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酮类化合物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抑制和毒性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瑜悦 欧仕益 +1 位作者 张延杰 黄才欢 《轻工科技》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自丙烯酰胺在高温加工食品中发现后,公众的关注度不断升高。研究人员对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机理、控制和检测方法等开展广泛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属于天然抗氧化剂,它们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具有... 自丙烯酰胺在高温加工食品中发现后,公众的关注度不断升高。研究人员对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机理、控制和检测方法等开展广泛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属于天然抗氧化剂,它们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本文综述黄酮类化合物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抑制机理和毒性干预作用,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用于控制食品中丙烯酰胺提供参考。鉴于目前对添加物抑制效果的判断是基于添加前后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变化,为此本文同时对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黄酮类化合物 抑制效果 毒性干预
下载PDF
半胱氨酸消减丙烯酰胺的机理及消减工艺在薯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才欢 李丹 +3 位作者 龙成艳 郑洁 龚启宙 欧隽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7-295,共9页
L-半胱氨酸在模拟体系中可显著降低丙烯酰胺的含量,并形成新物质。本研究旨在制备出高纯度的半胱氨酸-丙烯酰胺加合物,阐明半胱氨酸消减丙烯酰胺的机理,并探索该消减工艺在薯片加工中的应用。首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目标加合物,使用... L-半胱氨酸在模拟体系中可显著降低丙烯酰胺的含量,并形成新物质。本研究旨在制备出高纯度的半胱氨酸-丙烯酰胺加合物,阐明半胱氨酸消减丙烯酰胺的机理,并探索该消减工艺在薯片加工中的应用。首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目标加合物,使用反相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出高纯度加合物,综合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紫外光谱等现代波谱分析技术解析加合物结构,阐析半胱氨酸消减丙烯酰胺的机理;以Caco-2细胞体外实验评估加合物的细胞毒性,通过UPLC-MS检测不同浓度半胱氨酸溶液预处对薯片中丙烯酰胺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半胱氨酸与丙烯酰胺的物料比为1:3,120℃反应3 h,可获得目标加合物最大生成量;色谱分离可得到纯度达95%的加合物,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196 nm,相对分子量为192.0641,分子式为C_(6)H_(9)NO_(3)S,是由半胱氨酸的巯基与丙烯酰胺的烯基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形成;加合物培养Caco-2细胞24和48 h后,其细胞毒性明显低于丙烯酰胺;在油炸前浸泡薯片的半胱氨酸溶液浓度为3和5 g/L时,薯片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均高于83%,并检测出一定量的加合物。可见,半胱氨酸可通过与丙烯酰胺形成加合物显著降低油炸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半胱氨酸 加合物 消减作用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花色苷提取及纯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萍 吴仲君 +2 位作者 黄才欢 张延杰 郑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13-1523,共11页
花色苷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器官中,它不仅是自然界重要的水溶性色素,还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预防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等行业。天然植物花色苷的提取和纯化是花色苷应用的... 花色苷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器官中,它不仅是自然界重要的水溶性色素,还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预防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等行业。天然植物花色苷的提取和纯化是花色苷应用的前提。该文综述了花色苷提取与纯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不同提取和纯化方法对产品提取率及纯度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植物花色苷研究,实现花色苷的高效提取与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提取 纯化 食品 制药 化妆品
下载PDF
基于黄酮积累的苦荞萌发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白永亮 林柔敏 +3 位作者 吴采瑛 何伟俊 曾荣 夏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135-142,共8页
【目的】以总黄酮含量作为指标,优化苦荞的萌发工艺,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光照强度、萌发温度、萌发时间和相对湿度对萌发苦荞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苦荞的萌发工艺。比... 【目的】以总黄酮含量作为指标,优化苦荞的萌发工艺,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光照强度、萌发温度、萌发时间和相对湿度对萌发苦荞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苦荞的萌发工艺。比较萌发前后苦荞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变化,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亚铁还原能力(FRAP)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苦荞最优萌发工艺条件为光照强度7500 lx、萌发温度25℃、相对湿度80%、萌发时间48 h,该条件下苦荞的黄酮含量为7.489%、较萌发前提高5.927个百分点,其中金丝桃苷、芦丁和4’-O-葡萄糖苷牡荆素含量显著提高;萌发后苦荞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4.39%、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52.12%、FRAP还原能力为64.87%,比萌发前均有显著提高。【结论】苦荞种子萌发有利于提高其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可用于苦荞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促进苦荞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萌发 黄酮 可见分光光度法 正交试验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3种添加物抑制模拟体系中羟甲基糠醛(HMF)的形成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隽滢 江楷煜 +2 位作者 高瑜悦 张延杰 黄才欢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6-293,共8页
