指标[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T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50例甲... 目的探讨甲状腺的主要生物学指标[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T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530例)和甲状腺良性结节组(320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甲状腺生物学指标(FT_(3)、FT_(4)、TPOAb、TSH、Tg、TgAb),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不同肿瘤直径及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患者的甲状腺生物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FT_(3)、FT_(4)、TPO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患者的TSH、Tg、TgAb升高占比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96例患者的肿瘤直径>1.0 cm,434例患者的肿瘤直径≤1.0 cm。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肿瘤直径>1.0 cm患者的TSH(2.96±2.53)μIU/ml及Tg(44.85±11.06)ng/ml均高于肿瘤直径≤1.0 cm患者的(2.15±2.62)μIU/ml、(21.58±18.7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肿瘤直径>1.0 cm患者的FT_(3)、FT_(4)、TPOAb、TgAb与肿瘤直径≤1.0 cm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285例患者无颈部淋巴结转移,245例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g(31.98±10.53)ng/ml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0.27±12.4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FT_(3)、FT_(4)、TSH、TPOAb、TgAb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H、TGAb、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促甲状腺素
下载PDF
陈皮八仙果对全麻插管甲状腺手术所致咽喉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富兰 潘青竹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陈皮八仙果对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咽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插管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分别采取单纯雾化吸入(395例)、雾化吸入加含服陈皮八仙果(72例)治疗术后咽喉炎,对患者术后24h、48h、5—6d咽喉疼痛、干痒、咳... 目的探讨陈皮八仙果对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咽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插管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分别采取单纯雾化吸入(395例)、雾化吸入加含服陈皮八仙果(72例)治疗术后咽喉炎,对患者术后24h、48h、5—6d咽喉疼痛、干痒、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好转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雾化吸入加含服陈皮八仙果组治疗咽喉炎的效果优于单纯雾化吸入组(24h部分缓解率52.8%vs20.3%,P〈0.05;术后48h基本缓解率:30.6%VS17.5%,P〈0.05;5~6d基本缓解率84.7%vs64.6%,P〈0.05)。结论雾化吸入辅以口服陈皮八仙果有助于加快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咽喉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全麻 甲状腺手术 咽喉炎 陈皮八仙果 雾化吸入
下载PDF
VEGF和Endostati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
作者 吕宝军 谢小铭 +1 位作者 苟新敏 王晓鸿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VEGF和Endostatin表达的情况,分析二者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VEGF和Endostatin表达的情况,分析二者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和Endostatin的表达比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表达升高(χ2=22.124和21.319,P值均<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和Endosta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2,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VEGF和Endostatin的表达,且VEGF与Endostatin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HIF-1α和VEGF-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宝军 邹劲林 +1 位作者 王晓鸿 苟新敏 《北方药学》 2011年第9期40-41,共2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HIF-1α和VEGF-C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新辅助化疗组和106例对照组中乳腺癌组织标本HIF-1α和VEGF-C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C...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HIF-1α和VEGF-C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新辅助化疗组和106例对照组中乳腺癌组织标本HIF-1α和VEGF-C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C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分别由对照组的42.45%和50.94%,下调到23.53%和33.33%。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通过抑制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C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aPKC-ι和MUCl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吕宝军 谢小铭 +1 位作者 王晓鸿 苟新敏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10期94-95,共2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aPKC—l和MUCl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新辅助化疗组和106例对照组中乳腺癌组织标本aPKC-l和MUC!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aPKC—l和MUCl的...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aPKC—l和MUCl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新辅助化疗组和106例对照组中乳腺癌组织标本aPKC-l和MUC!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aPKC—l和MUCl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分别由对照组的40.57%和53.78%,下调到21.57%和40.57%。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aPKC—l和MUCl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通过抑制乳腺癌组织中aPKC-l和MUCl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极化调节蛋白非典型蛋白激酶C-l 粘蛋白1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与手术策略联系
7
