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肖铖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32-0235,共4页
分析判定评估在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对患者负性情绪等影响情况以及效果。方法 以在本院骨科科室遵医嘱接受相关检查以及个体化诊断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讨论评估,选取最早年份为2022,最晚为2024,月份均在6月。... 分析判定评估在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对患者负性情绪等影响情况以及效果。方法 以在本院骨科科室遵医嘱接受相关检查以及个体化诊断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讨论评估,选取最早年份为2022,最晚为2024,月份均在6月。应用编号分组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01号到82号,后通过抽签开展分组)对选取患者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划分,每组41人,前组人员在临床中采用常规性护理指引模式,后组人员在前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合并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患者间情绪无显著差异(P>0.05),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消除或有较好改善(P<0.05)。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应用在骨科护理中十分适宜,利于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提升、情绪以及合并症情况改善,施行存在显著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 骨科护理 护理效果 合并症 负性情绪
下载PDF
植骨量对骨缺损愈合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诗 耿玲 +2 位作者 林景波 陈志刚 梁程亮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骨量,以避免供骨区骨取出过多及降低供骨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取)骨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骨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骨缺损和游离碎骨块的体积。根据植(取)骨量和骨缺... 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骨量,以避免供骨区骨取出过多及降低供骨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取)骨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骨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骨缺损和游离碎骨块的体积。根据植(取)骨量和骨缺损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植(取)骨量分别为骨缺损量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骨量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植骨量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植骨量 颗粒植骨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应用于Pilon骨折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景波 李诗 +3 位作者 陈志刚 何土东 李广森 夏汗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Pilon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05—2016-10间收治的30例Pilon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15例。观察组利用3D打印模型对Pilon骨折进行模拟手术,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施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塑型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Pilon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05—2016-10间收治的30例Pilon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15例。观察组利用3D打印模型对Pilon骨折进行模拟手术,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施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塑型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改变、切口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HGB差和HCT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优良率和复位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Pilon骨折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诊疗效果,但提高复位精确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PILON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AO-A2.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导针改良置入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诗 耿玲 +4 位作者 林景波 陈志刚 何土东 李广森 夏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554-555,共2页
目的介绍AO-A2.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导针置入的新方法。方法纳入自2012-06—2017-04行PFNA内固定的48例AO-A2.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组24例术中借用髓内钉找到骨折远端髓腔后再置入导针,而对... 目的介绍AO-A2.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导针置入的新方法。方法纳入自2012-06—2017-04行PFNA内固定的48例AO-A2.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组24例术中借用髓内钉找到骨折远端髓腔后再置入导针,而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方法置入导针。结果观察组骨折闭合复位较满意,透视次数减少,没有另作小切口辅助复位,导针均顺利置入。对照组3例导针置入困难,另作切口辅助复位后导针置入骨折远端髓腔。观察组导针置入时间较对照组短,导针置入过程出血量较对照组少,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可借用髓内钉寻找骨折远端髓腔,然后通过髓内钉中心孔可顺利置入导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A2.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髓内导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复位不良原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诗 耿玲 +4 位作者 林景波 陈志刚 何土东 李广森 夏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2期1330-1331,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术中复位困难的原因,寻找下胫腓关节分离复位的方法。方法笔者自2011-10-2016—03诊治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切开复位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和对照组(闭合复... 目的探讨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术中复位困难的原因,寻找下胫腓关节分离复位的方法。方法笔者自2011-10-2016—03诊治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切开复位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和对照组(闭合复位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结果观察组31例中,30例完全复位,1例未完全复位,复位成功率96.77%。对照组31例中,25例完全复位,6例未完全复位,复位成功率80.65%。观察组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结论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开放复位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翻修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关节 踝关节骨折 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髓内钉股骨大粗隆部入钉点定位的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诗 耿玲 +2 位作者 张洪涛 何平 林景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2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时,术中如何准确、快速的定位进钉点,并且创伤小,减少射线的照射量。方法笔者自2000-12—2015-01共诊治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时,术中如何准确、快速的定位进钉点,并且创伤小,减少射线的照射量。方法笔者自2000-12—2015-01共诊治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随机分为观察组(自制工具定位)和对照组(骨锥钻孔定位)。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定位次数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透视次数少,2组定位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制的定位工具寻找入钉点位置准确、快速,减少了出血量及射线照射量,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但对软组织的保护尚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 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