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网兰州大气气网络及安装调试
1
作者 安学敏 《大气情报》 1997年第2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大气物理 DECnet网 安装调试 微机 网络安装
下载PDF
对Pasquill大气稳定度分类法的一种修正——辐射值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敬之 李丁华 史宝忠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本文在Pasquill大气稳定度分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太阳辐射值和风速划分大气稳定度的方法。回避了Pasquill方法中云量观测的困难,使大气稳定度的划分由定性转向定量。
关键词 大气 稳定度 太阳 分类法 辐射值法
下载PDF
甘肃中川地区雷暴的地闪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郄秀书 刘欣生 +5 位作者 张广庶 余晔 郭昌明 王道洪 牛尾知雄 渡边贞司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利用在甘肃中川地区一次雷暴过程的5站电场变化同步观测资料,对1996年8月12日的4次地闪过程分析发现甘肃中川地区负地闪回击所中和的负电荷离地高度为2.74~5.41km(对应环境温度为-2.0~-15.0℃),而正... 利用在甘肃中川地区一次雷暴过程的5站电场变化同步观测资料,对1996年8月12日的4次地闪过程分析发现甘肃中川地区负地闪回击所中和的负电荷离地高度为2.74~5.41km(对应环境温度为-2.0~-15.0℃),而正地闪回击所中和的正电荷离地高度低于2.0km(对应环境温度为±5.0℃)。正地闪放电过程较负地闪中和的电荷量要大7倍左右。在雷暴初期及活跃期前期,地闪回击发生之前有持续170~300ms的云内放电过程,它发生在云下部正电荷区和主负电荷区。与雷达回波的对比发现,负地闪发生在雷暴大于20dBz的强回波区或40dBz强回波边缘而正地闪却发生在相对较弱的回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雷暴 电荷结构 甘肃 中川地区
下载PDF
我国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254
4
作者 张敏锋 冯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利用我国30年历年雷暴日资料,采用EOF和主值函数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年平均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的分布大致可分为4个区域。第一载荷向量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方差贡献为3... 利用我国30年历年雷暴日资料,采用EOF和主值函数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年平均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的分布大致可分为4个区域。第一载荷向量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方差贡献为35.1%,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有所差异。30年来雷暴日总体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但是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却有相反的变化,距平场的年代变化特征和各代表区域年平均雷暴日距平序列均说明了以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雷暴气候 EOF分解 时空分布 气候异常
下载PDF
全球平均(零维)气候变化的一条定则和三个猜想 被引量:3
5
作者 汤懋苍 高晓清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7-30,共14页
本文指出全球平均温度的气候变化服从“平方根定则”,即对10年以内的温度变幅与时间尺度的平方根成反比;10—10~5年的温度变幅与时间尺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提出了三个猜想:1.10—10~5年的气候变化亦受大地热流的变化所支配;2.气候系统的... 本文指出全球平均温度的气候变化服从“平方根定则”,即对10年以内的温度变幅与时间尺度的平方根成反比;10—10~5年的温度变幅与时间尺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提出了三个猜想:1.10—10~5年的气候变化亦受大地热流的变化所支配;2.气候系统的振荡性是其稳定性的固有表现,后者又是由外参数的稳定性所决定的;3.现实的气候态总是围绕在临界稳定态附近摆动,它只是趋于满足某种“极值原理”,并非能真正达到“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 温度 变幅 平方根 稳定性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气象台站合理布局初探
6
作者 高晓清 杨苏华 董安祥 《干旱气象》 1993年第2期29-30,共2页
利用文献[2]的方法,讨论了甘肃河西地区气象台站的合理分布。分析表明,45km 为该区气温观测的最佳距离。
关键词 结构函数 内插误差 站间距离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