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园园 郝莹 +5 位作者 顾卫红 张瑾 王国相 王康 金淼 段晓慧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25-532,共8页
研究背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致病基因ATXN2编码区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展突变引起,目前较公认的正常重复范围为13~31次,异常重复范围〉34次。主要表现包括小脑共... 研究背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致病基因ATXN2编码区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展突变引起,目前较公认的正常重复范围为13~31次,异常重复范围〉34次。主要表现包括小脑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慢眼动、腱反射减弱,可伴有动作性震颤、智力减退和周围性感觉神经病等;头部MRI显示脑干、小脑明显萎缩(典型的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改变)。本研究针对5例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的SCA2家系先证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对708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SCA2家系的先证者和119例临床拟诊SCA的散发患者进行常规基因学检测,分析SCAl~3、6、7、17型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致病基因CAG序列重复动态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重复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对于出现2个电泳条带的样品通过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重复序列计数。结合基因学检测结果,对患者临床表型和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其中45例患者携带SCA2基因CAG重复扩展突变,临床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慢眼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可伴有动作性震颤,MRI均显示脑干、小脑明显萎缩。其中5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表型均与其基因型相符。结论基因学检测可为SCA2的明确诊断提供依据,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携带中间重复等位基因个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家系上下代动态突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三核苷酸重复 核苷酸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片段分析和克隆测序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动态突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园园 郝莹 +4 位作者 张瑾 张鑫 谢坤铭 丁铭 顾卫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片段分析和克隆测序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动态突变检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片段分析和克隆测序对14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包括3例SCA2型、2例SCA7型、7例SCA8型和2例SCA17型)致... 目的探讨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片段分析和克隆测序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动态突变检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片段分析和克隆测序对14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包括3例SCA2型、2例SCA7型、7例SCA8型和2例SCA17型)致病基因三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3例SCA2基因样本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片段分析显示,扩展片段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分别为31、30和32次,每例样本取3个菌落进行克隆测序,CAG重复序列分别为37/40/40、37/38/39和38/39/40次;2例SCA7基因样本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片段分析显示,扩展片段CAG重复序列分别为57和34次,1例取3个菌落进行克隆测序,CAG重复序列为69、74和75次,1例为45次;7例SCA8基因样本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片段分析显示,扩展片段胞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CTA)/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CTG)重复序列分别为99、111、104、92、89、104和75次,克隆测序分别为97、116、104、90、90、102和76次;2例SCA17基因样本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片段分析显示,短片段/扩展片段CAG重复序列为37/50和36/45次,扩展片段分别取3和2个菌落进行克隆测序,CAG重复序列为51/50/52和45/44次。结论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片段分析在判读重复序列时存在一定偏倚,但可以预估,可重复性佳,不影响基因检测结果的判定;而克隆测序具有明显不稳定性,尤其是SCA2和SCA7基因,可能与其重复序列组成较为单纯有关。克隆测序不适宜作为检测基因动态突变的方法,更不适宜作为判定动态突变序列组成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重复序列 核酸 核苷酸类 基因 突变 电泳 琼脂凝胶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麟伟 顾卫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50-454,共5页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型(SCA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蛋白磷酸化修饰、分子伴侣、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特异性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与其发病有关。本文拟对SCA1临床和病理学特...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型(SCA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蛋白磷酸化修饰、分子伴侣、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特异性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与其发病有关。本文拟对SCA1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动物模型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综述
下载PDF
