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室对常见碘过敏反应的护理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金娥 娄彦平 +1 位作者 周云香 屈力力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154-154,158,共2页
目的分析在CT室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CT室进行检查的300例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在CT室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CT室进行检查的300例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总依从与总满意高于对照组,碘过敏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室碘过敏患者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高,碘过敏反应率低,保障患者健康,在临床过程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护理要点 碘过敏反应 护理依从性
下载PDF
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致急性脑卒中的CT血管造影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丽萍 唐秉航 +2 位作者 何亚奇 李良才 吴任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总结引起急性脑卒中的头颈部夹层动脉瘤(CDA)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证实为CDA患者的MSCTA表现,观察夹层“双腔征”、内膜线、瘤样扩张、锥状狭窄/闭塞、“珠线... 目的总结引起急性脑卒中的头颈部夹层动脉瘤(CDA)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证实为CDA患者的MSCTA表现,观察夹层“双腔征”、内膜线、瘤样扩张、锥状狭窄/闭塞、“珠线征”的出现率。结果28例CDA患者中,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其中6例伴脑室出血;表现为急性脑梗死13例。本组CDA患者共发现夹层29处,累及前循环11处、后循环18处,其中1例同时发生在双侧颈内动脉颈段;34.5%(10/29)出现“双腔征”,24.1%(7/29)出现内膜线,58.6%(17/29)出现瘤样扩张,37.9%(11/29)出现锥状狭窄/闭塞,13.8%(4/29)出现“珠线征”。以DSA为“金标准”,MSCTA的诊断敏感度为93.1%、特异度为99.8%、诊断符合率为99.5%。急性出血患者中,13例出现瘤样扩张;急性脑梗死患者中,9例出现病变处血管狭窄、闭塞。结论MSCTA对CDA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头颈部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急性出血患者责任血管多表现为瘤样扩张;急性梗死患者责任血管多表现为狭窄、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夹层 卒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3
作者 何亚奇 唐秉航 +3 位作者 李良才 李志坚 黄正林 林长銮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KUB、IVU检查单侧输尿管显示欠佳或不显影患者38例,健康志愿者4例,行CT平扫、肾脏增强双期扫描及尿路造影,将平扫及尿路造影资料传送至工作站,进行最大强度投...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KUB、IVU检查单侧输尿管显示欠佳或不显影患者38例,健康志愿者4例,行CT平扫、肾脏增强双期扫描及尿路造影,将平扫及尿路造影资料传送至工作站,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获得完整尿路影像。结果:所有病例在14~22s内完成全尿路扫描。24例输尿管结石,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结石位置及上段积水情况;2例肾肿瘤及1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显示输尿管内多发血块;2例术后输尿管粘连及肿胀致输尿管梗阻;1例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侵犯输尿管;3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清晰显示输尿管汇合部位;1例尿瘘可见尿湖位于输尿管中段,肾盂瘘口与之相连;1例先天性巨输尿管和1例腔静脉后榆尿管完整显示其形态和走行。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超高速、大范围、薄层扫描能力,应用于尿路造影有其独特优势,可作为临床一种新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尿路造影 泌尿系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诊断结肠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良才 唐秉航 +4 位作者 何亚奇 黄德成 刘强 郑爱平 林长銮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研究MSCT结肠检查 4种后处理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SCT对 3 7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 ,包括结肠癌 14例 ,结肠息肉 16例 ,慢性结肠炎 5例 ,结节型回盲瓣误诊息肉 1例 ,结肠多发憩室1例。除 1例憩室外 ... 目的 :研究MSCT结肠检查 4种后处理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SCT对 3 7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 ,包括结肠癌 14例 ,结肠息肉 16例 ,慢性结肠炎 5例 ,结节型回盲瓣误诊息肉 1例 ,结肠多发憩室1例。除 1例憩室外 ,均经手术和 /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证实。在工作站获取多平面重建 (MPR)、CT仿真结肠镜(CTVC)、三维表面遮盖显示 ( 3D SSD)、四维透明显示 ( 4D Raysum) 4种后处理图像并进行比较。结果 :CTVC有利于息肉的检出 ,本组显示最小息肉直径为 3 .5mm ,与纤维内镜比较息肉的总检出率为 86.5 %。MPR能直观反映息肉和癌肿处肠壁及肠周侵犯情况 ,对癌肿肠周侵犯判断正确率达 10 0 % ,同时有助于结肠正常结构、粪块及肿瘤鉴别。 4D Raysum较 3D SSD、MPR及CTVC在显示癌肿长度上占优势 ,判断正确率可达 10 0 % ,亦优于钡灌肠检查。结论 :MPR、CTVC、3D SSD、4D Raysum检查结肠病变临床应用价值各有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诊断 结肠病变 应用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小肝癌CT动脉期强化特征的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晓东 唐秉航 杨建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肝癌(sHCC)动脉期强化特征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动脉期明显强化和不强化sHCC各11例,对照分析其病理学特点、CD34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所有结果行统计学... 