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心电标测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小钧 柯元南 +1 位作者 吴宁 关东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78-381,共4页
目的 探讨有更大体表取样范围的体表心电标测 (BSPM)中反映的QT间期离散度及分布。方法  (1)记录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间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5 9岁 )的 96导联体表心电标测图及 12导联心电图 ,分别测定QT间期及QT... 目的 探讨有更大体表取样范围的体表心电标测 (BSPM)中反映的QT间期离散度及分布。方法  (1)记录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间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5 9岁 )的 96导联体表心电标测图及 12导联心电图 ,分别测定QT间期及QT离散度 ,并与 5 8名正常对照 (平均年龄 5 0岁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正常人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SPM法测得的QT离散度、QT最大值均大于 12导心电图值 ,QT最小值小于 12导心电图 ;(2 )正常人BSPM法测得的QTd为 (5 0 .6± 17.1)ms。最大值多位于左侧胸及偏后部、胸骨上部和右锁骨区 ,最小值位于胸部偏右下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SPM法测得的QTd为 (83.3± 2 8.7)ms ,较正常对照组高。QT间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QT间期最大值移至覆盖于心肌梗死部位的体表区域 ;(3)BSPM法测得QTd的变异系数低于 12导心电图。BSPM法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人QTd的灵敏度高于 12导心电图 (分别为 81% ,5 8% ) ;特异性分别为 91%和 90 %。结论  12导心电图及BSPM方法均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增加 ,BSPM方法较 12导心电图能更有效地发现体表QT间期最大、最小值及心室复极的离散 ,尤其可展示QT间期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QT离散度 体表心电标测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梅 庄逢源 田天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根据以往的测量方法,血栓弹力图仅可提供三个唯象指标,r值(凝血反应时间),k值(纤维蛋白形成时间)。amax(血栓最大弹力度)。而缺乏其完整图形的理论分析模型。为此,本文测试描记了21例(16例正常人,5例患者)血样的血栓弹力变化曲线,并据... 根据以往的测量方法,血栓弹力图仅可提供三个唯象指标,r值(凝血反应时间),k值(纤维蛋白形成时间)。amax(血栓最大弹力度)。而缺乏其完整图形的理论分析模型。为此,本文测试描记了21例(16例正常人,5例患者)血样的血栓弹力变化曲线,并据其图形和理论推导,提出了凝血至部分纤溶全过程的弹力曲线数学方程,运用非线性拟合分析,证实了该方程式相当精确地表达了血栓弹力图的完整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弹力图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