少年型亨廷顿病临床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郝莹 陈园园 +6 位作者 顾卫红 王国相 马惠姿 李丽林 王康 金淼 段晓慧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研究背景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舞蹈样动作、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及精神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尾状核和大脑皮质萎缩。其致病基因IT15定位于4p16.3,由6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亨廷顿蛋白,在其... 研究背景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舞蹈样动作、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及精神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尾状核和大脑皮质萎缩。其致病基因IT15定位于4p16.3,由6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亨廷顿蛋白,在其第1个外显子内存在一段多态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正常范围为6~35次、异常36~250次。亨廷顿病多于成年期发病,具有外显不完全和延迟外显现象,而青少年型亨廷顿病临床较为少见。本研究针对一例少年期发病的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型及其家系IT15基因CAG重复动态突变特征进行细致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对115例临床拟诊为亨廷顿病家系的先证者进行IT15基因CAG重复次数分析,经pMD18T载体克隆测序验证部分阳性或携带中间重复等位基因的样本。结果经基因分析共发现109例患者携带异常扩展的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一例为少年期发病患者,临床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减退为首发症状,其父母临床表型正常。基因片段分析显示,患者IT15基因CAG重复次数为15/68次;其父母分别为17/37次和15/17次。结论 (1)少年期发病的亨廷顿病与成年型临床表型不同,后者临床表现以舞蹈样运动、智能减退和精神异常为主,而少年型患者大多以认知功能障碍发病。(2)IT15基因扩展CAG重复序列在代间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动态突变,引起发病年龄逐代提前,症状加重,即遗传早现。该家系患者之父携带中间等位基因37次重复,遗传给患者成为68次重复,在代间传递过程中发生了大幅度扩展,使CA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增加了31次,提示重复序列在父系遗传更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现象 遗传 杭廷顿病 核苷酸类 重复序列 核酸 青少年
下载PDF
Atrophin-1全长基因稳定转染和瞬时转染真核细胞系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鑫 顾卫红 王国相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建立正常(CAG重复次数为19次)和异常(CAG重复次数为82和66次)atrophin-1[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致病基因]全长基因真核表达体系,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比较稳定转染和瞬时转染两种细胞表达体系,... 目的建立正常(CAG重复次数为19次)和异常(CAG重复次数为82和66次)atrophin-1[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致病基因]全长基因真核表达体系,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比较稳定转染和瞬时转染两种细胞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良好的细胞模型。方法基于已构建的GFP-atrophin-1-Q19/Flp-In TREx293和GFP-atrophin-1-082/Flp-In TREx293两种稳定转染细胞株,利用四环素调控系统Tet-on诱导表达。正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正常与异常atrophin-1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GFP-atrophin-1-Q19和GFP-atrophin-1-Q66瞬时转染293T和SH-SY5Y细胞,HE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细胞形态结构、蛋白质表达定位和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检测atrophin-1融合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稳定转染体系中,绿色荧光信号大多位于细胞核内,异常蛋白质呈不均匀分布且有少数聚集现象;电子显微镜观察异常细胞胞核结构欠完整,核膜皱缩,核内结构紊乱。在瞬时转染293T细胞体系中,HE染色可见异常细胞核内形成粉紫色嗜酸性小体;大量atrophin-1融合蛋白在核内呈点状聚集现象;电子显微镜观察异常细胞核膜皱缩严重,核内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且核仁消失;western blotting检测均表达atrophin-1融合蛋白。在转染的SH-SY5Y细胞体系中,蛋白质表达定位及western blotttng检测结果与转染293T细胞基本一致。结论包含异常扩增多聚谷氨酰胺链的atrophin-1融合蛋白在真核表达体系中可产生明显的核内聚集现象,并引起细胞形态改变,此为研究DRPLA核内包涵体的形成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进一步的干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基因 转染 细胞 培养的 显微镜检查 荧光
下载PDF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一例:临床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郝莹 顾卫红 +4 位作者 王国相 王康 金淼 段晓慧 杨斯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报告1例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388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234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1 54例散发病例)进行初步筛查,对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出现2条电泳条带... 目的报告1例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388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234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1 54例散发病例)进行初步筛查,对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出现2条电泳条带的样品应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基因片段分析方法进行脊髓小脑共济失调致病基因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突变检测并精确计数,最后经pUC18-T载体克隆测序验证重复次数达异常范围的样本。结果仅发现1例表现为轻度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和可疑癫癎发作的女性患者具有DRPLA基因CAG重复扩展突变。基因片段分析2个等位基因的CAG重复次数分别为14和54次,克隆测序重复次数为15和58次。其家系另2例成员均有癫癎发作史,但无明显共济失调表现。19例无异常扩展样本基因片段分析显示CAG重复次数为7~20次,其中9次重复最为常见。结论 DRPLA可能存在临床变异。388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中仅发现1例DRPLA,说明该病在中国共济失调患者中相对罕见。在重复突变检测过程中,由于高度重复序列可产生局部二级结构,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DNA聚合酶的滑动,从而导致扩增产物的不忠实,这一问题在基因片段分析和克隆测序中均存在,且后者在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克隆过程的不稳定,因此基于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需要相互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三核苷酸重复 突变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下载PDF
青少年型亨廷顿病10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郝莹 陈园园 +2 位作者 张瑾 马惠姿 顾卫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97-602,共6页
