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灾害对甜菜种植的影响探析
1
作者 王梓木 王佳琦 罗钧栌 《种子科技》 2024年第4期119-121,145,共4页
通过分析不同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霜冻等)对甜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深入研究了气象灾害引发的问题以及防范策略。研究发现,气象灾害对甜菜种植造成了显著影响,可能导致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甜菜生产稳... 通过分析不同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霜冻等)对甜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深入研究了气象灾害引发的问题以及防范策略。研究发现,气象灾害对甜菜种植造成了显著影响,可能导致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甜菜生产稳定,需要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包括合理规划种植时期、改进灌溉技术、加强气象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甜菜种植 应对措施
下载PDF
伊犁河谷夏季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与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云惠 于碧馨 +1 位作者 王智楷 贾丽红 《暴雨灾害》 2018年第5期435-444,共10页
新疆伊犁河谷2016年6月16—17日和7月31日—8月1日先后发生两次极端暴雨过程(分别简称"0617"过程和"0801"过程),其日降水量均连续刷新历史记录,前者雨强大、时段分散,后者面雨量大、强降水持续时间长。本文利用常... 新疆伊犁河谷2016年6月16—17日和7月31日—8月1日先后发生两次极端暴雨过程(分别简称"0617"过程和"0801"过程),其日降水量均连续刷新历史记录,前者雨强大、时段分散,后者面雨量大、强降水持续时间长。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与ECMWF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这两次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探讨了两次过程动力机制与水汽输送特征的异同点,其主要结果如下。相同点:两次过程均发生在500 hPa两脊一槽环流背景下,中亚低槽南伸至40°N附近、伊犁河谷低空偏西急流建立与维持以及地形影响下的风切变、风速辐合与强迫抬升等相互配合是极端暴雨形成的有利环境条件;伊犁河谷低空偏西急流与中高层西南气流叠加使迎风坡维持强的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雨产生的动力机制;暴雨的水汽源地主要在咸海至巴尔喀什湖南部40°N附近中亚地区偏西路径携带的水汽,其次是中高层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不同点:"0617"过程,热力条件较好,局地对流强,强降水时间短,小时雨量大,暴雨区分散,灾害重,而"0801"过程,500 hPa中亚低槽前偏南气流、600 hPa风切变明显偏强,尤其是中低层青藏高原东侧-河西走廊-南疆盆地偏东急流的维持,使得动力及水汽辐合机制异常偏强,异常水汽接力输送及强的动力辐合是该过程面雨量突破极值的主要原因;暴雨区水汽收支分析表明,"0617"过程水汽输入主要来自西边界,其次是北边界,而"0801"过程水汽输入主要来自南边界,其次是西、东边界,且降水随西、东边界中层水汽输入增强而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动力机制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伊犁河谷
下载PDF
2019年4月9日四川东北部一次飑线大风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曦 黄敬淋 王智楷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4期52-60,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多种资料,对2019年4月9日发生在四川东北部的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为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型,低层西南急流和暖脊使得不稳定能量快速增长,配...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多种资料,对2019年4月9日发生在四川东北部的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为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型,低层西南急流和暖脊使得不稳定能量快速增长,配合冷槽东移影响,加强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在地面辐合线的作用下,最终触发了本次飑线天气过程。飑线后部存在的中尺度雷暴高压和超强冷池,造成了强冷池密度流,有利于产生大风;后向入流和低层显著干区加强了降水粒子的蒸发、冷却,形成了强烈的下沉气流;高空动量下传,对地面大风有增幅作用;在前向传播作用下飑线移动迅速,有利于大风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大风 雷暴高压 强对流 动量下传
下载PDF
天山北坡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环流配置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勇 张云惠 +2 位作者 王智楷 于碧馨 洪月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3期11-18,共8页
利用常规探测、自动站逐时雨量及ECMWF0.25°×0.25°每日4次的ERA-interim再分析等资料,分析2010—2018年6—8月天山北坡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其环流配置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发生在沿山海... 利用常规探测、自动站逐时雨量及ECMWF0.25°×0.25°每日4次的ERA-interim再分析等资料,分析2010—2018年6—8月天山北坡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其环流配置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发生在沿山海拔1000~2000 m区域,尤其昌吉州频次最多;雨强R≥10 mm/h出现频次2015年最多,而R≥20 mm/h出现频次相较前者骤减,2016年出现最多,均在2014年最少,且6月出现最多;短时强降水日变化明显,16时—次日03时发生频次最多,占总次数的73.8%。天山北坡短时强降水过程以局地分散性居多,占总过程的65.1%;影响系统主要分为西西伯利亚低槽(涡)、中亚低槽、中亚低涡、西北气流等4类,其中,西西伯利亚低槽(涡)、中亚低槽两者占总过程的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环流配置