目的探讨小肝癌(sHCC)动脉期强化特征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动脉期明显强化和不强化sHCC各11例,对照分析其病理学特点、CD34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所有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HCC CT动脉期明显强化和不强化两组间肿瘤分化程度、脂肪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透明变差异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74),坏死、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CC CT动脉期强化特征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为其预后评价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急性咽后壁脓肿的CT表现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任国 唐秉航 +4 位作者 何亚奇 李良才 黄德成 黄晖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急性咽后壁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咽后壁脓肿患者CT资料。结果CT清楚显示所有患者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18例CT均表现为咽后壁软组织肿胀增厚,其中8例CT平扫示咽后壁梭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3例示宽大气-液平... 目的探讨CT对急性咽后壁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咽后壁脓肿患者CT资料。结果CT清楚显示所有患者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18例CT均表现为咽后壁软组织肿胀增厚,其中8例CT平扫示咽后壁梭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3例示宽大气-液平面,4例示咽后壁病变处异物,2例见咽后间隙积气,4例合并纵隔脓肿,2例存在食管瘘,5例CT增强扫描示咽后壁病变环形强化。结论CT能准确评价急性咽后壁脓肿,应作为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 咽后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面神经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吴任国 唐秉航 +3 位作者 何亚奇 李良才 黄德成 黄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9期916-918,共3页
目的:分析面神经管病变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面神经管病变患者35例CT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4~51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建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结果:面神经管骨折15例,... 目的:分析面神经管病变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面神经管病变患者35例CT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4~51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建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结果:面神经管骨折15例,其中鼓室段骨折8例,乳突段骨折5例,迷路段骨折2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侵犯面神经管15例;面神经瘤1例,乳突段面神经管前移2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面神经管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 颞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头颈部CT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吴任国 唐秉航 +3 位作者 何亚奇 李良才 黄德成 黄晖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8-820,共3页
目的分析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BSL)CT表现,评价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BSL患者的CT资料。15例行CT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1例直接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颈部脂肪蓄积增厚,无包膜,边界不清... 目的分析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BSL)CT表现,评价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BSL患者的CT资料。15例行CT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1例直接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颈部脂肪蓄积增厚,无包膜,边界不清,左右对称,蓄积脂肪内无钙化;病变主要分布于颈前舌骨下区(16例),颈前舌骨上区(14例),胸锁乳突肌深面(15例),颈后区皮下(15例),脊柱旁肌肉间隙(11例),上背部皮下(10例),下枕部皮下(9例),斜方肌深面(8例),双侧锁骨上窝(7例)及胸骨切迹(7例),也见于面颊部(4例)、气管前间隙(5例)、颈椎前间隙(3例)及喉旁间隙(1例)。结论BSL具有特征性头颈部CT表现,CT能清楚显示病变累及范围,在术前定量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过多症 头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分析肠梗阻腹腔积液 被引量:6
9
作者 洪居陆 唐秉航 +3 位作者 李慧 张丽萍 张雪林 高明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CT发现腹腔积液对于诊断不同阶段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4例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按肠壁缺血程度对129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进行分组:A组(MIO,无肠缺血),B组(SIO早期,有肠缺血),C组(SIO晚期,有肠坏死或... 目的探讨CT发现腹腔积液对于诊断不同阶段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4例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按肠壁缺血程度对129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进行分组:A组(MIO,无肠缺血),B组(SIO早期,有肠缺血),C组(SIO晚期,有肠坏死或穿孔),统计各组腹腔积液检出率、位置、量及CT值差异。