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始新世-中新世沉积物物源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侯元立
邵磊
+3 位作者
乔培军
蔡国富
庞雄
张道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8,共10页
运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方法,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始新世—中新世的沉积充填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早中始新世,白云凹陷沉积环境经历了由陆相冲积扇到中深湖相的转变,晚始新世部分地区遭受海侵,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
运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方法,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始新世—中新世的沉积充填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早中始新世,白云凹陷沉积环境经历了由陆相冲积扇到中深湖相的转变,晚始新世部分地区遭受海侵,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番禺低隆起和东沙及神狐构造高部位,以近源沉积为主。到早渐新世,凹陷沉积环境转变为海陆过渡相及海相环境,凹陷北部受番禺低隆起等局部物源控制,凹陷主体接受大量源自南海西部昆莺琼古河的物源供给。到晚渐新世,古珠江沉积范围增大,突破番禺低隆起进入白云凹陷,凹陷北部主体受古珠江搬运沉积物影响,凹陷其余地区则接受来自北部古珠江及西部昆莺琼古河双物源供给。进入中新世,由于盆地热沉降作用的加强,南海北部陆架坡折带由白云凹陷南部跃迁至北部,凹陷水深不断加深,凹陷主体受古珠江沉积物的控制,其中南部地区为深水环境,受到由浊流搬运来的北部古珠江物质、西部昆莺琼古河物质以及正常远洋沉积物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物源演变
锆石U-PB
白云凹陷
南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拉东变换的多尺度断裂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2
作者
易浩
张卫卫
+2 位作者
肖张波
张明
赵越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1,共13页
针对中深层低信噪比区断裂识别难的问题,研究形成一套基于拉东变换多尺度断裂识别技术组合,即对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压噪处理以提高初始地震资料信噪比,压制随机干扰和高频噪声,去掉岩性扰动等造成的弱边界信息;通过分频处理检测不同频带...
针对中深层低信噪比区断裂识别难的问题,研究形成一套基于拉东变换多尺度断裂识别技术组合,即对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压噪处理以提高初始地震资料信噪比,压制随机干扰和高频噪声,去掉岩性扰动等造成的弱边界信息;通过分频处理检测不同频带地震数据对不同序级断裂的响应,然后利用敏感性分析优选不同尺度断裂的敏感地震属性;最后利用拉东变换技术进行边缘检测增强,提高断层边缘效应。其核心思路是将基于图像重建理论的拉东变换引入到断裂三维解释中,以区别常规边缘检测梯度算法,拉东变换是一种积分运算,具有线性增强、抗噪性强的特点。将该方法应用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浅水区断裂解释,对不同序级断裂研究认为:①相比于常规蚂蚁体切片,显著提高了裂缝预测的精度和分辨率,指示了陆丰13洼LF_A潜山构造主要发育北北西和北东向两组裂缝,指导了花岗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与评价;②精细落实了阳江东凹EP_B构造断裂发育条件,认为是受走滑作用控制的左阶雁列构造;③陆丰C洼存在一条大型北东东向中央走滑断裂带,与北西向调节断裂共同控制中央鼻状带圈闭形成,新模式下发现了一批构造圈闭,提高了洼陷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信噪比
频谱分解
拉东变换
边缘检测
断裂识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数据约束下的贝叶斯随机反演
被引量:
41
3
作者
张繁昌
肖张波
印兴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6-182,306,共7页
由于地震数据的带限性质,传统确定性反演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分辨率低的缺陷。本文从贝叶斯理论出发,结合地质统计学提出了地震数据约束下的随机反演方法。该方法以测井资料作为条件数据,以地震数据作为约束,进而通过贝叶斯理论将地震资...
