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护理模式在避免神经外科护士工作拖延及职业倦怠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泗萍 孙红 +1 位作者 龚小玲 韦耀良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模式在避免神经外科护士工作拖延及职业倦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3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8月起应用叙事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拖延程度、拖班时间、工作时间管理能力及职业倦...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模式在避免神经外科护士工作拖延及职业倦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3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8月起应用叙事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拖延程度、拖班时间、工作时间管理能力及职业倦怠评分。结果 干预后护理人员工作拖延程度低于干预前(P<0.05),责任班、上半夜班、下半夜班拖班的时间明显短于干预前(P<0.05),工作时间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各项职业倦怠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叙事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护士工作拖延程度,减少拖班时间,增强其时间管理能力,缓解其职业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模式 神经外科 护士 工作拖延 时间管理能力 职业倦怠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家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17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显微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和尼膜同的使用情况。结果CT均证实10例以蛛网膜下隙出血为首发症状;DSA检查发现11个动脉瘤;采用翼点... 目的探讨利用显微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和尼膜同的使用情况。结果CT均证实10例以蛛网膜下隙出血为首发症状;DSA检查发现11个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瘤颈。结论对于SAH患者应积极进行DSA检查,术前、术后常规应用尼膜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技术 尼膜同
下载PDF
150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卢家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20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用GOS评分评价。结果良好55例,轻残43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26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用GOS评分评价。结果良好55例,轻残43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26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治疗 血肿清除
下载PDF
普外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优质综合护理干预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燕娥 祝月英 蔡春满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2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的优质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普外科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的优质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普外科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78%显著低于对照组20.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75,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8.31%而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77.97%(χ2=11.6703,P<0.05)。结论:普外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的优质综合护理干预疗效肯定,缩短住院时间,能够让患者快速恢复并降低并发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优质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30例报告 被引量:12
5
作者 白剑 陈矢明 +2 位作者 罗顺添 陈选明 谢才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79-79,81,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97年以来采用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行肾囊肿去顶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6岁。囊肿直径 4~ 8cm ,平均 5 .5cm。左肾2 4例 ,右肾 6例。肾上极... 目的 :探讨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97年以来采用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行肾囊肿去顶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6岁。囊肿直径 4~ 8cm ,平均 5 .5cm。左肾2 4例 ,右肾 6例。肾上极 12例 ,肾下极 10例 ,中部 8例。结果 :手术时间 30~ 12 0min ,平均 6 0min。术后 3个月~ 1年随访 ,肾囊肿消失 ,无复发。结论 :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对病人创伤小 ,恢复快 ,住院天数少。适应于有症状的单纯性肾囊肿 ,比传统的方法更简单而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肾囊肿去顶术 腹膜后间隙 单纯性肾囊肿
下载PDF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和治疗 被引量:14
6
作者 谢才兰 潘军 +4 位作者 卢家璋 林宽 杨灵 金丹 漆松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47,共2页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分为2型(脑内血肿为主或脑室积血为主型),对脑内血肿为主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和同侧侧脑室连通置管外引流术治疗,脑室积血为主型仅行脑室外引流治疗。结果丘脑出血破入脑...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分为2型(脑内血肿为主或脑室积血为主型),对脑内血肿为主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和同侧侧脑室连通置管外引流术治疗,脑室积血为主型仅行脑室外引流治疗。结果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20例存活,生活自理13例,基本自理6例,卧床不能自理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9%。结论根据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可降低患者死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丘脑出血 脑室出血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后穿刺道脑皮质延迟性出血的原因和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才兰 潘军 +4 位作者 杨灵 林宽 杨开军 金丹 卢家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0-472,共3页
立体定向技术引导下的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引流治疗,开展应用的单位逐渐增多.但术后穿刺道出血导致各种类型颅内血肿是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我院近年来开展立体定向手术79例,其中4例立体定向术后5~8d穿刺道... 立体定向技术引导下的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引流治疗,开展应用的单位逐渐增多.但术后穿刺道出血导致各种类型颅内血肿是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我院近年来开展立体定向手术79例,其中4例立体定向术后5~8d穿刺道脑皮质内出血.我们回顾分析立体定向术后穿刺道脑皮质内出血的病历资料,对可能导致该类型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技术 穿刺道出血 手术后 脑皮质 延迟性出血 术后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引流治疗 帕金森病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8
