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3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与文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为例
1
作者 刘萍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9期92-94,共3页
“汉语与文化”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母语学习,加深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汉语与文化 课堂教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地方材料的整理与阐释——以《朔方》(1985—2000)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白亮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9,共11页
“地方”多义形态的具体和独特,是“文学中国”总体的抽象和实有,因而,“当代文学地方材料的整理与阐释”可以视为文学研究历史化的落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传媒变革等交织而成的整体结构中,探究地方文艺期刊的发展,会有许多别样... “地方”多义形态的具体和独特,是“文学中国”总体的抽象和实有,因而,“当代文学地方材料的整理与阐释”可以视为文学研究历史化的落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传媒变革等交织而成的整体结构中,探究地方文艺期刊的发展,会有许多别样且新鲜的地方经验和文本内涵之发微。具体而言,聚焦1985—2000年间的《朔方》,择其人事调整、广告植入、征文评奖、体裁革新和作家培育等典型事例,探究办刊方针、编辑理念、经营模式和动态进程,以此呈现宁夏文学与中心/周边区域,以及国家文艺环境和政策的双向互动,从而更为深入地描绘地方文学发生及建构的复杂与微妙,这也是进一步推进“史料与思想”或“事实与意识”之间的互渗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地方性史料 《朔方》 市场化 期刊运营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要义
3
作者 赵炎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163,178,共10页
新时代民族、社会、文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对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要义,在于处理好以下六个问题:一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现实基础与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基本面向;三是... 新时代民族、社会、文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对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要义,在于处理好以下六个问题:一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现实基础与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基本面向;三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主要问题域;四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内生结构;五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话语体系;六是建构世界文学理论的中国学派。其中,立足于中国文化与文学现实,建构以汉语写作为基础的富有汉语特征的新形态诗学,对于新时代文学理论建构具有独特意义。它要求新时代文学理论构建不能停留于“民族形式”层面,而要追求内容与精神的民族化,同时要回归语言本体,丰富语言实践,在全球文论语境进一步趋同的境况下,破除身份自我设限,提升理论创化能力,提倡“事件化”话语建构策略,培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理论生长点,使中国文论具有更普遍的阐释效力。只有注意并妥善解决了以上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话语体系 汉语诗学 中国学派
下载PDF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建构方法试探
4
作者 赵炎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建构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其具体的结论和方法则可能有过时或不太符合中国传统和实际的地方。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就存在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存在一个与中华优...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建构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其具体的结论和方法则可能有过时或不太符合中国传统和实际的地方。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就存在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存在一个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第二,中国文论还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学派”。这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理论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较大,主体性不够,文化自信不够,紧扣中国文学现实不够。要克服这些不足,就必须立足中国现实,进行理论原创,增强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原创性。第三,在理论创新与思想借鉴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合适的度,是建构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一个重要方法问题。第四,中国学派的话语体系可以分为学科话语和公共话语两个方面,应该从提炼概念、形成体系、获得认可等三个环节发力,完成话语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中国学派 建构方法 中国实际 理论创新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东亚汉文学视域下的中国帝王行宫--越南古代文学中的圆明园形象谱系研究
5
作者 吕小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2,共10页
越南古代汉文学有长达百年的圆明园书写历史,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描述了这座清代帝王行宫的盛衰变迁。它们基于文化他者的立场,以政治、文化与文学三大动力为形象基因,在基因的改变与重组中实现形象的变异与更新,在传递和阐释... 越南古代汉文学有长达百年的圆明园书写历史,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描述了这座清代帝王行宫的盛衰变迁。它们基于文化他者的立场,以政治、文化与文学三大动力为形象基因,在基因的改变与重组中实现形象的变异与更新,在传递和阐释的双重维度中生成彼此交错的不同形象序列,构成了一个既有联系性、又有差异性的圆明园形象系统。使臣的诗歌唱和是东亚汉文学中圆明园形象交互的主要方式,越南使臣受容了中国帝王、朝鲜使臣诗作中的圆明园形象,这既是越南古代汉文学在邦交语境下对宗藩秩序作出的认同性话语反馈,也显示出官方文学交流在东亚共同体中的重要文化凝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汉文学 圆明园 形象谱系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域下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探究
