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形态和ATP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亓鹏 苗宁 +4 位作者 彭佑华 庞宝森 冯凯 刘利峰 李延延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ATP酶活性与红细胞形态改变及对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影响。方法用电镜扫描方法观察33例高血压及20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并用激光衍射方法及沈茂星法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膜AT... 目的探讨红细胞ATP酶活性与红细胞形态改变及对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影响。方法用电镜扫描方法观察33例高血压及20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并用激光衍射方法及沈茂星法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结果(1)高血压腔梗组口形、嵴形、类球形等异常形态红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4.84±1.67/2.04±1.12/1.40±0.33,P<0.01)。(2)高血压腔梗组异常红细胞检出率>4%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80%/9.1%,P<0.001)。(3)高血压腔梗组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DImax)及综合变形指数(IDI)均低于正常组(P<0.05)。(4)高血压腔梗组及高血压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Ca2+-Mg2+-ATP酶活性(μmol·gHb-1·2h-1),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的同时红细胞几何形态出现异常,并伴有红细胞变形性减低,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血压的防治除降压,抗血小板等治疗外,还应给予改善ATP酶活性,促使红细胞形态正常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腔隙性脑梗塞 ATP酶 红细胞形态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和异常形态红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亓鹏 敬华 李延延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3期7404-740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载脂蛋白及异常形态红细胞变化,为冠心病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5例。心...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载脂蛋白及异常形态红细胞变化,为冠心病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5例。心绞痛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诊断符合胸痛特点、心电图动态改变及酶学改变。陈旧心肌梗死组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1年以上,心电图有梗死Q波。3组患者均除外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内分泌疾病。另选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并自愿参加研究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采用标准实验室方法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结果: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Fg分别为(3.22±0.62),(4.16±0.64),(3.73±0.66)g/L,均高于对照组犤(2.76±0.51)g/L犦,并有递增趋势(t=3.71,P<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载脂蛋白A分别为(1.06±0.28),(1.01±0.24)g/L,(1.03±0.25)g/L,低于对照组犤(1.23±0.26)g/L犦(t=2.90,P<0.01);载脂蛋白B高于对照组(t=3.33,P<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平均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脂类/血液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