作者 林宽 陈均昌 刘海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9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SLT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采用SLTC治疗,对照组69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颅内压下降速度和幅度明显大于对...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SLT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采用SLTC治疗,对照组69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颅内压下降速度和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预后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SLTC具有视野开阔、减压充分、操作方便、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病死率的优点,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
下载PDF
多参数定位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定向置管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金丹 杨灵 +2 位作者 卢家璋 谢才兰 林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502-50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定位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5月,我院对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人颅点、穿刺平面、穿刺角度、深度、引流管侧孔长度进行精确设定。必要时选择一... 目的探讨多参数定位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5月,我院对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人颅点、穿刺平面、穿刺角度、深度、引流管侧孔长度进行精确设定。必要时选择一孔多点置管。结果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21.4%),中残29例(51.8%),重残12例(21.4%),死亡3例(5.4%)。结论多参数定位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显著。10—60ml血肿均可进行该手术,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及深部血肿患者。手术时机以发病3—6h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脑出血 多参数定位
下载PDF
控制性逐级适度开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灵 林宽 +3 位作者 谢兰才 卢家璋 刘海生 陈均昌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9期253-253,256,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中,24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24例采用控制性逐级适度开瓣减压手术。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术后骨窗脑组织嵌顿...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中,24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24例采用控制性逐级适度开瓣减压手术。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术后骨窗脑组织嵌顿、脑移位、脑干变形扭曲的发生率,以及GOS标准预后评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控制性逐级适度开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所出现的难以遏制的颅高压患者,不仅能有效的预防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发生,还能减少术后骨窗脑组织嵌顿、脑移位、脑干变形扭曲,降低死亡率,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 逐级减压 去骨瓣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二次手术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家璋 陈善成 +2 位作者 杨灵 谢才兰 林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4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17例重型颅脑损伤二次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法,本组17例患者出院时GOS1级(死亡)7例;GOS2级...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17例重型颅脑损伤二次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法,本组17例患者出院时GOS1级(死亡)7例;GOS2级(植物生存)2例;GOS3级(重残)1例;GOS4级(中残)3例;GOS5级(良好)4例。结论:二次手术病人多数有多发损伤,病情危重,致残率、死亡率高;掌握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方式、术后严密监测及妥善处理复合伤可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开颅术 二次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附60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剑 廖富强 +2 位作者 陈矢明 张志刚 李志贵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2期78-78,80,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97年月 1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 6 0例 ,男性 5 2例 ,女性 8例。年龄 3~ 12岁 ,平均年龄 6岁。右侧4 8例 ,左侧 12例 ,双侧 ...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97年月 1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 6 0例 ,男性 5 2例 ,女性 8例。年龄 3~ 12岁 ,平均年龄 6岁。右侧4 8例 ,左侧 12例 ,双侧 6例。结果 :全部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 15~ 30min ,平均 2 0min。住院 2~ 3d出院。术后随访 1~ 5年 ,复发 1例 ,复发率 1.5 %。结论 :小儿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它具有损伤小 ,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 斜疝 儿童 疝环关闭术
下载PDF
CT定位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丹 卢家璋 +2 位作者 杨灵 谢才兰 林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620-620,623,共2页
目的探讨CT定位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局麻CT定位下经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经电生理验证后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选择性毁损治疗... 目的探讨CT定位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局麻CT定位下经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经电生理验证后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选择性毁损治疗。结果疼痛消失18例,疼痛减轻5例,无缓解1例,总有效率95、8%(23/24)。24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2例(8、3%)复发。结论CT定位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高龄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卵圆孔
下载PDF
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并发症和对策 被引量:18
14
作者 谢才兰 林宽 +2 位作者 杨灵 金丹 卢家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5期46-47,共2页