目的总结青少年型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型及IT15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突变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对159个亨廷顿病家系272名成员进行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检测,并对其中10例青少年期... 目的总结青少年型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型及IT15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突变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对159个亨廷顿病家系272名成员进行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检测,并对其中10例青少年期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基因检测共发现211例携带异常扩展的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10例为青少年型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以不自主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发病年龄平均(12.50±4.55)岁,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平均(63.70±14.83)个,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865,P=0.001)。结论青少年型亨廷顿病与成年型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前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无明确家族史、临床表现疑似亨廷顿病的患者,基因检测是明确诊断的依据;亨廷顿病发病年龄与IT15基因CAG重复次数呈负相关,但不能完全解释发病年龄的变异性,尤以青少年型亨廷顿病患者显著,可能存在其他遗传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廷顿病 青少年 表型 基因 突变 系谱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2
8
作者 顾卫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散发性、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及锥体束受损为主的组合症状与体征。过去10年的研究进展提示多系统萎缩与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均归于α共核蛋...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散发性、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及锥体束受损为主的组合症状与体征。过去10年的研究进展提示多系统萎缩与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均归于α共核蛋白病。尽管对其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仍需基于临床经验,但一些研究进展有助于早期诊断,尤以神经影像学进展显著,并据此修订了多系统萎缩的诊断标准。统一多系统萎缩评价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验证,可对多系统萎缩患者进行半定量性临床评价。本文针对目前临床治疗常规,以及一些神经保护治疗和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综述
下载PDF
1例典型多系统萎缩病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麟伟 顾卫红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51-252,257,共2页
患者女性,62岁。排尿障碍5年余,言语不清3年余,行走不稳1年余,2007年12月5日来我科就诊。5年前患者出现尿急、尿频,逐渐出现尿失禁;3年前出现言语不清;1年多来右手持筷不稳,走路不稳,饮水呛咳,逐渐进行性加重;右下肢发僵、无力,时有头晕... 患者女性,62岁。排尿障碍5年余,言语不清3年余,行走不稳1年余,2007年12月5日来我科就诊。5年前患者出现尿急、尿频,逐渐出现尿失禁;3年前出现言语不清;1年多来右手持筷不稳,走路不稳,饮水呛咳,逐渐进行性加重;右下肢发僵、无力,时有头晕,易向后倒。2年来夜间梦呓、尖叫,下肢抽动动作。患者自20岁开始出现便秘,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家族史。首诊后1年之内多次复诊,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体位变化时加剧,其余症状进展缓慢,病情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症状 影像学特征 多系统萎缩 病例 言语不清 进行性加重 排尿障碍 行走不稳
下载PDF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卫红 小徐 《中老年保健》 2010年第4期14-15,共2页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也没有根治的办法,很多老年患者因患病的痛苦和过分的担心而伴发抑郁症状。其实,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治疗是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和减轻症状的。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综合征 抑郁症状 老年患者 病情发展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头部震颤伴小脑萎缩一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11
作者 谢坤铭 顾卫红 +3 位作者 郝莹 陈园园 张瑾 张鑫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13-518,共6页
目的通过对1例头部震颤伴小脑萎缩患者临床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诊断疾病并探讨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方法。方法与结果采集1例30岁男性患者临床表型,进行二代基因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中文人类表型标准用语、基因检... 目的通过对1例头部震颤伴小脑萎缩患者临床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诊断疾病并探讨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方法。方法与结果采集1例30岁男性患者临床表型,进行二代基因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中文人类表型标准用语、基因检索工具Phenomizer、Ensembl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相关信息,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解读。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9型(SCA19型)致病基因KCND3基因杂合突变c.1057A>G(p.Ser353Gly),其父母均未携带该突变基因;患者还存在帕金森病20型致病基因SYNJ1基因杂合突变c.4436C>T(p.Thr1479Ile),其母携带该突变基因。表型相似度分析显示,患者表型与SCA19型一致,KCND3基因变异位点c.1057A>G在不同物种同源基因中具有高度保守性。结论通过对患者临床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分析,KCND3基因杂合突变c.1057A>G(p.Ser353Gly)为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表型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患者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鑫 顾卫红 +2 位作者 王国相 陈园园 张瑾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患者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为病因学研究和治疗探索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建立维生素E和辅酶Q10标准曲线,对123例临床拟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患者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为病因学研究和治疗探索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建立维生素E和辅酶Q10标准曲线,对123例临床拟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的先证者和146名健康成人进行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的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146名健康成人的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分别为(8.77±2.28) μg/ml和(1.31±0.38)μg/ml,123例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患者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分别为(5.61±2.04) μg/ml和(0.79±0.26) μ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7、13.15;均P<0.01).