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VAS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蔡健爱 朱秀娴 +2 位作者 左柳 李素芬 杨春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4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PIVAS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心内科护生教学的推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实习的220名护生的教学成效,根据教学模式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名护生,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则实施PI... 目的探究PIVAS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心内科护生教学的推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实习的220名护生的教学成效,根据教学模式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名护生,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则实施PIVAS多元化教学模式,实习两周后对比两组理论知识成绩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明显更高,P <0.05,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PIVAS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生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从而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到达预期的培训目的,为护生今后实习、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多元化教学 PIVAS 护生教学 满意度 专业技能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冠心病血小板药物抵抗患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莹 冯力 +2 位作者 李明星 胡永毅 冯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93-2394,共2页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冠心病( CHD)血小板药物抵抗的治疗作用。方法2013年1~12月收集该院CHD合并阿司匹林抵抗( AR)患者98例,予联合应用替格瑞洛30 d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CHD合并AR患者应用替格瑞...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冠心病( CHD)血小板药物抵抗的治疗作用。方法2013年1~12月收集该院CHD合并阿司匹林抵抗( AR)患者98例,予联合应用替格瑞洛30 d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CHD合并AR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30 d后血小板聚集率采用二磷酸腺苷(ADP)与花生四烯酸(AA)诱导均明显下降(ADP:79.2%±8.1% vs 58.2%±11.9%,t=6.241,P=0.011;AA:41.1%±12.3%vs 21.3%±9.7%,t=4.222,P=0.032)。合并 AR 的 CHD 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有效率为73.5%(72/98),其中治疗有效者男性比、体重指数(BMI)、吸烟等与治疗无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抗血小板药物抵抗者应用替格瑞洛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阿司匹林抵抗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下载PDF
NT-proBNP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血压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何洁芙 韩莹 +2 位作者 陈宏霞 袁勇 陈泳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624-2626,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改变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其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并分析其与妊娠进程...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改变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其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并分析其与妊娠进程、左心室舒张功能、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 (1)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在晚期妊娠、产前、产后,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NT-proBNP浓度和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与NT-proBNP浓度改变呈正相关。(3)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所提示的血压水平波动与NT-proBNP浓度改变呈正相关。结论孕妇血浆NT-proBNP浓度是反映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这对于临床上提早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预测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判断预后及决定是否及时终止妊娠、强化治疗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脑钠肽前体 妊娠 高血压 心力衰竭
下载PDF
静脉溶栓及急诊PCI术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邓志华 袁勇 +2 位作者 冯力 董剑廷 李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12-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1例75岁以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溶栓组)85例、急诊PCI组(介入组)86例,分别接受静脉溶栓及急诊PCI...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1例75岁以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溶栓组)85例、急诊PCI组(介入组)86例,分别接受静脉溶栓及急诊PCI术治疗,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及治疗后0、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死亡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随访结束溶栓组因重度肺炎死亡1例,介入组失访1例,共有169例患者完成随访。IRA再通率介入组显著高于溶栓组(90.70%vs.58.82%,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溶栓组及介入组LVEF为(53.1±8.7)%vs.(63.2±7.4)%,LVEDD为(54.2±9.4)mm vs.(46.6±9.5)mm;介入组优于溶栓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发生率(33.3%vs.17.6%),介入组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较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灌注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早期空腹高血糖与住院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明星 袁勇 +1 位作者 冯力 孙艳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早期空腹高血糖与住院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AMI病例563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空腹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n=250)与对照组(空腹血糖<7 mmol/L,n=313),在不同的心功能Ki...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早期空腹高血糖与住院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AMI病例563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空腹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n=250)与对照组(空腹血糖<7 mmol/L,n=313),在不同的心功能Killip分级下比较两组房颤发生率的差异;分别比较两组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房颤发生率的差异。