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隔夹层影响的平行水平井网三维水驱油实验及驱替特征研究
1
作者 孙广义 罗宪波 +2 位作者 王鹏 翟上奇 陈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以相似理论为指导,根据渤海BZ油田目的层地质条件设计了具有不同封隔能力的50 cm×50 cm×30 cm(长×宽×高)非均质性三维储层模型,井网选择平行水平井网。在优选的1.0 mL/min的驱替速度条件下,采用平行水平井网进行2... 以相似理论为指导,根据渤海BZ油田目的层地质条件设计了具有不同封隔能力的50 cm×50 cm×30 cm(长×宽×高)非均质性三维储层模型,井网选择平行水平井网。在优选的1.0 mL/min的驱替速度条件下,采用平行水平井网进行2组水驱油实验,通过测量驱油过程中储层的电性特征、注入水、采油量和产水量等参数,将储层的电性特征换算成含油性,分析在具不同特征的储层中水驱特征。结果表明:平行水平井网在具不同夹层类型模型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在重力和不渗透夹层的遮挡作用下使得注入水在储层下部注采跟部区域突进更快、见水更早、波及范围小、总体采出程度低,在模型上部夹层之上区域剩余油饱和度高。对于具不渗透夹层的储层类型可以通过在夹层上方加密井网来提高采收率。对于具半渗透夹层的储层类型的储层剩余油的挖潜重点在夹层下部未受注采井控制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水平井网 驱油实验 水驱特征 剩余油
下载PDF
多尺度可视化实验技术表征微观剩余油流动行为实验平台
2
作者 陈科 何伟 +5 位作者 唐磊 李金宜 张伟 郑祖号 刘学睿 王萍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544-549,共6页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石油人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准确地评价剩余油分布特征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方案调整至关重要。描述了利用微流控技术、核磁成像驱替实验技术、微纳米CT在线驱替等多种实验手段,从不同的尺度展示了微...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石油人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准确地评价剩余油分布特征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方案调整至关重要。描述了利用微流控技术、核磁成像驱替实验技术、微纳米CT在线驱替等多种实验手段,从不同的尺度展示了微观剩余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帮助科研者熟悉剩余油研究的相关的实验手段及实验成果。同时建立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的实验手段,为油气行业相关的室内试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可视化 微观剩余油 实验平台
下载PDF
渤海某区域边底水油藏高倍水驱机理及应用
3
作者 陈科 何伟 +4 位作者 张旭东 陈毅雯 唐磊 郑祖号 王萍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2期25-28,49,共5页
渤海某砂岩油藏边底水能量强,采液强度大,密闭取心资料显示油田存在部分强水淹、洗油程度高等现象;基于此发现,开展了2000 PV高倍水驱油实验,明确了目标区块极限水驱特征;同时借助CT扫描成像驱替技术,开展了高倍水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渤海某砂岩油藏边底水能量强,采液强度大,密闭取心资料显示油田存在部分强水淹、洗油程度高等现象;基于此发现,开展了2000 PV高倍水驱油实验,明确了目标区块极限水驱特征;同时借助CT扫描成像驱替技术,开展了高倍水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在明确高倍水驱机理基础上,借助数模对目标油田开发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含水率为98%时,岩心驱出程度平均值为32.4%,2000 PV极限驱替时,驱出程度平均值为63.9%,岩心中含油饱和度随注水倍数增加呈下降趋势;注入倍数越高,水相渗透率增加,两相共流区变宽,残余油饱和度减小;水驱倍数的增加,渗流场发生改变,波及体积扩大使得连片状残余油变少,总体剩余油饱和度不断降低;含水98.2%时进行提液,能够增油83×10^(4)m^(3),采出程度可达到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倍水驱 提高采收率机理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利用微流控技术评价聚合物与储层岩石相互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铜耀 陈科 +3 位作者 刘泠杉 张旭东 张芃 于建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油田对聚合物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孔喉大小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来确定的,但随着微流控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目前可视的微观液体流动形态的尺度已经缩小到纳米尺度,为了精细筛选聚合物的适应条件,利用微流控技术从微观角度模拟真实储层以... 