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基质酸化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建春 陈朝刚 +1 位作者 赵金洲 陈红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488,共4页
在砂岩基质酸化中,优化设计所采用的“一酸两矿物”模型没有考虑HF与矿物反应后所生成的H2SiF6与粘土类矿物的进一步反应。研究表明,这一反应在砂岩油气藏酸岩复杂反应的整个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高温地层中该反应更普遍,对酸化效... 在砂岩基质酸化中,优化设计所采用的“一酸两矿物”模型没有考虑HF与矿物反应后所生成的H2SiF6与粘土类矿物的进一步反应。研究表明,这一反应在砂岩油气藏酸岩复杂反应的整个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高温地层中该反应更普遍,对酸化效果的影响更大。为此提出了一个新模型,能真实模拟这一酸岩反应化学过程。新模型考虑了流速对酸岩反应的影响,以及H2SiF6与快反应矿物再反应生成Si(OH)4沉淀,并且Si(OH)4作为第三种矿物与HF反应这一复杂的酸岩反应过程;同时,新模型还考虑了砂岩储层纵向上的非均质性。采用新模型和软件能实时模拟高温地层酸化过程中酸液在储层岩石中的流动和溶蚀以及储层渗透性和孔隙的变化,能直观反映酸化过程中酸液对储层伤害的解除情况,可以更好地指导砂岩储层基质酸化优化设计。应用实例验证了新模型的科学性、适用性,易于现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基质酸化 酸化模型 优化设计 实时模拟 软件
下载PDF
对原油管道最低出站油温的控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坤 杨静 +1 位作者 张理 陈利琼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对原油管道最低出站油温的控制进行分析,通过全面考虑原油管道正常运行、停输和再启动情况下管道系统的散热和流动特性,对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解法的预测-校正法和有限元法联立求解,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模拟软件,可对实际生产提供科... 对原油管道最低出站油温的控制进行分析,通过全面考虑原油管道正常运行、停输和再启动情况下管道系统的散热和流动特性,对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解法的预测-校正法和有限元法联立求解,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模拟软件,可对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实际管道进行分析,得出原油管道最低出站油温的控制由季节、管道的允许停输时间、要求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以及出站最高可加热油温等因素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最低出站油温 数学模型 数值解法
下载PDF
塔河地区西南部古生界东河塘组油气运移痕迹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婷婷 周文 +2 位作者 李秀华 刘飞 梁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5-129,87,共5页
通过塔河地区西南部古生界东河塘组岩心油显示及含油薄片分析,以及首次应用红外光谱石油基团成份测定技术,对该地区东河塘组油气运移痕迹做了一次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东河塘组油气具有同源性;轻质油成份南北有所差异,重油或沥青与轻... 通过塔河地区西南部古生界东河塘组岩心油显示及含油薄片分析,以及首次应用红外光谱石油基团成份测定技术,对该地区东河塘组油气运移痕迹做了一次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东河塘组油气具有同源性;轻质油成份南北有所差异,重油或沥青与轻质油分属不同期的产物;北部井多分布重质油和沥青,向南减少,轻质油增加,北部和中北部井多出现水驱特征。在运移痕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背景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石油的运移路径,为建立正确的油气运聚模式提供依据。红外光谱法对研究运移痕迹很有效,应该成为今后油气运移研究技术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地区西南部 东河塘组 含油薄片 红外光谱成分测定技术 油气运移痕迹
下载PDF
塔河稠油复合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柏 崔盈贤 +3 位作者 蔡廷铸 杜川 冯轶 陈双扣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9-351,356,共4页
采用复合降黏剂CQ-1对塔河稠油进行化学降黏实验。优选出复合降黏剂CQ-1的组分配比为m(CTAC)∶m(SDBS)∶m(Na2CO3)=4∶3∶2,当15 mL矿化度为19 000 mg.L-1的模拟塔河油田水溶解0.9 g复合降黏剂CQ-1并倒入30 g稠油中,恒温55℃搅拌150 min... 采用复合降黏剂CQ-1对塔河稠油进行化学降黏实验。优选出复合降黏剂CQ-1的组分配比为m(CTAC)∶m(SDBS)∶m(Na2CO3)=4∶3∶2,当15 mL矿化度为19 000 mg.L-1的模拟塔河油田水溶解0.9 g复合降黏剂CQ-1并倒入30 g稠油中,恒温55℃搅拌150 min时,塔河稠油的黏度从8 527 mPa.s降低至149 mPa.s,降黏率超过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降黏 塔河稠油
下载PDF
双螺杆泵螺旋套的改造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勇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6,i005,共3页
介绍了双螺杆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双螺杆泵流量与压力的相互影响和变化关系。对同一规格的产品,指出可以采用增大螺旋角的方法提高其流量。对双螺杆泵螺旋套现场改造实例进行了分析,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双螺杆泵 螺旋套 改造 应用 工作原理 变化关系 相互影响 大螺旋角 泵流量 实效性
下载PDF
薄壁斜耳支撑式潜油电动机打捞器
6
作者 赵普春 郑东武 +4 位作者 柯建仁 汪卫军 邰红霞 邢厚伟 吴频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5-76,共2页
针对电动潜油泵在起下井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生掉井事故和打捞空间小、打捞难度大的问题,设计制作了薄壁斜耳支撑式打捞器。介绍了该打捞器的结构及打捞原理。现场使用表明,该打捞器应用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
关键词 薄壁斜耳支撑武打捞器 潜油电动机 打捞管柱
下载PDF
稀源管理在超深超稠原油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闵航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塔河油田十二区是中国石化在西部增储上产的主阵地,具有超深、超稠等特点,所产原油具有高粘度、高含蜡、高含硫化氢等特点,原油粘度在7.8-140万毫帕.秒(50摄氏度),开采难度极大。全部油井均采用掺稀油降粘开采,目前做为稀油的稀源随着... 塔河油田十二区是中国石化在西部增储上产的主阵地,具有超深、超稠等特点,所产原油具有高粘度、高含蜡、高含硫化氢等特点,原油粘度在7.8-140万毫帕.秒(50摄氏度),开采难度极大。全部油井均采用掺稀油降粘开采,目前做为稀油的稀源随着稠油上产需要,已日趋紧张,现场实践表明,一方面通过优化掺稀量、油田化学降粘实验等采油工艺技术可节约或替代目前稀源,另一方面现场管理在稠油开采中特别是对于稀源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目前塔河油田十二区超深超稠原油开采中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源 管理 稠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