其中,血浆维生素E水平重度降低的患者,可能提示存在共济失调伴选择性维生素E缺乏症的致病基因突变.临床表型分析显示:多数患者(111/123)在25岁之前发病,以行走不稳为首发症状,出现构音障碍及眼震,并存在伴发症状,头颅核磁共振显示小脑萎缩.结论 采用HPLC方法测定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患者的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对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可开展进一步针对性的基因学分析,有助于探索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辅酶类 基因 隐性 共济失调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原文传递
近亲婚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致病基因纯合性定位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莹 顾卫红 +1 位作者 陈园园 张瑾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0-405,共6页
目的 针对1个一级表兄妹婚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汉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分析.方法 将该家系的6个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个患病同胞、1个健康同胞以及他们的父母(表兄妹关系).排除家系患者FXN基因内含子区GAA三核... 目的 针对1个一级表兄妹婚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汉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分析.方法 将该家系的6个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个患病同胞、1个健康同胞以及他们的父母(表兄妹关系).排除家系患者FXN基因内含子区GAA三核苷酸纯合突变;采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扫描结合纯合性定位方法定位候选基因;在候选区域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通过纯合性定位初步锁定几个可能的致病基因候选区域:2p25.3、9q22.2-34.3、13q12.3-14.3和17p13,其中9q22.2-34.3区间包含共济失调伴眼动失用症2型致病基因SETX.突变分析显示该家系成员携带SETX基因3种错义突变和1种缺失突变,分别为c.3576T>G(p.D1192E)、c.3754G> A(p.G1252R)、c.4156A> G(p.I1386V)和c.5084_5087delAGTC(p.Q1695_S1696del).3个患者携带上述4个位点纯合异常等位基因;其父母携带4个位点的杂合等位基因,正常同胞携带4个位点纯合正常等位基因.结论 我们首次在中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患者中发现SETX基因突变,患者为4种突变构成的单倍型,其中缺失突变c.5084_5087delAGTC(p.Q1695_S1696del)为新发现突变.本家系患者临床表型较轻,病程进展缓慢,无明显眼动失用,提示AOA2存在一定的临床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 近亲婚配 纯合性定位 眼动失用
原文传递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鑫 顾卫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9-342,共4页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RPLA)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s)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智力衰退、语言障碍、癫痫和不自主运动(包括舞蹈样动作、震颤和肌阵挛等)。该病的...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RPLA)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s)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智力衰退、语言障碍、癫痫和不自主运动(包括舞蹈样动作、震颤和肌阵挛等)。该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2p1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致病基因定位 舞蹈样动作 不自主运动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7型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瑾 顾卫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7,共4页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类Huntington舞蹈病4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精神症状等,其致病基因已被定位和克隆。该基因编码TATA结合蛋白,编码区内的CAG...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类Huntington舞蹈病4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精神症状等,其致病基因已被定位和克隆。该基因编码TATA结合蛋白,编码区内的CAG重复序列扩展突变可引起蛋白多聚谷氨酰胺链延伸从而致病。现就近年来SCA17在临床、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 突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原文传递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鑫 郝莹 +6 位作者 顾卫红 陈园园 张瑾 王国相 王康 金淼 段晓慧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atrophy,DRPI。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应用基于荧光标记的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对708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ata... 目的探讨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atrophy,DRPI。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应用基于荧光标记的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对708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ataxias,SCA)家系的先证者和119例临床拟诊为SCA的散发患者进行DRPLA基因CAG重复次数分析。结果共检出3例患者存在DRPLA基因CAG重复扩展突变。片段分析显示其CAG重复次数分别为16/58、16/68和14/54次,长片段重复次数达到异常范围。3个家系的先证者均为成年起病,以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患者可伴发抽搐、颈部扭转等表现。结论在827例共济失调病例中仅发现3例DRPLA,说明该病在中国人群中较为罕见。DRPLA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存在变异。对DRPI。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突变特点的细致分析有助于同其他SCA类型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 CAG重复突变 片段分析 临床变异