由于地震数据的带限性质,传统确定性反演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分辨率低的缺陷。本文从贝叶斯理论出发,结合地质统计学提出了地震数据约束下的随机反演方法。该方法以测井资料作为条件数据,以地震数据作为约束,进而通过贝叶斯理论将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和地质统计学信息融合为地层模型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利用马尔科夫链扰动模拟方法实现对后验概率的分布采样,并通过多个采样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后验概率分布的性质,进而精细刻画储层分布。模型测试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确定性地震反演方法,随机反演方法提高了反演精度,实现了储层的精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理论
马尔科夫链
扰动模拟
随机反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的非线性AVO反演
被引量:
10
4
作者
方中于
王丽萍
+1 位作者
杜家元
梁立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7-804,共8页
针对常规叠前AVO反演存在强烈依赖于初始模型、易陷入局部最优值等问题,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自适应改进,然后将改进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发展了遗传—粒子群算法混合的GA-PSO协同进化智能优化算法;对比改进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
针对常规叠前AVO反演存在强烈依赖于初始模型、易陷入局部最优值等问题,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自适应改进,然后将改进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发展了遗传—粒子群算法混合的GA-PSO协同进化智能优化算法;对比改进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及GA-PSO协同进化算法反演的理论模型合成地震记录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及密度,表明后者具有精确的反演结果及更强的稳定性和抗噪能力;最后利用GA-PSO协同进化算法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叠前AVO非线性反演,验证了算法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混合智能优化算法
非线性AVO反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资料约束的地震资料高频恢复
被引量:
8
5
作者
刘汉卿
张繁昌
+3 位作者
王纳申
张敬东
鞠淑霞
于志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0-895,803-804,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井震频谱关系恢复地震资料的高频信息、拓展带宽、提高分辨率的方法。首先利用匹配追踪方法提取井资料中地面地震数据能恢复频段的信息;然后利用高斯振幅谱拟合算法得到与井资料和地面地震资料振幅谱对应的稳定振幅谱,...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井震频谱关系恢复地震资料的高频信息、拓展带宽、提高分辨率的方法。首先利用匹配追踪方法提取井资料中地面地震数据能恢复频段的信息;然后利用高斯振幅谱拟合算法得到与井资料和地面地震资料振幅谱对应的稳定振幅谱,并在频率域建立高斯拟合振幅谱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时加入柯西约束项以增加此算法的稳定性;最后将此映射关系应用到整个地震数据体,进行频带拓宽处理,在保存原信号的前提下,增强了高频弱信号的能量,从而提高地震资料识别薄层的能力。应用结果表明,经频带拓宽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可以获得比原始地震数据更高分辨率的地层参数反演剖面,证明了该方法是识别薄层及其他复杂储层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匹配追踪
高斯拟合
井资料约束
映射关系
薄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神经网络的井间地震数据外推及多尺度反演
被引量:
3
6
作者
刘汉卿
张繁昌
代荣获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48-354,共7页
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将地面地震、井间地震和VSP等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不同地震资料的优点,达到了提高反演分辨率的目的。但受观测系统的限制,井间地震获得的只是一段二维剖面的信息,而地面地震是地下三维数据体的综合响应...
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将地面地震、井间地震和VSP等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不同地震资料的优点,达到了提高反演分辨率的目的。但受观测系统的限制,井间地震获得的只是一段二维剖面的信息,而地面地震是地下三维数据体的综合响应,因此无法对整个工区进行联合反演。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非线性系统理论,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地面地震数据和井间地震资料映射关系的方法。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层状结构且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是非线性的,从而建立地面地震数据与已有的井间地震数据之间的非线性理论模型,再将此映射关系应用到整个工区,得到高分辨率的井间地震。然后利用模型测试研究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地震资料中,所得的多尺度反演结果分辨率明显提高,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井间地震
地面地震
神经网络
非线性
高分辨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微量元素分析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
1
7
作者
袁才
张文珠
+4 位作者
温华华
徐徽
刘杰
张志伟
易雪斐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91-92,共2页
以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珠江口盆地珠江组15口井71个样品的微量元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沉积环境或沉积相带与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①对沉积环境较为敏感的微量元素有Sr、Ba、V、Cr、U、Th、Ce等;②砂岩样品微量元素分...
