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滩海油田开发模式经济界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翟亮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2-15,25,共5页
目前胜利滩浅海地区低品位油藏比例增加,开发动用难度加大。为高效动用此类储量,不仅从开发技术角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更重要是如何优选合理的开发模式,实现技术和经济双赢。本文在考虑滩浅海地质条件、地面条件、经济因素以及开发... 目前胜利滩浅海地区低品位油藏比例增加,开发动用难度加大。为高效动用此类储量,不仅从开发技术角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更重要是如何优选合理的开发模式,实现技术和经济双赢。本文在考虑滩浅海地质条件、地面条件、经济因素以及开发风险等多种因素的条件下,利用现金流量法,计算不同开发模式的经济界限,绘制了开发模式优选图版,为该类储量高效动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海低品位 开发模式 现金流量法 优选图版
下载PDF
坨21沙二段8-11砂层组剩余油分布及井网调整研究
2
作者 刘丽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4期130-132,共3页
阐述了胜三区坨21断块沙二段8-11砂层组的地质特征,分析了特高含水后期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结合饱和度测井、动态监测等手段从层间、平面、层内三个方面定量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结合储层特征及开发矛盾,提出... 阐述了胜三区坨21断块沙二段8-11砂层组的地质特征,分析了特高含水后期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结合饱和度测井、动态监测等手段从层间、平面、层内三个方面定量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结合储层特征及开发矛盾,提出了主力高渗透8砂层组采用不同井距井网开发、低渗透9砂层组采用小井距井网开发、10-11砂层组强边水驱开发的调整对策,预计提高采收率3.2%。矿场实施后单元日产油量翻倍,含水稳定,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坨21沙二段8-11砂层组 特高含水后期 剩余油分布 井网调整
下载PDF
不同溶洞尺寸缝洞介质水驱油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孙强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第16期66-67,70,共3页
由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其油水两相流动情况不同于常规砂岩油藏。在目前的实验室条件下,很难对该类油藏中的裂缝溶洞的配比关系进行识别,国内外一般是通过简化后的物理模型,来研究这类油藏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流... 由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其油水两相流动情况不同于常规砂岩油藏。在目前的实验室条件下,很难对该类油藏中的裂缝溶洞的配比关系进行识别,国内外一般是通过简化后的物理模型,来研究这类油藏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流动情况。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实际储层的地质资料,制作了不同溶洞尺寸的缝洞介质有机玻璃模型,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开展了多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溶洞直径,裂缝倾角,油水黏度比和注入速度四个因素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四个因素对采收率的影响基本呈线性。采收率随着油水黏度比的减小雨增大,随着裂缝倾角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溶洞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油水黏度比、裂缝倾角和溶洞直径对采收率的影响较大,而注入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过程 缝洞型 溶洞 影响因素 介质 尺寸 油水两相流动 碳酸盐岩油藏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率3D技术和荧光强度变化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
4
作者 黎萍 徐兴友 +3 位作者 陈勇 王娟 韩冬梅 林晶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烃类包裹体气液比的精度对PVT模拟结果可靠性有重要影响,而气液相边界的判断对气液比测定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开发了一种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即利用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获取烃类包裹体3D图,在透射及荧光模式下用... 烃类包裹体气液比的精度对PVT模拟结果可靠性有重要影响,而气液相边界的判断对气液比测定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开发了一种精确测量烃类包裹体体积的方法,即利用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获取烃类包裹体3D图,在透射及荧光模式下用三维坐标标定液相的边界,利用3Dfor LSM软件计算烃类包裹体液相的体积;同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荧光技术对横穿气液两相的直线进行线扫描,根据扫描线上荧光强度的突变判断气相边界,多次扫描求平均值作为气相直径。本方法避免了人为判断包裹体气相边界的不可靠性,对气液边界的确定精度可达0.02μm,提高了气液比测试精度,使得利用包裹体恢复古压力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气液比 气液相边界 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基于岩石薄片分析的介形类化石赋存状态及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始新统泥页岩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存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7-1416,共10页