结果 A、B、C组CT腹腔积液检出率分别为51.16%(22/43)、87.10%(27/31)和85.45%(47/55),总体差异、A组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周及肠间隙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周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肠间隙腹腔积液检出率A组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处腹腔积液检出率及脾周、结肠旁沟、盆腔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积液是肠梗阻常见征象。CT是否检出腹腔积液及积液量不是评估肠梗阻肠壁血运状况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腹腔积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动脉早期MSCT血管造影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秉航 李良才 +3 位作者 何亚奇 黄德成 吴任国 林长銮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动脉早期扫描CT血管造影 (MSCTA)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肝癌病例 ,用TriggerBolus对比剂示踪软件行自动触发全肝动脉早、晚期 (一次屏气完成 )和门脉期扫描 ,动脉早期图像数...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动脉早期扫描CT血管造影 (MSCTA)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肝癌病例 ,用TriggerBolus对比剂示踪软件行自动触发全肝动脉早、晚期 (一次屏气完成 )和门脉期扫描 ,动脉早期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肝脏CT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肝脏及癌肿血供系统MSCTA表现 ,以及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的MSCTA表现。结果 :动脉早期扫描MSCTA能完整显示中晚期肝癌肝脏及癌肿供血动脉起源、形态、数目 ,显示动静脉瘘征象优于标准肝脏双期扫描。结论 :动脉早期扫描MSCTA在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肿瘤供血动脉 静脉癌栓 动静脉瘘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颌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良才 唐秉航 +3 位作者 梁旦丽 吴纪楠 何亚奇 吴任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7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对颌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均不能准确判断埋伏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32例患者,行上、下颌骨横轴面薄层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对颌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均不能准确判断埋伏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32例患者,行上、下颌骨横轴面薄层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图像。结果:32例共52颗埋伏牙,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地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根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轴面图像、MPR、CPR及VR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查埋伏牙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的头颈部CTA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丽萍 唐秉航 +2 位作者 李良才 何亚奇 吴任国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1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头颈部 CTA 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43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A影像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H 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头颈部 CTA 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43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A影像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H 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头颈部CTA检查在自发性ICH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43例患者中,154例(44.9%)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值(95% CL)分别为1.084(1.060~1.110)、1.957(1.018~3.761)。62岁以上且有高血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高于其它各组。结论:头颈部CTA在62岁以上、有高血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可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CT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小儿气道异物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任国 唐秉航 +3 位作者 何亚奇 李良才 黄晖 黄德成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0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怀疑气道异物的小儿患者行MSCT扫描,5例采用准直5mm,螺距1.5,9例采用准直2.5mm,螺距1.5,19例采用准直1mm,螺距1.75,对后28例CT原始图像数据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怀疑气道异物的小儿患者行MSCT扫描,5例采用准直5mm,螺距1.5,9例采用准直2.5mm,螺距1.5,19例采用准直1mm,螺距1.75,对后28例CT原始图像数据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容积显示及仿真内镜成像。与喉镜、支气管镜检查对照,评价MSCT对异物的显示效果。结果:CT诊断异物32例,1例未见异常,与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其中真阳性30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采用准直5mm扫描患者中异物5例,CT检出4例,未检出1例,采用准直2.5mm和1mm扫描患者中异物26例,CT显示26例。