以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珠江口盆地珠江组15口井71个样品的微量元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沉积环境或沉积相带与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①对沉积环境较为敏感的微量元素有Sr、Ba、V、Cr、U、Th、Ce等;②砂岩样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古珠江三角洲在珠江组沉积时期主要为海陆过渡环境,氧份含量比较充足,且有充足的陆源碎屑物质供给。由三角洲内前缘到陆棚V、Cr、Sr、U、Tu、Ce微量元素的含量不断递增,Ba和Sr/Ba有减小趋势。泥岩样品结果相同;③不同沉积亚相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利用微量元素判别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珠江组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始新世-中新世沉积物物源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侯元立
邵磊
乔培军
蔡国富
庞雄
张道军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
油
(
中国
)
有限公司
深圳
分公司
研究院
中海
石
油
(
中国
)
有限公司
湛江
分公司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东部白垩—中新世构造演变及沉积响应”(41576059)
“南海深海记录与周边的地质对比研究”(91528302)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南海中南部及邻区区域沉积演化”(2016ZX05026-004-002)
“礼乐-万安-南薇西盆地发育背景及古海洋学条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2017ZX0526-005-005)。
文摘
运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方法,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始新世—中新世的沉积充填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早中始新世,白云凹陷沉积环境经历了由陆相冲积扇到中深湖相的转变,晚始新世部分地区遭受海侵,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番禺低隆起和东沙及神狐构造高部位,以近源沉积为主。到早渐新世,凹陷沉积环境转变为海陆过渡相及海相环境,凹陷北部受番禺低隆起等局部物源控制,凹陷主体接受大量源自南海西部昆莺琼古河的物源供给。到晚渐新世,古珠江沉积范围增大,突破番禺低隆起进入白云凹陷,凹陷北部主体受古珠江搬运沉积物影响,凹陷其余地区则接受来自北部古珠江及西部昆莺琼古河双物源供给。进入中新世,由于盆地热沉降作用的加强,南海北部陆架坡折带由白云凹陷南部跃迁至北部,凹陷水深不断加深,凹陷主体受古珠江沉积物的控制,其中南部地区为深水环境,受到由浊流搬运来的北部古珠江物质、西部昆莺琼古河物质以及正常远洋沉积物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沉积环境
物源演变
锆石U-PB
白云凹陷
南海
Keyword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ource evolution
zircon U-Pb
Baiyun Sag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拉东变换的多尺度断裂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2
作者
易浩
张卫卫
肖张波
张明
赵越
机构
中海
油
(
中国
)
有限公司
深圳
分公司
研究院
出处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1,共13页
文摘
针对中深层低信噪比区断裂识别难的问题,研究形成一套基于拉东变换多尺度断裂识别技术组合,即对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压噪处理以提高初始地震资料信噪比,压制随机干扰和高频噪声,去掉岩性扰动等造成的弱边界信息;通过分频处理检测不同频带地震数据对不同序级断裂的响应,然后利用敏感性分析优选不同尺度断裂的敏感地震属性;最后利用拉东变换技术进行边缘检测增强,提高断层边缘效应。其核心思路是将基于图像重建理论的拉东变换引入到断裂三维解释中,以区别常规边缘检测梯度算法,拉东变换是一种积分运算,具有线性增强、抗噪性强的特点。将该方法应用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浅水区断裂解释,对不同序级断裂研究认为:①相比于常规蚂蚁体切片,显著提高了裂缝预测的精度和分辨率,指示了陆丰13洼LF_A潜山构造主要发育北北西和北东向两组裂缝,指导了花岗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与评价;②精细落实了阳江东凹EP_B构造断裂发育条件,认为是受走滑作用控制的左阶雁列构造;③陆丰C洼存在一条大型北东东向中央走滑断裂带,与北西向调节断裂共同控制中央鼻状带圈闭形成,新模式下发现了一批构造圈闭,提高了洼陷勘探潜力。
关键词
低信噪比
频谱分解
拉东变换
边缘检测
断裂识别
Keywords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spectral decomposition
Radon transform
edge detection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数据约束下的贝叶斯随机反演
被引量:
41
3
作者
张繁昌
肖张波
印兴耀
机构
中国
石
油
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海
油
(
中国
)
有限公司
深圳
分公司
研究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6-182,30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405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09)资助
文摘
由于地震数据的带限性质,传统确定性反演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分辨率低的缺陷。本文从贝叶斯理论出发,结合地质统计学提出了地震数据约束下的随机反演方法。该方法以测井资料作为条件数据,以地震数据作为约束,进而通过贝叶斯理论将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和地质统计学信息融合为地层模型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利用马尔科夫链扰动模拟方法实现对后验概率的分布采样,并通过多个采样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后验概率分布的性质,进而精细刻画储层分布。模型测试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确定性地震反演方法,随机反演方法提高了反演精度,实现了储层的精细描述。
关键词
贝叶斯理论
马尔科夫链
扰动模拟
随机反演
Keywords
Bayesian theory,Markov chain,perturbed simulation,stochastic inversion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的非线性AVO反演
被引量:
10
4
作者
方中于
王丽萍
杜家元
梁立锋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中海
油
能源发展股份
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特普
公司
中国
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海
油
(
中国
)
有限公司
深圳
分公司
研究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7-804,共8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专题"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2016ZX05024-005)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WHS201308)
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新青年教师计划等联合资助
文摘
