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盆地地温场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肖卫勇 王良书 +4 位作者 李华 李成 王国强 蔡东升 罗毓辉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根据8口井的系统测温资料和142口井的油层测温资料,计算并绘制了渤海盆地的地温梯度分布图.渤海盆地新生代盖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3℃/100m,其中凹陷区地温梯度为2.5~3.5℃/100m,凸起区地温梯度为3.0~4.5℃/100m.地温梯度分布与盆地... 根据8口井的系统测温资料和142口井的油层测温资料,计算并绘制了渤海盆地的地温梯度分布图.渤海盆地新生代盖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3℃/100m,其中凹陷区地温梯度为2.5~3.5℃/100m,凸起区地温梯度为3.0~4.5℃/100m.地温梯度分布与盆地成因和断裂构造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结果表明,渤海盆地高地温梯度带对应于地壳减薄带、岩石圈伸展带和深部断裂带.此外,还计算了特征深度和部分烃源岩层底界面上的温度,并绘制了相应的地温分布等值线图.烃源岩现今温度的高低主要与其埋深相关.渤海盆地现今"液态窗”的深度范围一般为2000~4500m,而在辽东湾地区其下限接近5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盆地 地温场 研究 系统测温资料 油层测温资料 地温梯度
下载PDF
沙垒田、庙西凸起前第三纪地层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云慧 刘福平 金芳红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6期381-387,共7页
长期以来,沙垒田凸起、庙西凸起前第三纪变质花岗岩被笼统地划归前寒武纪,对两凸起有代表性的4口井的变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变质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047~2483Ma,属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五台期-吕梁期的产物.对C... 长期以来,沙垒田凸起、庙西凸起前第三纪变质花岗岩被笼统地划归前寒武纪,对两凸起有代表性的4口井的变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变质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047~2483Ma,属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五台期-吕梁期的产物.对C1井井深1406~14 43m钻遇的灰岩地层进行了采样分析,首次获得了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并证实灰岩地层属古生界下寒武统,从而为沙垒田凸起古生代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垒田凸起 庙西凸起 前第三纪 地层 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渤海海域盆地热历史及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28
3
作者 胡圣标 罗毓晖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5期306-314,共9页
利用大地热流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对浸海海域盆地进行了盆地热中恢复,结果表明,盆地现今热流值为50-75mW/m^2,背景热流值为63.6mW/m^2,而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50-25Ma)古热流值达65-90mW/m^2... 利用大地热流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对浸海海域盆地进行了盆地热中恢复,结果表明,盆地现今热流值为50-75mW/m^2,背景热流值为63.6mW/m^2,而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50-25Ma)古热流值达65-90mW/m^2,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经历了早期(50-25Ma)裂谷阶段和后期(25Ma至今)热沉降阶段,其中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理解谷亚旋回,热沉降阶段叠加了12Ma以来由地幔拆沉及岩石圈冷却诱发的快速均衡沉降,渤海海域盆地较低的现今大地热流值和较高的古热流值,以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等支持了渤海海域盆地为板内裂谷盆地的大地构造属性,地层有机质热演化和烃源层生烃状态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盆地存在形成大气田的地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盆地 热历史 油气资源潜力 构造-热演化 有机质热演化 生烃状态
下载PDF
渤海新近纪古湖发育的直接证据 被引量:16
4
作者 米立军 毕力刚 +4 位作者 龚胜利 吴国瑄 覃军干 邵磊 夏佩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42,共6页
通过渤海5口钻井的沉积有机质分析,以沉积有机质中浮游藻类丰度和类型、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变化以及地层序列中富藻沉积层发育程度,作为指示湖相沉积环境发育的标志,确定渤海新近纪湖相沉积层的分布特征及渤海古坳陷湖的发育特征。分析表... 通过渤海5口钻井的沉积有机质分析,以沉积有机质中浮游藻类丰度和类型、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变化以及地层序列中富藻沉积层发育程度,作为指示湖相沉积环境发育的标志,确定渤海新近纪湖相沉积层的分布特征及渤海古坳陷湖的发育特征。分析表明,浮游藻类和无定形有机质含量高的层段在馆陶组和明下段都有分布,但发育最好的是在明下段下部。这是渤海新近纪湖相沉积地层存在的直接证据。从湖相沉积发育的差异看,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时期的古湖有着不同的特征,馆陶组早期渤海的湖泊可能很小,馆陶组中、晚期为湖泊扩张期,从含浮游藻类和无定形有机质沉积层纵向变化频繁出现可以看出浅湖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新近纪古湖的盛期是在明下段下部沉积时段,当时渤海淡水湖泊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古湖 湖相沉积有机质 新近纪
下载PDF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思索 被引量:9
5
作者 姜培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2期77-86,共10页
