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微小卫星序列分析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在永 邱林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关键词 DNA微小卫星序列分析 肺癌 应用 检测
下载PDF
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粒细胞和ICAM-1作用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王洪超 周童亮 +1 位作者 阎景波 赵武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粒细胞和粘附分子在肝窦内皮细胞 (LSEC)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人LSEC体外低温缺氧再氧化模型 ,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LSEC内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FA 1)的表达 ;以... 目的 :探讨粒细胞和粘附分子在肝窦内皮细胞 (LSEC)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人LSEC体外低温缺氧再氧化模型 ,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LSEC内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FA 1)的表达 ;以髓过氧化物酶方法检测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用台盼蓝染色和透明质酸吸收率分别观察LSEC的损伤和功能变化。结果 :在低温缺氧再氧化过程中 ,随时间增加LSEC功能明显降低。LSEC表达ICAM 1、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粘附于内皮细胞上的粒细胞数量 ,均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增高。外源性TNFα促进内皮细胞的损伤和ICAM 1的表达 ,并呈现剂量依赖性。LSEC的损伤与I CAM 1表达和粒细胞粘附的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γ =0 .95 ,0 .89,P <0 .0 5 )。ICAM 1和TNFα的抗体能部分阻止粒细胞与LSEC的粘附。结论 :低温缺氧再氧化诱导LSEC释放TNFα ,从而促进ICAM 1表达 ,是导致LSEC损伤以及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关键因素。内皮细胞与粒细胞的粘附在LSEC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窦内皮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粒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角蛋白阳性细胞检测在肿瘤转移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洁 周童亮 +3 位作者 赵武述 刘德若 赵洪昌 陈应华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1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 :探讨建立早期诊断肿瘤转移的方法。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症患者的骨髓涂片中的角蛋白阳性细胞。结果 :2 1株人的癌细胞株中 ,凡上皮来源者均呈阳性反应 ,非上皮来源者均呈阴性反应。 2 4例癌症患者中 ,18例骨髓中有角蛋白... 目的 :探讨建立早期诊断肿瘤转移的方法。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症患者的骨髓涂片中的角蛋白阳性细胞。结果 :2 1株人的癌细胞株中 ,凡上皮来源者均呈阳性反应 ,非上皮来源者均呈阴性反应。 2 4例癌症患者中 ,18例骨髓中有角蛋白阳性细胞 ,其中 1/ 3的患者淋巴结没有转移。另外冰冻检查发现 ,分化不明显的癌细胞角蛋白表达更多 ,染色更深。结论 :骨髓中角蛋白阳性细胞检测技术 ,可用于某些癌症血行转移的早期诊断和形态分化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涂片 免疫组化 角蛋白阳性细胞 检测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股骨头坏死缺损模型修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伟 李子荣 +5 位作者 史振才 张念非 李艳 崔福斋 张岚 蔡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修复作用及价值。方法建立兔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3组 ,A组为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 ,B组为单纯填充纳米人工骨 ,C组填充纳米人工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修复作用及价值。方法建立兔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3组 ,A组为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 ,B组为单纯填充纳米人工骨 ,C组填充纳米人工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对植入后 4周、8周、12周的股骨头行组织学检查。结果B组和C组在股骨头缺损修复成骨方面与A组有显著差异 ,C组差异性更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强的成骨作用 ,可促进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修复 ,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纳米晶胶原基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对表型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孙伟 李子荣 +3 位作者 张岚 蔡哲 李艳 崔福斋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 llagen,nHA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 lstem ce ll,M SC)复合培养前后的表型变化。方法:仿生原理制备nHAC,体外培养M SC并与材料复合,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观察M S... 目的: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 llagen,nHA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 lstem ce ll,M SC)复合培养前后的表型变化。方法:仿生原理制备nHAC,体外培养M SC并与材料复合,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观察M SC与材料的前后表型。结果:M SC可以nHAC在上贴附、生长、繁殖、分化,复合前后表型一致。结论:nHAC是良好的支架材料,易与M SC复合,适合种子细胞的贴附、生长、增殖和分化,并对细胞表型无影响,证实纳米晶胶原基骨是组织工程良好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羟基磷灰石 胶原 间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纳米晶胶原基骨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培养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朋 孙伟 +4 位作者 李子荣 张岚 蔡哲 李艳 崔福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复合培养,证实纳米晶胶原基骨是否可以成为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材料。