作者 伍先权 张立果 +1 位作者 周璇 梁建深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手术策略(术前穿刺病理、术中冰冻病理、术后石蜡病理、手术方式)之间的联系,为认识和诊断EPC提供更多信息。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目的分析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手术策略(术前穿刺病理、术中冰冻病理、术后石蜡病理、手术方式)之间的联系,为认识和诊断EPC提供更多信息。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PC患者,分为单纯EPC组(4例)和EPC伴浸润或导管内原位癌(DCIS)组(8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策略、预后随访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61岁,中位肿瘤大小26 mm。Luminal A型8例(66.7%),Luminal B型(HER-2阴性)4例(33.3%),肌上皮标志物CK5/6、p63均缺失。4例(33.3%)行术前穿刺,其中3例为乳头状肿瘤、非典型性增生,1例为低级别DCIS伴浸润。4例EPC、7例EPC伴浸润或DCIS行术中冰冻病理,均提示乳头状病变或乳头状肿瘤,伴或不伴非典型增生。术后石蜡病理证实4例为单纯EPC,8例为EPC伴浸润或DCIS。由于术后石蜡病理提示恶性,7例(58.3%)行补救性二次手术。最终,7例(58.3%)行乳房全切,其中5例(41.7%)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2例(16.7%)乳房全切+腋窝淋巴清扫;2例(16.7%)行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放疗;2例(16.7%)行区段切除术;1例(8.3%)行病损微创旋切术。中位随访21个月,均未复发与死亡。结论EPC是一种罕见的惰性乳腺癌,术前穿刺病理、术中冰冻病理难以诊断,需综合利用临床资料预测发现浸润性肿瘤,以便决定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避免补救性二次手术,从而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病理学 临床 手术策略
原文传递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吕宝军 侯冰宗 +1 位作者 苟新敏 王晓鸿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6期4661-466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化型甲状腺... 目的研究分析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比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表达显著升高(t=4.153和χ2=21.06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2,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和MLVD的表达较高,HIF-1α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MLVD呈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TLR4、NF-κB和A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吕宝军 侯冰宗 +2 位作者 王晓鸿 苟新敏 曾庆安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1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和激活因子蛋白1(A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中TLR4、NF-κB和AP-1的表达。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和激活因子蛋白1(A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中TLR4、NF-κB和AP-1的表达。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TLR4与NF-κB、AP-1的相关性。结果随着乳腺癌患者T分期、N分期、M分期和临床分期的增加,乳腺癌组织TLR4、NF-κB及AP-1的表达均升高(P均<0.05)。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NF-κB的表达升高(P<0.05)。乳腺癌组织中TLR4和AP-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TLR4高表达,激活AP-1信号通路,促进癌细胞的增殖、浸润及转移,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激活因子蛋白1
原文传递
KiSS-1、黏蛋白1和上皮钙黏附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宝军 王晓鸿 +1 位作者 苟新敏 张红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探讨KiSS-1、黏蛋白1(MUC1)和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中KiSS-1、MUC1和E-cad的表达,分析KiSS-1、MUC1和E-cad在癌组织表达的相关... 目的探讨KiSS-1、黏蛋白1(MUC1)和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中KiSS-1、MUC1和E-cad的表达,分析KiSS-1、MUC1和E-cad在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KiSS-1、MUC1和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N0 58.97%/38.46%/74.36%:N,26.87%/61.19%/53.73%)和临床分期(I和Ⅱ60.66%/39.34%/70.49%;Ⅲ和Ⅳ8.89%/71.11%/48.89%)有关(r=-10.715/5.112/4.422和29.259/10.487/5.095,P均〈0.05),与患者年龄、绝经期、肿瘤T分期、M分期无明显相关(P值均〉0.05)。伴随着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增加,乳腺癌组织中KiSS-1和E-cad的表达下调或缺失,MUC1的表达则升高。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E-cad(高分化75.00%;中分化66.67%;低分化28.58%)的表达下调或缺失(x2=12.391,P〈0.05),MUC1(高分化32.14%;中分化56.14%;低分化71.43%)的表达升高(X2=16.631,P〈0.05)。乳腺癌组织中KiSS-1和MUC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4,P〈0.05),和E.cad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3,P〈0.05)。结论KiSS.1、MUC1和E-cad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相关,其相互作用在乳腺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KiSS-1可能作为一种肿瘤转移抑制蛋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KISS-1 黏蛋白1 上皮钙黏附蛋白
原文传递
乳腺癌组织TLR4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宝军 张红雨 +1 位作者 王晓鸿 苟新敏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1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脂多糖受体(TLR4)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TLR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组织中细胞的凋亡。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TLR4表达显著升高...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脂多糖受体(TLR4)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TLR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组织中细胞的凋亡。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TLR4表达显著升高(P<0.05)。随着乳腺癌患者T分期、N分期、M分期和细胞凋亡增殖比的增加,乳腺癌组织TLR4的表达升高(P均<0.05),乳腺癌组织TLR4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乳腺癌组织TLR4高表达,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在乳腺癌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LR4 PCNA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RhoE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KiSS-1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庆安 吕宝军 +1 位作者 王晓鸿 苟新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RhoE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KiSS-1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乳腺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中RhoE和KiSS-1的表达情况,分析RhoE和KiSS-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 目的研究分析RhoE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KiSS-1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乳腺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中RhoE和KiSS-1的表达情况,分析RhoE和KiSS-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RhoE和KiSS-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绝经期、肿瘤T分期、M分期无关(P>0.05)。