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监测和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傅碧宏 冯筠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1991年第2期52-56,共5页
简要概括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遥感技术在减灾中的作用,着重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监测和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并简要地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质灾害 预测 监测 应用
下载PDF
测井曲线频谱分析在含煤地层沉积旋回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凤杰 王多云 +4 位作者 郑希民 刘自亮 王峰 王志坤 李树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8,共5页
利用频谱分析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安组延二段为例 ,对发育泥炭沼泽河流体系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分析 ,得出地层中保存着厚度稳定的地层旋回 ,其厚度比值与米兰科维奇旋回比值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 ,可以认为 :米兰科维... 利用频谱分析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安组延二段为例 ,对发育泥炭沼泽河流体系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分析 ,得出地层中保存着厚度稳定的地层旋回 ,其厚度比值与米兰科维奇旋回比值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 ,可以认为 :米兰科维奇旋回是影响本区地层沉积旋回发育的主要因素 ;古气候周期性变迁决定着大面积沼泽化的曲流河—网状河流体系中高频沉积旋回的发生、发展和定格。其中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 8 72~ 11 2 9m ;地轴倾角周期和岁差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分别为 2 5 4~ 4 3m和 1 2 3~ 1 91m。本区含煤层和碳质泥岩地层旋回厚度约 10m ,其发育受控于时间为 12 3ka的偏心率周期。自然伽马曲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 ,很好地反映了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地层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米兰科维奇旋回 快速傅立叶变换 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高温超高压模拟实验研究Ⅰ.温压条件对有机质成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2
3
作者 姜峰 杜建国 +1 位作者 王万春 曹正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对不成熟泥炭样品进行了高压(0.1~2GPa)、高温(200℃~400℃)模拟实验,并对实验后样品的成熟度指标——镜质体反射率(Ro)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一压力条件下,温度与镜质体反射率呈正相关;相同温度条件下,... 对不成熟泥炭样品进行了高压(0.1~2GPa)、高温(200℃~400℃)模拟实验,并对实验后样品的成熟度指标——镜质体反射率(Ro)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一压力条件下,温度与镜质体反射率呈正相关;相同温度条件下,样品Ro值与压力呈负相关,说明压力同温度一样,是影响有机质成熟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存在会抑制有机质向高成熟演化。压力的这种作用有其内在的化学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及实际地质现象都说明,压力作用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用模拟实验手段探讨压力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成熟作用 有机质 模拟实验 泥煤
下载PDF
高温超高压模拟实验研究——Ⅱ.高温高压下烷烃产物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姜峰 杜建国 +1 位作者 王万春 曹正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5-149,共5页
对不成熟泥炭样品进行了高压(01~2GPa)、高温(200℃~400℃)模拟实验,并对实验后样品的烷烃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压力条件下,温度升高,烷烃参数表现出更成熟的特征;温度较低时(200℃),压力升高... 对不成熟泥炭样品进行了高压(01~2GPa)、高温(200℃~400℃)模拟实验,并对实验后样品的烷烃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压力条件下,温度升高,烷烃参数表现出更成熟的特征;温度较低时(200℃),压力升高,烷烃参数表现出不成熟,温度较高时(400℃),除个别特殊点之外,压力增大,烷烃参数愈来愈不成熟,说明温压条件都是影响有机质成熟的重要因素,压力的存在会抑制有机质的成熟作用。用模拟实验手段来探讨压力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模拟实验 烷烃参数 油气藏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稀土-偶氮胂Ⅲ-乙醇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伊丽莹 张海政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26-328,共3页
关键词 稀土 偶氮胂Ⅲ 岩石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利用琥珀气体包裹体判断古大气成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滨阳 周瑶琪 +3 位作者 钟建华 朱岳年 李立武 陈践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168,共8页
