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时偏移技术在南堡1号构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童奎 李莹 +4 位作者 郭爱华 石文武 杨晓利 孙明 潘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41-2547,共7页
南堡1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的西南斜坡带上,紧邻南堡凹陷的重要生油中心,其中浅层构造规模大,构造背景好,有利圈闭多,但是火成岩多期次广泛发育,屏蔽严重,岩下和通道成像困难,不确定性高,增加有利圈闭和火山岩精细识别的难度,直接影响勘... 南堡1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的西南斜坡带上,紧邻南堡凹陷的重要生油中心,其中浅层构造规模大,构造背景好,有利圈闭多,但是火成岩多期次广泛发育,屏蔽严重,岩下和通道成像困难,不确定性高,增加有利圈闭和火山岩精细识别的难度,直接影响勘探开发的部署.为解决高陡倾角成像问题,在GPU和存储设备的高速发展下,油田首次引入逆时偏移技术,在叠前精细处理的基础上,逆时偏移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能量归位好,成像精度高,目的层信噪比、分辨率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构造与储层的研究成果形成新的油气成藏模式,并取得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火成岩 中浅层 南堡
下载PDF
叠前叠后流体检测技术在南堡凹陷潜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童奎 李莹 +4 位作者 李君 徐文会 薛林 郝杰 王冬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92-2498,共7页
南堡凹陷潜山是油田近年来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但其储层横向变化快、类型多、流体复杂的特征,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开展了针对碳酸盐岩叠前、叠后流体检测的综合研究,形成一套实用性强的流体检测技术系列.在高保真的逆时偏... 南堡凹陷潜山是油田近年来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但其储层横向变化快、类型多、流体复杂的特征,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开展了针对碳酸盐岩叠前、叠后流体检测的综合研究,形成一套实用性强的流体检测技术系列.在高保真的逆时偏移数据体和叠前CRP道集的基础上,运用叠前AVO分析、衰减梯度属性、低频能量属性以及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在南堡凹陷潜山开展流体检测,在此基础上,优选有利储层发育区,部署探井,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证实该技术系列的准确、可靠、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潜山 叠前AVO 叠后属性 流体检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45
3
作者 梅玲 张枝焕 +3 位作者 王旭东 杨永才 刘洛夫 赵彦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6,共7页
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划分了南堡凹陷原油的成因类型,并根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对原油和烃源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带或同一构造带不同层位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别,据此可将原油划分为6... 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划分了南堡凹陷原油的成因类型,并根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对原油和烃源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带或同一构造带不同层位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别,据此可将原油划分为6类,其中第Ⅰ类主要分布于柳赞油田和高尚堡油田、老爷庙油田浅层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油层,第Ⅱ类主要分布在高尚堡(高柳断层以南)、老爷庙和北堡油田东营组油层,第Ⅲ类主要分布在柳赞油田及高尚堡油田(高柳断层以北)沙河街组油层,第Ⅳ类主要分布于滩海区东一段油层,第Ⅴ、Ⅵ类主要分布在滩海区奥陶系油层中;古近系3套烃源岩对不同构造带的油气聚集有不同的贡献,其中高柳构造带高柳断层以北地区的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断层以南的主要来自于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部分混有沙三段烃源岩的贡献,老爷庙和北堡构造的原油主要来源于东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混有部分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滩海区原油主要来自于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烃源岩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物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 被引量:54
4