首次利用岩石薄片观察和统计介形类化石的赋存状态,对济阳坳陷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层序进行了研究。根据介形类化石在层面上的分布特征,将化石分布形式分为均匀分布、零星分布、条带状分布三种,按其保存状况分为双瓣、单瓣、破碎及压扁变... 首次利用岩石薄片观察和统计介形类化石的赋存状态,对济阳坳陷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层序进行了研究。根据介形类化石在层面上的分布特征,将化石分布形式分为均匀分布、零星分布、条带状分布三种,按其保存状况分为双瓣、单瓣、破碎及压扁变形四种类型,化石丰度分为丰富(>100瓣/4cm2)、中等(30~100瓣/4cm2)和稀少(<30瓣/4cm2)三种。介形类化石的赋存状态与古盐度、岩相、层序及页岩中碳酸盐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1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纯下亚段(Es4cx)——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x)沉积期水体环境经历了由咸变淡的过程,盐度变化与化石丰度变化一致;2碳酸盐含量处于50%~60%范围内,最有利于介形类化石的保存;3纹层状灰质泥岩相和纹层状泥质灰岩相化石丰度高,但纹层状构造形成时期沉积速率慢,沉积基底较坚实,不利于介形虫死亡后的埋藏和保存,因此化石多以破碎为主。4介形类化石的盛衰与地层层序关系密切,一个层序内化石丰度呈现为出现-繁盛-衰退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该方法解决了常规分析中难以观察到的化石原始保存和分布状态的问题,实现化石信息获取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薄片 介形类化石 赋存状态 古盐度 碳酸盐含量 岩相 层序地层
下载PDF
基于均衡驱替理念的水驱油藏注采设计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海成 王相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14988-14993,共6页
制定科学合理的注采方案是水驱油藏的一项核心任务,需要充分考虑油藏储层和开发的动静态非均质特征,影响因素多,量化决策难。为此,从油藏开发基本理论出发,以减小驱替不均衡为目的,推导建立了非均质油藏在定液量和定压差两种不同生产方... 制定科学合理的注采方案是水驱油藏的一项核心任务,需要充分考虑油藏储层和开发的动静态非均质特征,影响因素多,量化决策难。为此,从油藏开发基本理论出发,以减小驱替不均衡为目的,推导建立了非均质油藏在定液量和定压差两种不同生产方式下的注采参数设计公式,分析了储层动、静态参数对注采参数设计的影响规律,形成了非均质油藏均衡注采设计新方法。利用算例对比分析了传统方法和新方法的差异,最后开展了矿场应用分析。研究明确了油水井注采设计受井距、孔隙度、渗透率、当前含水饱和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指出高含水期油藏注采设计对于当前含水饱和度的敏感性显著提升;同等条件下,均衡注采设计新方法要优于传统方法。矿场应用实践表明,采用新方法设计的注采方案,目标井组日增油0.9 t,含水下降0.3%,日无效注水减少37.5 m^(3),井组吨油耗水量和运行成本也大大降低,有效支撑了油藏经济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驱替 非均质 定液量 定压差 注采设计
下载PDF
储层应力敏感性测试装置的改进及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7
作者 孙强 李培伦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第16期61-62,共2页
目前,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流动实验受所用的岩心夹持器设备的限制,测试中无论是采取变围压定孔隙压力还是变孔隙压力定围压的方式,均只能对岩心施加径向围压,这与实际储层岩石所受的来自各个方向上的应力不符。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 目前,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流动实验受所用的岩心夹持器设备的限制,测试中无论是采取变围压定孔隙压力还是变孔隙压力定围压的方式,均只能对岩心施加径向围压,这与实际储层岩石所受的来自各个方向上的应力不符。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应力敏感性试验测试方法和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不能对岩心施加三轴向应力、密封效果差及安全性不足的缺陷,改进了应力敏感性试验所用的夹持器设备。然后在同一块岩心上取了两个样品,其中一块利用研制的三轴应力敏感性测试仪,做三轴应力敏感性试验,另外一块按照“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标准做单轴应力敏感试验,比较了这两种方法对气测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性 测试装置 储层岩石 岩心夹持器 敏感性试验 实验设备 流动实验 孔隙压力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侏罗系超压成因、垂向传导及油气成藏 被引量:12
8
作者 宫亚军 张奎华 +4 位作者 曾治平 秦峰 牛靖靖 范婕 刘慧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88-3600,共13页
沉积盆地中超压广受关注,但对超压传导规律认识的不足制约了高压领域的油气勘探.以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侏罗系为例,通过超压类型地质综合判识、关键超压表征参数的理论计算及流体包裹体压力恢复,首次认识到了垂向传导对于储集层超压的重... 沉积盆地中超压广受关注,但对超压传导规律认识的不足制约了高压领域的油气勘探.以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侏罗系为例,通过超压类型地质综合判识、关键超压表征参数的理论计算及流体包裹体压力恢复,首次认识到了垂向传导对于储集层超压的重要贡献,结合压力垂向传导机制及过程,探讨了油气藏的运聚及泄露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超压由4类超压环境中7种致压因素引起,经历2期大规模压力跨层垂向传导,储集层段发育以垂向传导为主因的复合超压,形成3类不同动力特征的油气藏.压力垂向传导是储集层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断-盖的力学性质、差应力及流体压力等3类因素控制压力垂向传导,传导背景下,形成3类与传导作用有关的油气藏:受断层垂向传导控制的超压油藏、受连通砂体侧向传导控制的超压油藏以及超压界面上的常压油藏,上述3类油气藏的运聚及泄露特征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成因 垂向传导 断层 油气成藏 阜康凹陷 准噶尔盆地 油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