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合并空腹高血糖或房颤,入选患者分既无高血糖亦无房颤亚组、合并高血糖亚组、合并房颤亚组、同时合并高血糖与房颤亚组4个亚组,比较4个亚组住院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在心功能KillipⅠ级、Ⅱ级时,空腹高血糖组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4%vs 6.5%,P=0.005及21.4%vs 12.2%,P=0.037);在心功能KillipⅢ~Ⅳ级时两组房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1)。Loge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是AMI患者住院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95%CI 1.59~4.30)。无论空腹高血糖组还是对照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房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36,0.441);既无高血糖亦无房颤亚组住院死亡率0.4%,同时合并高血糖与房颤亚组住院死亡率31.5%,后者是前者的79倍。结论:AMI患者合并空腹高血糖住院期间房颤发生率增高,高血糖可能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是否合并糖尿病无关;AMI同时合并空腹高血糖与房颤,住院死亡率进一步增高,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房颤动 高血糖 住院死亡率 预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心肌桥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6
6
作者 霍勇 高炜 +3 位作者 张励庭 刘梅林 洪涛 朱国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8年第3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  2 5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心肌桥 1 7例 ,发生率为 0 665% ,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50 %的有 1 4例 ,均有心绞痛症状 ,心...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  2 5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心肌桥 1 7例 ,发生率为 0 665% ,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50 %的有 1 4例 ,均有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提示有ST段移位、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5例行心肌核素显像的病人提示有前壁心肌缺血。有 1例患者为陈旧前壁心肌梗塞 ,心肌桥于收缩期致 1 0 0 %血流阻断。 1 7例病人中有 3例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室壁肥厚。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心肌桥的存在可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缺血改变 ,严重的心肌桥压迫可引起心肌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桥 心电图
下载PDF
急诊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邓志华 袁勇 +2 位作者 董剑廷 张励庭 黄炫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室重构(LVRM)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急诊PCI或择期PCI术的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置入支架。结果80例成功行急诊PCI...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室重构(LVRM)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急诊PCI或择期PCI术的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置入支架。结果80例成功行急诊PCI,共置入支架90枚,70例行择期PCI术。术后随访60d,结果150例AMI患者发生LVRM68例,占45.5%(68/150)。最常发生LVRM的时间为20~30d,占78.0%。最早时间为病后第3天。LVRM患者年龄均值明显高于非LVRM患者(P〈0.01);男性LVRM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开通时间越早,发生LVRM越少,急诊PCI组LVED、PCW P显著小于择期PCI组,LVEF显著高于择期PCI组(均P〈0.01)。结论应在AMI发病12h内对IRA行急诊PCI,缩小梗死面积,减少LVRM的发生,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介入心脏病学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邓志华 袁勇 +4 位作者 冯力 董剑廷 韩莹 孙艳香 李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0期54-55,5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静脉注射rhB-NP组)18例和对照组(静脉注...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静脉注射rhB-NP组)18例和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组)18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用药后24、48、72 h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治疗前及治疗7 d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各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7 d后,两组CRP、TNF-α、IL-6的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42、P=0.045、P=0.020)。结论 rhBNP可能通过调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脑利钠肽 心肌梗死 心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9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劲 刘卫其 +3 位作者 吴颖 张励庭 袁勇 黄炫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7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两种代谢类调控药物治疗96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卡尼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两种代谢类调控药物治疗96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卡尼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曲美他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FS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LVEF、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均可改善临床症状、心肌缺血、心功能,无负性肌力作用。左卡尼汀作用强于曲美他嗪,因此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尤其对血管活性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的患者使用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左卡尼汀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励庭 袁勇 +3 位作者 董剑廷 黄炫生 刘卫其 韩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12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急诊PCI和支架植入术。如果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12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急诊PCI和支架植入术。如果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为TIMI 0-2级或虽达到TIMI 3级,但残余狭窄≥90%者采取急诊PCI治疗。结果 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9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男82例,女37例,年龄35-86岁,平均(58.8±12.7)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IRA为前降支72例;右冠状动脉为43例;回旋支为4例。110例患者IRA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有7例患者行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20%,TIMI 3级,未进一步行支架置入。行PCI的117例患者,成功率98.8%,IRA的前向血流达到TIMI 3级的达95.4%。随访30d,95例患者(80%)无事件生存,住院期间死亡5例,发生急性和亚急性闭塞5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紧急PCI,疗效明显且安全,应在有条件的医院大力开展,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PCI AMI
下载PDF