6
作者 姜丽萍 刘豪妍 金海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2,共9页
在国际中文教育专门用途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相关学科建设问题,对顺应时代需求、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是由多方的现实需求与学科深厚的历史基础所决定的。专业中文... 在国际中文教育专门用途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相关学科建设问题,对顺应时代需求、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是由多方的现实需求与学科深厚的历史基础所决定的。专业中文教育和职业中文教育对象不同,专业中文教育是面向专业学历生所开设的中文教育,具有学术中文性质;职业中文教育是面向学习职业技能的学生所开设的中文教育,其实训特点鲜明,具有职业中文特点。专门用途中文建设要明确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建设定位精准的师资队伍、规划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发挥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以期助力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实现新突破、迎来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专门用途中文教育 专业中文教育 职业中文教育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工程化设计
7
作者 王蕾 蔡建永 苏英霞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21-30,共10页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提升对于本领域的事业发展、学术积累一直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从工程化视角出发,首先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层级性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解析、重构面向课程和面向课堂的两种教学模式,之后对其...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提升对于本领域的事业发展、学术积累一直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从工程化视角出发,首先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层级性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解析、重构面向课程和面向课堂的两种教学模式,之后对其构件、组织模块进行集成性归纳,最后提取出教学模式中“规划”“实施”“保障”三个模块的逻辑关系、组织架构以及其中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本文的结论可为未来新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课堂 工程化 教学模式 国际中文教育
下载PDF
中韩面子文化差异比较研究:面子概念化差异与社会互动体现
8
作者 张晶 张浩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0期911-918,共8页
众所周知,中韩两国是友好邻居,且同属于东亚文化圈,且均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这并不代表两者在各方面趋于一致,事实上,两者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尊严文化的体现上,中国人看重“面子”,而韩国人在意“衣着和等级”... 众所周知,中韩两国是友好邻居,且同属于东亚文化圈,且均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这并不代表两者在各方面趋于一致,事实上,两者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尊严文化的体现上,中国人看重“面子”,而韩国人在意“衣着和等级”,本文试图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描述两种近似文化里,韩国语和汉语中“面子”概念化的共同点和差异,这一点实际上体现了韩国语语言文化和汉语语言文化里关于同一个文化侧面上不同的思考与展现。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以增进两国民众间的交流、理解和尊重。As we all know, China and South Korea are friendly neighbors, and both belong to the East Asian cultural circle, and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tend to be consistent in all aspects, in fact,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all aspects. In the expression of dignity culture, Chinese people value “face”, while Korean people care about “dress and rank”.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scrib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face” in Korean and Chinese two similar cul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This actually reflects the different thinking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same culture in Korean language culture and Chinese language culture.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the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 will be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比较 中韩“面子”文化 差异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典》名词释义中语言与百科信息的选择与呈现
9
作者 于屏方 杜家利 《辞书研究》 2024年第1期37-44,I0001,I0002,共10页
语文词典与百科词典被认为是两种基本的词典类型。而在词典编纂实践中,语文词典的释义中经常会出现数量不等的百科信息。文章以普通名词中的具体名词类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在《现代汉语词典》相关版本释义中语言信息与百科信息的选择与... 语文词典与百科词典被认为是两种基本的词典类型。而在词典编纂实践中,语文词典的释义中经常会出现数量不等的百科信息。文章以普通名词中的具体名词类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在《现代汉语词典》相关版本释义中语言信息与百科信息的选择与呈现。文章秉承认知语言学关于词义的观点,认为词义具有百科知识的特点。因此,语文词典释义的语文性与百科性并不是一个“是与否”的性质问题,而是“多或少”的程度问题。词典编纂者需要做的工作是根据释义需要、词典类型以及词典用户的需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以底层义场为基本模块,确定载义和辨义的必需信息和冗余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释义 语言信息 百科信息
