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进展与现状
1
作者 赵鑫哲 柯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9期3176-3180,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当IBD患者内科治疗失败或出现肠梗阻、瘘管或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要手术干预。在过去10年中,旨在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复发率的手术技术和策略取得了重...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当IBD患者内科治疗失败或出现肠梗阻、瘘管或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要手术干预。在过去10年中,旨在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复发率的手术技术和策略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总结并讨论了IBD患者外科治疗的进展与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手术 进展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谢星星 刘瑛 +2 位作者 李思玲 于洪燕 李英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91-0194,共4页
重点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筛选2022年6月-202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疝与腹壁外科76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实施分组研究,以电脑随机抽取法为分组方式,组别设置为对... 重点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筛选2022年6月-202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疝与腹壁外科76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实施分组研究,以电脑随机抽取法为分组方式,组别设置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纳入38例。对照组直接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为ERAS护理,从临床指标、疼痛情况、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四个方面分析ERAS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首次离床活动、肛门排气恢复、首次进食、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更为明显,经t 检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1d 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并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2d、3d、4d的VAS评分更低,经t 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此外,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更为突出,经x2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ERAS护理目标在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将其应用于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护理中可取得理想效果,患者满意度更高,临床可结合患者情况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ERAS)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临床指标
下载PDF
早期直肠癌的诊治现状与全程监测
3
作者 兰平 陈永乐 何晓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97-205,共9页
早期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 早期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和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等技术的发展,给早期直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8%~12%的早期直肠癌病人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因此仍需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现行指南推荐,具有高危病理特征的早期直肠癌需追加补救性根治手术。各种微创、低位保肛手术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适形切除功能保肛手术(CSPO)更好地实现了保肛保功能的目标。早期直肠癌总体预后良好,但其全程监测随诊同样重要。早期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及全程监测理念的革新,内镜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提高早期直肠癌诊疗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直肠癌 局部切除 根治术 全程监测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黄月腾 李亚兰 郑筱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研究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3年8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12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复杂性肛瘘患者... 研究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3年8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12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得分为(80.38±11.82)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0.33±12.75)分。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562,P<0.05)。结论 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属于较高水平,社会支持属于中等水平,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病耻感,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帮助其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不适,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家属关心与陪伴患者,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病耻感 社会支持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斌杰 朱苗苗 +6 位作者 吴雅丽 秦启元 何炎炯 周佐霖 黄小艳 王辉 马腾辉 《腹部外科》 2023年第6期450-456,462,共8页