目的总结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0年3月~2005年2月对89例外伤后颅骨缺损患者用三维钛网行颅骨修补术。随访修补效果。结果随访0.5~5.0年。本组病例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头皮感染3例、钛网慢性切割头皮致钛... 目的总结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0年3月~2005年2月对89例外伤后颅骨缺损患者用三维钛网行颅骨修补术。随访修补效果。结果随访0.5~5.0年。本组病例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头皮感染3例、钛网慢性切割头皮致钛网外露1例、切口愈合不良裂开2例、钛网变形中央内陷1例、三维钛网颞都边缘翘起不适2例、皮下积液5例、脑脊液漏1例。3例修补失败。结论用三维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既有较多的优点,也有网架细小、硬度较低、边缘锐利的缺点。注意三维钛网的特性,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三维钛网 颅骨成形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治疗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才兰 卢家璋 +1 位作者 杨灵 林宽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4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改变对病死率的影响,寻找降低病死率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近6年余收治的2组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病人的病情、不同处理和效果。结果A组高血压脑出血157例,死亡69例,病死率44%,B组高血压脑出血158例,死亡48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改变对病死率的影响,寻找降低病死率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近6年余收治的2组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病人的病情、不同处理和效果。结果A组高血压脑出血157例,死亡69例,病死率44%,B组高血压脑出血158例,死亡48例,病死率30.4%。两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死亡主要与血压过高、严重脑出血、继续出血和再出血、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等有关。结论降血压治疗减少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和再出血的发生,减轻了高血压脑损害,昏迷患者及早手术和选择微创手术方法,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死亡 死亡原因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国祥 华平 +2 位作者 熊利华 陈矩 潘德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841-1845,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促进血管再生,但在移植早期其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不足以维持良好的分化和再生。目的:验证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西兰兔梗...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促进血管再生,但在移植早期其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不足以维持良好的分化和再生。目的:验证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西兰兔梗死心肌组织的修复重建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BrdU标记的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新西兰兔50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梗死心肌内注射: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肝细胞生长因子。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⑤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IMDM培养液。移植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兔心功能都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移植双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兔的心功能改善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3组。部分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可以分化成为内皮细胞,参与构成了梗死区域的新生毛细血管。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都有明显的血管新生(P<0.05),而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组最显著。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梗死心肌可以促进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移植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泗萍 董小敏 +1 位作者 梁翠云 周莹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6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措施。比较...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3.6±1.1)分低于对照组的(5.0±1.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冰棒刺激护理 吞咽障碍
下载PDF
门静脉系统三维影像重组下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美荣 陈伟强 +2 位作者 王洛平 郑进洪 钟永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9期29-30,68,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三维影像重组下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8月37例门脉高压症病人在门静脉三维影像重组下行选择性断流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37例病人随访3个月~5年,29例病人...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三维影像重组下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8月37例门脉高压症病人在门静脉三维影像重组下行选择性断流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37例病人随访3个月~5年,29例病人无手术死亡,术后无近期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明显改善。结论门静脉系统三维影像重组下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的方法,门静脉三维影像重组对选择断流手术方式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选择性断流术 磁共振或多层螺旋CT 门静脉系统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微创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宽 陈均昌 刘海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0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同时加丹参注射液10~20mL治疗,对照组49例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同时加丹参注射液10~20mL治疗,对照组49例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为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及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地降低再出血率,并发症少,生存率高,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超声刀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美荣 陈伟强 +2 位作者 王洛平 郑进洪 刘杨桦 《腹部外科》 2008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超声刀38例,采用传统术式34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以...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超声刀38例,采用传统术式34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有明显缩短。超声刀组手术出血量、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传统手术组显著减少。结论超声刀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