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晓红 柴进 +1 位作者 安利佳 朱祯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几种转化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基因枪法是目前小麦转化上应用最成功的方法,同时提出了提高小麦转化频率的几种措施.
关键词 小麦 遗传 转化
下载PDF
小麦中外源基因瞬间表达调控研究及兔防御素(NP-1)基因的转化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殿京 傅荣昭 +4 位作者 李文彬 陈颖 张晓东 张利明 孙勇如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将不同5’上游调控序列驱动下的GUS基因用基因枪法导入小麦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通过组织化学分析法和荧光分析法对GUS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比较了几种启动子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增强子序列对小麦中外源基因瞬间表达的... 将不同5’上游调控序列驱动下的GUS基因用基因枪法导入小麦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通过组织化学分析法和荧光分析法对GUS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比较了几种启动子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增强子序列对小麦中外源基因瞬间表达的调控作用;然后将其中效率最高的玉米Ubil启动子与兔防御素(NP-1)基因连接起来,并加上Nos终止子,构建成NP-1基因小麦表达载体,并转化小麦幼胚。经PCR-Southernblot分析,初步确定NP-1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的抑菌试验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源基因 防御素基因 表达调控
下载PDF
空间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3
作者 樊秋玲 刘敏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了植物空间诱变研究的进展 :空间飞行对生物的关键影响因素 ;空间诱变的不同层次上的生物学效应 ;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
关键词 空间育种 植物育种 空间诱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水稻遗传转化选择系统优化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马炳田 朱祯 +1 位作者 李平 周开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报道了通过调节潮霉素和头孢霉素的使用浓度 ,在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中提高筛选率和绿苗再生率。筛选时潮霉素使用浓度为 2 0~ 30mg/L ,头孢霉素为 30 0~ 40 0mg/L ;分化时潮霉素使用 15~ 2 5mg/L ,头孢霉素为 2 5 0mg/L ,可得到... 本文报道了通过调节潮霉素和头孢霉素的使用浓度 ,在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中提高筛选率和绿苗再生率。筛选时潮霉素使用浓度为 2 0~ 30mg/L ,头孢霉素为 30 0~ 40 0mg/L ;分化时潮霉素使用 15~ 2 5mg/L ,头孢霉素为 2 5 0mg/L ,可得到较高的抗性愈伤组织筛选率和绿苗分化率 ,不同水稻材料有差异。分化时绿苗假阳性率在 10 %左右可得到较大量的阳性植株和减小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 选择压 PCR
下载PDF
雏鸡早期新城疫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免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荣生 唐心利 李晓燕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7-53,共7页
在鸡新城疫(ND)流行的地区,雏鸡早期应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控制ND的发生。作者对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的单独免疫和联合免疫分八个试验10日龄组进行了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在鸡新城疫(ND)流行的地区,雏鸡早期应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控制ND的发生。作者对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的单独免疫和联合免疫分八个试验10日龄组进行了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B3(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组于3、6、10、20、30、40、60日龄分别随机取样检测NDHI抗体效价,均值为5.83Log2,与其他各试验组相比,效价高且平稳;于20、40,60日龄分别随机取样用ND强毒(F48E6)攻击,保护率均为100%,在各试验组中属最好的一种免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毒疫苗 灭活疫苗 免疫 鸡病 雏鸡
下载PDF
植物基因打靶研究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秀海 孙勇如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9年第4期57-61,共5页
基因打靶是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遗传工程技术,基因打靶技术在探索生物的基因功能,消除转基因的沉默,提高转基因的稳定性和表达效率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基因打靶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它的产生是遗传工程领... 基因打靶是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遗传工程技术,基因打靶技术在探索生物的基因功能,消除转基因的沉默,提高转基因的稳定性和表达效率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基因打靶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它的产生是遗传工程领域的一次革命。目前,基因打靶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才刚起步。本文针对基因打靶在植物上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打靶 操作程序 植物基因
下载PDF
水稻原生质体电激基因转移研究
7
作者 储成才 田文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17-117,共1页