针对常规叠前AVO反演存在强烈依赖于初始模型、易陷入局部最优值等问题,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自适应改进,然后将改进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发展了遗传—粒子群算法混合的GA-PSO协同进化智能优化算法;对比改进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及GA-PSO协同进化算法反演的理论模型合成地震记录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及密度,表明后者具有精确的反演结果及更强的稳定性和抗噪能力;最后利用GA-PSO协同进化算法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叠前AVO非线性反演,验证了算法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性。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混合智能优化算法
非线性AVO反演
Keywords
genetic algorith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hybrid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nonlinear AVO inversion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资料约束的地震资料高频恢复
被引量:
8
5
作者
刘汉卿
张繁昌
王纳申
张敬东
鞠淑霞
于志龙
机构
中国
石
油
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海
油
(
中国
)
有限公司
深圳
分公司
研究院
西安石
油
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方地球物理
公司
研究院
地研中心
东方地球物理
公司
信息技术中心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0-895,803-804,共6页
基金
国家"973"课题(2013CB228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4123)
研究生创新工程课题(YCX2014003)联合资助
文摘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井震频谱关系恢复地震资料的高频信息、拓展带宽、提高分辨率的方法。首先利用匹配追踪方法提取井资料中地面地震数据能恢复频段的信息;然后利用高斯振幅谱拟合算法得到与井资料和地面地震资料振幅谱对应的稳定振幅谱,并在频率域建立高斯拟合振幅谱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时加入柯西约束项以增加此算法的稳定性;最后将此映射关系应用到整个地震数据体,进行频带拓宽处理,在保存原信号的前提下,增强了高频弱信号的能量,从而提高地震资料识别薄层的能力。应用结果表明,经频带拓宽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可以获得比原始地震数据更高分辨率的地层参数反演剖面,证明了该方法是识别薄层及其他复杂储层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匹配追踪
高斯拟合
井资料约束
映射关系
薄层
Keywords
high resolution,matching pursuit,Gaussian fitting,well-data constraint,mapping re-lationship,thin bed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神经网络的井间地震数据外推及多尺度反演
被引量:
3
6
作者
刘汉卿
张繁昌
代荣获
机构
中海
油
(
中国
)
有限公司
深圳
分公司
研究院
中国
石
油
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48-354,共7页
基金
国家973课题(2013CB228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123)
研究生创新工程(YCX2014003)
文摘
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将地面地震、井间地震和VSP等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不同地震资料的优点,达到了提高反演分辨率的目的。但受观测系统的限制,井间地震获得的只是一段二维剖面的信息,而地面地震是地下三维数据体的综合响应,因此无法对整个工区进行联合反演。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非线性系统理论,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地面地震数据和井间地震资料映射关系的方法。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层状结构且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是非线性的,从而建立地面地震数据与已有的井间地震数据之间的非线性理论模型,再将此映射关系应用到整个工区,得到高分辨率的井间地震。然后利用模型测试研究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地震资料中,所得的多尺度反演结果分辨率明显提高,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及适应性。
关键词
多尺度
井间地震
地面地震
神经网络
非线性
高分辨率
Keywords
mult-scale
cross-well seismic
surface seismic
neural network
nonlinear
high resolution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微量元素分析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
1
7
作者
袁才
张文珠
温华华
徐徽
刘杰
张志伟
易雪斐
机构
长江大学"
油
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海
油
(
中国
)
有限公司
深圳
分公司
研究院
非常规
油
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91-92,共2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24-004)
文摘
以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珠江口盆地珠江组15口井71个样品的微量元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沉积环境或沉积相带与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①对沉积环境较为敏感的微量元素有Sr、Ba、V、Cr、U、Th、Ce等;②砂岩样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古珠江三角洲在珠江组沉积时期主要为海陆过渡环境,氧份含量比较充足,且有充足的陆源碎屑物质供给。由三角洲内前缘到陆棚V、Cr、Sr、U、Tu、Ce微量元素的含量不断递增,Ba和Sr/Ba有减小趋势。泥岩样品结果相同;③不同沉积亚相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利用微量元素判别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珠江组
珠江口盆地
Keywords
trace elem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Zhujiang Formatio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始新世-中新世沉积物物源研究
侯元立
邵磊
乔培军
蔡国富
庞雄
张道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拉东变换的多尺度断裂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易浩
张卫卫
肖张波
张明
赵越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震数据约束下的贝叶斯随机反演
张繁昌
肖张波
印兴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的非线性AVO反演
方中于
王丽萍
杜家元
梁立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井资料约束的地震资料高频恢复
刘汉卿
张繁昌
王纳申
张敬东
鞠淑霞
于志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神经网络的井间地震数据外推及多尺度反演
刘汉卿
张繁昌
代荣获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微量元素分析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袁才
张文珠
温华华
徐徽
刘杰
张志伟
易雪斐
《石化技术》
CAS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