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岐杆菌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德良 邵受民 +1 位作者 宋云 孙丽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5-20,共6页
就双歧杆菌以脱脂牛乳为培养基的耐氧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试验了导致双歧杆菌耐氧增殖的几种促进剂,且获得产菌量较高的发酵培养基,并将此菌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经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使用BAT混合菌种,或者将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 就双歧杆菌以脱脂牛乳为培养基的耐氧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试验了导致双歧杆菌耐氧增殖的几种促进剂,且获得产菌量较高的发酵培养基,并将此菌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经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使用BAT混合菌种,或者将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分别单独培养后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制备工作发酵剂,然后就可在常规条件下生产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个数均高达10^(7^8)/ml以上、风味与普通酸乳相似、营养保健价值远高于普通酸乳的双歧杆菌酸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岐杆菌 酸奶
下载PDF
怎样控制巴氏奶的卫生质量
2
作者 夏震 《北京奶牛》 1994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牛乳 巴氏消毒牛乳 卫生质量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热处理后牛乳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晓飞 刘彬彦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33,共2页
叙述了热处理对牛乳中各种成分的影响,并简要对比了超高温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及二次灭菌乳的差别。
关键词 热处理 牛乳 品质变化
下载PDF
食品增稠胶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宋晓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73-177,共5页
食品胶是用途广泛的食品添加剂,本文根据食品胶分子结构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品种食品胶增稠、胶凝、耐酸、耐盐、耐温及协同作用性质的根本原因,并对食品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建议、列举了实例。
关键词 食品胶 增稠 粘度 协同效应 应用
下载PDF
优化均质的探讨
5
作者 蔡德良 于武军 黄大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10,共5页
研究了在一定流速、一定温度条件下,随均质压力的变化,均质效果及功耗变化的规律。均质乳样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图进行分析处理,作出了表示脂肪球大小及分布规律的各种特性曲线,以及功耗随均质压力变化的曲线... 研究了在一定流速、一定温度条件下,随均质压力的变化,均质效果及功耗变化的规律。均质乳样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图进行分析处理,作出了表示脂肪球大小及分布规律的各种特性曲线,以及功耗随均质压力变化的曲线。最后给出了在满足加工工艺条件及产品质量要求条件下合理的均质压力,并对均质指数法与该法确定的评价均质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从而确定了一个新的更为科学的评价均质效果的方法,为新型均质机、均质头的研制及引进均质机零件的国产化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研究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 乳品加工 最佳化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凝乳酸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宋云 李立钊 +1 位作者 崔雅洁 吴限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24-128,共5页
对犊牛羔羊第四胃及微小毛霉(Mucorpusillus)三种凝乳酶进行了最适温度、pH稳定范围、热稳定性、不同pH对效价的影响及各种离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牛、羊、微小毛霉凝乳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55℃和65... 对犊牛羔羊第四胃及微小毛霉(Mucorpusillus)三种凝乳酶进行了最适温度、pH稳定范围、热稳定性、不同pH对效价的影响及各种离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牛、羊、微小毛霉凝乳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55℃和65℃;pH稳定范围分别是2-7、3-6和3-8;其热稳定性依次为,牛<羊<微小毛霉,牛凝乳酸55℃处理10min基本失活,羊凝乳酸60℃处理10min完全失活,微小毛霉凝乳酶65℃处理10min活力全部丧失,三种酶随奶液之pH值降低而凝乳加快;Al---对上述三种凝乳酸都有较强的促凝乳作用,Ca(++)、Fe(++)有一定促进作用,而Zn(--)、Cu(--)对三种酶却有一定抑制凝乳作用,对微小毛霉凝乳酶更为明显,K+、Li-、Mg(++)及Na-均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乳酶 活力 影响因素 乳品微生物
全文增补中
浅谈发酵乳制品的医疗保健功能
7
作者 夏震 《北京奶牛》 1993年第2期4-4,18,共2页
关键词 乳制品 发酵乳制品 医疗保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