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分子与政治符号产品的质量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6,共6页
本文从政治语词 /概念入手 ,讨论知识分子如何提高他们所供给的政治符号产品的质量 :一方面以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制造“封建主义”的语词 /概念混乱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说明分析、澄清政治语词 /概念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则基于现代西方知... 本文从政治语词 /概念入手 ,讨论知识分子如何提高他们所供给的政治符号产品的质量 :一方面以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制造“封建主义”的语词 /概念混乱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说明分析、澄清政治语词 /概念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则基于现代西方知识分子对某些政治语词 /概念具有示范意义的清理工作 ,归纳出知识分子如何避免政治语词 /概念混乱的一些基本训条和操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政治符号产品 责任感 “封建主义” 政治语词 政治概念 语义场 产品质量
下载PDF
父命抑或王父命?──从聩辄争国事件看儒家政治伦理的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黎汉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聩辄争国事件是《春秋》的著名公案。从政治伦理看,《公》《穀》许辄拒父的意见,是"王父命"高于"父命"的考虑,绝非导人不孝或毁弃纲常的无理主张。汉代儒者普遍接受二传的诠释。随着政治文化的变化,孝道伦理的相对... 聩辄争国事件是《春秋》的著名公案。从政治伦理看,《公》《穀》许辄拒父的意见,是"王父命"高于"父命"的考虑,绝非导人不孝或毁弃纲常的无理主张。汉代儒者普遍接受二传的诠释。随着政治文化的变化,孝道伦理的相对地位得到提升。中古以后,崇辄抑聩的意见被全盘推翻,讨论的焦点已由如何传承卫灵公的"王父命"转移到父子天伦不应毁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聩辄争国事件 王父命 父命 《春秋》 儒家政治伦理
下载PDF
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忠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64,共8页
在吉登斯看来,历史唯物主义存在“化约论”、“进化论”和“功能论”三大缺陷。“化约论”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把复杂的人类历史和社会关系化约为生产力、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等方面,作为对它的重建,吉登斯提出以“时空伸延水平”作为划... 在吉登斯看来,历史唯物主义存在“化约论”、“进化论”和“功能论”三大缺陷。“化约论”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把复杂的人类历史和社会关系化约为生产力、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等方面,作为对它的重建,吉登斯提出以“时空伸延水平”作为划分社会类型的新标准;“进化论”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进化的过程,作为对它的重建,吉登斯提出从“片断”和“时空边缘”的角度分析世界历史的演化轮廓;“功能论”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从“需要”和“功能”的角度解释社会再生产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作为对它的重建,吉登斯提出了“随机性社会变迁”模式的新观点。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和“重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历史唯物主义 反思 “重建”
下载PDF
让国的争议——以《春秋》季札叙事为研究案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黎汉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春秋末叶,专诸受阖庐之托刺杀吴王僚。这一变故的源头,可从季札让位说起。尽管三传对季札让国的美德并无异辞,但自唐宋以降,像胡安国等人却总是怪责季札的各种不足,因而引发宋元明清许多儒者的争议。本文透过季札让国一事为研究主线,阐... 春秋末叶,专诸受阖庐之托刺杀吴王僚。这一变故的源头,可从季札让位说起。尽管三传对季札让国的美德并无异辞,但自唐宋以降,像胡安国等人却总是怪责季札的各种不足,因而引发宋元明清许多儒者的争议。本文透过季札让国一事为研究主线,阐述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对《春秋》经传的不同理解,从而澄清一些政治伦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儒学 《春秋》
下载PDF
在民主与宪政之间——对徐复观权力观的理论定位
5
作者 肖滨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104,共5页
徐复观的权力观以权力的归属、行使和权力的范围、限制为问题框架,把民主与宪政分别视为解决这两大权力问题的制度方案,并力图将二者整合为一体。就理论定位而言,其权力观的基本理论取向是在民主与宪政之间。
关键词 徐复观 权力 民主 宪政
下载PDF
重审“经史之分”——检视皮锡瑞对《春秋》和《左传》的定性
6
作者 黎汉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24,共7页
晚清学者皮锡瑞《经学通论》在当前经学中影响力极大,书中宣称《春秋》是孔子所作的经,不是史。他严厉批判杜预,反对杜预以《左传》解读《春秋》的做法。按照"经史之分"的规定,《左传》被视为纯粹的史书,不宜用作诠释《春秋... 晚清学者皮锡瑞《经学通论》在当前经学中影响力极大,书中宣称《春秋》是孔子所作的经,不是史。他严厉批判杜预,反对杜预以《左传》解读《春秋》的做法。按照"经史之分"的规定,《左传》被视为纯粹的史书,不宜用作诠释《春秋》。以此得出的结论,就是认为《春秋》和《左传》应该予以分拆,了不相干。然而,皮氏这一批评意见充满各种谬误,既误解杜预原来的本意,他所主张的"经史之分"也实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锡瑞 《春秋》 《左传》 经史之分