目的调查低位直肠癌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 目的调查低位直肠癌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保肛手术的低位(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直肠癌病人,同时排除接受盆腔放疗、造口未还纳或重新造口以及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病人。使用LARS量表评估上述病人恢复肠道连续性1年后的肠道功能情况,根据LARS量表评分将病人分为无LARS(0~20分)、轻度LARS(21~29分)及重度LARS(30~42分),将病人基线资料、肿瘤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可能影响病人术后肠道功能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总体LARS及重度LARS发生风险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病人129例,失访病人30例,随访病例与失访病例两组仅在术前体重指数[(23.0±3.0)比(20.8±2.9)kg/m~2]及术后T分期(pT_(0~2):62.8%比26.7%)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纳入分析的129例病人中,男性84例,年龄(56.4±12.4)岁,肿瘤高度(3.8±0.7)cm;术前均接受CapeOX/FOLFOX两药(78.3%)或FOLFOXIRI三药方案化疗,29.5%(38/129)的病人接受经肛经腹双镜联合直肠癌根治术,71.4%(92/129)的病人行括约肌间切除,74.4%(96/129)的病人接受预防性造口,13.2%(17/129)的病人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9(1.0~10.4)年,总体LARS发生率为55.0%(71/129),重度LARS发生率为24.0%(31/129),排便困难(排便<1次/d)与簇状排便(1 h内反复排便)是最常见的肠道症状。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生总体LARS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2.565,P=0.012)、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4.503,P=0.015)、恢复肠道连续性时间≤4年(OR=2.285,P=0.02);发生重度LARS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2.754,P=0.037)、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6.190,P=0.001)、括约肌间切除(OR=3.427,P=0.026)与手工吻合(OR=3.538,P=0.00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总体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OR=2.885,P=0.013)、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3.866,P=0.046)、恢复肠道连续性时间≤4年(OR=2.871,P=0.009),但仅有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5.155,P=0.004)是重度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位直肠癌病人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近半数发生LARS,排便困难(排便<1次/d)与簇状排便(1 h内反复排便)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LARS症状可能随时间延长而缓解;若病人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其术后排便功能往往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吻合口漏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的力学基础与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双 周太成 +1 位作者 李英儒 曾兵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07,共5页
食管裂孔疝(HH)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为临床多发病,手术是其治愈的重要方法。生理性反流与生物进化的“反刍”活动可能具一定的关联性,基因组学研究可能为以后在分子水平防治GERD提供靶点。在力学角度上,胸腹腔的压力差、食管下括约肌(L... 食管裂孔疝(HH)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为临床多发病,手术是其治愈的重要方法。生理性反流与生物进化的“反刍”活动可能具一定的关联性,基因组学研究可能为以后在分子水平防治GERD提供靶点。在力学角度上,胸腹腔的压力差、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尤其是暂时性LES松弛(tLESR)的过度发生等均是导致病理性反流发生的力学基础。LES、膈肌脚、LES与膈肌脚的空间位置以及胃食管阀瓣(GEV)是抗反流的重要屏障。从力学角度分析,HH为一种“轴向疝”,轴向移位破坏了正常的抗反流机制,在时间上疾病可由轻至重逐步发展。HH手术无法改变tLESR,目的在于改变结构,重建抗反流结构关系,即:通过游离延长食管下端及LES长度、胃底折叠形成的折叠圈及胃内的GEV、“向心化”缝合形成的膈肌脚与LES互相重叠结构(coincide),构成一个暴露在腹腔内的稳定的抗反流系统,最终实现改善功能、治愈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胃食管反流病 抗反流屏障 力学 外科策略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7
作者 兰平 张宗进 何真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5-781,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肠道慢性、迁延性的炎症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70%的克罗恩病和接近1/3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最终需要接受手术治疗.IBD的疾病分型、严重程度、术前用药、手术史、术者经验、手术技术等个体化因素影响短期并发症... 炎症性肠病(IBD)是肠道慢性、迁延性的炎症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70%的克罗恩病和接近1/3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最终需要接受手术治疗.IBD的疾病分型、严重程度、术前用药、手术史、术者经验、手术技术等个体化因素影响短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长期预后.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目标在于减少手术并发症,避免或延缓术后复发,改善生命质量.近年来,术前优化治疗、限制性肠管切除、早期手术、肠系膜扩大切除、Kono-S吻合等为代表的克罗恩病手术理念和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是UC外科治疗的首选方式,其手术分期演进和技术细节优化可以提高UC手术疗效.随着IBD治疗理念和方式的革新,规范的外科治疗体系正逐渐形成,必将进一步改善IBD的治疗疗效.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团队实践经验,深入阐述IBD的外科治疗进展,以期推动IBD外科的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外科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单细胞测序解析四君子汤加减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8
作者 肖国中 贺秋兰 +4 位作者 刘访 陈华显 万星阳 任东林 林宏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96-1304,共9页
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加减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期间是否服用过四君子汤加减分为两组,服用过四君子汤者为联合治疗组,未服用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加减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期间是否服用过四君子汤加减分为两组,服用过四君子汤者为联合治疗组,未服用者为对照组。并对同一患者治疗前后配对的肿瘤组织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纳入1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结直肠癌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食少纳呆(P<0.05)、神疲乏力(P<0.05)、腹胀(P<0.05)、便溏(P<0.05)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D8+T细胞比例更高,而且联合治疗组CD8+T细胞的TNF⁃α/NF⁃κB信号通路、IL6/JAK/STAT3信号通路、IL2/STAT5信号通路激活。此外,两组效应T细胞的差异基因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效应T细胞在治疗后LTB、IL7R等基因高表达。效应T细胞在联合治疗组功能被激活,可能与TNF⁃α/NF⁃κB通路和IL2/STAT5通路活性增高有关。最后,四君子汤加减可能还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促进巨噬细胞与效应T细胞的细胞互作发挥潜在治疗作用。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治疗中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四君子汤加减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肿瘤微环境有显著影响,其可能通过增强效应T细胞功能和增强巨噬细胞抗肿瘤免疫活性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四君子汤加减 单细胞测序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青年结肠腺癌患者肿瘤部位及其类型与生存状态分析