线粒体K_(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在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力 袁勇 +3 位作者 李飞 胡永毅 李明星 刘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药物后适应对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体外细胞水平缺氧复氧模型,设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n=6):细胞缺氧30、60 min后,复氧10 min。尼可地尔组(n=6):细胞缺氧30、6... 目的探讨心肌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药物后适应对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体外细胞水平缺氧复氧模型,设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n=6):细胞缺氧30、60 min后,复氧10 min。尼可地尔组(n=6):细胞缺氧30、60 min后,立即加入浓度100μmol/L的尼可地尔,复氧10min。5-羟基葵酸盐加尼可地尔组(n=6):细胞缺氧前即刻加入500μmol/L 5-羟基葵酸盐,随后步骤同尼可地尔组。复氧10 min后观察细胞台盼蓝染色情况。计算每组中每个标本被台盼蓝染色的细胞数占整个被计数的细胞数的百分比,即为死亡细胞百分比。结果在对照组中,缺氧30、60 min,死亡细胞百分比为(29±2)%及(40±4)%,在尼可地尔组发现在复氧即刻给予尼可地尔,可以明显减少细胞的死亡百分数,缺氧30、60 min死亡细胞数分别为(17±2)%及(2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加入5-羟基葵酸盐则可以取消尼可地尔这种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缺氧30、60 min死亡细胞数分别为(30±3)%及(42±4)%。结论尼可地尔是通过开放线粒体KATP通道模拟缺血后适应来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心肌缺血后适应 心肌线粒体KATP通道
下载PDF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颖 张励庭 +1 位作者 黄炫生 袁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影像学检查特点,总结更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60例诊断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256层螺旋CT及心... 目的 探讨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影像学检查特点,总结更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60例诊断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256层螺旋CT及心脏磁共振检查的特点,以及治疗后随访1年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60例患者中56例表现为V1~V6导联 ST段压低,T波倒置,尤以V4 T波深倒;1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表现为AVR抬高,V3~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1例Ⅲ、V1 T波倒置,V2~V6 T波双向.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48例(80%),其中3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厚度均≥15 mm,最厚可达22~24 mm.冠脉造影41例,仅有1例为前降支中段狭窄约70%,2例为前降支近中段肌桥形成,其余38例冠脉血管均正常.左室造影32例表现为左室腔舒张末期呈"黑桃"形改变,9例表现为"猫舌"状.10例患者行256层心脏及冠脉CTA检查,2例发现前降支近中段肌桥,8例冠脉正常;10例患者表现为心尖部增厚,厚度为15~21 mm.9例患者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7例发现心尖部肥厚,厚度14~28 mm.结论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容易误诊为冠心病.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可进一步明确,左心室造影、多层螺旋CT及心脏MRI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确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围术期谵妄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剑廷 周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患者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围术期的急性谵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增加对这一组疾病的认识,减少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共检测AMI患者急诊PTCA86例,26例入选研究组。对其...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患者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围术期的急性谵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增加对这一组疾病的认识,减少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共检测AMI患者急诊PTCA86例,26例入选研究组。对其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入院后发生谵妄的患者评定谵妄的严重程度。结果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年龄、并发多种躯体疾病、心肺复苏和使用呼吸机使谵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本组患者中谵妄的发生率为25.7%。所有患者均为一过性谵妄,年龄越大,谵妄发生率越高,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变化是预示谵妄发生与否的敏感指标。采用静脉持续注射地西泮或咪哒唑仑控制谵妄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谵妄 老年人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22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励庭 刘卫其 +4 位作者 黄炫生 韩莹 张劲 邓志华 袁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50-2652,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12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53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48例,肺动脉瓣狭窄...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12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53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48例,肺动脉瓣狭窄(PS)球囊扩张术(PBPV)14例,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和(或)股动脉法,术前、术后行左、右心导管造影检查,术中联合使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结果:122例CHD介入治疗,技术成功120例,2例未封堵成功,成功率98.4%。ASD患者53例中,52例封堵成功,发生并发症3例。VSD患者7例,6例介入治疗成功,发生并发症1例。PDA患者48例,均封堵成功,7例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PS患者14例行PBPV均成功扩张,均使用单球囊扩张,术后跨瓣压差均降至20mmHg以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紧急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CHD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对部分病例可替代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励庭 袁勇 +9 位作者 黄炫生 冯力 董剑廷 刘卫其 韩莹 邓志华 张劲 李斌飞 张志刚 谢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和呼吸骤停4例,男,年龄37~69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到医院...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和呼吸骤停4例,男,年龄37~69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到医院后均出现心搏和呼吸骤停,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另1例为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颤动。4例病人经常规心肺复苏术和高级生命支持后仍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不适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应用ECMO行循环呼吸支持,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结果在ECMO辅助后,4例患者心电和血流动力学较前稳定后,送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和双支血管病变各1例,三支血管病变2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均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并植入支架。