作者 周天伟 周建勋 +2 位作者 董月霞 王旭东 常洪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7,共6页
基于南堡凹陷实际地质条件设计了3组不同伸展方向的平面砂箱模型,根据模型试验结果与地质实际综合分析,探讨了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是区域南-北向伸展作用的产物,南堡凹陷的复杂断裂系统是... 基于南堡凹陷实际地质条件设计了3组不同伸展方向的平面砂箱模型,根据模型试验结果与地质实际综合分析,探讨了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是区域南-北向伸展作用的产物,南堡凹陷的复杂断裂系统是在南-北向伸展过程的不同阶段逐步形成的;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特定的边界几何条件,并非多期构造作用叠加或先存走滑断裂重新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新生代 断裂系统 砂箱模拟 伸展构造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超深水与极超深水沉积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钟建华 倪良田 +14 位作者 邵珠福 陈鑫 马锋 孙洪滨 刘宝 王志坤 夏景生 孙钰 刘选 陈彬 高玉飞 郝兵 孙宁亮 刘闯 杨冠群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沉积盆地古水深恢复及其演化是含油气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之一。用地震方法解析三角洲前积层的厚度来研究水深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方法。文章采用这一方法,并结合部分测井、录井资料及岩心... 沉积盆地古水深恢复及其演化是含油气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之一。用地震方法解析三角洲前积层的厚度来研究水深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方法。文章采用这一方法,并结合部分测井、录井资料及岩心对渤海湾盆地北部的辽西凹陷、中部的南堡凹陷和近南部的东营凹陷沙三中期的古水深进行了研究,发现辽西凹陷在沙三中期发育了一个大型三角洲扇体,在其前缘相发育了含大量灰—深灰色撕裂泥砾的重力流沉积,并获得了辽西凹陷沙三中期最大古水深为1092 m;南堡凹陷沙三中期为一套暗色的泥页岩夹砂岩,最大古水深在552 m;东营凹陷沙三中期为一套暗色泥岩夹含暗色漂浮泥砾的粉砂岩,也为一套重力流沉积,结合史128井—牛43井地震测线的连井剖面,获得了最大古水深在681 m。这三个古水深揭示了整个渤海湾盆地在古近纪沙三中期是一个极超深水(≥500 m)的盆地,为形成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和大型含油气盆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超深水(≥500m) 古近纪 烃源岩 油气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南堡凹陷高柳斜坡带沙三段优势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康海军 付江 +1 位作者 仲学哲 沈贵红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6年第6期725-732,共8页
高柳斜坡带沙三段是南堡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之一。通过沉积特征分析及储层物性统计,研究了高柳斜坡带优势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南堡凹陷高柳斜坡带沙三段储层物性受地层埋深、岩性粒度及微相类型综合控制。根据地层埋... 高柳斜坡带沙三段是南堡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之一。通过沉积特征分析及储层物性统计,研究了高柳斜坡带优势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南堡凹陷高柳斜坡带沙三段储层物性受地层埋深、岩性粒度及微相类型综合控制。根据地层埋深与储层物性关系,垂向上优选出SQ31、SQ32、SQ41、SQ42四个有利层段,再结合岩性粒度及微相类型明确了研究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中粗砂岩为优势储层发育有利岩相带,进而预测了高柳斜坡带三类有利的储集相带的平面展布,为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高柳斜坡带 沙三段 砂岩储层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洪泽凹陷管镇次凹油气成藏基本规律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傅学斌 王旭东 +3 位作者 刘淑华 尹文庆 王拥军 郑恒科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4年第5期4-6,1,共4页
根据最新的勘探成果 ,分析了洪泽凹陷管镇次凹油藏的特征 ,探讨了油气成藏的基本规律 ,认为本区油气成藏受构造带、沉积相带控制 ,与圈闭形成时期有关 ,油源是关键。指出深凹带及其紧邻的油源条件有利的陡岸带和断裂构造带的岩性、构造... 根据最新的勘探成果 ,分析了洪泽凹陷管镇次凹油藏的特征 ,探讨了油气成藏的基本规律 ,认为本区油气成藏受构造带、沉积相带控制 ,与圈闭形成时期有关 ,油源是关键。指出深凹带及其紧邻的油源条件有利的陡岸带和断裂构造带的岩性、构造及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当前应该在寻找构造油气藏的同时注意寻找隐蔽油气藏 ,以获得较好的勘探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凹陷 油藏类型 构造-岩性油气藏 油气成藏 沉积相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