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中主要真菌毒素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裕贵 胡靖康 +1 位作者 江湖 熊勇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234,共10页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在粮食中危害严重并持续引起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赭曲霉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这些毒素在粮食中的含...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在粮食中危害严重并持续引起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赭曲霉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这些毒素在粮食中的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在成分复杂的粮食样本中有效提取真菌毒素并进行灵敏准确的检测非常重要。文章介绍了粮食中污染的主要真菌毒素,归纳了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样本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预测了粮食中真菌毒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为真菌毒素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真菌毒素 样本前处理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子代患病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2
作者 吴雨泓 陈碧华 +4 位作者 吴欢 刘瀚文 欧阳璞玉 孟轩夷 陈红兵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827,共9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小鼠子代中患IBD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将BALB/c雌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ve组)和DSS模型组(DSS组),Na?ve组小鼠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DSS组连续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extran so...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小鼠子代中患IBD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将BALB/c雌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ve组)和DSS模型组(DSS组),Na?ve组小鼠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DSS组连续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7 d后更换为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10 d,共进行3~4个循环,同时与健康雄鼠合笼构建IBD母鼠模型。待幼鼠出生后8周,将幼鼠分为Con组和IBD组,Con组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7 d,IBD组饮用3%DSS溶液7 d构建IBD模型。造模期间通过每日监测小鼠体重、粪便一致性以及便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切片、杯状细胞和黏液层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IL-33和IL-10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和MUC-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IBD雌性小鼠相比,IBD雄性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更高、结肠显著缩短,结肠中出现大量炎性浸润、隐窝异常和杯状细胞缺失的现象,闭合蛋白(occludin,OCLN)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IL-6、IL-33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下降。结论IBD小鼠的子代中雄鼠比雌鼠的结肠炎症状更严重,主要与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严重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结肠炎 炎症反应 上皮屏障 肠道屏障
下载PDF
3种功能食品原料提取物毒性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3
作者 陈力 陈湛 范青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73-179,共7页
目的 研究3种功能食品原料(红景天、五味子和蜂花粉)醇/醇水提取物毒性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利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雄性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和大鼠30 d喂养实验对3种提取物的毒性进行考察。结果 小... 目的 研究3种功能食品原料(红景天、五味子和蜂花粉)醇/醇水提取物毒性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利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雄性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和大鼠30 d喂养实验对3种提取物的毒性进行考察。结果 小鼠对红景天、五味子和蜂花粉提取物的最大耐受量都大于20 g/(kg·bw);3种提取物在遗传毒性实验均呈阴性反应;给予大鼠5.0 g/(kg·bw)红景天、五味子、蜂花粉提取物(分别相当于成人日推荐量250倍、250倍、500倍)连续灌胃30d,大鼠生长正常,无中毒症状、异常症状和死亡,各试食组动物体重、进食量、饲料利用率、血常规指标、常见血液生化指标、脏器重量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毒性反应。结论 红景天、五味子、蜂花粉提取物属无毒物质,无遗传毒性和长期毒性。本研究为以红景天、五味子和蜂花粉提取物为原料的功能食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五味子 蜂花粉 醇提取物 毒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藜蒿三萜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辛欣 余宙 +1 位作者 范青生 魏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12-318,共7页
本试验优化了藜蒿三萜的提取工艺,确定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藜蒿总三萜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体系法对藜蒿三萜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抑菌圈实验分析了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9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 本试验优化了藜蒿三萜的提取工艺,确定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藜蒿总三萜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体系法对藜蒿三萜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抑菌圈实验分析了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9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5 min,重复提取两次,得到藜蒿总三萜含量的占茎干重的0.192%。通过功能验证藜蒿三萜提取物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三萜类化合物 紫外分光光度法 抗氧化 抗菌
下载PDF
菌草灵芝与段木灵芝的功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胡居吾 范青生 肖小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58-460,共3页