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8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完成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制备及处理,在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复合培养,证实纳米晶胶原基骨是否可以成为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材料。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8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完成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制备及处理,在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免疫室完成纳米晶胶原基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健康自愿献髓者3人,在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骨循环实验室体检。应用仿生原理制备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与材料复合,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①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各层面扫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深入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内部孔隙。②环境扫描电镜显示:第2天细胞贴附在多孔材料上,在纳米晶胶原基骨底部靠近培养板处细胞黏附明显较纳米晶胶原基骨上其他部位多,细胞也开始伸展,伸出伪足向材料微孔中长入,孔隙内见不到桥接的细胞连接细胞在整个材料及孔隙内表面贴附、伸展。第7天时细胞在材料上完全铺展。伪足向材料微孔中长入,在部分直径较小的孔隙中(70~150μm),细胞之间突起相互连接呈桥状。纳米晶胶原基骨临近培养板的一面有较多细胞生长,主要在材料的表面和材料的裂隙中,孔隙中较少。第14天,大量细胞在纳米晶胶原基骨表面和孔隙中生长,尤以孔隙中明显。细胞之间广泛存在突起连接,在孔隙中呈网状互相相连。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是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合种子细胞的贴附、生长、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材料
下载PDF
肿瘤患者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和辅助性T细胞亚群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晓明 丛笑 +1 位作者 周童亮 武晓勤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 (AgNORs)表达和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肿瘤患者 86例、正常对照者 44例的外周血。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 ,用图像分析法检测AgN...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 (AgNORs)表达和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肿瘤患者 86例、正常对照者 44例的外周血。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 ,用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 (I .S % ) ;PBMC用离子霉素和佛波醇酯活化 5h后 ,以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IFNγ和IL 4产生细胞的频度 (% ) ;用相同的活化剂刺激 2 4h ,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γ 干扰素 (IFN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水平。结果 :肿瘤患者和正常人 ,AgNORs表达分别为 4.9± 1.2I .S %和 7.82± 1.2 8I .S % ,肿瘤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肿瘤组PBMC中Th2细胞频度显著上升 ,Th1/Th2比值显著下降 ;同时 ,肿瘤组PBMC产生IFNγ和IL 4水平发生相应变化 ,变化方式与Th亚群变化相似 ;系统分析 5 1例肺癌 ,转移组比未转移组 ,复发组比未复发组 ,Th1细胞数、Th1/Th2和IFNγ产生水平显著下降 ;在肿瘤组AgNORs表达与Th1细胞频度、Th1/Th2、IFNγ产生和肿瘤患者生活状态的Karnofsky评分正相关。结论 :肿瘤患者PBMC中T细胞表达AgNORs下降 ,与患者Th1细胞功能下降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辅助性T细胞亚群 核仁嗜银蛋白
下载PDF
同种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唐功耀 乔军 赵武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建立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的方法。方法 以供体脾细胞作同种抗原 ,刺激受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有限稀释法进行T淋巴细胞克隆。结果 获得 3个T淋巴细胞株。经免疫组化分析 ,有 2个细胞株为CD3+CD4-CD8+ 。另一个细胞株为CD3... 目的 建立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的方法。方法 以供体脾细胞作同种抗原 ,刺激受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有限稀释法进行T淋巴细胞克隆。结果 获得 3个T淋巴细胞株。经免疫组化分析 ,有 2个细胞株为CD3+CD4-CD8+ 。另一个细胞株为CD3+ CD4-CD8-。后者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纯度为 97%。抗原特异性检测表明 :用供体细胞刺激 ,克隆T细胞发生增殖作用 ;用无关个体细胞刺激 ,无增殖作用。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位 T淋巴细胞 克隆细胞
下载PDF
MHC-抗原肽-TCR亲和力与T_H1/T_H2细胞分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阎景波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0年第5期296-298,共3页