油田对聚合物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孔喉大小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来确定的,但随着微流控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目前可视的微观液体流动形态的尺度已经缩小到纳米尺度,为了精细筛选聚合物的适应条件,利用微流控技术从微观角度模拟真实储层以评价聚合物对储层的影响是很必要的。介绍了目前利用聚合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相关研究,利用微流控技术对聚合物与储层岩石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微流控技术未来发展进程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微流控芯片 聚合物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微米CT扫描的水驱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刘晓文 陈科 +6 位作者 马良帅 李金宜 何伟 杨发荣 李岩 洪鑫 郑祖号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2302-2308,共7页
渤海某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在“双高阶段”更为高效地开采剩余油已成为油田工作的重点。将传统驱替实验与微米CT实验相结合,通过对岩心进行不同PV数驱替后进行原位CT扫描,获取不同阶段的油水分布,明确水驱剩余油分布... 渤海某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在“双高阶段”更为高效地开采剩余油已成为油田工作的重点。将传统驱替实验与微米CT实验相结合,通过对岩心进行不同PV数驱替后进行原位CT扫描,获取不同阶段的油水分布,明确水驱剩余油分布状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提高注水量能显著提高驱油效率,且注入量小于50 PV时驱油效率增幅最快。高流速驱替下注入水波及范围较小,剩余油以连续相为主,驱油效率较低。随着储层渗透率降低,孔隙中的黏土充填逐渐增多、非均质性变强,驱油效率降低,水驱初期建议优先开采高渗层。通过研究不同孔径内采收率发现,该油田主力产油区域为孔隙半径在32μm以上的大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CT扫描 高倍水驱 剩余油分布 不同孔径采收率
下载PDF
渤海X油田大V数下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齐玉民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2年第9期39-41,共3页
针对X油田在水驱过程中存在含水率上升快、高含水阶段油藏不同区域含水饱和度差异较大、部分地区采出程度高于实验室短岩心常规水驱实验驱油效率等问题,基于密闭取心资料,将水驱倍数由常规的30PV增至2000PV,模拟此类油藏高倍数水驱的实... 针对X油田在水驱过程中存在含水率上升快、高含水阶段油藏不同区域含水饱和度差异较大、部分地区采出程度高于实验室短岩心常规水驱实验驱油效率等问题,基于密闭取心资料,将水驱倍数由常规的30PV增至2000PV,模拟此类油藏高倍数水驱的实际生产情况,利用天然岩心开展了不同渗透率、不同注入水倍数、不同油粘度、不同注入速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的大体积倍数驱替实验。随着驱替的进行,油藏的驱油效率成上升趋势,但驱替倍数达到500 PV以后,驱油效率增长不明显,进入无效注水期。渗透率、原油粘度及注入速度对驱油效率影响较大,通过改变储层单一条件,在高倍数下进行实验分析,深入了解大PV数下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从而深化对水驱油效率的认识,为渤海油田油藏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提供实验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替倍数 驱油效率 采出程度 无效注水
原文传递
海上河流相储层沉积微相对微观水驱效果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陈科 何伟 +4 位作者 张旭东 唐磊 李金宜 刘泠杉 胡冰心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11期2625-2630,共6页
为了解决海上河流相储层水驱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微观孔喉尺度,采用微观可视化实验,根据相同渗透率条件下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水驱油动态特征,研究沉积微相对微观水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微相微观驱替的主... 为了解决海上河流相储层水驱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微观孔喉尺度,采用微观可视化实验,根据相同渗透率条件下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水驱油动态特征,研究沉积微相对微观水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微相微观驱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平均孔喉比和喉道半径,其中平均孔喉比相关系数平方为0.7855,喉道半径相关系数平方为0.8482。相同渗透率条件下,高渗时不同沉积微相平均孔喉比关系为:边滩<心滩<河道<辫状河道,水驱效率关系为边滩>心滩>河道>辫状河道;低渗时不同沉积微相平均孔喉比关系为:心滩<边滩<辫状河道<河道,水驱效率关系为心滩>边滩>辫状河道>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沉积微相 微观可视化 孔喉结构 水驱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