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管新生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爱云 韦忠红 +8 位作者 余苏云 钱程 邹伟 杨春媚 张珊 吴媛媛 李晓曼 陈文星 陆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84-1888,共5页
血瘀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而血瘀所致缺血缺氧状态是肿瘤血管新生发生的始动因素,对肿瘤发生远端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但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是促进还是抑制,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引起临... 血瘀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而血瘀所致缺血缺氧状态是肿瘤血管新生发生的始动因素,对肿瘤发生远端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但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是促进还是抑制,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引起临床医生的极大困惑,亟待解决。考虑到血瘀所致血管新生异常在肿瘤血行转移中的作用,课题组以血管新生为切入点,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血管新生 活血化瘀中药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基于“生效熟增”论探讨酸枣仁炮制方法历史沿革及其镇静催眠作用物质基础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晓钗 刘晓 +4 位作者 汪小莉 祝婷婷 朱慧 蔡皓 蔡宝昌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91-1995,共5页
酸枣仁是中医临床上养心安神的常用药,其炮制方法历史沿革悠久。古有"逢子必炒"理论,即种子类中药一般需经炒制后入药。酸枣仁作为一味种子类中药,其炮制方法历经净制、去皮、蒸制、加辅料炒等,到现代最主要为清炒。古籍中记... 酸枣仁是中医临床上养心安神的常用药,其炮制方法历史沿革悠久。古有"逢子必炒"理论,即种子类中药一般需经炒制后入药。酸枣仁作为一味种子类中药,其炮制方法历经净制、去皮、蒸制、加辅料炒等,到现代最主要为清炒。古籍中记载生酸枣仁多用于治疗多眠、好眠,炒熟后则多用于治疗不得眠、少眠。但近现代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炒酸枣仁均具有镇静催眠的功效,且炒制后其镇静催眠作用增强,表明生、炒酸枣仁功效之差并非如古籍所载,而是在炒制后达到生熟理论中"生效熟增"的目的。基于此,该文通过收集酸枣仁相关文献,就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生品与炒品镇静催眠作用变化沿革作一综述,并整理酸枣仁中的有关成分,以期为建立成分与药效之间的联系,探索酸枣仁经炒制后药效发生"生效熟增"变化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炮制 镇静催眠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莲藕中白桦脂酸的微生物转化及其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会伟 段金廒 +3 位作者 刘培 张森 江曙 陶伟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对莲藕中的白桦脂酸进行微生物转化,并对转化产物分离纯化,解析其结构特征,评价其抗肿瘤活性,以提高莲藕资源的利用率。方法采用HPLC-PDA法测定莲藕根茎不同部位白桦脂酸的含量;筛选具有转化作用的菌种,采用UPLC-Q-TOF/MS方法对发... 目的对莲藕中的白桦脂酸进行微生物转化,并对转化产物分离纯化,解析其结构特征,评价其抗肿瘤活性,以提高莲藕资源的利用率。方法采用HPLC-PDA法测定莲藕根茎不同部位白桦脂酸的含量;筛选具有转化作用的菌种,采用UPLC-Q-TOF/MS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析;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转化产物,NMR和MS法解析发酵产物结构特征;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结果莲藕不同部位(藕尖、藕肉、藕皮、藕节、藕尾)中白桦脂酸含量以藕节中最高,为0.621%,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转化白桦脂酸的菌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J18,该菌转化藕节中的白桦脂酸(1),获得2个转化产物,分别为3β-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 28-O-(4-oxy-4-oxobutanoic acid-4-O-β-D-glucopyranosyl)ester(2)和28-O-β-D-glucopyranosyl-3β-hydroxy-lup-20(29)-en-28-oate(3),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转化产物对A375、Hela、U251、SH-SY5Y和MCF-7等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结论通过微生物发酵从藕节中获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白桦脂酸转化产物,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脂酸 生物转化 莲藕 解淀粉芽孢杆菌
下载PDF
白介素1家族在脂肪肝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星燃 卞勉励 +3 位作者 张晨曦 陆春风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3-756,共4页