利用MAT -2 71质谱仪对抚顺西露天矿下第三系底煤层所夹琥珀样品中的气体包裹体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成分为CH4 、N2 、O2 、CO2 、Ar等。结合扫描电镜分析 ,对实验结果作了系统分析和整理 ,认为琥珀包裹体气体成分能够在... 利用MAT -2 71质谱仪对抚顺西露天矿下第三系底煤层所夹琥珀样品中的气体包裹体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成分为CH4 、N2 、O2 、CO2 、Ar等。结合扫描电镜分析 ,对实验结果作了系统分析和整理 ,认为琥珀包裹体气体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早第三纪古大气组成 ,使用琥珀气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古大气成分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气体包裹体 古大气成分 古气候
下载PDF
金矿数学地质的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步明 沈远超 《黄金科技动态》 1991年第12期1-6,共6页
笔者在'七五'国家重点攻关305项目中,利用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分数维理论,及地质统计学理论,对金矿的品位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AST386微机上编制了金矿地质数据库和数理系统,取得了重要进展,使金矿的地质研究从定性到定... 笔者在'七五'国家重点攻关305项目中,利用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分数维理论,及地质统计学理论,对金矿的品位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AST386微机上编制了金矿地质数据库和数理系统,取得了重要进展,使金矿的地质研究从定性到定量迈出了新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金品位 分数维 地质统计学
下载PDF
铝(Ⅲ)—BPR—CTMAB配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献科 包生祥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1992年第2期15-18,共4页
在pH3.0~4.5的乙酸盐中,铝(Ⅲ)和BPR(溴邻苯三酚红)、GTM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生成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3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1×10~4mol^(-1).cm^(-1).L。生成高配合比,其组成为Al(Ⅲ)、BPR和GTMAB的摩尔比1 :3:6.... 在pH3.0~4.5的乙酸盐中,铝(Ⅲ)和BPR(溴邻苯三酚红)、GTM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生成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3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1×10~4mol^(-1).cm^(-1).L。生成高配合比,其组成为Al(Ⅲ)、BPR和GTMAB的摩尔比1 :3:6.0~45μgAl(Ⅲ)/50mL服从比尔定律,在掩蔽剂抗坏血酸、巯基乙酸、苦杏仁酸和EDTA—Mn(Ⅱ)存在下,一般常见的金属离子均不干扰。此法用于水、工业废水和土壤中的铝,结果十分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Ⅲ) BPR CTMAB 配合物
下载PDF
窑街F_(19)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与演化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陶明信 陈发源 徐永昌 《中国煤田地质》 1995年第3期12-16,58,共6页
该文研究了F_(19)断裂带的构造组成与变形、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及该断裂带所控制的超基性岩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D_(19)断裂带是一条在前中生代古断裂基础上经改造而发育起来的、影响地壳深度较大并曾控制煤田形成与演化而... 该文研究了F_(19)断裂带的构造组成与变形、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及该断裂带所控制的超基性岩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D_(19)断裂带是一条在前中生代古断裂基础上经改造而发育起来的、影响地壳深度较大并曾控制煤田形成与演化而多期活动的复合性断裂;摩棱岩的发现与研究,表明基底岩系中曾发育韧性剪切带,其后本区发生过大幅度的抬升;株罗纪时该断裂带控制含煤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而表现为典型的同生正断层;往后,该断裂主要以压剪性活动为主并形成了煤田内部的诸多派生构造,组成了窑街煤田的基本构造格架,成为控制或影响该煤田高浓度CO_2气运移、聚集乃至突出的主要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演化 构造岩 煤田 断裂带 地质构造
下载PDF
环境地质——21世纪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主流
10
作者 张维 《高科技与产业化》 1997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世纪最后十年间,地质科学的发展已初步构筑了下个世纪的框架。美国1995年财政年度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按多学科配置组织实施,耗资巨大,这一涉及环境地质的重大项目对本世纪末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更早一些,联合国大会... 本世纪最后十年间,地质科学的发展已初步构筑了下个世纪的框架。美国1995年财政年度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按多学科配置组织实施,耗资巨大,这一涉及环境地质的重大项目对本世纪末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更早一些,联合国大会制定的国际减灾计划(IDNDR),决定通过1990~2000十年间的国际统一行动,逐步减轻并消除自然灾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质 环境地质 工程地质