伴随着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增加,癌组织中RhoE和KiSS-1的表达显著下调或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RhoE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KiSS-1的表达则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RhoE和KiSS-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2,P<0.05)。结论 RhoE和KiSS-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相关,RhoE同时还和乳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其相互作用在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RhoE可能作为一种肿瘤调节蛋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形成过程 RHOE KISS-1
原文传递
Epo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宝军 殷恒讳 +2 位作者 曾庆安 王晓鸿 苟新敏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年第5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poR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FⅧ-RAg)标记血管内...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poR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FⅧ-RAg)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法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0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均表达EpoR,表达于乳腺癌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与高、中分化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低分化组和淋巴结转移组EpoR、PCNA、MVD表达强度较高;绝经前组比绝经后组的EpoR和MVD表达强度高;年龄≤45岁组比年龄>45岁组的EpoR表达强度高;浸润性乳腺癌EpoR表达强度与PCNA和MVD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以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EpoR的表达,EpoR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微淋巴管密度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宝军 侯冰宗 +1 位作者 苟新敏 王晓鸿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9期776-778,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 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 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分析MLVD和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瘤组织中MLVD分别为17.2±2.2、5.5±1.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2,P<0.01);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2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27,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1,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MLVD增高和HIF-1α的高表达,且MLVD与HIF-1α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提示HIF-1α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管的形成以及肿瘤的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微淋巴管密度 缺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切除颈部和咽旁神经源性肿瘤
15
作者 刘星伟 樊韵平 +1 位作者 李春阳 夏文彤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35-38,共4页
目的总结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儿童及青少年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经验。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6例原发于颈侧和咽旁间隙的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外科切除,患者均为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其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膜瘤3例,副神经节瘤1例。神经来源包... 目的总结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儿童及青少年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经验。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6例原发于颈侧和咽旁间隙的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外科切除,患者均为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其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膜瘤3例,副神经节瘤1例。神经来源包括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丛、颈丛神经、舌下神经及颈动脉体。结果 6例肿瘤中5例完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的Horner氏征1例,暂时性呛咳1例,暂时性伸舌偏斜1例,暂时性手臂握持无力1例,随访期内均完全恢复。持久性迷走神经切除1例。结论在显微镜下切除神经源性肿瘤有一定优点,主要有尖源明亮、组织辨别度高、神经损伤小、重要结构观察清晰的特点,易于同期做神经修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咽旁间隙 神经源性肿瘤 儿童 显微镜
原文传递
极化调节蛋白非典型蛋白激酶C-ι和黏蛋白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16
作者 吕宝军 曾庆安 +1 位作者 王晓鸿 苟新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0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极化调节蛋白非典型蛋白激酶C-ι(aPKC-ι)和黏蛋白1(MU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中aPKC-ι和MUC1的表达情况,分析aPKC-ι和MUC1... 目的分析极化调节蛋白非典型蛋白激酶C-ι(aPKC-ι)和黏蛋白1(MU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中aPKC-ι和MUC1的表达情况,分析aPKC-ι和MUC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aPKC-ι和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绝经期、肿瘤T分期、M分期无关(P>0.05)。伴随着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和临床分期的增加,癌组织中aPKC-ι和MUC1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aPKC-ι和MUC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7,P<0.05)。结论 aPKC-ι和MUC1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相关,其相互作用在乳腺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aPKC-ι可能作为一种极化调节相关蛋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蛋白激酶C 黏蛋白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