随着禾谷类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技术的突破,加上多种转化手段的培日趋成熟,利用基因工程将人工构建的目的基因(抗虫、抗病等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以较快地培育出新品种的新途径已初露曙光。电激法(Electroporation)目前是最常用,最为有... 随着禾谷类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技术的突破,加上多种转化手段的培日趋成熟,利用基因工程将人工构建的目的基因(抗虫、抗病等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以较快地培育出新品种的新途径已初露曙光。电激法(Electroporation)目前是最常用,最为有效的植物基因转移技术之一。在适当的高压电脉冲作用下,原生质体细胞膜形成可修复的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原生质体 电激法 基因转移
下载PDF
甘肃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DNA指纹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文明 陈受宜 +3 位作者 康振生 王阳 吴立人 李振岐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对1997—1999连续三年采自甘肃省天水地区16个地点的244个小麦条锈菌分离系进行了PSR331S3/Bg1Ⅱ指纹分析,共鉴定出表现型185个,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M=4.467, 加权修正值M*=0.9106,显现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三个主要采样点凤... 对1997—1999连续三年采自甘肃省天水地区16个地点的244个小麦条锈菌分离系进行了PSR331S3/Bg1Ⅱ指纹分析,共鉴定出表现型185个,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M=4.467, 加权修正值M*=0.9106,显现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三个主要采样点凤凰、甘谷和麦积山病菌群体M值分别为3.5720、3.0268和3.4186,加权修正值M*分别为0.9330、0.8513和0.8610。三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03167,显示出较低的遗传分化水平。本文以多拷贝的RFLP标记为手段,揭示了小麦条锈菌作为一种活体寄生的远程气传病原真菌,其越夏栖息地关键区(天水地区)自然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海拔生境对病菌群体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地区内亚群体间分化水平很低,表明区域内菌源交流十分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天水地区 自然群体 DNA指纹分析 Shannon指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系数 RFLP标记 病原真菌 群体结构 修正值 甘肃省 表现型 采样点 水平 菌群体 麦积山 关键区 栖息地 加权 活体 生境 海拔
下载PDF
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的N端序列测定及cDNA基因克隆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义琴 李文彬 +4 位作者 LamHonming 张秀海 陈潜 郭顺星 孙勇如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14,共5页
从新鲜天麻次生块茎中将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提纯,然后测得其N端的30个氨基酸,根据氨基酸序列设计了一段30bp的核酸探针,从cDNA文库中筛选到了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为这一新型蛋白在抗真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天麻 CDNA文库 N端序列 抗真菌蛋白基因
下载PDF
棉花种间杂交新品种秦远4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理民 刘有良 +6 位作者 王增信 党银侠 王远 胡云生 梁正兰 姜茹琴 钟文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0-13,共4页
采用棉属种间杂交新方案 ,获得陆地棉×斯特提棉可育杂种。经 2次回交后 ,在枯黄萎病圃稳定性状 ,定向培育 ,人工选择 ,首次育成了丰产、优质、抗病、抗旱、抗盐碱的棉花种间杂交新品种秦远 4号和一批新种质。秦远 4号创皮棉 3 897k... 采用棉属种间杂交新方案 ,获得陆地棉×斯特提棉可育杂种。经 2次回交后 ,在枯黄萎病圃稳定性状 ,定向培育 ,人工选择 ,首次育成了丰产、优质、抗病、抗旱、抗盐碱的棉花种间杂交新品种秦远 4号和一批新种质。秦远 4号创皮棉 3 897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属种间杂交 陆地棉 秦远4号 选育 斯特提棉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计划”给我们带来什么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猛 《科技术语研究》 2000年第3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计划 生命科学 生物产业 规模化
下载PDF
人类YAC库PCR三维筛选体系的建立及质量考核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才林 章彤 +7 位作者 顾柏炜 叶菁 陈赛娟 陈竺 韩顺生 石景茂 余龙 赵寿元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49-254,共6页
为了在知道某个区域、位点、基因或DNA片段的部分信息后,能从CEPHYAC库中筛选出与其对应的YAC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需要建立一个筛选体系。本文概述了这一筛选体系的建立过程。随后,用两对与已知基因对应的引物... 为了在知道某个区域、位点、基因或DNA片段的部分信息后,能从CEPHYAC库中筛选出与其对应的YAC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需要建立一个筛选体系。本文概述了这一筛选体系的建立过程。随后,用两对与已知基因对应的引物进行了筛选验证工作,证明了这一体系的可用性,同时提出了以后筛选的途径,即首先筛选YAC库的MegaYAC部分,并以5块板为一组进行筛选。另外,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BH),对CEPHYAC库的质量及其第一代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进行了考察。我们取26个YAC克隆进行FISH定位,结果其中嵌合体13个,占50%。定位错误的克隆有6个,占23%。非嵌合体且定位正确的共9个,占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遗传 YAC库 PC筛选体系 酵母人工染色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