下载PDF
1951—2016年秦巴山区霜期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楼俊伟 张鑫 +2 位作者 王可欣 王智楷 徐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5期82-88,共7页
依据秦巴山区96个气象站点1951—2016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法和Cressman插值法分析了初、终霜日和霜期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对终霜日和霜期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 依据秦巴山区96个气象站点1951—2016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法和Cressman插值法分析了初、终霜日和霜期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对终霜日和霜期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秦巴山区平均初霜日呈现出推迟的趋势,且在1960年左右发生了显著突变,而平均终霜日则与之相反,表现出提前的趋势,平均霜期也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间表现得十分明显;空间变化上,秦巴山区初霜日和霜期呈现出较大的南北差异,而终霜日则表现为较大的东西差异;在与海拔分布的关系上,秦巴山区部分地区终霜日和霜期的变化趋势有明显的海拔依赖性,表现为西部和中东部地区终霜日的变化趋势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北部地区霜期的变化趋势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初霜日 终霜日 霜期 时空分布 M-K突变检验法 Cressman插值法
下载PDF
2017年2月17日至21日乌鲁木齐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6
作者 张鑫 王智楷 +1 位作者 楼俊伟 郭璇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第4期41-45,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ECMWF再分析资料,结合环流形势、卫星云图、物理量诊断分析及数值模式预报检验等方法,对2017年2月17日至2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冷空气来源于欧洲中部,亚欧低槽...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ECMWF再分析资料,结合环流形势、卫星云图、物理量诊断分析及数值模式预报检验等方法,对2017年2月17日至2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冷空气来源于欧洲中部,亚欧低槽伴随冷高压东移,槽前西南气流带动源于阿拉伯海的水汽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北疆汇聚,配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条件、充足的水汽条件,且在天山地形的影响下形成了这次暴雪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暴雪 成因 环流形势 物理量诊断
下载PDF
2018年4月乌鲁木齐市一次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7
作者 张鑫 王智楷 +1 位作者 楼俊伟 许浩翊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第8期40-43,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ECMWF再分析数据,结合环流形势分析,温度平流、水汽、动力条件等物理量分析,对2018年4月11日至1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欧脊向东南衰退,推动西西伯利亚低槽东移南下,同时...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ECMWF再分析数据,结合环流形势分析,温度平流、水汽、动力条件等物理量分析,对2018年4月11日至1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欧脊向东南衰退,推动西西伯利亚低槽东移南下,同时南支低槽东移使源于西北路径的冷空气进入新疆,配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以及充足的水汽条件,加之天山地形的阻挡作用形成了乌鲁木齐此次雨雪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雨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分析
下载PDF
2012年12月新疆极端低温事件成因分析
8
作者 张鑫 王智楷 +1 位作者 楼俊伟 高宇 《新疆农垦科技》 2020年第9期36-39,共4页
利用基本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新疆2012年12月18~22日极端低温事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低温事件主要是在大气环流调整过程中由北欧阻高经向度强烈发展后向东南衰退、中亚横糟转竖东移造成的;欧洲脊前强东北风带使... 利用基本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新疆2012年12月18~22日极端低温事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低温事件主要是在大气环流调整过程中由北欧阻高经向度强烈发展后向东南衰退、中亚横糟转竖东移造成的;欧洲脊前强东北风带使中亚横槽西退冷空气堆积,强的锋区、强的冷平流及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造成天山两侧强气压梯度,是引发寒潮爆发的重要原因;北欧阻高东南衰退、脊前正变高南落、中亚横槽转竖东南移是寒潮爆发的主导因素;强逆温增强了北疆沿天山一带气温降幅;EC、T639数值模式均对这次亚欧中高纬大气环流的演变和调整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尤以EC模式预报性能稳定,EC细网格的温度精细化预报和低层逆温的预报对指导冬季温度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极端低温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