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峡两岸打击电信诈骗司法协助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江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0-164,共5页
海峡两岸合作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始于2010年,刚开始收效明显,然而近两年来出现了反弹现象。面对海外电信诈骗日益猖獗、大陆受害人较多、被骗金额巨大等现实问题,从两岸电信诈骗的发展脉络及相关数据分析入手,合理研析了两岸在处理电信诈... 海峡两岸合作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始于2010年,刚开始收效明显,然而近两年来出现了反弹现象。面对海外电信诈骗日益猖獗、大陆受害人较多、被骗金额巨大等现实问题,从两岸电信诈骗的发展脉络及相关数据分析入手,合理研析了两岸在处理电信诈骗犯罪方面的刑罚措施与既有的司法协助机制。针对两岸在打击电信方面存在的管辖权认定、刑责轻重、案件事实查证等方面的困境问题,本文试图从尊重大陆地区的管辖权、实现证据收集和犯罪情资的沟通、加强罪赃的追缴与积极保障受害人的财产权益、落实大数据技术与体系的互动交流等方面提出司法协助层面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电信诈骗 司法协助
下载PDF
药物法庭在台湾实施之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士隆 李宗宪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90-296,共7页
近年来台湾毒品犯人数不断攀升,且累再犯比例已趋近8成,显示以刑罚处遇毒品施用者并无法达到戒瘾成效。对于药瘾者的戒治处遇,临床工作人员较支持「公共卫生」的观点,认为有效戒治才能真正减少毒品使用与累犯的出现。而持「公共安全」... 近年来台湾毒品犯人数不断攀升,且累再犯比例已趋近8成,显示以刑罚处遇毒品施用者并无法达到戒瘾成效。对于药瘾者的戒治处遇,临床工作人员较支持「公共卫生」的观点,认为有效戒治才能真正减少毒品使用与累犯的出现。而持「公共安全」观点者则认为药物滥用者是一种犯罪行为,需长期严密监控才能避免故态复萌。从相关的文献可以发现,纯粹的「公共卫生」或「公共安全」观点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以统整的方式结合小区处遇的治疗与持续的司法监督(药物法庭),才能有效达到药瘾戒治成效。药物法庭目前被认为是处理药物滥用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所采取的方式包括:密集性的小区监控、持续参与法院听证会、长期治疗、合并治疗病发的心理疾病、治疗方式有实证基础。对犯罪人而言,药物法庭整合了公共健康与公共安全的观点,在药物滥用治疗体系中担任重要角色,而非是司法处罚的一环。本研究先分析国际间药物法庭方案措施,以及台湾药瘾戒治体系之成效与困境。继而透过质性访谈与座谈方式,邀请台湾药瘾戒治体系机关方案主要执行者参与座谈,并依据台湾刑事政策与法令规范之设计,评估药物法庭之司法矫正系统与药瘾治疗系统统整模式在台湾实施之可行性。目前台湾毒品危害防治条例已具备转向制度,但药物法庭的概念并不仅止于转向而已,药物法庭强调的是司法系统和戒瘾体系之间的协调,不同于传统刑事司法的转向处遇将监督权委外,在药物法庭计划里,法官需协调观护人、个案管理人和处遇供应者以掌管处遇的过程,并确保可以提供充足的治疗方案,且当有违法的事件发生时,能提供立即予以制裁。药物法庭之设立目的乃藉由法庭来管理药瘾者之戒治,结合社会、小区与医疗资源,促使药瘾者能够回归社会正常生活,而非仅将药瘾者由司法处遇体系转介至药瘾戒治体系,药瘾者之戒治仍为药物法庭之核心目标。因此药物法庭的设置概念与台湾现有的少年法院理念与设置概念更为相近,若能以少年法庭之概念设立药物法庭,当能更有效处理毒瘾问题,提供有效的司法监督与医疗戒瘾、小区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法庭 转向制度 毒品滥用
下载PDF
台湾地区本土化修复式正义于“小区”运作疑义反思之刍论
3
作者 刘育伟 《海峡法学》 2022年第4期9-19,共11页
