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术后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晋杰 王坤正 +3 位作者 樊源 柏传毅 张晨 杨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比较四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术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LPFP组)、防旋髓内钉(PF原NA组)和半... 目的比较四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术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LPFP组)、防旋髓内钉(PF原NA组)和半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组)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术中X光暴露次数等围术期参数,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各组患髋功能。结果共167例患者纳入研究并获得随访,其中DHS组37例,LPFP组42例,PFNA组53例,人工关节组35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4个月);围术期参数方面,人工关节组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LPFP组和PFNA组效果相当,且均优于DHS组(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PFNA组和人工关节组术后关节功能相当,且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PFNA具有微创操作、出血少,以及固定可靠的优点,而人工关节在临床疗效,以及早期下地负重活动方面的优点更加明显。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应以PFNA或髋关节置换为首选,DHS、LPFP应谨慎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转子间骨折 PFNA DHS LPFP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同高峰 宋雷 +2 位作者 雷金元 兰宾尚 樊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48-750,75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其中25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3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前准备时间(麻醉...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其中25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3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满意-手术开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照射次数及时间、术中术后输血量及术后隐性出血、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术后内置物取出难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9~46月,平均23月,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手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满意-手术开始)、X线照射时间、围手术期显性出血量、围手术期隐性出血量、术后内置物取出难度等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剑波 樊源 梁景棋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carf截骨术治疗29例拇外翻畸形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行走时疼痛VAS评分、拇外翻角(HVA)以及第1、2跖骨间角(IMA)。结果患... 目的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carf截骨术治疗29例拇外翻畸形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行走时疼痛VAS评分、拇外翻角(HVA)以及第1、2跖骨间角(IMA)。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6.2±9.7)个月。患足切口均一期愈合,拇外翻外观矫正满意,截骨处骨性愈合时间6~16(10.4±5.7)周。术后1例出现拇趾跖内侧皮肤麻木,术后2个月症状逐渐消失;2例术后残留转移性跖骨痛,但患者均能接受目前治疗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9,无畸形复发、趾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34~76(61.5±18.2)分上升到58~100(90.3±37.9)分;行走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8(6.7±5.9)分降低到0~4(1.9±0.9)分;HVA由术前20°~50°(34.6°±29.0°)降低到5°~30°(14.9°±8.4°);IMA由术前10°~25°(15.8°±11.7°)降低到0°~15°(7.2°±1.8°);以上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Scarf截骨术 第1跖骨截骨术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椎体后凸成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晓威 车骏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6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CVF)经椎体后凸成形术(PV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以80例OVCF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7.50%(...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CVF)经椎体后凸成形术(PV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以80例OVCF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32.50%(13/40),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6-酮前列环素水平升高,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血栓通可有效降低老年OCVF患者PVP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纤溶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利伐沙班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尚发展 王甲鹏 何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3期500-50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X线、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5年9月确诊的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CT、MRI诊断AS的敏感性。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 X线确诊38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X线、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5年9月确诊的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CT、MRI诊断AS的敏感性。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 X线确诊38例,诊断率82.6%; CT确诊44例,诊断率96%;MRI确诊45例,诊断率97%;三组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识A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学检查具有肯定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X线 CT MRI 诊断
下载PDF
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临床体会
6
作者 王宏亮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4期65-65,共1页
自2008年1月至今,笔者对9例10指手指末节离断病人进行再植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10指,男3例3指,女6例7指,年龄16岁~53岁,平均27岁,食指3例,中指3例,环指3例,小指1例。致伤原因:刀切伤2例,厚铁板... 自2008年1月至今,笔者对9例10指手指末节离断病人进行再植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10指,男3例3指,女6例7指,年龄16岁~53岁,平均27岁,食指3例,中指3例,环指3例,小指1例。致伤原因:刀切伤2例,厚铁板砸伤1例,机器夹伤3例,剪板机剪伤3例4指,细绳割断1例。伤部均位于远侧指间关节及以远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离断再植 床体 远侧指间关节 再植手术 临床资料 致伤原因
下载PDF
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蔡建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348-1349,共2页
目的:评价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探讨此类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术中情况、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随访6~18月,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8月,无钢板断裂、松动及骨折... 目的:评价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探讨此类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术中情况、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随访6~18月,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8月,无钢板断裂、松动及骨折再移位情况发生,功能评价优良。结论: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好、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 骨折 解剖钢板 手术
下载PDF
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同高峰 蔡建新 +2 位作者 樊源 胡晓威 兰宾尚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5期472-473,共2页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选择3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髋关节前外侧肌间隙微创切口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给予抗凝、预防感染、康复功能锻炼等。对术后...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选择3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髋关节前外侧肌间隙微创切口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给予抗凝、预防感染、康复功能锻炼等。对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时间7d;术后1、3、6、12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2.3±5.6)、(85.8±4.5)、(91.3±3.9)、(95.9±5.3)分;1例术后发生严重深静脉血检形成,经治疗症状消失,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0个髋关节均恢复受伤前功能。结论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性 人工股骨头置换
原文传递
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9
9
作者 路浩东 孙剑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60例。试验组行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 目的探究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60例。试验组行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 d、14 d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术前及术后1个月骨代谢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IL-6、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两组血清IL-6、CRP水平均较术前、术后1 d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血清PINP水平较对照组高,TRACP-5b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对照组1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后外侧入路 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 炎症因子 骨代谢指标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