下载PDF
从隐含读者看商周历史散文中“实录”的演变
10
作者 王秋萍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6-30,90,共6页
“实录”是古代历史散文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我国史官崇高的精神追求。目前,学界对其多追溯至春秋时期,以晋国史官董狐等人为代表。事实上,中国史官文化源远流长,春秋史官的实录应是史官书写体系演变的结果。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 “实录”是古代历史散文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我国史官崇高的精神追求。目前,学界对其多追溯至春秋时期,以晋国史官董狐等人为代表。事实上,中国史官文化源远流长,春秋史官的实录应是史官书写体系演变的结果。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巫祝就已有如实记录的意识。隐含读者是作者写作时的预设读者,以隐含读者的视角探究史官的“实录”有利于从写作动机的角度更准确、系统地还原“实录”书写的演变,揭示中国史官“实录”传统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读者 商周 历史散文 实录
下载PDF
商务中文课程教学的工程化设计
11
作者 陈闻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
本文基于工程化理念对商务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和重构。工程化设计理念强调模块化、系统化和集成化,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分析学情数据、整合教学资源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商务中文课程的工程化教学设计。商务中文的工程... 本文基于工程化理念对商务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和重构。工程化设计理念强调模块化、系统化和集成化,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分析学情数据、整合教学资源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商务中文课程的工程化教学设计。商务中文的工程化教学包含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和教学流程的模块化设计两方面,前者涵盖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商务文化、商务知识和商务实践等板块;后者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和课外等教学模块,并通过沉浸式导入、渐进式教学、多维度交互和精准化点评等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以“中国互联网经济”专题为实际操作案例,详细阐述了商务中文课程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和课外语言实践四个阶段的具体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互联网经济相关概念和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商务中文的理解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中文 专门用途中文 工程化理念 模块化设计 智慧教学资源
下载PDF
基于教材语料库的《中国概况教学项目表》构建
12
作者 李欣 刘元满 +1 位作者 王亚敏 王蕾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作为课程的中国概况早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作为教材的中国概况也已有不少编写成果。但由于没有统一的中国概况大纲,教材编写者理念不尽一致,内容选取繁杂多样,统计发现各类教材的知识点重合率过低,分布也极为分散,从而影响到课程... 作为课程的中国概况早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作为教材的中国概况也已有不少编写成果。但由于没有统一的中国概况大纲,教材编写者理念不尽一致,内容选取繁杂多样,统计发现各类教材的知识点重合率过低,分布也极为分散,从而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本研究基于自建的“中国概况教材语料库”,结合相关文化或话题大纲,构建了一个包含四级项目的《中国概况教学项目表》,可为中国概况教学大纲的研制提供客观依据,相关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测试评估等也可以此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概况 教学项目表 文化点 教材 语料库
下载PDF
高校国际中文教师教学胜任力对教学反思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3
作者 吕昕颖 沈壮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国际中文教师教学胜任力如何影响其教学反思。基于问卷法,对585名相关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教学胜任力对教学反思的影响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通过心理资本和职业承诺的间接效应。这一结论为制...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国际中文教师教学胜任力如何影响其教学反思。基于问卷法,对585名相关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教学胜任力对教学反思的影响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通过心理资本和职业承诺的间接效应。这一结论为制定国际中文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凸显了教师心理资本和职业承诺在提升其教学胜任力及反思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师 教学胜任力 教学反思 心理资本 职业承诺
下载PDF
大变局下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策略
14
作者 张杰 侯志国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1期23-26,15,共5页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中文教育为应对外部环境及内部需要,已经走到了新时代的路口,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文章梳理了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转型发展的内涵及意义,认为“大变局”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在...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中文教育为应对外部环境及内部需要,已经走到了新时代的路口,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文章梳理了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转型发展的内涵及意义,认为“大变局”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在学科体系建设、标准等级建设、管理模式构建、教学模式转变、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为突破口,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助力全球范围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局 国际中文教育 转型发展 路径策略
下载PDF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著中的古典小说研究——从《文学大纲》到《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15