9
作者 周应乾 翟惠娟 +3 位作者 司秋萍 丁竹青 徐科迪 赵珂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29-1231,12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部位的青年结肠腺癌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及生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青年结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的285例老年结肠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对其不同部位结肠腺癌患者及其出院后健康状况和生存状态进...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部位的青年结肠腺癌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及生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青年结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的285例老年结肠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对其不同部位结肠腺癌患者及其出院后健康状况和生存状态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结肠腺癌患者中,男154例,女131例,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发病率分别为25.3%、11.6%、18.9%、44.2%,主要为Ⅲ、Ⅳ期病例(32.0%、47.7%)和中、低分化病例(40.3%、37.9%),出院后51.2%患者能行为自理,其中横结肠腺癌患者发病率最低(11.6%),行为自理比率最高(42.4%),5年生存率最高(75.7%);乙状结肠腺癌发病率最高(44.2%),行为非自理比率较高(40.5%),5年生存率最低(69.0%)。结论不同原发部位的结肠腺癌患者院外健康状况及生存状态存在差异,青年结肠腺癌患者以乙状结肠腺癌多见,横结肠腺癌发病率最低;出院后行为自理者以横结肠腺癌患者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癌 部位 类型 生存状态 分析
下载PDF
探讨疼痛管理中预防性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
10
作者 宋培 刘加燕 +1 位作者 施慈 陈晓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67-171,共5页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防性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选择我院2020年9月至12月的手术病例7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及按需止痛;...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防性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选择我院2020年9月至12月的手术病例7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及按需止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预防性静脉使用定时定量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无差异(P>0.05),关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观察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 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预防性静脉使用定时定量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加快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长,有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结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早期活动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中Syk(L)调节基因转录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磊 胡英 +2 位作者 杨祖立 宋新明 汪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9-47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全长型脾脏酪氨酸激酶[full-length form of 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L)]在乳腺癌中具有抑癌功能,可移位到细胞核内,作为转录抑制因子调节基因的转录。本研究拟探讨Syk(L)行使转录抑制功能的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 背景与目的:全长型脾脏酪氨酸激酶[full-length form of 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L)]在乳腺癌中具有抑癌功能,可移位到细胞核内,作为转录抑制因子调节基因的转录。本研究拟探讨Syk(L)行使转录抑制功能的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pFLAG-CMV-Syk(L)转染入人胚肾细胞HEK293中,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与外源性Syk(L)的结合。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B468中内源性Syk(L)与HDAC1的结合。构建带有FLAG标志的Syk(L)各个功能域质粒,并将其转染入HEK293细胞中,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HDAC1与Syk(L)各个功能域之间的结合。采用HDAC活力检测系统检测Syk(L)免疫沉淀复合物中的HDAC活性。结果:HEK293细胞中外源性Syk(L)可与HDAC1、3、6、7结合,Syk(L)通过SH2功能域和KD功能域与HDAC1相互结合。乳腺癌细胞MB468中内源性Syk(L)与HDAC1可相互结合。Syk(L)免疫沉淀复合物有明显的HDAC活性。结论:在乳腺癌中,抑癌基因Syk(L)可能通过与HDAC形成复合物调节基因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脾脏酪氨酸激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转录抑制
下载PDF
放疗相关直肠吻合口并发症的外科预防及治疗
12
作者 黄斌杰 秦启元 马腾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2-1125,共4页
术前放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能有效提高病人保肛率并改善其肿瘤学预后。但术前放疗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可能与吻合口两端肠管均存在放射性损伤有关。出现放疗相关吻合口并发症的病... 术前放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能有效提高病人保肛率并改善其肿瘤学预后。但术前放疗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可能与吻合口两端肠管均存在放射性损伤有关。出现放疗相关吻合口并发症的病人术后长期造口及不良肛门功能事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扩大切除吻合口近端肠管,保障至少一侧肠管无放射性损伤能显著降低放疗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发生放疗相关吻合口并发症且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可以在谨慎评估病人手术风险的前提下,使用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扩大切除结肠拖出术对病人进行代直肠切除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直肠癌 吻合口 并发症 代直肠切除重建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内化疗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中的应用