测定并比较菌草灵芝和不同产地的段木灵芝中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和孢子油中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和孢子油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菌草灵芝和不同产地的段木灵芝中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和孢子油中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和孢子油得率存在着差异,菌... 测定并比较菌草灵芝和不同产地的段木灵芝中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和孢子油中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和孢子油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菌草灵芝和不同产地的段木灵芝中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和孢子油中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和孢子油得率存在着差异,菌草灵芝中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和孢子油中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和孢子油得率都高于段木灵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灵芝 段木灵芝 灵芝孢子 粗多糖 三萜类物质 检测
下载PDF
食用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游兴勇 许杨 李燕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2-35,47,共5页
文章介绍了食用菌中主要非挥发性呈味物质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常见食用菌中主要的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及含量,并对这些成分作了对比,以说明滋味产生的机制。
关键词 食用菌 非挥发性呈味物质 等鲜浓度
下载PDF
蓖麻酸(酯)合成共轭亚油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晁建平 李响敏 +3 位作者 陈志玲 佟拉嘎 林世静 丁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4-37,共4页
蓖麻酸(酯)是蓖麻油的最主要成分,其结构决定了它很容易转变成共轭亚油酸(CLA)。综述了由蓖麻酸(酯)合成CLA的研究进展,并对CLA的合成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CLA的高效合成提供参考。
关键词 蓖麻酸(酯) CLA 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鸡蛋花中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8
作者 洪挺 余勃 +1 位作者 陆豫 邱声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65-570,589,共7页
本文对鸡蛋花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该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鸡蛋花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AFLP技术对发酵酸面团中乳酸菌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海星 曹郁生 +1 位作者 付琳琳 刘晓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0-53,共4页
乳酸菌是酸面团发酵的主要细菌,它对面团的质量、营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AFLP技术对分离自酸面团中的20株乳酸菌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其中乳酸菌的多态性及其分型。研究优化并确定了AFLP技术的各种实验条件,然后利用该技术对乳酸菌的... 乳酸菌是酸面团发酵的主要细菌,它对面团的质量、营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AFLP技术对分离自酸面团中的20株乳酸菌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其中乳酸菌的多态性及其分型。研究优化并确定了AFLP技术的各种实验条件,然后利用该技术对乳酸菌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软件ProBiosys 1.0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面团 乳酸菌 AFLP 多态性
下载PDF
菌草灵芝孢子油与段木灵芝孢子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居吾 范青生 肖小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06-608,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菌草灵芝孢子油与段木灵芝孢子油中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脂肪酸GC指纹图谱极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说明了菌草灵芝孢子油与段木灵芝孢子油一样有同样的开发价值,但是脂...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菌草灵芝孢子油与段木灵芝孢子油中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脂肪酸GC指纹图谱极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说明了菌草灵芝孢子油与段木灵芝孢子油一样有同样的开发价值,但是脂肪酸含量不同,菌草灵芝孢子油中亚油酸和油酸占55.61%,不饱和脂肪酸占61.15%;段木灵芝孢子油中亚油酸和油酸占49.87%,不饱和脂肪酸占54.88%。而且两者的外观、气味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灵芝孢子油 段木灵芝孢子油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甜菊糖苷改善根皮素溶解性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小年 王凡 +3 位作者 周洁 罗俊溢 李娟 易醒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共11页
为了提高根皮素(PT)在水中的溶解性,利用甜菊糖苷(STE)可自组装形成胶束的特点,建立甜菊糖苷-根皮素胶束增溶体系(STE-PT MC)。通过体外模拟释放试验,对PT增溶前、后的释放度及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TE对PT产生良好的增溶效果... 为了提高根皮素(PT)在水中的溶解性,利用甜菊糖苷(STE)可自组装形成胶束的特点,建立甜菊糖苷-根皮素胶束增溶体系(STE-PT MC)。通过体外模拟释放试验,对PT增溶前、后的释放度及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TE对PT产生良好的增溶效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1.03 g STE可将30 mg PT完全溶解于10 mL水中。STE-PT MC呈平均粒径为5.26 nm的圆球状外形,且STE和PT之间无化学反应发生。STE将PT在人工肠液和胃液中的释放度提高至原来的3~7倍,且增溶前、后的PT在两种介质中的释放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建立的STE-PT MC增溶体系所用工艺简单,不添加其它成分,在食品工业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素 甜菊糖苷 胶束 溶解度 体外释放
下载PDF
食品抗菌包装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利 王素雅 谢俊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8-80,共3页
食品抗菌包装技术是活性包装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表面污染引起的食品微生物腐败。本文概述了食品抗菌包装的基本特性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抗菌包装 食品包装技术 特性 包装材料 防腐剂
下载PDF
基于QPCR快速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志鸿 王力均 +3 位作者 甘蓓 刘成伟 许恒毅 魏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为了建立基于QPCR的快速方法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首先采用煮沸法提取蜡样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并利用普通PCR方法验证引物特异性,然后通过在米饭样品中添加目标菌,模拟受污染的实际样本,用QPCR技术定量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 为了建立基于QPCR的快速方法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首先采用煮沸法提取蜡样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并利用普通PCR方法验证引物特异性,然后通过在米饭样品中添加目标菌,模拟受污染的实际样本,用QPCR技术定量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能对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定量。不经过增菌培养,实际样品的检测限为9.8×101CFU/g;经过2 h的增菌培养,检测限能达到100CFU/g;并且米饭中添加其他杂菌后,不影响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建立的QPCR方法适用于米饭等相关淀粉类食品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从而为监测该菌所致食品污染以及早期相关食物中毒提供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 CESB QPCR 检测