下载PDF
南明水组和蛇绿岩之间不整合关系的确认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锦轶 朱宝清 冯益民 《中国区域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50-255,共6页
依据菊石、腕足化石资料,将南明水组的时代置于 C_1~2—C_2~1。南明水组和蛇绿岩之间的不整合表明卡拉麦里缝合带中蛇绿岩的构造侵位发生于南明水组沉积之前,这一侵位是哈萨克斯坦古板块和西伯利亚古板块碰撞的结果。笔者认为在南明水... 依据菊石、腕足化石资料,将南明水组的时代置于 C_1~2—C_2~1。南明水组和蛇绿岩之间的不整合表明卡拉麦里缝合带中蛇绿岩的构造侵位发生于南明水组沉积之前,这一侵位是哈萨克斯坦古板块和西伯利亚古板块碰撞的结果。笔者认为在南明水组露头下面有可能赋存 Cr、Ni、Cu 等隐伏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明水组 蛇绿岩 不整合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斌 孟自芳 +2 位作者 李相博 卢红选 郑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2-339,共8页
在深入研究泌阳凹陷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证实泌阳凹陷具有独特的盆地结构样式和形成机制。南侧及东侧盆地主控断裂发育区为陡坡生长断裂型层序分布区,北侧为典型的缓坡型层序样式,相似于墨西哥湾生长断层层序地层模式。... 在深入研究泌阳凹陷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证实泌阳凹陷具有独特的盆地结构样式和形成机制。南侧及东侧盆地主控断裂发育区为陡坡生长断裂型层序分布区,北侧为典型的缓坡型层序样式,相似于墨西哥湾生长断层层序地层模式。通过对层序体系域构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独特的构造背景条件分析,建立了泌阳凹陷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泌阳凹陷断陷湖盆完整的陆相层序体系域具有四分性: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分析了主要含油层段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地层发育三种类型的三角洲沉积砂体:扇三角洲、近源三角洲和远源三角洲,并对其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模式
下载PDF
基于FEMLAB的钻井过程中流固热耦合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盛金昌 廖秋林 +1 位作者 刘继山 速宝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3,229,共6页
在石油开采等行业中,钻井过程中的渗流-变形-温度多场耦合作用非常复杂,它对井壁稳定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一组饱和多孔岩体介质瞬态的流、固、热三场耦合方程组(其中包括固体变形、能量传输、流体流动... 在石油开采等行业中,钻井过程中的渗流-变形-温度多场耦合作用非常复杂,它对井壁稳定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一组饱和多孔岩体介质瞬态的流、固、热三场耦合方程组(其中包括固体变形、能量传输、流体流动三个相互耦合的过程,多物理场之间的交叉耦合还包括材料性质与独立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给出了该方程组在FEMLAB软件(基于偏微分方程组的多物理过程模拟工具)中的详细数学表达;最后以FEMLAB作为平台,着重分析了钻井过程中的流固热耦合作用过程,讨论了井壁温度发生突然降低后,井壁附近围岩的孔隙水压力、温度、应力的变化过程,为井壁稳定分析提出更为准确的应力分布。计算结果反映了耦合作用对井壁围岩应力的重要影响。该文的计算结果与解析解进行了比较,结果非常吻合,证明了耦合模型及求解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钻井 流固热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FEMLAB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沉积响应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斌 孟自芳 +1 位作者 宋岩 李相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3-709,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地区在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经历了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早期的影响,西缘整体抬升,西南和西北两个造山带开始显现,古地理为继承性的南湖北河格局,此时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使西南地区由滨海相向湖沼相过渡。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地区在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经历了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早期的影响,西缘整体抬升,西南和西北两个造山带开始显现,古地理为继承性的南湖北河格局,此时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使西南地区由滨海相向湖沼相过渡。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西缘地区前陆盆地形成时期,燕山中期逆冲推覆作用强烈,该区地层角度不整合发育,沉积记录的响应表现为南北向隆坳相间的前陆盆地格局,有别于前陆盆地形成始于晚三叠世的认识。晚白垩世新生代是喜山运动的后期改造时期,地层角度不整合发育,沉积响应为平原沼泽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缘 前陆盆地 构造 沉积
下载PDF
天然气中Ar同位素对比测定及数据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宗礼 孙明良 +2 位作者 郑建京 刘文汇 徐永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1-85,共5页