渤海海域35年勘探史的后5年所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却相当于前30年总和的2倍,尤其是浅层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渤海海域35年勘探史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勘探开发指导思想与决策在油气田的发现与开发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 渤海海域35年勘探史的后5年所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却相当于前30年总和的2倍,尤其是浅层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渤海海域35年勘探史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勘探开发指导思想与决策在油气田的发现与开发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并应用各种高新油气勘探技术是获得重大突破的基础;高新技术带来的地质认识的飞跃和理论的升华是获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提出能否尊重历史、开拓创新、转变观念;能否正确地制定勘探开发指导思想,重视能带来高效益、低成本、高效率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否坚持实事求是,重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总结、发展,再总结、再发展不但关系到油气田的发现与开发的进程,而且影响着公司的发展与壮大,乃至影响公司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浅层油气勘探 勘探史 高新技术
下载PDF
渤海浅层构造变形特征、成因机理与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101
6
作者 蔡东升 罗毓晖 +1 位作者 武文来 姚长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1期35-43,共9页
区域构造应力场、营潍断裂右旋走滑扭动、重力差异压实、热沉降以及地幔拆沉引起的均衡调整作用共同控制和影响了渤海浅层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构造变形和沉降沉积中心的形成.渤海新生代叠加复合的盆地性质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与周边板块... 区域构造应力场、营潍断裂右旋走滑扭动、重力差异压实、热沉降以及地幔拆沉引起的均衡调整作用共同控制和影响了渤海浅层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构造变形和沉降沉积中心的形成.渤海新生代叠加复合的盆地性质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与周边板块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浅层圈闭在渤海油气勘探中占据重要地位,晚期断层对渤海浅层大油气田的分布起控制作用,不同类型浅层背斜圈闭对油气富集程度也有重要影响,据此归纳出两种基本油气运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浅层构造变形 特征 成因机理 渤中坳陷 油气富集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与渤海海域上第三系大型油气田 被引量:91
7
作者 米立军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1期21-28,共8页
在影响渤海海域上第三系大型油气田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上新世-全新世的新构造运动起到用.渤海湾盆地"向心式”的演化规律(沉降、沉积中心由周围陆区向海域逐渐转移)以及晚第三纪以来盆地热流值的逐渐降低,使得海域的烃源岩生、排烃... 在影响渤海海域上第三系大型油气田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上新世-全新世的新构造运动起到用.渤海湾盆地"向心式”的演化规律(沉降、沉积中心由周围陆区向海域逐渐转移)以及晚第三纪以来盆地热流值的逐渐降低,使得海域的烃源岩生、排烃晚;上新世-全新世的新构造运动形成的众多上第三系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大量晚期断层与控凹断层、不整合面及砂体相沟通,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并调整和控制了油气的最终成藏.依据构造位置和圈闭成因可将渤海上第三系油气藏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凸起上的背斜型油气藏、凸起-凹陷边缘断阶带的滚动背斜型和断块型油气藏、凹陷中继承性构造和反转构造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渤海海域 第三系 大型油气田
下载PDF
渤海海域低电阻率油气层特征及其识别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永生 崔云江 韦忠花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6期429-433,共5页
近儿年来,在渤海海域发现了大量的低电阻率油气层,经测试证实,许多低电阻率油气层具有较高的产能,因此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渤海海域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特征及成因分析,得出了一些适合于该地区的识别方法,在此基... 近儿年来,在渤海海域发现了大量的低电阻率油气层,经测试证实,许多低电阻率油气层具有较高的产能,因此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渤海海域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特征及成因分析,得出了一些适合于该地区的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部分老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复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低电阻率 油气层特征 识别方法 测井特征 成因
下载PDF
浅析渤海油气勘探中的成功与失误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向辉 王风荣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6期432-437,共6页
关键词 渤海油气勘探 勘探历程 含油模式
下载PDF
渤海海域AVO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以JZ31—1构造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穆东海 夏庆龙 颜志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第6期401-406,共6页
随着油气勘探方向逐渐向寻找隐蔽型油气藏转化,AVO技术已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以渤海海域JZ31-1构造为例,结合地质、测井和叠前地震资料,对叠前地震信息随偏移距变化与油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AVO属性分析对该区有利勘探... 随着油气勘探方向逐渐向寻找隐蔽型油气藏转化,AVO技术已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以渤海海域JZ31-1构造为例,结合地质、测井和叠前地震资料,对叠前地震信息随偏移距变化与油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AVO属性分析对该区有利勘探目标进行烃类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AVO技术 应用效果 JZ31-1构造 烃类检测 油气勘探 地质