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炎症因子家族在脂肪肝疾病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IL-1炎性因子家族参与脂肪肝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如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抑制IL-1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目前治疗脂肪肝疾病的有效策略。IL-1炎症... 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炎症因子家族在脂肪肝疾病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IL-1炎性因子家族参与脂肪肝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如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抑制IL-1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目前治疗脂肪肝疾病的有效策略。IL-1炎症因子家族多环节多途径地整体调节脂肪肝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有效治疗脂肪肝的药物靶点,指导脂肪肝治疗药物的筛选。该文对近年来关于IL-1炎症因子家族在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全面综合、整理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白介素1 炎症小体 急性酒精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慢性肝病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蒙蒙 贾岩 +4 位作者 王飞虾 王玲 张峰 邵江娟 郑仕中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6,共6页
线粒体不仅作为细胞能量的代谢中心,而且在参与物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含有多种限速酶用于嘧啶和血红素合成、氧化磷酸化、自由基生成和解毒、胆固醇和神经递质代谢,以及凋亡程序的执行。线粒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线粒体形态结... 线粒体不仅作为细胞能量的代谢中心,而且在参与物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含有多种限速酶用于嘧啶和血红素合成、氧化磷酸化、自由基生成和解毒、胆固醇和神经递质代谢,以及凋亡程序的执行。线粒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ATP合成减少、活性氧物种的过度产生、动力学失衡和mtDNA损伤。因功能受损参与多种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以及DNA损伤反应相关的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慢性肝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靶向线粒体治疗肝脏相关疾病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敬 袁天杰 +6 位作者 赵永贵 康安 李俊松 单进军 赵晓莉 乔宏志 狄留庆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2期2312-2317,共6页
肠道菌群是寄居于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的总称,是一个构成复杂、功能多样的微生态系统。作为与宿主共生的有生系统,肠道微生物在机体消化、营养、代谢、免疫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肝脏是人体内以代谢为主的器官,在解剖... 肠道菌群是寄居于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的总称,是一个构成复杂、功能多样的微生态系统。作为与宿主共生的有生系统,肠道微生物在机体消化、营养、代谢、免疫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肝脏是人体内以代谢为主的器官,在解剖和功能上与肠道存在密切联系,构成"肠-肝"轴。随着对"肠-肝"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慢性肝脏疾病及其并发症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息息相关。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慢性肝脏疾病 “肠-肝”轴 菌群失调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板蓝根蛋白的表征及响应曲面法优化其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英文)
7
作者 肖平 李华露 +5 位作者 陈婉婷 赵先文 邱先贵 李祥 陈建伟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表征板蓝根蛋白的分子量组成,优化板蓝根蛋白超声提取工艺。方法运用响应曲面法,以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时间、液料比及pH值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化板蓝根蛋白的提取工艺,另以Design 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采用... 目的表征板蓝根蛋白的分子量组成,优化板蓝根蛋白超声提取工艺。方法运用响应曲面法,以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时间、液料比及pH值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化板蓝根蛋白的提取工艺,另以Design 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表征板蓝根蛋白的分子量分布;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超声提取前后板蓝根药材粉末的微观结构。结果最优工艺条件是以pH值为7.8的50mmol/L Tris-HCl为溶剂,液料比为80∶1,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65min,按该工艺进行试验所得板蓝根蛋白得率为0.705%;板蓝根蛋白5个分子量段的蛋白分别为19.2、21.5、24.8、34.0~43.0kDa和>170kDa。结论运用响应曲面法优选的板蓝根蛋白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板蓝根蛋白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蛋白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曲面法 蛋白表征
下载PDF
气学理论的现代内涵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爱云 张婷婷 +7 位作者 韦忠红 邹伟 钱程 杨春媚 陈文星 吴媛媛 李晓曼 陆茵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55-1957,共3页
