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威 欧穗怡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8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该院确诊治疗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68例作为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该院确诊治疗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68例作为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和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进行检查诊断,将3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与最终手术结果核实,对比分析3种检查方式的疾病检出符合率及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CT扫描联合MRCP技术检查方式检出的疾病比较符合,其准确率为97.1%,显著优于单独的CT扫描疾病检出准确率的85.3%、MRCP技术疾病检出准确率的82.4%,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9 5、7.962 5,P<0.05)。结论针对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采用CT扫描联合MRCP技术检查方式进行检查诊断,可准确查出患者胆道梗阻性疾病的类型,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现象发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该联合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扫描 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 胆道梗阻性疾病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通过CT与MRI诊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威 欧穗怡 《临床研究》 2017年第10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通过CT与MRI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8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先后进行CT与MRI影像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式下的诊断准确性情况差异。结果在诊断阳性率上,CT为63.75%,MRI为86.25%,组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通过CT与MRI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8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先后进行CT与MRI影像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式下的诊断准确性情况差异。结果在诊断阳性率上,CT为63.75%,MRI为86.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囊癌的检查诊断中,MRI诊断准确性要高于CT技术,无辐射,检查安全与效果均有保证,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囊癌 CT MRI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双源CT腹部扫描(低剂量)诊断肝癌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威 欧穗怡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1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究在肝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双源CT腹部扫描(低剂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全年间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进行诊断,按照随机序号法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后,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剂量诊断,观察组采用双源CT腹部扫描(... 目的:探究在肝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双源CT腹部扫描(低剂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全年间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进行诊断,按照随机序号法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后,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剂量诊断,观察组采用双源CT腹部扫描(低剂量);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图像优良率比较对照组稍高于观察组,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噪声稍高于对照组,但不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双源CT腹部扫描(低剂量)诊断肝癌的应用效果良好,相比较常规剂量而言,在图像质量和噪音等方面不会产生明显差异,但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因而值得我们在肝癌的诊断过程中进行借鉴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腹部扫描 低剂量 诊断 肝癌 应用效果
下载PDF
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治疗侵犯胸膜或胸壁的恶性肿瘤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金华 范卫君 +6 位作者 顾仰葵 李文全 高飞 李传行 龙浩 元云飞 鹿连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3365-336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PEA)治疗侵犯胸膜或胸壁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9例侵犯胸膜或胸壁的恶性肿瘤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消融治疗,观察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应用CT扫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PE...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PEA)治疗侵犯胸膜或胸壁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9例侵犯胸膜或胸壁的恶性肿瘤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消融治疗,观察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应用CT扫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PEA治疗成功后所有患者癌性疼痛得到缓解,疼痛评分减低到0~3分,患者的咳嗽、咯血症状消失,食欲、睡眠明显改善,体重增加,KPS评分达90分以上。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全组9例患者首程治疗18个病灶,经34次PEA治疗后获得消融成功。1例转移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和1例肝癌胸膜转移瘤患者在PEA成功后随访中出现病灶局部复发和新发病灶,继续PEA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例肺癌患者于PEA治疗成功后第8个月肿瘤复发,再行2次PEA治疗后肿瘤得到控制,另1例肺癌患者PEA成功后第6个月肿瘤复发但放弃治疗。全组中位随访11个月(6—24个月)。2例原发肝癌患者于治疗后第8个月和第9个月死于脑转移,其余病人仍在随访之中。结论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治疗侵犯胸膜或胸壁的恶性肿瘤应用方便、对患者的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可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无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后、放化疗后有残留、复发的侵犯胸膜或胸壁的恶性肿瘤患者,PEA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 肿瘤 导管消融术 乙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