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破乳脱水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政 童志明 +2 位作者 杨超 王占生 陈武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4-794,共11页
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含有起乳化作用的胶态FeS等成分,导致原油脱水困难,不能满足原油进后续电脱水器的要求;分析了过渡带原油物性、原油组分及采出水组成,对FeS脱除剂及破乳剂的筛选进行优化实验,重点研究了FeS脱除剂与破乳剂联合... 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含有起乳化作用的胶态FeS等成分,导致原油脱水困难,不能满足原油进后续电脱水器的要求;分析了过渡带原油物性、原油组分及采出水组成,对FeS脱除剂及破乳剂的筛选进行优化实验,重点研究了FeS脱除剂与破乳剂联合破乳效果及适应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FeS脱除剂BLJ-01对FeS有很好的溶解效果,体积分数3%的FeS脱除剂BLJ-01和质量浓度800 mg/L的破乳剂X-75联合使用,55℃下可有效去除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FeS,沉降罐过渡带原油脱水率达85.78%;BLJ-01与X-75配合使用适应性较强,对含水率超过40%的P2联合站沉降罐过渡带原油脱水率均可达80%以上,且在弱酸或弱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表现出优良的破乳效果,也适用于SJ站沉降罐过渡带原油的破乳脱水,并能显著降低破乳剂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罐过渡带原油 破乳 硫化亚铁 处理剂
下载PDF
木质素基水凝胶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卓状 韦树霞 +1 位作者 郭先哲 陈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0-256,共7页
为了应对工业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解决高值化利用木质素资源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水凝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木质素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以及木质素水凝胶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木质素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主... 为了应对工业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解决高值化利用木质素资源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水凝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木质素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以及木质素水凝胶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木质素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互穿或半互穿网络聚合法、交联共聚法、木质素与单体接枝聚合法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逆加成断裂转移(RAFT)聚合法,其中化学交联共聚法是目前制备木质素基水凝胶流程最简便、最环保的方法。木质素基水凝胶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有很高效的吸附去除效果,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率高达9646.92mg/g,此外,还可通过解吸实现重金属等的回收,且吸附-解吸循环10次仍可达到100%的有效率。同时,还发现木质素基水凝胶是良好的载体,可负载纳米金属、荧光碳点等功能性材料,实现催化降解、高效检测等多种功能。建议今后对木质素基水凝胶制备方法工业化及对实际废水中污染物的选择性及竞争性吸附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实现木质素废料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水凝胶 吸附 催化 水污染治理
下载PDF
聚合物及固体颗粒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
3
作者 杨超 童志明 +1 位作者 王占生 陈武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6-1165,共10页
为了探明油田作业返排残液影响原油采出液脱水的原因,以返排残液中最常见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及瓜胶为聚合物代表,以石英砂为颗粒物代表,研究了单一聚合物、单一颗粒物及聚合物与颗粒物共存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机理。结果表明... 为了探明油田作业返排残液影响原油采出液脱水的原因,以返排残液中最常见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及瓜胶为聚合物代表,以石英砂为颗粒物代表,研究了单一聚合物、单一颗粒物及聚合物与颗粒物共存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机理。结果表明,单一聚合物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中,聚合物质量浓度增加至1 000 mg/L,乳状液脱水率降低至0%,粒径分布峰值均小于10μm,黏度成倍增长,含瓜胶乳状液黏度增加了2.80倍,含NPAM黏度增加了1.82倍,平衡界面张力下降,油水界面黏弹性增加且弹性模量是黏性模量的4~5倍,此时界面膜以弹性膜为主,界面膜强度增加,乳状液稳定性增加。单一颗粒物对乳状液影响为含固量增加至1%,乳状液脱水率降低了9.90%,黏度增加了46.36%,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了9.10%左右。聚合物和固体颗粒叠加影响作用于乳状液,含固量1%且聚合物质量浓度增加时,脱水率从54.50%降低至0%,黏度增加了2.58倍,粒径分布峰值降低了74.97%;这些现象说明乳状液中聚合物和固体颗粒增多,脱水难度增加,乳状液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及颗粒物 原油乳状液 稳定性 影响机制
下载PDF
电絮凝法与电氧化法处理压裂返排液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童志明 吴达 +1 位作者 江南 陈武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90,共9页
针对压裂返排液处理的不同目标,为了选择出最具针对性以及效果最好的电化学方法,开展了电絮凝气浮与电氧化处理压裂返排液系列对比试验,对试验结果、产气、阳极消耗情况以及处理机理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COD(Cr)的去... 针对压裂返排液处理的不同目标,为了选择出最具针对性以及效果最好的电化学方法,开展了电絮凝气浮与电氧化处理压裂返排液系列对比试验,对试验结果、产气、阳极消耗情况以及处理机理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COD(Cr)的去除效果都表现出很强的能力,电絮凝法脱色率达92.92%,去浊率达95.93%,TOC去除率达89.52%,阳极消耗达25 g/(m^(2)·h),电氧化阳极消耗为0;电絮凝法在处理返排液时絮凝和氧化同时起作用,电氧化法中间活性物质O 3产量较多,主要以氧化的方式降解有机物;电絮凝与电氧化处理压裂返排液时产生气体都以H_(2)为主,H_(2)S和CO_(2)产量较少,但是絮凝法H_(2)产量较多,而电氧化法H_(2)S和CO_(2)的产量均高于电絮凝法。研究结论可为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电氧化 压裂返排液 产气 电极组合 阳极消耗
下载PDF
ZIF-67@SL-PAM复合材料的水相合成及表征
5
作者 陈江豪 杨超 +1 位作者 陈武 刘卓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2024年第10期151-158,168,共9页
为解决ZIF-67纳米颗粒在水处理中存在的易流失、难回收和分散性差等问题,在水相法合成ZIF-67的基础上,采用原位生长法合成ZIF-67@木质素水凝胶(ZIF-67@SL-PAM)复合材料。首先探究了ZIF-67水相合成的影响因素,然后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使... 为解决ZIF-67纳米颗粒在水处理中存在的易流失、难回收和分散性差等问题,在水相法合成ZIF-67的基础上,采用原位生长法合成ZIF-67@木质素水凝胶(ZIF-67@SL-PAM)复合材料。首先探究了ZIF-67水相合成的影响因素,然后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得到ZIF-67@SL-PAM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2+)与配体摩尔比、钴源种类及去质子化剂影响ZIF-67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最佳条件下合成的ZIF-67@SL-PAM复合材料与过硫酸氢钾(PMS)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对质量浓度2mg/L模拟废水中多环芳烃萘的去除率达到85.48%,ZIF-67@SL-PAM复合材料对PMS催化性能优良;ZIF-67@SL-PAM复合材料具有丰富的官能团,ZIF-67在木质素水凝胶中分散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水相合成 木质素水凝胶 多相催化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