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鹏程
邵大力
+5 位作者
王海强
王红平
孙辉
张勇刚
马宏霞
丁梁波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利用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剖析了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变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区域深度地质剖面揭示,研究区南部仅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0 km),而北部则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2 km)和中部滑脱层(深度4 ...
利用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剖析了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变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区域深度地质剖面揭示,研究区南部仅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0 km),而北部则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2 km)和中部滑脱层(深度4 km);受滑脱层的控制,研究区南部仅发育一套构造层,而北部则发育变形不协调的上、下两套构造层;南部背斜的南北向延伸距离、波长及背斜间隔距离均明显大于北部。通过北部局部构造精细解析表明,研究区北部变形相对较复杂,上构造层主要发育近南北向的背斜和次级张扭性右旋走滑断层,二者形成时间分别为晚第四纪和晚第四纪末。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圈闭形成、油气运聚和保存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指出研究区南部平缓褶皱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褶皱带
晚新生代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烃源岩测井定量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杨涛涛
邵大力
+1 位作者
曹光伟
丁梁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5-291,共7页
烃源岩评价是油气地质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岩心分析数据量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勘探的需求;测井资料经分析数据标定后能获得连续的烃源岩指标数据,应用较广泛.文中阐述了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热解生烃潜量(S_1+S_2)和成熟度三...
烃源岩评价是油气地质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岩心分析数据量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勘探的需求;测井资料经分析数据标定后能获得连续的烃源岩指标数据,应用较广泛.文中阐述了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热解生烃潜量(S_1+S_2)和成熟度三个指标的测井定量评价方法;在孟加拉湾海域试用并对计算效果进行分析.首先详细地阐述了单因素法、多元回归法、ΔLgR法和神经网络法等4种常用TOC测井计算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其次介绍了TOC相关法、多元回归法和神经网络法等3种常用S_1+S_2计算方法原理及优缺点;再次介绍了镜质体反射率和剩碳率法等2种成熟度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条件对定量计算效果进行分析,TOC计算结果对比表明神经网络法效果最好,多元回归法次之,ΔLgR法较差,单因素法最差.分析认为TOC较低对测井响应贡献小,单条曲线与TOC相关性低导致单因素法效果差;多元回归法考虑了多条曲线效果较好;ΔLgR法由于缺乏厚层泥岩段及热变指数难选取,效果较差;神经网络法在非线性、难用显示表达式的计算问题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计算效果最佳.S_1+S_2计算结果对比表明TOC相关法计算结果最优,多元回归法效果一般,神经网络法效果最差.分析认为S_1+S_2与TOC有成因联系计算效果好;S_1+S_2对测井响应贡献小,因此多元回归法和神经网络法效果都不好.成熟度评价的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相关性好,最为常用;剩碳率法部分参数在勘探早期难取准,应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测井定量评价
神经网络法
多元回归法
ΔLgR法
原文传递
题名
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鹏程
邵大力
王海强
王红平
孙辉
张勇刚
马宏霞
丁梁波
机构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油
国际
(
凯尔
)
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海外重点战略大区勘探技术研究与实践"子课题<海外海洋勘探技术与有利目标评价研究>(编号:2014D-0908)资助
文摘
利用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剖析了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变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区域深度地质剖面揭示,研究区南部仅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0 km),而北部则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2 km)和中部滑脱层(深度4 km);受滑脱层的控制,研究区南部仅发育一套构造层,而北部则发育变形不协调的上、下两套构造层;南部背斜的南北向延伸距离、波长及背斜间隔距离均明显大于北部。通过北部局部构造精细解析表明,研究区北部变形相对较复杂,上构造层主要发育近南北向的背斜和次级张扭性右旋走滑断层,二者形成时间分别为晚第四纪和晚第四纪末。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圈闭形成、油气运聚和保存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指出研究区南部平缓褶皱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褶皱带
晚新生代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Keywords
Late Cenozoic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akan fold belt
Bay of Bengal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烃源岩测井定量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杨涛涛
邵大力
曹光伟
丁梁波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
有限
公司
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油
国际
(
凯尔
)
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5-291,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西沙海域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有利勘探区>(2011ZX05025-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一次波与多次波联合最小二乘逆时偏移>(41504105)联合资助
文摘
烃源岩评价是油气地质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岩心分析数据量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勘探的需求;测井资料经分析数据标定后能获得连续的烃源岩指标数据,应用较广泛.文中阐述了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热解生烃潜量(S_1+S_2)和成熟度三个指标的测井定量评价方法;在孟加拉湾海域试用并对计算效果进行分析.首先详细地阐述了单因素法、多元回归法、ΔLgR法和神经网络法等4种常用TOC测井计算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其次介绍了TOC相关法、多元回归法和神经网络法等3种常用S_1+S_2计算方法原理及优缺点;再次介绍了镜质体反射率和剩碳率法等2种成熟度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条件对定量计算效果进行分析,TOC计算结果对比表明神经网络法效果最好,多元回归法次之,ΔLgR法较差,单因素法最差.分析认为TOC较低对测井响应贡献小,单条曲线与TOC相关性低导致单因素法效果差;多元回归法考虑了多条曲线效果较好;ΔLgR法由于缺乏厚层泥岩段及热变指数难选取,效果较差;神经网络法在非线性、难用显示表达式的计算问题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计算效果最佳.S_1+S_2计算结果对比表明TOC相关法计算结果最优,多元回归法效果一般,神经网络法效果最差.分析认为S_1+S_2与TOC有成因联系计算效果好;S_1+S_2对测井响应贡献小,因此多元回归法和神经网络法效果都不好.成熟度评价的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相关性好,最为常用;剩碳率法部分参数在勘探早期难取准,应用受限.
关键词
烃源岩
测井定量评价
神经网络法
多元回归法
ΔLgR法
Keywords
source rock
logging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neural network method
multiple regress'ion method
ΔLgR Method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唐鹏程
邵大力
王海强
王红平
孙辉
张勇刚
马宏霞
丁梁波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烃源岩测井定量评价方法探讨
杨涛涛
邵大力
曹光伟
丁梁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