根据羟甲基糠醛(HMF)形成途径,首先在由其不同反应前体物质构成的模拟反应体系中,研究了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食盐、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对各体系中HMF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添加量为2.00 mg/mL时,美拉德、果糖反应... 根据羟甲基糠醛(HMF)形成途径,首先在由其不同反应前体物质构成的模拟反应体系中,研究了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食盐、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对各体系中HMF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添加量为2.00 mg/mL时,美拉德、果糖反应体系中HMF的生成量均显著下降,分别为5.01、3.02 mg/L和3.30、17.52 mg/L;在美拉德、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反应体系中添加0.60 mg/mL硫酸铝钾时,体系中的HMF均明显增高,分别为80.53、13.02、265.02和310.11 mg/L,最大增幅为对照组的620.26倍;而硫酸铝铵处理组HMF的增幅可高达197.00倍。而后考察了5种添加物对饼干中HMF的影响,证实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和食盐显著降低了饼干中的HMF含量,最大降幅为35.34%。然而,即使在添加了食盐、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情况下,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0.10 g/80.00 g面粉)仍使饼干中HMF含量增加62.41%和55.64%。综上所述,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和食盐在模拟体系和饼干中显著减少HMF形成;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则大幅增加HMF生成量。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国家限制含铝膨松剂使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F 膨松剂 模拟体系 饼干
下载PDF
澳洲坚果应用ASLT法预测食品保质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震东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澳洲坚果素有“干果皇后”之称,其含有丰富的油脂及不饱和脂肪酸,储存时易氧化变质,温度、湿度、氧含量等因素都对保质期有影响,应用ASLT法可对澳洲坚果的保质期进行预测。本文对澳洲坚果应用ALST法预测保质期的原理进行简要阐述,并以Q_... 澳洲坚果素有“干果皇后”之称,其含有丰富的油脂及不饱和脂肪酸,储存时易氧化变质,温度、湿度、氧含量等因素都对保质期有影响,应用ASLT法可对澳洲坚果的保质期进行预测。本文对澳洲坚果应用ALST法预测保质期的原理进行简要阐述,并以Q_(10)法(阿伦尼乌斯模型)测试奶香味澳洲坚果的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保质期预测 ALST法 Q_(10)法
下载PDF
苦荞石斛叶复合发酵酒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夏雨 吴姗姗 +5 位作者 王涌善 吴俏槿 刘霭莎 黎攀 张延杰 杜冰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24期32-35,共4页
以苦荞和铁皮石斛叶为主要原料,以酒精度和总酸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苦荞石斛叶发酵酒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9 d,接种量1.5%,发酵温度32℃,白砂糖添加量18%。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苦荞石斛... 以苦荞和铁皮石斛叶为主要原料,以酒精度和总酸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苦荞石斛叶发酵酒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9 d,接种量1.5%,发酵温度32℃,白砂糖添加量18%。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苦荞石斛叶复合发酵酒香气宜人,酸度适中,总酸为8.8%,酒精度为7.8%V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石斛叶 芽孢杆菌 乳酸菌 发酵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萌动苦荞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夏雨 刘霭莎 +3 位作者 凌志洲 巫英晃 张延杰 白永亮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2期36-39,共4页
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挤压膨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萌动苦荞色泽、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萌动苦荞的麦芽颜色变化最小;热风70℃干燥时复水率最低;不同干燥方法对萌动... 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挤压膨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萌动苦荞色泽、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萌动苦荞的麦芽颜色变化最小;热风70℃干燥时复水率最低;不同干燥方法对萌动苦荞中的黄酮含量均有影响,微波高火干燥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法。为萌动苦荞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动 苦荞 干燥 黄酮 多酚
下载PDF
美藤果蛋白的分级提取、理化性质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夏雨 卓倩婷 +3 位作者 徐雅囡 温嘉敏 黎攀 杜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198,共6页
为了探究美藤果分级蛋白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以榨油后的美藤果粕为原料,采用超临界萃取法去除残留油脂,并用Osborne法进行美藤果粕分级蛋白的提取。结果显示,4种美藤果分级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不同,美藤果清蛋白的营养价值最高。4种分... 为了探究美藤果分级蛋白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以榨油后的美藤果粕为原料,采用超临界萃取法去除残留油脂,并用Osborne法进行美藤果粕分级蛋白的提取。结果显示,4种美藤果分级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不同,美藤果清蛋白的营养价值最高。4种分级蛋白在不同pH值下的溶解度变化结果显示,4种分级蛋白的等电点大小为球蛋白(pH11)>醇溶蛋白(pH5)>谷蛋白(pH3,pH4)>清蛋白(pH2)。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证明清蛋白二级结构的稳定性最好,谷蛋白最差。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显示,醇溶蛋白的热稳定性最好,清蛋白的热稳定性最差。综合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的试验结果,4种分级蛋白中,清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最好,优于其他3种分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藤果 分级提取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五种苦荞的营养成分分析及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姗姗 夏雨 +3 位作者 吴俏槿 刘霭莎 张延杰 杜冰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9期334-337,共4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苦荞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以四川凉山川荞1号黑苦荞、四川凉山川荞2号黄苦荞、云南昭通云荞1号黑苦荞、云南昭通云荞2号黄苦荞、贵州毕节市威宁县黄苦荞为原料,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总黄酮、槲皮素...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苦荞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以四川凉山川荞1号黑苦荞、四川凉山川荞2号黄苦荞、云南昭通云荞1号黑苦荞、云南昭通云荞2号黄苦荞、贵州毕节市威宁县黄苦荞为原料,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总黄酮、槲皮素和芦丁等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川荞1号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5.6 g/100 g和4.5 g/100 g;五种苦荞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总体趋势相似,均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氨基酸总量上,川荞1号的含量最高,为12.8 g/100 g,其次是云荞2号,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在5种苦荞中含量最高;云荞1号和云荞2号的总黄酮和芦丁含量较高,但川荞1号的槲皮素含量最高。综合分析,黑苦荞的多种营养成分含量高于黄苦荞,川荞1号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基本营养成分,而云荞1号荞的总黄酮、芦丁等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苦荞 黄苦荞 氨基酸 槲皮素 芦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