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和容积显示均显示25例,仿真内镜成像显示26例。CT清晰地显示了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征象,与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一致。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重建成像能清晰显示气道异物,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推荐采用低剂量薄层扫描,并常规进行后处理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气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亚奇 唐秉航 +2 位作者 林乐 全勇 黄德成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0例、原位癌(AIS)35例,主要分析指标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密度、分叶征... 目的:探讨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0例、原位癌(AIS)35例,主要分析指标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密度、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充气支气管征、肿瘤微血管成像征和胸膜凹陷征。结果:35例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10例为部分实性成分磨玻璃密度结节;AAH组和AIS组中病灶直径分别为(10.15±3.72)和(11.73±4.58)mm,平均CT值分别为(-514±70.66)和(-477.2±168.08)HU,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征象中以肿瘤微血管成像征最多见(出现率为68.9%),其次是分叶征、空泡征(均为26.7%),充气支气管征最少见(4.4%);两组间各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CT征象中肿瘤微血管成像征具有一定特异性,CT形态学征象并不能准确鉴别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腺癌 诊断
下载PDF
256层CT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ECG电流调制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芳云 唐秉航 +3 位作者 张晓东 李良才 吴任国 何亚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ECG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患者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关闭ECG电流调控;B组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开启ECG电流调控;C组60... 目的:探讨256层CT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ECG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患者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关闭ECG电流调控;B组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开启ECG电流调控;C组60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横轴面扫描,心率≤70次/分(32例)时数据采集时间窗设在R-R间期75%时相,心率>70次/分(28例)时,数据采集时间窗设在45%~50%R-R间期。冠状动脉分段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15分段法,采用3分法评价图像质量,3分为优,2分为中等,1分为差,其中≥2分为合格。在横轴面图像上左冠状动脉主干自左窦发出的层面测量升主动脉中心部的噪声值。对3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进行方差分析。结果:①三组图像质量评分中,A组中99.3%节段(609/612)为可评价节段,B组为99.1%节段(607/615),C组为98.9%节段(732/74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率≤70次/分和>70次/分时3组可评价率无明显差异,但心率>70次/分时A、B组优秀率无差异,但A组与C组、B组与C组冠脉段数的优秀率有差异;③三组图像噪声值分别为32.95±5.49、32.7±5.14和33.47±5.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CTDIvol均值分别为(62.52±4.67)(、50.56±9.76)和(17.47±7.42)mGy,三组ED值分别为(15.3±1.44)(、13.05±2.34)和(3.06±1.23)mSv。B组有效剂量比A组减少约13%,C组比A组有效剂量减少约80%,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受心率的影响,当需要进行心功能分析或心瓣膜病动态观察时,可以采用ECG电流调制技术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容积CT结合ECG剂量调节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任国 唐秉航 +4 位作者 李良才 何亚奇 黄德成 黄晖 李芳云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结合ECG剂量调节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ECG剂量调节组,A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时开启ECG剂量调节技术,最大剂量窗设在45%R-... 目的:探讨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结合ECG剂量调节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ECG剂量调节组,A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时开启ECG剂量调节技术,最大剂量窗设在45%R-R间期,行45%R-R间期重建,并与72例行非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对照组,B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区域图像质量、第1内膜撕裂口显示情况及患者接受的有效剂量。结果:回顾性心电门控CTA对所有夹层患者均作出了准确的分型,对真腔和假腔形态、夹层累及范围及分支血管情况均准确显示。主动脉根部区域评分A组为(1.40±0.59)分,B组为(2.63±0.49)分,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横断面图像上,第一破口A组显示明确51例,不明确7例;B组显示明确60例,显示不明确12例,二者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有效剂量A组为(11.15±3.51)mSv,B组为(15.16±1.31)mSv,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低于B组。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可选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A结合ECG剂量调节技术,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充分显示主动脉夹层情况,又能降低辐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心电描记术 辐射量