下载PDF
渤海油田钻采工艺的几个主攻方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洪文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0年第3期55-56,共2页
油田钻采工艺在油田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渤海主要油田的岩石胶结疏松,均需要防砂,因此,在开采中应对特殊的工艺问题进行攻关。另外,挖潜剩余油技术、解除油层伤害技术、提高钻完井技术、深井采油技术等也需要攻关。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渤海油田 海上油气田 钻井 采油 防砂
下载PDF
渤海沙南地区孔店组的分布及生烃潜力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国良 陈国童 李颖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6期375-380,共6页
对长期有争议的渤海沙南地区"红层"的地层归属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渤海沙南地区孔店组分布的基本状况,揭示了区内孔二段暗色泥岩具备生烃能力,并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沙南地区孔店组的生、排烃量进行了估算,... 对长期有争议的渤海沙南地区"红层"的地层归属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渤海沙南地区孔店组分布的基本状况,揭示了区内孔二段暗色泥岩具备生烃能力,并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沙南地区孔店组的生、排烃量进行了估算,以期拓展渤海未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沙南地区 孔店组 分布 生烃潜力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渤海勘探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13
作者 凌艳玺 周嘉春 庄海宁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4期289-292,共4页
1 前言渤海勘探数据库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多学科综合数据库的子项目之一,建立渤海勘探数据库的目的是,丰富并完善总公司多学科综合数据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生产,并在数据库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勘探数据库是渤海研... 1 前言渤海勘探数据库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多学科综合数据库的子项目之一,建立渤海勘探数据库的目的是,丰富并完善总公司多学科综合数据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生产,并在数据库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勘探数据库是渤海研究院多学科综合数据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渤海勘探数据库的建立,经历了几代数据库人的不懈努力,从早期的VAX计算机到目前的微机,从Access平台到Sybase多用户系统平台,目前勘探数据库已拥有渤海全海域探井资料的电子化文档,并在科研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勘探数据库 建立 应用 电子文档 查询系统
下载PDF
应用地质和地震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 被引量:34
14
作者 吴胜和 刘英 +4 位作者 范峥 苏彦春 尹伟 张国明 古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9-449,共11页
探讨了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井眼沉积微相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波阻抗与地质... 探讨了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井眼沉积微相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波阻抗与地质相的概率关系分析、随机模拟方法选择、地质统计特征分析、三维随机建模、随机模拟预测的多解性评价。研究表明,波阻抗与沉积微相之间具有一定的概率相关关系。综合应用包括地震信息在内的多学科信息进行沉积微相随机建模,可对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储层 随机建模 测井约束反演 地震
下载PDF
利用盆地模拟技术评价渤东凹陷下第三系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志刚 何文祥 +3 位作者 米立军 刘逸 王根照 唐友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盆地模拟结果显示:渤东凹陷东营组下段和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油总量为48.71×108t,排油总量为26.37×108t;生气总量为47686×108m3,排气总量为35797×108m3;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远高于东营组下段烃源岩。据此并结... 盆地模拟结果显示:渤东凹陷东营组下段和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油总量为48.71×108t,排油总量为26.37×108t;生气总量为47686×108m3,排气总量为35797×108m3;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远高于东营组下段烃源岩。据此并结合渤东凹陷内生排烃强度与生排烃量的平面分布特点,预测出该凹陷南部沉积中心周围的渤南凸起、庙西凸起及渤东低凸起南端是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东凹陷 东营组 沙河街组 生烃 排烃 盆地模拟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田武 曾溅辉 +2 位作者 魏刚 马中良 孔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72,共4页