下载PDF
以《公》解《穀》之谬——近代经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片段
7
作者 黎汉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0,共7页
随着晚清经学研究的发展,许多学术标签被用来形容和归类过去某些历史文本。其中一者是所谓的"今文"和"古文",当时不少经师咸以为今古文之别,是把经籍有效地划分范围,而被归入某一类范围的东西往往被视为有较相似的... 随着晚清经学研究的发展,许多学术标签被用来形容和归类过去某些历史文本。其中一者是所谓的"今文"和"古文",当时不少经师咸以为今古文之别,是把经籍有效地划分范围,而被归入某一类范围的东西往往被视为有较相似的成分。《穀梁传》和《公羊传》明显被划归"今文"的范畴,因此它们在这一标签下也被当作具有某些相同属性的文本。一些经师在诠释《穀梁传》的文本时,往往倾向于采用《公羊传》的观点,而无视二传的差别。因为各种历史原因,以《公》解《穀》的做法不曾得到认真批判,而且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穀梁传》 《公羊传》 经学
下载PDF
门户是否必要?——《春秋》研究与中国哲学
8
作者 黎汉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38,共6页
从事某一角色或专业的人具有初步认定的道德责任,以合乎情理的努力避免那些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春秋》研究需要以"严刻的理智态度"处理问题。中国哲学工作者在《春秋》研究上,具有一种初步判定的道德责任,以合乎情理的努... 从事某一角色或专业的人具有初步认定的道德责任,以合乎情理的努力避免那些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春秋》研究需要以"严刻的理智态度"处理问题。中国哲学工作者在《春秋》研究上,具有一种初步判定的道德责任,以合乎情理的努力避免那些可能导致《春秋》研究变差的事情。门户之见可能导致《春秋》研究不能保持"严刻的理智态度",不必要地产生偏差。因此,中国哲学工作者具有初步判定的责任,理智地对待各种证据和推论,不宜抱有门户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专业判断 门户
下载PDF
重談“《春秋》素王之義”——解讀皮錫瑞《經學通論》
9
作者 黎漢基 《中国经学》 2020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本文論析皮錫瑞"《春秋》素王"説之内涵:獨尊孔子的排他性、非人性與擬人性、非工具性與立法主體性。並指出,此説乃相對於"孔子素王"説而提出,意在規避康有爲"自王"的政治敏感性,同時又維持争取"素... 本文論析皮錫瑞"《春秋》素王"説之内涵:獨尊孔子的排他性、非人性與擬人性、非工具性與立法主體性。並指出,此説乃相對於"孔子素王"説而提出,意在規避康有爲"自王"的政治敏感性,同時又維持争取"素王"作爲立法者的核心主張。這是他自外於康、梁一派而又不甘放棄《公羊》作爲變法工具的選擇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錫瑞 《經學通論》 “《春秋》素王” “孔子素王”
下载PDF
复仇的限制——从《穀梁传》的政治观点看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汉基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2,共6页
儒家对复仇的主张,不是仅有《公羊》一家之说,《穀梁》另有一套言之成理的复仇观。根据《穀梁》对《春秋》经文的解读意见,不仅复九世之仇的齐襄公不值得推崇,而且对背负父仇的鲁庄公该如何作为也不是简单的拥护或斥责。怨仇不是证成复... 儒家对复仇的主张,不是仅有《公羊》一家之说,《穀梁》另有一套言之成理的复仇观。根据《穀梁》对《春秋》经文的解读意见,不仅复九世之仇的齐襄公不值得推崇,而且对背负父仇的鲁庄公该如何作为也不是简单的拥护或斥责。怨仇不是证成复仇行为的充足理由。要判断复仇的是非,离不开现实情境的考察。说复仇是一项人权、善、美德或价值,都是不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毂梁传 复仇 儒学 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新政的治理逻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泉 《文化纵横》 2014年第5期18-28,共11页
在十八大报告中,官方正式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话语的正式提出,既是对过去改革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以往改革矛盾的回应。从全球视野来看,治理话语的兴起,得益于19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影响力。它强调一种... 在十八大报告中,官方正式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话语的正式提出,既是对过去改革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以往改革矛盾的回应。从全球视野来看,治理话语的兴起,得益于19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影响力。它强调一种灵活的、弹性的、回应性的治理方式,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国家权力与市场和资本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回应性 治理方式 治理能力 资本关系 政府体制 王亚新 行政改革 利益化 顶层设计
原文传递
皮锡瑞《春秋》经传“借事明义之旨”辨非
12
作者 黎汉基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9,70,共8页
皮锡瑞以“借事明义”概括《春秋》大旨,是一项错误而又有待辨析的学术主张。承认“事”的次要性、工具性和可阙性,不意味必须接受“事”的可伪性。皮氏的举证不能证明孔子和《公羊》作者同样允许“事”的假托,论证欠缺说服力。此外,“... 皮锡瑞以“借事明义”概括《春秋》大旨,是一项错误而又有待辨析的学术主张。承认“事”的次要性、工具性和可阙性,不意味必须接受“事”的可伪性。皮氏的举证不能证明孔子和《公羊》作者同样允许“事”的假托,论证欠缺说服力。此外,“借事明义”的观点不见得符合经传的内容,掩盖了《公》《穀》二传也有强调史实的一面,因此不宜把它视作指导经传解读的有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公羊传 皮锡瑞 经典诠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