下载PDF
多层面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志坚 张学斌 +2 位作者 唐秉航 何亚奇 李新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10期613-614,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泌尿系成像 (MSCTU)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以肾绞痛、IVU不显影或血尿为主诉的 6 4例行CT平扫、肾脏增强双期扫描及尿路造影 ,将资料传至工作站 ,采用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后处理技...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泌尿系成像 (MSCTU)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以肾绞痛、IVU不显影或血尿为主诉的 6 4例行CT平扫、肾脏增强双期扫描及尿路造影 ,将资料传至工作站 ,采用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后处理技术 ,重建泌尿系图像。结果 :6 4例肾盂和膀胱全部显示 (10 0 % ) ,输尿管全程显示者 6 4例 (110侧 )。其中泌尿系结石 16例 (2 5 % ) ;非结石病变 4 8例 (75 % ) ,对上尿路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 10 0 % ,并可充分而直观地显示病变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MSCTU重建图像清晰 ,对泌尿系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螺旋CT 尿路造影术 泌尿系疾病
下载PDF
CT矢状位重建对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亚奇 张雪林 +4 位作者 吴任国 唐秉航 梁健雄 李良才 黄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CT矢状位重建图像上测量与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结构对鼻内窥镜手术的参考价值。方法:对66例132侧健康志愿者鼻腔行CT轴位薄层扫描后矢状位重建,以鼻小柱下端外缘为参考点,鼻底为基线,测量与鼻内窥镜手术相关的重要结构与起点... 目的:探讨CT矢状位重建图像上测量与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结构对鼻内窥镜手术的参考价值。方法:对66例132侧健康志愿者鼻腔行CT轴位薄层扫描后矢状位重建,以鼻小柱下端外缘为参考点,鼻底为基线,测量与鼻内窥镜手术相关的重要结构与起点的距离及与基线的夹角。结果:所测鼻腔侧壁结构在矢状位重建图像上显示清晰,能准确区分额隐窝、钩突、蝶窦口、前筛顶及其相互关系。鼻小柱至额隐窝的角度和距离分别是(66.1±6.31)°和(52.2±4.55)mm;额隐窝前后径所测值为(5.1±2.72)mm;鼻小柱至前筛顶的角度和距离分别为(62.9±5.75)°和(60.3±5.48)mm;钩突长度为(12.7±3.92)mm;蝶窦口至鼻小柱的距离是(67.0±5.00)mm;准确获得了鼻小柱至鼻腔侧壁与鼻内窥镜手术相关各解剖结构的角度及长度数据。结论:CT鼻腔矢状位重建图像上能准确测量与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结构,对了解患者个体差异,减少术中并发症有较大帮助,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鼻窦 解剖学 鼻内窥镜手术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CT诊断:MSCT后处理重组技术的优势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良才 唐秉航 +2 位作者 黄德成 何亚奇 吴任国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2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2例行腰椎MSCT容积扫描并经后处理重组检出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PR、VR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弓横...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2例行腰椎MSCT容积扫描并经后处理重组检出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PR、VR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组结合VR成像,能清晰显示42例84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横轴面图像仅检出28例58处峡部裂,漏诊14例,漏诊率33.3%(14/42)。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组在显示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等继发病变征象方面,二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和MPR、VR重组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闭合不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的CT表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东 唐秉航 杨建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提高对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SGT)CT表现的认识与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SGT,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SGT的CT表现:甲状腺体积多肿大,一侧多见,甲状腺密度不均匀减低,腺内可见更低或... 目的提高对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SGT)CT表现的认识与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SGT,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SGT的CT表现:甲状腺体积多肿大,一侧多见,甲状腺密度不均匀减低,腺内可见更低或稍低密度结节;根据结节的数目分为单结节型、多结节型和弥漫型;腺内结节边缘模糊,但甲状腺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楚,增强扫描轻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甲状腺单侧肿大,腺内见更低或稍低密度结节,结节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但甲状腺边缘连续完整、清晰是SGT较有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多能做出正确诊断。SGT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药物治疗有效,如疑本病,可先行药物实验性治疗,不可盲目进行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