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红滔 梁章焱 +5 位作者 梁思重 喻敏 龙其文 张良清 常晓健 朱小兵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66-68,共3页
探讨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D-二聚体浓度变化与下肢DVT的关系。232例腹腔镜(腹部外科)手术患者232例,记录发生下肢DVT的病例,分析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性别以及手术体位对下肢DVT的影响... 探讨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D-二聚体浓度变化与下肢DVT的关系。232例腹腔镜(腹部外科)手术患者232例,记录发生下肢DVT的病例,分析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性别以及手术体位对下肢DVT的影响。术后发生下肢DVT5例记为血栓组,未发生下肢DVT 227例为非血栓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浓度变化与DVT形成的关系。结果显示,年龄≥40岁、手术时间≥2 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 h、头高脚低位为腔镜手术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06,0.013,0.019,0.000),性别对下肢DVT无明显影响(P=0.683)。术前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无明显差异(P=0.991),血栓组5例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均>0.5μg/m L,与术前和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表明,年龄≥40岁、手术时间≥2 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 h、头高脚低位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而术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0.5μg/m L)与下肢DV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马红滔 常晓健 +1 位作者 赵相军 张良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8期99-101,共3页
目的筛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膜腔镜手术患者350例,年龄≥18岁,ASA分级1级或Ⅱ级,手术类型为普外科或妇科腹腔镜手术。根据患者术毕或术后第1周是否发生,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 目的筛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膜腔镜手术患者350例,年龄≥18岁,ASA分级1级或Ⅱ级,手术类型为普外科或妇科腹腔镜手术。根据患者术毕或术后第1周是否发生,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合并疾病、手术体位、气腹针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气腹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的危险因素。结果 350例患者中8例因手术原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 h、气腹压≥20 mmHg、头高脚低位为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间≥4 h、气腹压≥20 mmHg、头高脚低位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08例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30
3
作者 马红滔 梁思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00-102,共3页
目的对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进行探讨。方法该组研究对象为医院2005年2月~2010年2月治疗的108例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行结肠减压和结肠灌洗。4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一期肠切除吻合... 目的对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进行探讨。方法该组研究对象为医院2005年2月~2010年2月治疗的108例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行结肠减压和结肠灌洗。4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34例左半结肠癌患者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单纯造口术9例,短路手术10例,6例患者中转为捷径手术。结果有19例(17.6%)发生切口感染,15例(13.9%)发生肺部感染,2例(1.9%)发生造瘘口感染,2例(1.9%)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未有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术后有1例患者(0.9%)因感染并发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有2例(1.9%)患者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积极抗感染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肠梗阻 手术治疗 吻合口瘘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辉艳 向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进行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采用FMEA法,成立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进行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采用FMEA法,成立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FMEA后,6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2010年的2.77%下降到2011年的0.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9,P〈0.05)。【结论】应用FMEA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8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马红滔 梁思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7-86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施行的1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6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施行的1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6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腹壁美观坚韧、患者易于接受,是成熟的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疗效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高举平台法在管道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1
6
作者 王辉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高举平台法应用于管道固定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外科住院手术留置管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道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高举平台固定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管道固定效果、管道压疮发生率、管道脱出率、患... 目的探讨高举平台法应用于管道固定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外科住院手术留置管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道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高举平台固定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管道固定效果、管道压疮发生率、管道脱出率、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管道压疮发生率、管道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管道固定效果、患者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管道美观、坚固、不易脱落,能有效防止管道压疮,避免管道牵拉,增加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护理 高举平台 固定
下载PDF
大肠癌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马红滔 郭志刚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大肠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及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肠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160例,根据静脉血栓的诊断将患者分为静脉血栓栓塞组(n=15)和无静脉血栓栓塞组(n=145),比较两...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大肠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及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肠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160例,根据静脉血栓的诊断将患者分为静脉血栓栓塞组(n=15)和无静脉血栓栓塞组(n=14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伴随疾病、肿瘤、治疗情况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静脉栓塞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呼吸疾患史、手术并发症、限制运动时间长、输血、住院天数长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静脉栓塞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手术并发症和限制运动时间是大肠癌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静脉栓塞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手术并发症、限制运动时间是手术治疗大肠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应对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栓塞 大肠癌 术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比较腹股沟疝行平片无张力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龙其文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9期106-109,170,共5页
目的本文研究腹股沟疝行平片无张力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9月-2021年9月。研究对象选择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填充组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 目的本文研究腹股沟疝行平片无张力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9月-2021年9月。研究对象选择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填充组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最后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情况、术后生活质量、疼痛感、并发症情况、治疗满意度等数据。结果平片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填充组(P<0.05)。其中,平片组治疗有效率97.50%(39例);填充组治疗有效率82.50%(33例)。平片组手术情况各项指标数据低于填充组(P<0.05)。平片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数据优于填充组,P<0.05。术后平片组疼痛感评分低于填充组(P<0.05)。平片组患者的满意度数据优于填充组(P<0.05)。平片组满意度100.00%(40例);填充组满意度87.50%(35例)。平片组并发症数量低于填充组(P>0.05)。平片组并发症数量1例(2.50%);填充组并发症数量3例(7.50%)。结论在针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时,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疼痛感更低,康复水平和术后生活质量更高,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低,建议在实际的手术治疗中予以借鉴和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