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源自“自在之物”的物化:卢卡奇物化论的逻辑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森林
-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哲学系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观研究”(15AZX002)
教育部基地招标项目“启蒙反思: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分析”(JJD720018)
-
文摘
自卢卡奇伊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物化"观念源自康德的"自在之物"概念。本来标志着崇高存在的"自在之物"只能体现为现象之物,本具有自由天性的人只能体现为遵循因果必然性的人,就发生后来所说的"物化"。卢卡奇继承后康德哲学以主体性化解"自在之物"的路子,以历史主体性和群体主体性取代个人主体性,把康德那里本是"自在之物"的总体性视为涌动着的历史过程和一种辩证方法,并以此作为克服物化的基础和力量。由此来看,卢卡奇的物化批评意味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立场。
-
关键词
卢卡奇
康德
自在之物
物化
主体性
总体性
-
分类号
B50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上帝”之死与不死:以恩格斯评卡莱尔为中心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刘森林
-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哲学系
-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2,共8页
-
基金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启蒙与虚无主义:从马克思、尼采到朱谦之”的部分成果
-
文摘
早已蕴含在启蒙逻辑之中的"上帝之死"本喻示着人的成熟壮大和自由的实现,因而是积极的,但它的消极性的一面却日益凸显,更为严重的是神、上帝其实并未死亡,而是仍以不同形式隐匿地存活下来。通过评论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恩格斯对卡莱尔把上帝之死视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根源、反对无神论、主张以劳动崇拜为核心的宗教提出批评,认为空虚的根源不是基督教的衰微,而是基督教本身,从而与尼采颇为一致。玛门福音崇拜的"物神",马克思与尼采提醒的现代生活中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所谓的"超感性价值",都是传统"上帝"的现代表现。"神"未真死,也不可能彻底死去。新"神"仍在,仍需哲学提醒和防范。
-
关键词
上帝之死
恩格斯
卡莱尔
拜物教
形而上学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