近年实验室研制了高精度、超高真空的净化系统与VG5400质谱计在线连接,实现了天然气中He、Ar同位素的在线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为杜绝进样过程的氩同位素质量分馏效应,本次工作采用了“分段静态平衡移样”法,提高了天然气中氩同位素测量... 近年实验室研制了高精度、超高真空的净化系统与VG5400质谱计在线连接,实现了天然气中He、Ar同位素的在线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为杜绝进样过程的氩同位素质量分馏效应,本次工作采用了“分段静态平衡移样”法,提高了天然气中氩同位素测量的精度。应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天然气项目的要求和安排,对过去测量过氩同位素的一批钢瓶样(51个)进行了对比测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去测量过程中存在空气本底的污染和同位素分馏效应,但两次测量结果有73%的数据在估算源岩年代公式的数据误差范围之内,本实验室认为原测量数据能够满足源岩地质年代段的粗略估算要求。另外,对比研究结果还表明,过去认为同一样品40Ar/36Ar测量结果较高值是正确的这一说法是不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AR同位素 对比测量 数据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古生界合成地震记录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卫延召 戴金星 +1 位作者 王多云 赵兰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4,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钻井较少且位于周缘,靠在线井外推的地震解释工作难以控制全区,本文通过对有限钻井的古生界进行声波合成地震记录的模拟,根据太原组煤层底界和奥陶系风化壳二者反射的复合程度将本区合成地震记录归纳为高... 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钻井较少且位于周缘,靠在线井外推的地震解释工作难以控制全区,本文通过对有限钻井的古生界进行声波合成地震记录的模拟,根据太原组煤层底界和奥陶系风化壳二者反射的复合程度将本区合成地震记录归纳为高复合型、中等复合型、弱复合型和双相位型四种特征类型,并且同钻井相结合赋予不同类型以古地貌含义,为本区的地震解释及标定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生界 合成地震记录 古地貌 风化壳 地层结构
下载PDF
老王寨金矿成矿构造特征及矿体赋存规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新宇 任胜利 覃功炯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7-11,共5页
本文在详细野外工作及勘探资料基础上,将老王寨金矿区控矿断裂构造划分为三级,并分别讨论了每一级构造特征、演化及对成矿的控制,同时总结了矿体的赋存规律。
关键词 老王寨 金矿 挖矿构造 赋存规律
下载PDF
天然气单体烃氢同位素组成质谱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立武 杜丽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用色谱 -热转换 -质谱 ( GC/ TC/ MS)对天然气单体烃氢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 :热转换温度、进样量和分流比等条件的改变对氢同位素组成的测量结果有影响。以文 3 1井甲烷氢同位素组成 ( -1 5 4‰ )为参考 ,对天然气中甲烷、... 用色谱 -热转换 -质谱 ( GC/ TC/ MS)对天然气单体烃氢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 :热转换温度、进样量和分流比等条件的改变对氢同位素组成的测量结果有影响。以文 3 1井甲烷氢同位素组成 ( -1 5 4‰ )为参考 ,对天然气中甲烷、乙烷和丙烷氢同位素组成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甲烷和乙烷的测量精度都较高 ,但由于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 色谱-热转换-质谱(GC/TC/MS) 天然气
下载PDF
鲁西含煤区中部煤的煤质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曾荣树 庄新国 杨生科 《中国煤田地质》 2000年第2期10-15,共6页
研究了鲁西含煤区中部新汶和肥城煤田煤的岩石学、煤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成果表明山西组煤层和太原组煤层在煤岩学、煤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山西组煤层比太原组煤层具有相对高的惰质组和... 研究了鲁西含煤区中部新汶和肥城煤田煤的岩石学、煤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成果表明山西组煤层和太原组煤层在煤岩学、煤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山西组煤层比太原组煤层具有相对高的惰质组和壳质组含量 ,相对低的镜质组含量 ;山西组煤层比太原组煤层具有相对低的灰分和硫含量以及挥发分产率 ;山西组煤层具有相对低的矿物含量 ,而太原组煤层具有相对高的矿物含量。山西组煤层和太原组煤层之间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 ,以及煤层和地层层序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垂向变化也被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煤矿物学 煤岩学 煤质特征 含煤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断裂构造效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金荣 黄华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柴达木盆地花状构造是在走滑挤压性断裂作用下,分别通过三种途径而形成:在走滑挤压性断裂的弯曲会聚区,由于岩层收敛挤压而产生;在两条或两条以上斜列的走滑挤压性断裂的重叠离散区,由于挤压及非共轴递进变形作用而形成;在底基断... 柴达木盆地花状构造是在走滑挤压性断裂作用下,分别通过三种途径而形成:在走滑挤压性断裂的弯曲会聚区,由于岩层收敛挤压而产生;在两条或两条以上斜列的走滑挤压性断裂的重叠离散区,由于挤压及非共轴递进变形作用而形成;在底基断裂之上的沉积盖层中,由于底基断裂的走滑挤压作用派生出次级应力场作用而发展,花状构造组合为油气运移和储集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效应 构造圈闭 花状构造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