13
作者 叶俊文 胡华斌 +4 位作者 罗瑞 王怀明 黄榕康 初丽丽 王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6-652,共7页
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且预后差。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核心治疗策略是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全身系统化疗为主,腹腔内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技术。作为治疗的重要补充,腹腔内化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模式主要有腹腔内热灌注... 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且预后差。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核心治疗策略是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全身系统化疗为主,腹腔内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技术。作为治疗的重要补充,腹腔内化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模式主要有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新辅助腹腔内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术后序贯腹腔内化疗、常温腹腔内化疗及加压气溶胶腹腔内化疗等。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机制,选择有效的腹腔内化疗药物及用药时机、给药模式,探索序贯腹腔内化疗的可行性,进行有价值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从而推动腹腔内化疗的规范化开展。本文将综述腹腔内化疗的起源发展、治疗方式及其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化疗 结直肠肿瘤 腹膜转移
原文传递
打好晚期胃癌诊疗“组合拳”
14
作者 练磊 殷实 +1 位作者 肖健 彭俊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4,共9页
胃癌发病率位居世界恶性肿瘤榜第5位,死亡率为第4位,其在我国的突出特点是中晚期患者占比较高,其中又有约40%的患者处于晚期阶段。晚期胃癌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时间约1年。对于晚期胃癌,其诊断方式(腹腔镜探查、分子图谱、人工智能)仍在... 胃癌发病率位居世界恶性肿瘤榜第5位,死亡率为第4位,其在我国的突出特点是中晚期患者占比较高,其中又有约40%的患者处于晚期阶段。晚期胃癌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时间约1年。对于晚期胃癌,其诊断方式(腹腔镜探查、分子图谱、人工智能)仍在不断完善,而治疗仍以化疗为主。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外科手术在晚期胃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作为胃肿瘤外科医生,应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和肿瘤的异质性,采用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组合拳”进行“打击”,多学科的专家一起,共同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外科医生角度,探讨晚期胃癌诊疗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晚期 远处转移 诊断 腔镜探查 转化治疗 异质性
原文传递
短肠综合征相关肠衰竭的营养支持治疗
15
作者 柯嘉 康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肠衰竭是指由于肠道功能降低而不能维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全身代谢紊乱并需要长期补充营养以维持健康及生长的综合征。短肠综合征(SBS)是肠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SBS患者存在巨大差异,其营养治疗策略应强调个体化。本文以SBS为主线... 肠衰竭是指由于肠道功能降低而不能维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全身代谢紊乱并需要长期补充营养以维持健康及生长的综合征。短肠综合征(SBS)是肠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SBS患者存在巨大差异,其营养治疗策略应强调个体化。本文以SBS为主线,结合其解剖和病程特点,介绍肠衰竭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案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衰竭 短肠综合征 营养支持治疗
原文传递
食管裂孔疝特殊情况处理经验
16
作者 胡志伟 吴继敏 +11 位作者 刘洋 辛城霖 郑智 尹杰 张海翘 张军 吴立胜 李义亮 麦麦提艾力·麦麦提明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周太成 李俊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7,共7页
1胃手术后食管裂孔疝的处理胡志伟,吴继敏(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胃手术后出现的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可能在术前即存在或术后新发。在术前即存在的HH可能成为术后胃食管反流加重或新发胃食管反流的病因,而胃手术后发生... 1胃手术后食管裂孔疝的处理胡志伟,吴继敏(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胃手术后出现的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可能在术前即存在或术后新发。在术前即存在的HH可能成为术后胃食管反流加重或新发胃食管反流的病因,而胃手术后发生的HH包括术后逐渐形成的和手术本身造成的医源性HH(食管裂孔破坏以及食管和贲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胃癌手术 肥胖 食管胃结合部 巨大食管裂孔疝 膈肌脚 术中损伤
原文传递
经肛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曹高健 徐玺谟 +5 位作者 钟昊 蔡正昊 尤俊 任明扬 康亮 冯波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6-844,共9页
目的探讨经肛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taE-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 目的探讨经肛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taE-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78例,女100例;年龄为58(49~64)岁。278例患者中,147例行taE-ISR,设为taE-ISR组,131例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设为ISR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前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结果比较。(3)两组患者长期随访结果。(4)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独立影响因素。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卡钳值为0.05。倾向评分匹配分析采用"Matching"包进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glm2"包进行,森林图显示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的风险因素。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78例患者中,180例配对成功,taE-ISR组和ISR组各90例。