下载PDF
I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活性物质及其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丽 李欣 +1 位作者 高金燕 陈红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4532-4537,共6页
Ig 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是最受关注的变态反应类型,肥大细胞是其中主要应答细胞。Ig E致敏的肥大细胞被激活后,通过释放和分泌介质发挥生物学作用,参与炎症反应。释放的介质主要有组胺、肝素、类蛋白酶、花生四稀酸的代谢产物、细胞因子... Ig 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是最受关注的变态反应类型,肥大细胞是其中主要应答细胞。Ig E致敏的肥大细胞被激活后,通过释放和分泌介质发挥生物学作用,参与炎症反应。释放的介质主要有组胺、肝素、类蛋白酶、花生四稀酸的代谢产物、细胞因子等。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信号通路是个复杂的网络体系,涉及到多种蛋白分子的参与,不同信号的逐级放大和众多细胞因子的合成、分泌。近年来食物过敏反应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机制已深入研究,各信号通路之间的网络调控研究进展有待综述。本文重点介绍了I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脱颗粒依赖的酪氨酸激酶Lyn和Fyn介导的信号通路,为人们更好地理解食物过敏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超敏反应 FCΕRI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生理功能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胜杰 陈廷涛 +2 位作者 董素琴 熊勇华 魏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0-1606,1613,共8页
双歧杆菌胞外多糖是其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类多糖类物质,化学结构复杂,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抗肿瘤、肠道菌群调节、免疫调节等。本文就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胞外多糖 生理功能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乳糜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娟丽 蒋旭 +2 位作者 胡帅 高金燕 陈红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4510-4515,共6页
乳糜泻是一种遗传易感个体因摄入含麸质蛋白的谷物(小麦、大麦和祼麦)及其制品而诱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肠病,影响着世界上约1%人口的健康,并呈增长趋势;在中国可能也存在乳糜泻"冰山"现象,发生率远比原先预计的高;然而目前,中... 乳糜泻是一种遗传易感个体因摄入含麸质蛋白的谷物(小麦、大麦和祼麦)及其制品而诱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肠病,影响着世界上约1%人口的健康,并呈增长趋势;在中国可能也存在乳糜泻"冰山"现象,发生率远比原先预计的高;然而目前,中国从事医疗卫生和食品工业的专业人员对乳糜泻的认识仍存在不足。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在乳糜泻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全面了解乳糜泻的相关知识,提高对乳糜泻的意识,有助于推动中国对乳糜泻的预防和控制,促进无麸质食品的开发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泻 麸质蛋白 基因
下载PDF
核酸适配子SELEX技术筛选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思敏 许杨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筛选技术 SELEX技术 适配子 核酸 DNA聚合酶 特异性吸附 SELEX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花生中主要过敏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英坤 陈红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7-199,共3页
花生是影响部分人群生活质量的过敏原食物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花生中主要过敏原Arah1、Arah2、Arah3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花生 过敏原
下载PDF
菌草灵芝孢子粉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青生 胡居吾 肖小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39-41,共3页
本文研究菌草灵芝孢子粉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用50只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平均分成3组,其中菌草灵芝孢子粉分0.075g/kg·bw、0.150g/kg·bw、0.450g/kg·bw三个剂量组给小鼠灌胃,对照组给等体积的蒸... 本文研究菌草灵芝孢子粉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用50只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平均分成3组,其中菌草灵芝孢子粉分0.075g/kg·bw、0.150g/kg·bw、0.450g/kg·bw三个剂量组给小鼠灌胃,对照组给等体积的蒸馏水,共30d。然后分别以50%乙醇(12mL/kg·bw),造成急性肝损伤,观察小鼠的体重、血清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表明在50%乙醇肝损伤模型中,菌草灵芝孢子粉可以非常显著地抑制肝损伤小鼠的血清MDA值的升高,并能提高其血清GSH的活性。在50%乙醇肝损伤模型中,分别以中浓度和高浓度的菌草灵芝孢子粉肝脏保护作用最好。说明菌草灵芝孢子粉可以抑制乙醇产生的自由基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抑制过多的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对肝细胞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灵芝 孢子粉 肝损伤 护肝作用
下载PDF
红曲霉产桔霉素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赖卫华 许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9-141,共3页
红曲霉在食物中的应用已有千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它能够生成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而备受各国的关注。然而,目前发现多种长期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红曲霉在产生色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同时,还能分泌一种真菌毒素—桔霉素。桔霉素主要作用的靶器... 红曲霉在食物中的应用已有千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它能够生成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而备受各国的关注。然而,目前发现多种长期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红曲霉在产生色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同时,还能分泌一种真菌毒素—桔霉素。桔霉素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肾脏,它不仅可以致畸、导致肿瘤的发生,而且可以诱发突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红曲霉产桔霉素的研究动态,其中包括桔霉素的理化性质、毒性、检测方法、桔霉素在红曲霉培养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以及抑制其生成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桔霉素 理化性质 毒性 检测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