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克库勒凸起于奇地区YQ3井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旷理雄 郭建华 +1 位作者 黄太柱 肖秋苟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18-422,共5页
于奇地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以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于奇地区YQ3井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YQ3井区鹰山组储层类型为... 于奇地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以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于奇地区YQ3井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YQ3井区鹰山组储层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洞穴、溶蚀孔隙和中小型裂缝普遍发育,但洞穴充填相当严重;区域封盖和直接封盖能力较好,但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对本井区油气保存影响较大;至少发生了4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海西晚期、燕山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期,其中最重要的油气注入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和喜山期;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3种因素的控制,即油气源区是控制本井区油气分布和富集的主要因素,盖层等保存条件是控制本井区油气分布和富集的关键因素,有效储集体发育程度是控制本井区油气分布和富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库勒凸起 奥陶系碳酸盐岩 荧光薄片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油气成藏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旷理雄 郭建华 黄太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9-254,共6页
于奇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哈拉哈塘组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充足,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原油总体具有油质较轻、含硫量较低但含蜡量较高的特点;天然气... 于奇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哈拉哈塘组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充足,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原油总体具有油质较轻、含硫量较低但含蜡量较高的特点;天然气属于典型的伴生气;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的构造圈闭,油气分布主要受低幅度背斜和断层所控制;区内储层至少发生了3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古新世晚期—始新世和古近纪渐新世早期—新近纪中新世;成藏机制可归结为油气多期充注和多期次生成藏,燕山期为圈闭的形成与油气藏初步建立阶段,喜山期为圈闭的定型与油气藏重建阶段,成藏模式为它源-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或古生新储-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条件 油气藏类型 成藏模式 哈拉哈塘组 阿克库勒凸起 塔里木盆地北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区东河砂岩油气成藏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2
3
作者 旷理雄 郭建华 黄太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4-18,共5页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勘探热点之一.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储层预测、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了于奇地区东河砂岩油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与储盖组合、圈闭条件、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区内油源...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勘探热点之一.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储层预测、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了于奇地区东河砂岩油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与储盖组合、圈闭条件、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区内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较充足,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储集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为中等容积、中等渗透性能储层,有利的储层分布区位于于奇东部地区的东南一带;储盖组合为下储上盖式,盖层封盖能力好;圈闭类型主要为非构造圈闭,至少发生了一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喜山早期.提出今后勘探应突破传统的构造圈闭的束缚,坚持以寻找多类型圈闭特别是地层圈闭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东河砂岩 油气藏形成条件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史
下载PDF
钙质含量旋回在卡拉沙依组小层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蒲仁海 党晓红 +1 位作者 张惠 李艾红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4-269,共6页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河道相砂岩油层夹于卡三段和卡四段的泛滥平原泥岩中,小层对比时缺乏时间—岩性标志层。研究发现该地层中钙质含量变化似乎反映出与三级海平面变化有关的异旋回特点,因而具等时意义。根据钙质含量引起的电阻率和自然...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河道相砂岩油层夹于卡三段和卡四段的泛滥平原泥岩中,小层对比时缺乏时间—岩性标志层。研究发现该地层中钙质含量变化似乎反映出与三级海平面变化有关的异旋回特点,因而具等时意义。根据钙质含量引起的电阻率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变化和旋回特征将卡三段、四段自上而下分为5个小层。各小层厚度一般在80—100m之间,小层界线在连井地震剖面上均标定在同一个同相轴上,也反映了等时性。含油气砂岩较薄的单层厚度(2—5m)和河道微相类型决定了它们在横向上多为井间不连通的透镜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新疆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小层对比 钙质泥岩 异旋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