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是辽东湾地区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且断层多具有同生性质;以断层-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断层一侧高... 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是辽东湾地区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且断层多具有同生性质;以断层-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断层一侧高孔渗的砂体中,影响其输导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砂体和断层的展布及空间组合形式;以不整合面及砂体作为运移通道往往可使油气长距离运移形成各种地层油气藏,影响其输导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不整合面孔隙的发育程度以及侧向的连通性。不同的油气输导体系决定了油气藏类型和分布规律,辽东湾地区北部不整合面发育,是寻找各类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带,中南部以断裂、砂体的复合输导为主,是寻找各类构造油藏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输导体系 断裂 砂体 不整合面
下载PDF
渤东凹陷东营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文志刚 何文祥 +2 位作者 米立军 刘逸 王根照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4-206,共3页
渤东凹陷是渤海海域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渤东凹陷单井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与渤中凹陷烃源岩的对比研究,结合渤东凹陷盆地模拟成果,得出以下认识:渤东凹陷南部东营组半深湖-深湖相泥岩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 渤东凹陷是渤海海域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渤东凹陷单井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与渤中凹陷烃源岩的对比研究,结合渤东凹陷盆地模拟成果,得出以下认识:渤东凹陷南部东营组半深湖-深湖相泥岩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演化已处于成熟阶段,因而东营组暗色泥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是一套良好的烃源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东凹陷 东营组 烃源岩 评价
下载PDF
东营三角洲高频层序特征与岩性圈闭分布 被引量:14
18
作者 方勇 邓宏文 +2 位作者 王红亮 王居峰 颜志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第3期160-163,共4页
东营三角洲前缘所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胜利油田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三角洲演化过程、构造坡折带发育类型及不同期次三角洲与构造坡折带的配置关... 东营三角洲前缘所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胜利油田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三角洲演化过程、构造坡折带发育类型及不同期次三角洲与构造坡折带的配置关系研究,总结出与东营三角洲有关的浊积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从而为该地区岩性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三角洲 高频层序特征 岩性圈闭分布 浊积砂体 胜利油田
下载PDF
辽东湾断陷与下辽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潍莲 代春萌 于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5-19,共5页
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辽东湾断陷和下辽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存在差异:①两个地区都发育沙三段主力烃源岩,但下辽河西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还发育沙四段主力烃源岩;②辽东湾断陷储集层成因类型较单一,下辽河坳陷多样化;③与... 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辽东湾断陷和下辽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存在差异:①两个地区都发育沙三段主力烃源岩,但下辽河西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还发育沙四段主力烃源岩;②辽东湾断陷储集层成因类型较单一,下辽河坳陷多样化;③与下辽河坳陷相比,辽东湾砂体不发育,断层少,输导条件欠佳;④辽东湾已发现的圈闭类型较单一,以构造圈闭为主,单纯的岩性圈闭发现较少,而下辽河坳陷内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⑤辽东湾断陷和下辽河坳陷都具备良好的区域盖层条件和保存条件;⑥辽东湾断陷原油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东营组,而下辽河坳陷原油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⑦辽东湾断陷现今找到的大中型油气田多位于辽西低凸起主断棱带上,而下辽河坳陷在斜坡带、陡坡带及深陷区均有大型油气田发现,具有“整凹含油”的特点.以上对比分析对于进一步预测辽东湾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断陷 下辽河坳陷 油气成藏条件 油气分布
下载PDF
用MDT压降流度计算地层渗透率的新方法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堂晏 吕洪志 +2 位作者 王绍民 王俊晓 罗曼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常规地层流体取样的实验室PVT分析可以提供流体的粘度数据,但是取样及分析的成本较高.MDT流体取样可用于实验室的PVT分析,但是MDT井场作业和实验室的PVT分析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测试公司在MDT测试成果图上只给出了压降流度(K/μ).根据... 常规地层流体取样的实验室PVT分析可以提供流体的粘度数据,但是取样及分析的成本较高.MDT流体取样可用于实验室的PVT分析,但是MDT井场作业和实验室的PVT分析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测试公司在MDT测试成果图上只给出了压降流度(K/μ).根据泥浆滤液粘度和岩心分析数据,文中提出了2种与MDT井场作业期同步的MDT压降流度与地层渗透率转换方法,即泥浆滤液粘度转换法和岩心分析数据转换法,并且在渤海地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对比分析表明,在裸眼井MDT测试的一般情况下,流入取样器的流体是泥浆滤液,应用泥浆滤液粘度转换法可以确定储层在真实条件下的渗透率;而在数据样本点满足统计要求的前提下,应用岩心分析数据转换法所求解的MDT渗透率相当于储层在理想条件下的渗透率;这两种方法所确定的渗透率的差异,指示了地层渗滤性能可能改善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T 压降流度 计算 地层渗透率 泥浆滤液粘度 岩心分析数据 油藏 产能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