气学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现代生物技术阐明气学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发展中医学具有积极意义。近几十年,国内外有学者先后对气的物质本质和气学理论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早期对气本质的认识集中于气的物理特性;近年... 气学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现代生物技术阐明气学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发展中医学具有积极意义。近几十年,国内外有学者先后对气的物质本质和气学理论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早期对气本质的认识集中于气的物理特性;近年多从现代生物学角度阐释气的科学内涵,如从生物电、一氧化氮,水蒸气、新陈代谢,Ca^2+等角度探讨气的物质形式,认为气与基因表达,细胞通讯等密切相关,也有从脑电能量、自由能、神经血管单元角度阐释气的本质。目前从现代医学角度对气功能的阐释还很少,有人认为气虚导致心脏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白蛋白外漏属于气不固摄;有人认为补气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然而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尚未能完全阐明气学理论的科学内涵,多数停留在理论阐释而没有实验验证,研究也尚未能得到学界的公认。笔者以为,不论气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机体组成的基本结构——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因此,从细胞和亚细胞着手,研究气的功能和本质,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学理论 气本质 科学内涵
原文传递
甘草总皂苷及水提物对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敬 袁天杰 +3 位作者 陈乐天 赵晓莉 李俊松 狄留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8,共8页
目的探讨甘草总皂苷及水提物对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ip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大鼠分为4组,分别ig给予甘草总皂苷和甘草水提物,并以联苯双酯作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ig生理盐水。同时设对照组,ig给予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甘草总皂苷及水提物对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ip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大鼠分为4组,分别ig给予甘草总皂苷和甘草水提物,并以联苯双酯作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ig生理盐水。同时设对照组,ig给予生理盐水。于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收集大鼠粪便,通过16 S rRNA测序对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联苯双酯组大鼠菌群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而甘草总皂苷组及甘草水提物组均表现出不同的群落组成。并且相对于水提物组,总皂苷组显著提高了乳酸杆菌属和杆菌门S24-7科菌群的相对丰度。但甘草总皂苷组和甘草水提物组的大鼠肠道菌群与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之间仍存在差异,并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甘草总皂苷与甘草水提物均可以改善慢性肝损伤,并对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发挥不同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总皂苷 甘草水提物 甘草酸 肠道菌群 肝损伤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通过铁死亡途径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桭屹 王娴 +5 位作者 章之悦 韦宗慧 曹雅诗 王子龙 张自力 郑仕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460,共6页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发生铁死亡进而改善肝纤维化(HF)病变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CCl4致大鼠HF模型,然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Art治疗4周,HE、Masson、Sirius red染色考察Art对肝组织病变损伤的影响,ELISA...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发生铁死亡进而改善肝纤维化(HF)病变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CCl4致大鼠HF模型,然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Art治疗4周,HE、Masson、Sirius red染色考察Art对肝组织病变损伤的影响,ELISA试剂盒检测Art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Real-time qPCR检测HF指标;体外培养HSC-T6细胞系,给予不同剂量Art处理24 h,Western Blot、Real-time qPCR、免疫荧光检测HSC活化指标;转染P53 siRNA,Western Blot检测P53受调控后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各染色结果表明Art在体内能够改善HF病变损伤。ELISA试剂盒检测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各剂量Art较模型组能够显著降低ALT、AST表达水平(P<0.05,P<0.01),Real-time qPCR检测表明,与模型组比较,Art能够剂量依赖性地下调CollagenⅠ和α-SMA表达水平(P<0.05,P<0.01);Art可以降低HSC活化标志物CollagenⅠ、α-SMA和Fibronect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免疫荧光实验结果发现,CollagenⅠ以及α-SMA表达能够被Art降低(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的趋势;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rt可以显著下调HSC活化指标,而铁死亡抑制剂Fer-1显著降低了Art诱导的抑制α-SMA、CollagenⅠ表达的作用;而P53 siRNA可以抵消Art抑制α-SMA、CollagenⅠ和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结论:Art通过调控P53蛋白诱导HSC铁死亡改善HF病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青蒿琥酯 铁死亡 P53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