作者 赵东旭 《两岸终身教育》 2023年第1期65-72,共8页
郑振铎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最早在中国文学史中把古典小说置于世界文学的发展视域之中,并把古典小说分为四期,表现出开阔的文学视野。他把宋代话本小说称为白话文学的黄金时代,积极肯定其高超的文学艺术价值。同... 郑振铎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最早在中国文学史中把古典小说置于世界文学的发展视域之中,并把古典小说分为四期,表现出开阔的文学视野。他把宋代话本小说称为白话文学的黄金时代,积极肯定其高超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他在论述中国古典小说时融入西方小说观念,用西方小说标准衡量中国古典小说。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著中对古典小说的研究,被同时期的文学史家借鉴和接受,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中国文学史著 古典小说 以西律中
下载PDF
国际中文课程体系的工程化设计及应用
16
作者 周小兵 苏向丽 +1 位作者 张俊萍 于淼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课程是连接教与学的基本途径。要构建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使之适应全球中文学习需求,需要运用工程思维设计课程体系。本文探讨了国际中文课程工程化设计的优越性、课程集成创新的基本内容;结合中文教学实践,探讨课... 课程是连接教与学的基本途径。要构建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使之适应全球中文学习需求,需要运用工程思维设计课程体系。本文探讨了国际中文课程工程化设计的优越性、课程集成创新的基本内容;结合中文教学实践,探讨课程工程化设计的整体性、适应性、灵活性、开放性等原则,整体展示中文进修课程体系,凸显规范化、模块化、多元化特征;展示阅读课程智慧教学新模式的教改实验及成果。本文最后指出国际中文课程体系工程化面临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课程体系 工程化设计 集成创新 中文进修课程 阅读课
下载PDF
外派中文教师所遇法律问题及其应对方略探究
17
作者 张杰 张浩 +1 位作者 张静静 林迎娟 《交叉科学快报》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为支持世界各国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国内高校每年都会外派中文教师志愿者与公派教师。文章重点关注中文教师海外工作生活期间所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调研外派中文教师遇到的法律风险... 为支持世界各国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国内高校每年都会外派中文教师志愿者与公派教师。文章重点关注中文教师海外工作生活期间所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调研外派中文教师遇到的法律风险以及应对情况,归纳其中的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为中文教师和派出管理单位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保护外派中文教师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助力世界中文教学的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派中文教师 法律问题 权益保障 对策方略
下载PDF
文艺现代性反传统的面相——以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为中心
18
作者 李世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在西方文艺的现代转型中,反传统不但是文艺现代性的发展动力和基本倾向,而且还影响了现代文艺的方方面面。现代文艺思潮集中反映了文艺现代性反传统的基本倾向,也是其精神的具体展开、体现,主要体现在反对传统和文艺传统、传统的审美趣... 在西方文艺的现代转型中,反传统不但是文艺现代性的发展动力和基本倾向,而且还影响了现代文艺的方方面面。现代文艺思潮集中反映了文艺现代性反传统的基本倾向,也是其精神的具体展开、体现,主要体现在反对传统和文艺传统、传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传统眼光中的世界和事物、专断的创作者和被动的接受者等方面。文艺现代性的反传统,促进了文艺的现代转型、创新、发展,但也存在着绝对、极端等倾向,并导致了严重的破坏性恶果。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困境,全面总结其经验、教训,科学评估其得失,促进我们对现代文艺思潮、文艺现代性及其与传统关系的认识,并为我国的学术研究和文艺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现代性 反传统 文艺传统 可认知的世界 创作者 接受者
下载PDF
梦想的破灭与历史的宿命——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人物悲剧命运
19
作者 钱虹 吴佳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5,共7页
作为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作家之一,格非的作品无论是结构、主题还是人物形象塑造各方面均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江南三部曲”是格非的代表作之一,该系列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三部小说组成... 作为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作家之一,格非的作品无论是结构、主题还是人物形象塑造各方面均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江南三部曲”是格非的代表作之一,该系列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三部小说组成。本文从“悲剧命运”角度切入,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悲剧命运进行剖析,探究这些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谶语,挖掘人物悲剧命运书写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江南三部曲” 人物形象 悲剧命运 乌托邦理想
下载PDF
理雅各《尚书》翻译出版对中国典籍域外传播的启示
20
作者 乔辉 刘雨欣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通过分析理雅各《尚书》两个译本的出版过程,可知理氏译本出版成功的经验在于适应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采用了专业性、学理性的翻译方式以满足非营利性的出版目的。理氏译本的成功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域外传播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保持自... 通过分析理雅各《尚书》两个译本的出版过程,可知理氏译本出版成功的经验在于适应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采用了专业性、学理性的翻译方式以满足非营利性的出版目的。理氏译本的成功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域外传播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促进非营利化学术书籍的出版、顺应汉学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理雅各 《尚书》译介出版 中国典籍 域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