原文传递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瑾 郝莹 +5 位作者 顾卫红 陈园园 王国相 王康 金淼 段晓慧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17,SCA17)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对708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的先证者和另外119例临床拟诊SCA的散发患者进行常规基因检测,按照患病率不同依次筛选:SCA3...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17,SCA17)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对708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的先证者和另外119例临床拟诊SCA的散发患者进行常规基因检测,按照患病率不同依次筛选:SCA3、SCA1、SCA2、SCA6、SCA7、SCA8、SCA12、SCA17、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致病基因三核苷酸重复动态突变分析。其中SCA17致病基因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ATA结合蛋白(TBP)基因CAG重复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对出现2个电泳条带的样品应用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TBP基因CAG重复次数检测,并对其临床表型、神经影像学特征以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进行细致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检测及分析,发现5例患者具有TBP基因CAG重复扩展突变。片段分析显示CAG重复次数分别为37/50、36/45、38/52、38/53、36/54次,长片段重复次数已达到异常范围。5例患者的临床表型各异,以共济失调、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结论在827例共济失调病例中仅发现5例SCA17,说明该病在中国人群中较为罕见;通过对5例患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初步认为国人SCA17存在临床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TATA盒结合蛋白质 三核苷酸重复 突变
原文传递
共济失调伴选择性维生素E缺乏症患者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莹 顾卫红 +2 位作者 王国相 陈园园 张瑾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伴选择性维生素E缺乏症(ataxia with isolated vitamin E deficiency,AVE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TTPA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160例已排除Friedreich共济失调致病基因Fra...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伴选择性维生素E缺乏症(ataxia with isolated vitamin E deficiency,AVE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TTPA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160例已排除Friedreich共济失调致病基因Frataxin内含子区(GAA)n三核苷酸纯合突变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先证者进行TTPA基因突变筛查;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外周血维生素E水平;详细分析阳性病例的临床表型.结果 通过上述检测,发现2例患者(12.5‰)携带TTPA基因突变,分别是位于第3号外显子的纯合无义突变c.400C〉T(p.R134X)和位于第1号外显子的纯合插入突变c.83_84insGCGGCGCC.这2例患者外周血维生素E浓度分别为1.95、0.19mg/L[正常值(10.8±3.3)mg/L].除具有典型的共济失调表现外,2例患者还伴有脊柱侧弯.结论 我们在中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患者中发现2例患者携带TTPA基因纯合突变,插入突变c.83_84insGCGGCGCC为新突变.2例患者均伴有明显的血浆维生素E降低,且均表现为明显的脊柱侧弯,后者提示AVED存在一定的临床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 维生素E缺乏 突变 脊柱侧凸
原文传递
近亲婚配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家系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莹 陈园园 +2 位作者 顾卫红 王国相 王康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9-333,共5页
目的对1个一级表兄妹婚配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家系致病基因突变进行研究,分析CAG重复扩展的传递规律及其临床表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对该家系成员的SCA3致病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序... 目的对1个一级表兄妹婚配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家系致病基因突变进行研究,分析CAG重复扩展的传递规律及其临床表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对该家系成员的SCA3致病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检测和精确计数,同时分析该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先证者的CAG重复次数为56和72次,2个等位基因的重复次数均在异常范围。先证者父母为表兄妹,其父的致病基因来自于祖父,CAG重复次数为28和66次,具有疾病表型;其母致病基因来自于外祖母,CAG重复次数为33和56次,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先证者之子的CAG重复次数为27和85次,临床症状严重,表现为共济失调伴明显的肌张力障碍。结论该一级表兄妹婚配的SCA3家系,CAG重复序列的扩展在父系遗传较母系遗传更为显著。携带56次重复的个体在71岁仍未出现疾病表型,提示56次重复的致病性需要进一步研究。该家系内部临床表型存在明显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近亲 配偶 系谱 三核苷酸重复 突变
原文传递
多系统萎缩患者FMR1基因前突变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麟伟 顾卫红 +5 位作者 王国相 陈园园 郝莹 张瑾 王康 金淼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7期3744-3747,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多系统萎缩患者是否存在FMR1基因前突变。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方法对中13友好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收集的部分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共157例,男8...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多系统萎缩患者是否存在FMR1基因前突变。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方法对中13友好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收集的部分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共157例,男83例,女74例,其中MSA—C型51例,MSA—P型12例,MSA-P+C型94例)进行FMR1基因CGG重复次数的检测。结果在157例MSA患者中未发现携带FMR1前突变,所有患者FMR1基因CGG重复次数介于11—49次,最常见的等位基因重复次数为22次,一例MSA—C患者携带的两个等位基因CGG重复次数分别为35/49次,该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小脑中脚征。结论中国大陆多系统萎缩患者中FMR1基因前突变携带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 前突变 脆性X震颤共济失调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