修复式正义(Restorative Justice,RJ)是一种回复损害的“关系正义”(Relational Justice),主要作用是用以解决犯罪对被害者所造之损害,而非惩罚或矫正加害者,对因犯罪行为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当事人,即加害人、被害人、渠等家属、甚至小区... 修复式正义(Restorative Justice,RJ)是一种回复损害的“关系正义”(Relational Justice),主要作用是用以解决犯罪对被害者所造之损害,而非惩罚或矫正加害者,对因犯罪行为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当事人,即加害人、被害人、渠等家属、甚至小区的成员或代表,提供各式各样对话与解决问题之机会,让加害人认知其犯行的影响,而对自身行为直接负责,并修复被害人之情感创伤及填补实质损害。相对于以刑罚为中心的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修复式司法关注的重点不在惩罚或报复,而是国家如何在犯罪发生之后,疗愈创伤、恢复平衡、复原破裂的关系,并赋予“司法”一种新的意涵,即在寻求真相、道歉、抚慰、负责与复原中伸张正义。“修复式正义”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发展已经超过40多年,全世界第一个将修复式正义法制化的国家是新西兰;中国台湾近年来,诸如刑事诉讼法、少年事件处理法,及犯罪被害人保护法草案等,均将此制度明文纳列于法律解决纠纷的方法之一。因此,为充分了解这些实务操作疑义是否与社会大众认知事项相契合或矛盾,及该制度在现今社会氛围下所显现之价值,本研究以一般社会大众实施问卷调查,分别在人口特征、观感测量及小区参与程度上,发现对于该模式之社会认知及其信任感,同时可预测性的发现“社工”可能是将来中国台湾修复式正义推展上,尤其在小区代表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具体提供有温度的社会关怀,并建议宜提升修复促进者的任用资格或来源之多元、开放、普遍性之透明度并予以法制化,以赓续推动符合本土化修复式正义的未来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式正义 修复式司法 关系正义 小区 修复促进者
下载PDF
俱乐部药物滥用与预防方案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士隆 顾以谦 +2 位作者 刘子瑄 林俊杰 郑凯宝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09-114,共6页
近年台湾地区年轻族群吸食毒品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又以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中枢神经抑制剂如(GHB)及氯胺酮(凯他命,ketamine)等为年轻族群所使用非法药物的主流。研究与司法实务显示娱乐场所如俱乐部(夜店)等与非法药物使用拥... 近年台湾地区年轻族群吸食毒品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又以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中枢神经抑制剂如(GHB)及氯胺酮(凯他命,ketamine)等为年轻族群所使用非法药物的主流。研究与司法实务显示娱乐场所如俱乐部(夜店)等与非法药物使用拥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本文透过研究文献搜集,于2014年5至7月及2015年7至9月期间对台湾地区台中市、高雄市俱乐部(夜店)业者10名,及对台北市俱乐部(夜店)业者5名进行焦点座谈,探讨实际非法使用药物之现况与情境,并尝试参考国际间在预防方案上效能较佳之瑞典、英国及新加坡等国之作法,聚焦于强化夜店员工训练等情境犯罪预防策略之探讨,以降低年轻族群于夜店药物滥用引发之性侵、酒驾与吸食/贩卖毒品等严重社会问题。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前往夜店消费之客人多为年轻族群,甚至包括医护人员等,吸食之毒品多以氯胺酮为主。在酗酒情形上倘驾驶均到达刑法移送之标准。俱乐部虽有代驾之服务,但无法强迫客人接受。在药物滥用方面,研究发现目前台湾地区警方与卫生部门前往夜店多为联合稽查,并无较具体之反毒预防措施。针对改进措施,夜店业者均同意仿效瑞典与新加坡之反毒俱乐部作法,增设夜店员工之反毒训练课程,并同意让员工参加检验毒品相关检测等。本文建议应参考先进诸国做法,对夜店等娱乐场所,订定防治药物滥用标准作业管理规则,以减少药物滥用相关问题之发生。并应针对夜店业者以及年轻族群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了解夜店用药之形态、药物接触管道与用药族群特色,方能拟定符合夜店现况之防治药物滥用标准作业管理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店 俱乐部药 物质滥用 台湾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