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主要气区海相沉积层序特点与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曾宪斌
张静华
金惠
袁素华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油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
-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5-329,共5页
-
基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110-07-02)
-
文摘
我国大中型气田已发现 6 8个 ,其中大部分分布于海相或海陆过渡相中 ,勘探实践证实海相层序富集大中型气田。 3大气区克拉通海相沉积层序 ,整体上经历了两次大的海侵和两次大的海退沉积 ,形成了纵向上多套优质的生储盖组合 ,而且经历了多期次的大型构造运动 ,形成震旦纪中晚期和志留、泥盆纪两次大的不整合和其他次级不整合 ,有利于地层 岩性风化壳天然气藏类型的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地层中 ,存在 4种天然气藏类型 ,即 (1)古隆起控气下的地层岩性天然气藏 ;(2 )古隆起控气下的受晚期构造运动调整的构造背斜气藏 ;(3)生物礁、鲕滩、河流相砂体等岩性气藏 ;(4)大型挤压背斜圈闭天然气藏。海相、海陆过渡相天然气的分布 ,受古隆起控制 ,同时各种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储集场所及河流相砂岩有利相带的分布也制约着天然气藏的富集 ,而且与多期次构造运动对原生气藏的破坏和调整有关。
-
关键词
天然气
海相层序
克拉通盆地
成藏模式
分布规律
-
Keywords
natural gas
marine sequence
cratonic basin
formation model
distribution rule
-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TE17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吐鲁番坳陷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罗红军
徐树宝
杨茂源
王鹏志
-
机构
中油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二钻井工程处
-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6-61,共6页
-
基金
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
-
文摘
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是吐鲁番坳陷的主要油气聚集带之一。该区油气分布是同一套烃源岩两期生烃、成藏的结果。中燕山运动时期 ,丘东凹陷的生油岩进入生油门限 ,以生成轻质油为主 ,通过断层向位于生油凹陷中的温吉桑构造带供源。此时丘东背斜尚未形成 ,油气由北向南方向运移 ,轻质油在运移过程中以氧化作用占主导地位。喜山运动时期 ,丘东凹陷和温吉桑构造带进一步深埋 ,烃源岩以生成凝析气为主 ,同时由于挤压作用形成了丘东背斜。油气沿由北向南方向运移 ,凝析气运移过程中以地层层析作用为主。同期形成的丘东背斜只捕获了该时期生成的凝析气 ,形成纯的凝析气田。米登背斜由于聚集了中燕山运动时期形成的轻质油 。
-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温吉桑油气聚集带
成藏机理
油藏地球化学
-
Keywords
Turpan Depression
Wenjisa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zone
hydrocarbon pooling mechanism
geochemistry of petroleum reservoir.
-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