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湖和太湖微囊藻毒素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毛敬英 陈志明 +8 位作者 莫招育 夏桂平 任立军 曹金玲 黄雅婷 覃伟燕 高如泰 何连声 席北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6,30,共7页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巢湖和太湖水体中5种微囊藻毒素(MCs)——MC-RR、MC-YR、MC-LR、MC-LA、MC-LY的含量。结果表明,巢湖水体中的MCs以MC-RR、MC-LA、MC-LY为主,太湖水体主要以MC-RR、MC-LR、MC-LA为主,其中太湖MC-LR的最高...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巢湖和太湖水体中5种微囊藻毒素(MCs)——MC-RR、MC-YR、MC-LR、MC-LA、MC-LY的含量。结果表明,巢湖水体中的MCs以MC-RR、MC-LA、MC-LY为主,太湖水体主要以MC-RR、MC-LR、MC-LA为主,其中太湖MC-LR的最高质量浓度为2.558μg/L,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限定值(1μg/L)。分析巢湖和太湖水体中MCs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同种MCs与两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逐步回归拟合结果表明,氨氮和DO分别能与巢湖MC-LR、MC-LY进行拟合;Chl-a、TOC能与太湖MC-LR回归拟合,TOC能与太湖MC-YR进行拟合。由于多数MCs不能通过水质指标的拟合结果来预测,因此在未来研究中需结合环境因子和MCs的遗传机制来共同分析MCs在水中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微囊藻毒素 主成分 相关性 回归分析 差异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中5种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4
2
作者 毛敬英 杨敏 +4 位作者 狄一安 曹金玲 任立军 许其功 席北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882-3888,共7页
使用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定量测定天然水体中5种微囊藻毒素(MC-RR、YR、LR、LA、LY)的分析方法。比较甲醇/三氟乙酸(TFA)水溶液与甲醇/磷酸两种流动相体系,待测物质的响应程度,结果发现,TFA作为缓冲溶液时,基线较磷酸稳定... 使用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定量测定天然水体中5种微囊藻毒素(MC-RR、YR、LR、LA、LY)的分析方法。比较甲醇/三氟乙酸(TFA)水溶液与甲醇/磷酸两种流动相体系,待测物质的响应程度,结果发现,TFA作为缓冲溶液时,基线较磷酸稳定,因此,选择甲醇/TFA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比较不同TFA体积比例,待测物质的分离程度,结果显示,甲醇/0.02%的TFA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时,5种MCs含量的分离度较好。比较等度和梯度洗脱条件,发现,梯度洗脱条件5种MCs的分离度较等度洗脱条件好。该方法 MC-RR、YR、LR、LA、LY的最低检出限(LOD)分别为0.015、0.035、0.018、0.032和0.026μg/L,最低定量限(LOQ)分别是0.049、0.117、0.062、0.106和0.086μg/L。在0.10~1.50μg/m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9,实际水样回收率为73.9%~1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RR YR LR LA LY 高效液相色谱 天然水体
原文传递
Fe-Ni、Fe-Zr水合氧化物的掺杂特征及其对PO43-和AsO43-的吸附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向超 张弓 +2 位作者 于洁 王洪杰 付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9,共12页
水中含氧阴离子的高效去除是水质净化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以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3d过渡金属Fe、Ni和前4d过渡金属Zr的金属盐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过渡金属的水合氧化物及Fe-Ni和Fe-Zr复合水合氧化物,并以磷酸... 水中含氧阴离子的高效去除是水质净化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以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3d过渡金属Fe、Ni和前4d过渡金属Zr的金属盐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过渡金属的水合氧化物及Fe-Ni和Fe-Zr复合水合氧化物,并以磷酸根和砷酸根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了这些过渡金属的水合氧化物及Fe-Ni和Fe-Zr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e-Ni复合材料吸附性能优于单一材料,Fe-Zr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归因于Zr的本征吸附活性;少量Ni或Zr的掺杂可显著调控过渡金属d电子态,Fe和Ni在晶体晶格中相互掺杂形成Fe-Ni复合氧化物,而Fe-Zr复合材料中FeOH和ZrOH以混合的晶粒形式存在。综合上述结果,Fe-Ni和Fe-Zr水合氧化物不同的掺杂特征是造成复合吸附材料对含氧阴离子吸附效能差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水合氧化物 掺杂特征 含氧阴离子 吸附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