MHC 抗原肽 TCR亲和力是影响T辅助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抗原肽与MHC之间亲和力越高越有利于TH1细胞分化 ,亲和力越低越有利于TH2细胞的分化 ;抗原浓度的变化可以调变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加工后抗原决定簇的密度 ;抗原肽 MHC复合体与... MHC 抗原肽 TCR亲和力是影响T辅助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抗原肽与MHC之间亲和力越高越有利于TH1细胞分化 ,亲和力越低越有利于TH2细胞的分化 ;抗原浓度的变化可以调变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加工后抗原决定簇的密度 ;抗原肽 MHC复合体与TCR之间亲和力越高越有利于TH1细胞分化 ,反之亦然。MHC 抗原肽 TCR之间亲和力的不同会导致CD3ζ链胞内区磷酸化顺序的改变 ,可能会使亲和力不同的“量变”信号转变成细胞分化的“质变”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TCR 抗原 T辅助细胞分化
下载PDF
山茱萸总甙抑制免疫的体内效应及其对移植心脏存活的延长 被引量:47
10
作者 赵武述 李洁 +3 位作者 张玉琴 丛笑 赵世萍 薛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25-327,共3页
腹腔注射山茱萸总甙(COG)50mg/kg·d×5和100mg/kg·d×5,小鼠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分别由2.28±0.48U/ml下降为1.65±0.29U/ml和0.90±0.20U/ml。小鼠的MLR也因预先注射COG而显著下降。小鼠移... 腹腔注射山茱萸总甙(COG)50mg/kg·d×5和100mg/kg·d×5,小鼠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分别由2.28±0.48U/ml下降为1.65±0.29U/ml和0.90±0.20U/ml。小鼠的MLR也因预先注射COG而显著下降。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在COG治疗组由9.2±1.2天延长到17.4±6.7天,而且COG可在环孢霉素A(CsA)10mg/kg·d×4基础上,由15.0±1.6天延长到19.0±3.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总甙 免疫抑制 移植 移植心脏
原文传递
雾化吸入白细胞介素-12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和辅助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欣 林江涛 +6 位作者 周童亮 丛笑 王洪超 叶丽亚 李静 乔军 赵武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316,共4页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白细胞介素 (IL) 12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辅助T细胞 (Th)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 30只BALB/c小鼠分为 3组 ,每组 10只。哮喘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 (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制成哮喘模型 ;IL 12干预组小鼠...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白细胞介素 (IL) 12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辅助T细胞 (Th)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 30只BALB/c小鼠分为 3组 ,每组 10只。哮喘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 (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制成哮喘模型 ;IL 12干预组小鼠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同哮喘组 ,在第 2次致敏的同时雾化吸入IL 12 ;正常对照组小鼠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加雾化吸入。OVA激发结束后 2 4h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收集脾单个核细胞 (SMNCs) ,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ALF上清中γ干扰素 (IFN γ)和IL 4水平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SMNCsIFN γ和IL 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 ;IL 12干预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 ,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仍增高。 (2 )哮喘组小鼠BALF上清中IFN γ水平降低 ,IL 4水平增高 ;IL 12干预组小鼠BALF上清中IFN γ水平增高 ,IL 4水平降低 ,但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 ,IFN γ水平降低 ,IL 4水平增高。 (3)哮喘组小鼠SMNCsIFN γmRNA表达减弱 ,IL 4mRNA表达增强 ;IL 12干预组小鼠SMNCsIFN γmRNA表达增强 ,IL 4mRNA表达减弱 ,但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 ,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 白细胞介素12 哮喘 气道炎症 T淋巴细胞亚群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抗DNA单克隆抗体AI1的制备与鉴定
12
作者 刘永生 佟立 +3 位作者 陈捷平 刘国玲 范廉洁 邹铭西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36,共2页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广泛存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并可能在SLE小鼠模型及人类发病机理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BALB/c小鼠系制备了抗DNA单克隆抗体,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BALB/c小鼠系我院动物室提供,雄性,6...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广泛存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并可能在SLE小鼠模型及人类发病机理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BALB/c小鼠系制备了抗DNA单克隆抗体,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BALB/c小鼠系我院动物室提供,雄性,6~8周龄,18~22g;纯化dsDNA(小牛胸腺)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提供,检测包板用dsDNA(小牛胸腺)由华美生物技术工程公司提供,小牛血清白蛋白(BSA)、RPMI1640为Sigma产品;RNA、poly I、poly A、oligo T(12~18)为Promega产品;福氏佐剂、兔抗鼠IgG-HRP结合物、ssDNA由本室制备(ssDNA制备;将ds-DNA Img/ml放入100℃水沸30min后速冻保存);聚乙二醇(PEG)、MW1000,上海化学试剂厂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AI1 DNA 制备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