急诊介入治疗后,在心电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撤除ECMO。ECMO支持时间5~28h(平均18h)。痊愈出院3例,另1例在撤除ECMO后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结论ECMO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提供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为冠状动脉介入提供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可行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 冠状动脉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励庭 袁勇 +3 位作者 董剑廷 黄炫生 刘卫其 韩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比较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2 1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 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 ) ,117例接受急诊PCI治疗 (PCI)组 ,比较接受两种治疗... 目的 比较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2 1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 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 ) ,117例接受急诊PCI治疗 (PCI)组 ,比较接受两种治疗方法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结果 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为 70 4 % ;急诊PCI组IRA再通率为 98 8% ;30d时左室射血分数 (EF)溶栓组为5 6 1± 11 2 ,急诊PCI组为 6 0 2± 9 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8 9%和 3 4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分析溶栓再通组与急诊PCI组的临床疗效 ,前者再发梗死、发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 ,比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 (30 7%vs 15 3% ,P <0 0 5 )。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5 8d[(12 3± 6 8)d],PCI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0 2d[(7 2± 3 1)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 ,前者可充分有效地开通IRA ,降低死亡率 ,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 ,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封堵术128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春萍 林素清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封堵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128例的护理,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63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1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53例,并针对各自的并...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封堵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128例的护理,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63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1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53例,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结果128例CHD介入治疗,成功126例,2例封堵未成功,成功率为98.4%。结论CHD介入治疗封堵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对部分病例可替代外科手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监护,是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炎并发新发心房颤动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剑廷 李飞 +6 位作者 袁勇 冯力 孙艳香 邓志华 张励庭 黄炫生 韩莹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73-174,共2页
9例急性心肌炎新发心房颤动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住院期间均出现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停搏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恶性心律失常,虽然经过积极治疗仍有2例死亡。7例存活,存活者考虑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尽早给予体外膜肺氧合... 9例急性心肌炎新发心房颤动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住院期间均出现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停搏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恶性心律失常,虽然经过积极治疗仍有2例死亡。7例存活,存活者考虑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尽早给予体外膜肺氧合和呼吸机等生命辅助支持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炎 心脏骤停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宇鹏 董剑廷 +2 位作者 袁勇 张励庭 黄炫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75-76,共2页
1 病历报告患者,女,40岁。因消瘦、多汗1年余,反复心悸,晕厥1d于2003年8月12日入院。病程中伴有多汗,失眠,脾气暴躁,体重减轻约20kg。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甲亢”,予口服药治疗后稍好转,但甲状腺逐渐增大。近半年自行停药,症状加重。1d前... 1 病历报告患者,女,40岁。因消瘦、多汗1年余,反复心悸,晕厥1d于2003年8月12日入院。病程中伴有多汗,失眠,脾气暴躁,体重减轻约20kg。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甲亢”,予口服药治疗后稍好转,但甲状腺逐渐增大。近半年自行停药,症状加重。1d前出现反复心悸,晕厥伴抽搐,发作时意识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脏病 房室传导阻滞 并发症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志华 袁勇 +4 位作者 董剑廷 张励庭 冯力 黄炫生 吴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RVOTS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53例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均采用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模式(VVI),其中RVA起搏28例,RVOTS 25例。随访3~10个月,采用超声心动...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RVOTS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53例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均采用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模式(VVI),其中RVA起搏28例,RVOTS 25例。随访3~10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LVEF、左室内径缩短分数(FS)、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研究RVOTS与RVA起搏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心室起搏保证在80%以上,与手术前比较,RVOTS起搏时,LVEF、FS、CO、CI分别下降了3.46%±3.89%、1.20%±2.47%、(0.19±1.32)L/min、(0.09±0.52)L·min^(-1)·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5)。与手术前比较,RVA起搏时LVEF、FS、CO、CI分别下降了14.27%±5.83%、8.10%±3.79%、(1.56±1.11)L/min、(1.13±0.52)L·min^(-1)·m^(-2)(均为P<0.01),RVOTS起搏与RVA起搏相比LVEF、Fs、CO、CI明显改善(均为P<0.05),且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RVOTS起搏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心脏起搏 人工 搏动血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