倾向评分匹配后消除坐骨结节间径、坐骨结节至臀部皮肤距离因素混杂偏倚,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结果比较。taE-ISR组患者远切缘阳性1例,标本质量完整88例,完成保肛88例。ISR组患者远切缘阳性8例、标本质量完整78例、完成保肛74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长期随访结果。taE-ISR组和ISR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3(3.8~5.0)年和4.1(3.4~4.7)年。taE-ISR组患者总生存率为100.0%,无病生存率为95.6%,累积复发率为2.2%。ISR组患者总生存率为98.9%,无病生存率为87.8%,累积复发率为10.0%。两组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P>0.05);无病生存率和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5,5.26,P<0.05)。(4)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aE-ISR、肿瘤距肛缘距离、毗邻脏器损伤是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0.86,0.88,1.35,95%可信区间为0.79~0.93,0.83~0.92,1.04~1.74,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21例taE-ISR组行新辅助治疗患者和19例ISR组行新辅助治疗患者完成保肛、排便功能障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E-ISR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与ISR比较,taE-ISR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保肛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肛腔镜 括约肌间切除术 保肛 疗效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临床结局评估测量工具及应用进展
18
作者 赵慧 孙倩 +2 位作者 蒋晓涵 袁秀红 彭俊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仍不容乐观。尤其是进展期胃癌, 患者的生存结局是临床重要的关注点, 同样也是临床结局评估中重要的结局指标。本文通过对临床结局评估的定义及其在胃癌患者中可应用的测量...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仍不容乐观。尤其是进展期胃癌, 患者的生存结局是临床重要的关注点, 同样也是临床结局评估中重要的结局指标。本文通过对临床结局评估的定义及其在胃癌患者中可应用的测量工具进行综述, 阐述临床结局评估工具的详细分类, 并对临床结局评估在胃癌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分析其应用的效果及不足, 以期为临床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工具提供参考, 为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而进行全面、整体的临床结局评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临床结局评估 患者报告结局 观察者报告结局 临床医生报告结局 表现结局 测量工具
原文传递
左侧膈膨升伴急性胃扭转、游离脾一例并文献综述
19
作者 曾兵 甘文昌 +5 位作者 彭绍勇 刘付恒 元志龙 周太成 陈双 李英儒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474-478,共5页
膈膨升是一种罕见的膈肌病变,其发病率约为0.05%,男性、左侧较为常见^([1])。该病变最初由Jean Louis Petit于1774年描述,直到1829年Beclard才在文献中正式使用了"膈膨升"这一术语^([2])。膈膨升的病理基础是膈肌的肌纤维或... 膈膨升是一种罕见的膈肌病变,其发病率约为0.05%,男性、左侧较为常见^([1])。该病变最初由Jean Louis Petit于1774年描述,直到1829年Beclard才在文献中正式使用了"膈膨升"这一术语^([2])。膈膨升的病理基础是膈肌的肌纤维或胶原的缺失,导致部分或全部膈肌被纤维弹性组织所取代,使得膈肌的一部分或一侧异常抬高。其解剖学特点是膈肌的连续性保持完整,与胸骨、肋骨和腰背脊柱保持正常连接^([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特点 膈膨升 Petit 腰背 病理基础 膈肌 文献综述 肌纤维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经肛腔镜辅助双镜联合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术的疗效与安全性:单中心51例报告
20
作者 周佐霖 黄斌杰 +8 位作者 何炎炯 刘铎 李嘉敏 周文彬 朱苗苗 黄小艳 秦启元 蔡建 马腾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9-577,共9页
背景与目的: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手术可成功恢复多数直肠吻合失败及肿瘤局部复发患者的肠道连续性,避免患者永久性肠造口。然而该手术难度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在降低手术难度、确保手术安全性及降低术后... 背景与目的: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手术可成功恢复多数直肠吻合失败及肿瘤局部复发患者的肠道连续性,避免患者永久性肠造口。然而该手术难度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在降低手术难度、确保手术安全性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总结单中心8年间行腹腔镜与经肛腔镜辅助双镜联合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的手术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2015年10月—2023年8月51例行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4例行经肛腔镜辅助双镜联合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术(双镜联合组),27例行腹腔镜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术(腹腔镜组)。分析全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并比较双镜联合组与腹腔镜组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手术。消化道重建吻合方式包括Bacon手术30例、Dixon手术5例、Parks手术15例、括约肌间切除术1例。51例患者中,拖出切除二期结肠肛管吻合30例、拖出切除单吻合5例、拖出切除双吻合3例、一期手工吻合13例。其中,术前已有肠造口患者42例、术后行新增预防性肠造口6例、术后未行预防性肠造口3例。全组中位手术时间为296(251~349)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200)mL;双镜联合组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经肛门取标本共24例,其中腹腔镜组5例,双镜联合组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7(11~23.5)d;双镜联合组与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镜联合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短于腹腔镜组(均P<0.05)。全组无术后转入ICU治疗和住院期间死亡,9例肿瘤局部复发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显示标本切缘未见肿瘤。51例患者中,16例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Ⅱ级9例、Ⅲ级及以上7例),其中双镜联合组4例(16.67%),腹腔镜组12例(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0.033)。结论: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初次手术吻合失败类型、病变距肛门距离、患者全身情况以及单位医疗水平制定个体化方案。相比单纯的腹腔镜代直肠切除,经肛腔镜辅助双镜联合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此外,两种术式进行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术后的肠造口回纳率、远期肛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再手术 器官保留治疗 腹腔镜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